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寒门宰相 > 一千九十六章 诏安将彭孙(第二更)

寒门宰相 一千九十六章 诏安将彭孙(第二更)

作者:幸福来敲门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3:37:01 来源:笔趣阁

众将都听得出沈括此举是昏招,多有反对。

刘昌祚道:“不如等环庆路大军会齐一同出兵接应鸣沙城。”

沈括摇头道:“俞经略使言庆州,环州已出现西夏兵马,若是出兵救援,一旦庆州,环州有失,则门户洞开。”

刘昌祚说完,众将仍不情愿。

帐下唯有转运判官范纯粹赞同。

范纯粹乃范仲淹的第四子,他久在陕西路,看见民间凋敝,百姓疾苦,听沈括愿意议和言道:“我看弃地还兵可行,这些年来本朝与夏争,便是与夏争地。只要我肯弃地,则边隙无时可除。”

“本官看如河东之葭芦、吴堡,鄜延之米脂、羲合、浮图,环庆之安疆,都深在夏境,于汉界地利形势,略无所益。而新取兰、会,天都山之地,更是易被西夏大军所临,不可不弃。”

范纯粹与兄长范纯仁都是反对对西夏用兵,多次要求天子息兵。

他认为天子之所以一意对西夏征讨,都是被种谔,吕惠卿等奸臣的蛊惑所致,故而才一再穷兵黩武,否则不会在富弼,文彦博,司马光这般老臣的劝阻下仍一意伐夏。

眼见鄜延路败局,更坚定了他与西夏议和消战之心,让陕西百姓消停,两国从此免除兵戈。

范纯粹道:“此番鄜延路一战惨败,种谔,张守约二将以身殉国。我看陛下多会回心转意,听从司马公,富公,文公等大臣建议,同西夏议和罢兵。否则与隋炀帝当年三征高句丽何异?”

“而鸣沙城孤城难守,又是寡不敌众,粮道断绝,最多坚守数日。我军轻率驻守此地,万一西贼来袭,亦无力抵挡。如今之策,唯有议和!”

范纯粹说完,帐内一声不吭。

边臣是没有私下议和的权力,范纯粹是猜天子会因为鄜延路大败向西夏求和,所以他们派使者提前向西夏议和,这样至少可以救出章直和殿后的熙河路将士。

范纯粹开出的价码也很现实,他所说的一大片土地都可以抛弃,如兰州,天都山都是这一次新攻取的。

也包括沈括这一次抢筑的平夏城。

当下众将都不说话了,推举之下由老将彭孙出使西夏。

彭孙是福建人士,他的身份很特殊,他是招安将。

没错,彭孙原是福建草寇,被朝廷招安之后,成为宋军一员。因这个身份,素为士大夫耻。

彭孙的待遇和后来的宋江差不多,哪里有事便被朝廷派到哪里去,都是当作炮灰来使。不过彭孙运道非常好,一生逢凶化吉,还屡立奇功。

彭孙在仁宗,英宗便有名气,但真正显赫,却是他熙宁五年跟随章惇平过梅山,又跟郭逵征过交趾,在这两次战役中,他都是战功彪炳,得了官家的接见。

熙宁十年又在南剑州单骑深入虎穴,招降了当地反抗朝廷的豪强廖恩。

元丰元年,矿丁詹遇造反,攻下岳州。又是彭孙前去招降,然后设计杀了詹遇全部,平定了叛乱。

这一次平夏之战,深得官家信任的彭孙被派至泾原路将兵,负责粮草督运。

眼下与西夏议和,老将彭孙便顺理成章成了议和使者。

彭孙拿了不少金银珠宝带着身上,也不要随从,单骑前往鸣沙城下议和。彭孙走了半路被西夏伏兵发现,听说是宋朝使者,便被带至面见李清。

李清身为降夏汉人,看了彭孙很是客气,当即道:“彭将军一路远来辛苦了,听你的口音不是陕西人士。”

彭孙一脸憨厚地点点头道:“是啊,我是从福建路而来的。”

“客将?”

彭孙道:“正是。我要见贵国国主!”

李清失笑道:“不要急。你是福建路人士,那可识得贵朝参政章度之。”

彭孙点点头道:“识得,识得,他的元随彭经义是我侄儿,他的府上我以往常去。”

“能常常出入章府,也不是一般人物,当年我到贵朝承蒙章相公款待,至今时常感念,说实话我也见过不少人物,但能与章相公相提并论没有一人。可惜如此良臣,贵主却不能用之,岂不可惜?”

彭孙笑呵呵地道:“章相公身子抱恙,故没有上朝,这是朝野皆知的事。官家对章相公可是很器重的。”

李清与彭孙说了几句,没问到什么有用消息,然后道:“你官位太卑,不可议约,请你们经略相公沈括亲自前来。”

“若沈括不能出行,种师道也是可以的。”

彭孙道:“沈经略总理军政,种总管总督大军是万万不能前来,再说这里往我军驻地往返有数日路程。万一这鸣沙城先一步城破,一切功劳都为他人所有,足下便一点功劳都没有了。”

李清冷笑道:“你以为用这等言辞便可激得我吗?”

彭孙笑道:“岂敢,只是口舌之劳便可办到的事,何必交给刀剑。咱们汉人最讲的是礼尚往来。”

说完彭孙借着身子掩护从怀中取出数串珍珠塞入了李清的手中。

李清见帐外之人没有察觉,便将珍珠都纳入了袖中道:“西夏国里,也就我这个汉人好说话一些,你告诉沈括,只要他将兰,会二州及米脂寨交还。我们便是从鸣沙城下撤围,送你们宋军生还入境。”

彭孙一拍胸脯道:“此不在话下,乞书信为凭。”

李清傲然道:“议和之事,是你们汉人求我国主,当由你们致书!”

彭孙道:“我知道了。还有一件事种谔,张守约等这一次亡于国事的将领们的尸首,还请贵国交还。”

李清轻蔑地一笑道:“当然。”

当下彭孙连夜起程返回,在西夏士卒押送下,他骑在马上回望了一眼鸣沙城。

处于西夏重重包围下的鸣沙城,犹如大海里一叶孤舟,一个波浪就可以拍倒。

城头上孤独的灯火,则为汉家将士对这遥远疆土最后的坚守。

彭孙想起自己领兵前往熙河路前,前往章府拜见章越时。

章越送给了他一句话:“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这句话后来彭孙知道出自汉宣帝定胡碑。

章越以此话鼓励彭孙为国家开疆扩土。

其实彭孙与章越并不熟悉,与彭经义也是很疏远的亲戚,不过是自己硬攀上的关系。但这一句话彭孙却一直记在心底。

“弟兄们,我彭孙一定要带你们回家!”

想到这里,彭孙挥鞭疾驰在夜间,返回葫芦川泾原路大营禀告沈括。

……

环州。

经略使俞充正坐在府衙里与沈括派出的信使说话。

“我家相公,恳请俞经略相公看在多年的情分,出兵救一救泾原路兵马吧!救一救鸣沙城吧!”

俞充叹道:“我也是有心无力,自鄜延路惨败之后,环庆路上下军心士气皆沮丧至极。”

“这些日子环边各州陆续收容前线溃兵,皆言败状之惨。”

“这张守约本是我环州知州,他抽至鄜延路军中效命却战死疆场,你出去听一听,城中士卒皆有哭声,你叫我如何出兵救援?”

沈括的使者连连恳求,说得是声泪俱下,但俞充便是充耳不闻,不肯发一兵一卒救援。声言在环庆路方向已出现了党项人的骑兵部队。

甚至官家下令俞充出兵接应泾原路兵马的诏书,俞充也是不顾了,他只是将兵驻扎在环州。

这里距西夏的静塞军监司的韦州,以及沈括所驻的葫芦川大营都不远,但俞充仍按兵不动。

眼见沈括使者为恳求救兵哭得都晕过去了,俞充命人抬下去歇息,自己则回到后室歇息。

侍女给俞充奉上热茶。

经过这一番折腾,俞充也显得非常疲惫。

一旁的幕僚问道:“大帅何不出兵救一救?虽说章经略杀了王中正,但王中正毕竟已是死了,大帅当在朝中另谋出路。”

俞充叹了口气,他想起当初仕途发轫,是与王中正一起平茂州之战。

当时俞充为成都路转运使,与王中正一起征讨茂州蕃部获得大胜,事后俞充将功劳都让给了王中正。

也因此事俞充得到了王中正的赏识。如今王中正被章直所杀,他自是有气。

不过这只是一个原因罢了。

而俞充大力主张对西夏用兵得到天子赏识,还说了几句章越的坏话。如今鄜延路战败,他也是六神无主,生怕遭到天子的责罚。

他俞充出任环庆路经略使也是出自王珪的举荐。在鄜延路战败后,他多次向王珪示好,但这时候王珪好似放弃了自己,对俞充来信都没有回复。

在此境下,俞充便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念头。

俞充对幕僚道:“天下之事分为三等,一等是有功有过,权衡为之,一等是有功无过,全力为之,还有一等便是有过无功,不可为之。”

“出兵救援鸣沙城,是泾原路的事,我何必去插手?就算救了,也无功劳。”

“再说了,鸣沙城乃是死地,章直要在此死守,乃自取灭亡。丢了区区鸣沙城事小,这环州,庆州乃国之门户,一旦有所闪失如何是好?”

“更何况鸣沙城是西夏国主李秉常亲自领兵,有十几万兵马,我环庆路即便出兵也未必能解围,一旦出塞半路为西夏伏击,后果不堪设想。”

“当年李元昊多次围点打援,此乃西贼故智,不可不防!”

ps历史上仁多崖丁为西夏主将攻陷永乐城,屠戮了数万宋军。

后来正是彭孙斩杀了西夏第一名将仁多崖丁,还是十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方式。

但似彭孙这等人物,别说外面了,连本书书友听过怕也没有几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