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被迫在古代做县令 > 第219章 万陵县商会

我被迫在古代做县令 第219章 万陵县商会

作者:闪电空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3:37:55 来源:笔趣阁

“众位好,我是万陵县的现任县令!”

李昌宪站在高台上给台子下面近两万名的俘虏开始了演讲。

虽然俘虏的人数有点多,但是李昌宪准备了一个铁皮扩音筒,让他的话声很清晰地传到每一个俘虏的耳中。

说起来,李昌宪才是叛军失败的最大祸首,所以李昌宪的讲话引起了很多人的轰动。

但是站在高台上的李昌宪不为所动,他身边都是身穿盔甲,衣服全新且排列整齐的万陵县官兵,一个个腰胯钢刀,手握弩箭,目不斜视地盯着下面的俘虏们。

很快在万陵县官兵强大的威慑力压迫下,台下的噪杂声小了很多。

李昌宪干咳了一声,俯视了一下高台下面的俘虏,用他最洪亮的声音继续说。

“你们为什么要造反?”

李昌宪的话环绕着整个校场,同时他那浑厚的声音也钻入了每一个俘虏的的耳朵里。

不用李昌宪解释,所有的叛军都明白他们造反的原因,无非是受不了官府的苛捐杂税,再加上天灾**,然后在一些人有意无意的蛊惑下,才走向了造反的道路。

如果有一口饭吃,不让家人受饿受冻,很多人都是不愿意冒着死亡的风险而参加造反的。

“不用你们说,我也明白你们心中所想的,但是参加造反了,就能让你们改变贫穷的命运吗?

你们有没有想到失败了,下场会是如何?

或许有人说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但是这种飘渺的想法你们会相信吗?

还有你们的妻子儿女会怎么样?难道说也想让他们像你们一样,一辈子担负着反贼的罪名?

或者有人说哪里才有一片净土,能让你们和你们的家人摆脱贫穷的命运?

你们想不到,而且也找不到,但是万陵县人找到了,也做到了。

你们是不是也想过着像他们一样的生活?不再受到压迫,不再挨饿受冻,也能让自己的妻子儿女过上幸福的生活?”

李昌宪再一次讲话引起了俘虏们的共鸣,他们也知道造反的后果,但是一踏上造反的道路,很多人就退不下来了,更多的人如同行尸走肉一样,跟着叛军的队伍东奔西走,怎能还记得起自己的妻子儿女?

当时有很多人哭泣了起来,而且更多的人想起了家中的老父母,受苦受难的妻子儿女,就是不知道他们的离去,家中过得怎么样了?是逃难了还是死于饥饿?

“我现在给你选择了一条路,到海外去,那里有富饶的土地,数不尽的金银财宝。

这条道路比起你们造反的道路要容易的多,能让你们摆脱贫困,不再受到压迫,而且过不了几年,你们可以像他们一样,过上幸福的生活,或许等到那一天,你可以把自己的亲人接到身边,让他们不再受苦受难。”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李昌宪还让一些去过南洋的官兵在高台上现场讲述了一通,初次上台的万陵县官兵拙劣的表演更能吸引俘虏们的认可,也激起了他们想要到南洋诸国闯一闯的雄心。

很多人都认为,反正他们已经是烂命一条,跟着叛军造反是死,去南洋闯荡大不了也是一死,为什么不拼出一个富家翁出来。

况且根据万陵县官兵的表述,在南洋诸国,只有他们敢于挑战的勇气,而没有人敢于挑战他们,这也让一些有勇之士感到在南洋那里有了用武之地。

而且李昌宪的最后讲话让他们也有了一丝希望,凡是到南洋去的俘虏,万陵县县衙可以根据他们家乡的信息,代他们去寻找他们的亲人,而且都有可能接到万陵县这里生活。

等李昌宪走后,很多的俘虏们都纷纷报了名,要求到南洋去,同时也登记了各自的信息,等着万陵县县衙派人到他们的家乡打听他们家人的信息。

因为又有了几十条大海船,万陵县县衙再次进行了海贸航海权的拍卖。

因为上一次万陵县船队到南洋去做海贸的成功经验,这一次的拍卖也毫不例外,而且还比上一次声势更为浩大,在万陵县县衙发出拍卖的消息后,短短几天时间就传到了岭南府和更远的地方。

有很多的外地大商人纷纷来到了万陵县,这令万陵县的本地商户感到了威胁,在讨论了很久后,他们这一次决定不再单打独斗,而是在万陵县成立了第一家万陵县商会。

成立万陵县商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对抗外来的商人,另一方面万陵县众多商家互相扶持,和衷共济,共谋发展,同时在内部规避恶性竞争,利用集体的力量来抗衡外部打压并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万陵县商会的第一位会长,很多人都选了米老爷子,这让白老头感到有点不忿。

但是这不是谁出资多,谁就能当选的,万陵县商会会长要带领万陵县的商户联络感情、增进友谊,更好的团结协助,共同经商。

常言说“人情聚则财亦聚”,建商会的最终目的还是为做好生意服务的。

白老头有头脑,而是实力上也不输于米老爷子,就是在文化上有了很大的差距。

当天晚上,白老头回家后对着自己的几个儿子一阵咆哮,让白老头的儿子们都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老爷子回家后为什么要发这么大的火?

第二天,白老头找到了李昌宪。

“李县令,我能不能到学堂里去学习?”

李昌宪看着白发苍苍的白老头,他也不明白白老头今天这是怎么了?居然和他说要去学堂学习的事情。

不管白老头的本意是什么,白老头这样的求知态度就让李昌宪感到很满意。

“可以呀?为什么不能去学堂学习?”

接下来,李昌宪给白老头说起了三国时吴下阿蒙的故事。

吕蒙是三国时代孙权手下的名将,他身经百战,受到孙权赏识,23岁就被提拔为中郎将。可是他小时候没机会上学,学识不多。孙权就劝他既然他掌管军事了,应该多读些书,没有学问是不行的。

以后吕蒙听了很受启发,发愤学习。几年内他读了很多历史书和兵法书,学识大有长进。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对于白老头来说,也是应该适合的。

白老头深有感触,他来找李昌宪的原因也是怕别人笑话他,所以宁愿在家里发怒,也不愿意告诉其他人说他要去学堂学习的事。

等白老头走后,李昌宪也想到了万陵县许多的将领都是泥腿子出身,大字不识一个,目前还能领导官兵们作战。

但是以后......

下午的时候,李昌宪和张克文说起了这件事,两个人谈论一下,决定在万陵县开办一个扫除文盲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