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被迫在古代做县令 > 第 100 章 曾经的大户

我被迫在古代做县令 第 100 章 曾经的大户

作者:闪电空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3:37:55 来源:笔趣阁

万陵县曾经的大户们也是一个个焦急万分,修建道路的事情都留在这些野蛮的土著人手里,而他们却没有得到一点实惠。

现在他们都汇集在米家大院,都要求米老爷子重新出山,为他们讨个公道。

这些土著人吃相太难看了,做生意好歹也要留一点后手,给人一点活路,但是这些土著人怎么做的?

把通往南部的道路瓜分完毕,没有要任何一个万陵县大户们参与。

如果是一条普通的道路也就罢了,但是这条道路长达二三百多里地远,即使所有的土著人大干特干,也要几年时间才能完成。

万陵县大户们如何不生气,但是万陵县不同以往,他们没有了以往的傲气,根本无法和县衙对抗,只能联合起来找米老爷子出来,寻求一个公正。

“诸位的心情我已经了解,但是通往南部的道路,如果没有土著人的帮助,我们也无法修建好。

我已经和县太爷联系过,他决定给我等另外一个工程,旧县城改造。

如果各位感兴趣的话,我们可以讨论一下,看看如何改造旧县城。”

米老爷子看着众人,心中好笑,这一切都在县衙的控制之下。

李昌宪曾说过,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修建道路,那是要出力的,跋山涉水,酷暑高温,在场的那一个能承受得了。

这些大户们来这里寻求公平,无非想要多争取一些利益而已。

现在县衙又扔出了一个狗骨头,就看大家如何下口了。

悲哀!曾经的大户们怎么沦落到这样的境地,靠人家投狗骨头喂食生活?

想想米家,何其不是另外一条狗,只不过是一个领头狗而已。

米老爷子看到下面纷纷议论,看这样子就是等到天黑,也商量不出一个结果来。

“大家静一静,老朽已经和李县太爷达成共识,提供两种方案供大家参考。”

米老爷子看了看下面,这是下面众多大户鸦雀无声,都在等着米老爷子发话。

米老爷子看到这一切,相当满意,好像又回到当年三大家族控制万陵县的场景。

可惜这个世界变化莫测,变化太快,万陵县三大家族,现在只剩下米家家族一家在苟延残喘,曹家烟飞灯灭,赵家流离失所。

“第一个方案是,县衙参与建设,到时建成后收益按二八分成,是县衙占八,我等占二而已。”

米老爷子这话一说完,下里立刻轰动起来,一个个叫嚷李县太爷太黑了,为什么他要占去八成的收益。

“县衙占去八成收益是应该的,大家都知道,县城大多数的房屋都已被县衙置换过去,也就是说这里的所有的房产权都是县衙的,这也是县衙要八成的底气所在。

否则怎能让我们占去二成,这是李县太爷给我等的机会,大家想一想,如果县太爷不给我们机会,把这个条件给外来的商人,大家看一看,他们会不会答应?”

米老爷子的话让众人哑口无声。

当初他们以为占了大便宜,把旧房子都置换成新建的房子,方全都不是自己的了,那他们哪有底气和县衙叫板?

米老爷子见大家停止了喧闹,接着说出了第二条方案。

“第二条方案就是,县衙不参与投资建设,所有建设的钱都由我等承担,经老朽苦苦争取,县衙那里同意四六分成,其中县衙占六,我等占四!”

这下下面的众多大户都不那么激动了,开始了小声的嘀咕,商量着如何投资,投资多少,分成多少等等。

米老爷子看着下面的众多大户,有点好笑,也有点可悲。

这一切都在李昌宪和县衙的掌控之下,县衙早就料到这些万陵县大户会选择第二条方案。

这条方案之所以给各位大户这么多的利益,主要是县衙这次投入太大,金钱上有点吃紧,不得不收紧投入,把有限的金钱放到主要的建设中去。

为了修建通往南部的道路,县衙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对于这一点,李昌宪都摁不住大骂,这些土著人太鬼了,在合同签订的第二天,就把本部落的孩子们都送到学堂来了,一下子学堂人满为患,教堂吃紧,学舍吃紧,食堂吃紧,教学人员当然吃紧。

李昌宪不得不腾出一些教学人员的住处,让孩子们先用着。

再催着白老头先把学堂建好,再说其他的吧。

孩子的教育为先,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李昌宪忍了!暗暗地骂着这些王八蛋。

不过李昌宪喜欢,快乐与痛苦并存。

这些孩子们用不了几年,就是自己的得力助手,会把自己的理念传遍整个万陵县,或者整个大晋朝,甚至走向海外。

这时的李昌宪一阵咬牙切齿,一会手舞足蹈,看得李柱目瞪口呆。

少爷又犯病了?

学堂试学一年了,大多数的孩子已经适应了学堂的生活,并且爱上了学堂。

当然除了那些呆板的教学先生除外,每一个孩子都这么吐槽,这些新来的老师除了叫他们背诵就是背诵,背诵不好还要接受惩罚。

但是他们的父母告诉他们,如果自己学不好,以后就会和父母一样,贫穷而愚蠢。

所以有的孩子忍着,不敢大声哭泣。

李昌宪知道是时候要进行孩子教育的改革了。

教什么那?

其实李昌宪心中已经有了打算,并且和张克文等人商谈了很久。

不以科举考试的知识为主,李昌宪私下里誊写了好多学科。

商科,要想富,先修路,但是教育上,李昌宪的打算是,万陵县要想富,必须以经商为主。

格物和化学,李昌宪记忆的不太多,只能笼统地写了一些。

数学,这一科至关重要,李昌宪也感受最深,已经写到了函数,但是之后的内容,李昌宪也只能说,李郎才尽了。

历史,这个学科也要学习,没有历史的沉淀,哪有后人灿烂的人生。

地理,李昌宪知之甚深,不但标出了大晋朝的地理位置,还把其他大陆的地理情况描绘的清清楚楚。

为了这些孩子们,李昌宪打算亲自操刀,拼命了!

孩子们,我都为你们付出这么大了,以后千万要好好帮我!

我容易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