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被迫在古代做县令 > 第272章 乡试

我被迫在古代做县令 第272章 乡试

作者:闪电空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8:52 来源:笔趣阁

李昌宪把回信交给臧朝元后就不再管了,毕竟打仗是这些官兵将领所擅长的,他这个不懂军事的人就不用再指手画脚了。

万陵县这里,除了那五十名要参加府试的考生外,还有五名万陵县的考生也要参加岭南府的乡试,以便获得会试的资格。

如果在乡试通过了,被正榜所取的人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这五名要参加乡试的考生也不是万陵县本地人,都是逃亡到万陵县或者投靠到万陵县的,他们要冒籍取解,(即离开本籍贯,到其他州县参加府试,以取得解送资格,再到京师参加全国性考试。)说白了就是一些lq高考移民。

张克文的孙子张庆元就是其中的一个,他早在十三岁就在当地取得了秀才身份,来到万陵县后,在他祖父张克文的教导下,学识大进,而且张克文也认为可以去府城参加乡试了。

虽然大晋朝官府对冒籍取解这种现象也有向相关的规定加以限制,诸州乡贡举人必须在本贯参加乡贡考试,但是举子取解不由本贯的风气并未因此改变,

而且随着大晋朝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发展,省试登第人数与发解诸州的区域比例逐渐出现失衡的现象,有的应试士子为了增加登第的机会,便附籍于登第率高的府州以实现寄应的目的。

冒寄取解,就是典型的高考移民方式,但是在参加礼部省试时,必须接受礼部和户部对举人的户籍核查。

因此,举子若要到他州取解,势必要在他州重建自己的户籍,方能通过户部核查户籍这一关,于是很多举子往往通过各种关系到京兆府等其他府州寄应取解。

而且举子为了确保取解成功,还经常利用各州府试在时间上的差异,在不同府州多次参加州县取解府试。一些举子在本贯参加府试取解不成,便跑到他州参加府试,甚至想办法参加国子监的取解考试。

为了保障这五名举子在岭南府取解,李昌宪早在一个月之前就给几位举子办理了户籍,所以这五名举子现在都是堂堂正正的万陵县人,参加省城乡试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

县试后不久,那些获得府试资格的五十名考生还没有好好地休息一下,就要到岭南府参加府试了,可谓是十分紧张。

府试的规矩其实跟县试差不多,但是主考官就是岭南府的府尹大人茅正了,县试合格后才有资格参加府试,府试合格后才有资格参加乡试。

为了照顾这五十名考生,李昌宪让县衙派兵送到了岭南府,也托了万陵县到岭南府的道路修建的很好,一天的时间就到达了岭南府。

这一次李昌宪跟着到岭南府去,一是给各位考生壮壮胆子,另一方面是因为又到了交纳赋税的时间了,他过去就是要和府尹大人商量一下赋税的问题。

今年不同于往年,就连府衙的人都清楚万陵县的总人口增加了,经济上也有了大的发展,所以在缴纳赋税问题上,众人都认为应该给万陵县增加赋税,甚至有人建议要求万陵县上年隐瞒了,还应该补税。

补税是不可能的,李昌宪这次去还要求府衙这里给万陵县减税。

而且李昌宪要求减税的观点还是很充足的,年前和石国发生了战争,还有接受了这么多的难民,还是一时半会没有消化点,万陵县县衙已经是入不敷出了。

哭穷谁不会,岭南府怎么不给下面的六个县增加税收,怎么单单都盯上了万陵县?

上年府尹大人答应万陵县的一百五十万两银子只兑现了一百万两,李昌宪打算也要回来,即使要不回来,也要抵扣一部分赋税。

而且李昌宪已经加入太子一党了,所以李昌宪认为有必要去拜见府尹大人,和这个以后同朝为官的府尹大人打好交道,以便在太子殿下登位后可以相互支持。

到达岭南府后,李昌宪让人先安排五十名考生到客栈去休息,然后他就带着李柱直接去了府衙。

李昌宪现在是岭南府府衙的债主,可谓是趾高气扬,到了府衙衙们,一点也不客气,直接冲入府衙后堂。

但是府尹大人不在,估计是考察考场去了,李昌宪索性坐下来,让府衙的人给上茶,然后在府衙悠闲地品尝茶水。

虽然李昌宪来府衙的机会不多,但是谁也没有敢怠慢他,不说他是岭南府衙的债主身份,就是万陵县县令的名帖就足以吓到一些人。

“李县令,这个茶水还满意吗?这可是府尹大人老家刚送来的君山银针。”

在一边陪同的府衙师爷为了招待李昌宪,直接把府尹大人心爱的君山银针都拿出给李昌宪泡上了。

“好茶,真是好茶!”

君山银针,雅称为金镶玉,在内质上,君山银针香气清鲜,茶汤的颜色浅黄,滋味则是鲜甜爽快。不像绿茶那样清涩,也不像红茶那般浓厚甜醇,比起青茶又少了点回味无穷的清香,但是其独有清鲜甜爽让人喝之难忘。

李昌宪又想到一件事,原来府尹大人茅正的老家居然是湘省的,而岭南府距离湘省这么近,有点和大晋朝的人事回避制度有点相悖。

古云:“三互谓婚姻之家及两州不得交互为官。”

也就是说,不但本地人不能在本地做官,就连去自己老婆娘家做官也不允许,同时也不允许相邻两个州郡的人在彼此家乡为官。

虽然府尹大人茅正没有在湘地做官,但是能在距离老家这么近的府城为官,看来其个人的后台很硬呀,就是不知道是太子殿下还是其他人的支持。

现在李昌宪是除了感叹之外就是羡慕,为什么他就没有在京城周边为官?起码一家人能团聚,高高兴兴地在一起。

有很多的官员几乎都是从开始做官就在外地,一直要等到“致仕”才能回家。

而李昌宪也不知道在万陵县要做官做到什么时候,什么时候才能得到升迁?

也许要等到新皇等位的那一天,太子殿子才能记起这个率先投靠他的人。

当然也有可能太子殿下登位后,转头把他直接给忘了,所以李昌宪要多联系一下太子殿下的手下,加深一下同僚之间的感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