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前浪 > 第七章 不专业

前浪 第七章 不专业

作者:刀一耕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7:56 来源:笔趣阁

原主十三年的钢琴不是白练的。

而且练琴练琴,练的也不只是钢琴,其实培养的是一种综合的音乐素养。

当然,对于现在的彭向明来说,这些东西是纯粹继承过来的,身体记忆的继承、肌肉记忆的继承,等等,却毕竟不是自己亲手练出来的,要完全的适应和掌握,还是很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才行。

更何况,在这之前原主也已经有三年时间几乎没怎么弹了。

不过这东西,其实跟骑自行车差不多,不会那就是不会,一旦学会了,也没那么容易丢下,十几年没骑了,蹬上去马上就又掌握了。

空荡荡的大房间里,彭向明独自一人,谱子是能想起来多少是多少,忘了一小段也无所谓,反正就一直弹,哪怕瞎弹,越弹越爽。

忽然掌握了一种高端技能的感觉。

而且还是钢琴,感觉好像蛮有格调的。

内心非常的爽。

就这么浪了足足一个多小时,感觉胳膊肩膀都有点发热发酸了,他才收起那一抹得意与亢奋,从带来的包里掏出中性笔和新买的五线谱练习本,开始做起了正经事——抄歌。

单纯从技术上来说,一个玩音乐的内行,要还原耳机里听到的一个曲调,并把它记录到五线谱上,并不是难事。

顶天了错几次,找着找着,就找准了。

高手边听边扒谱子,一遍出,甚至能保证一个音都不带错的。

对于彭向明来说,这件事的难点在于,现实里他听不到,一切的曲调,都只存在于记忆里,所以只能通过对记忆的捕捉,甚至自己随之哼唱起来,然后再通过钢琴的发音,来进行一次次的校准——但要是你哼的音不准呢?

于是,一小段整理完了,一起弹的时候,就需要再凭借着对这首歌的熟悉,把错了的音给找出来。

不过还是不算难。

毕竟是抄嘛,比真正的创作,容易太多了。

哪怕是彭向明刚刚上手这项伟大的事业,熟练度有限,却也只用了三个小时,就把《滚滚长江东逝水》和《历史的天空》两首歌的谱子给完整的扒出来了。

于是傍晚回学校的时候,不免春风得意。

晚饭后水群的时候,彭向明就又让齐元帮着问问她在音乐学院的同学,让帮着打听打听,燕京这边对外接活的录音棚都有哪些。

结果过了二十分钟,齐元就回复他,说是她同学说的,华夏音乐学院那边就有两个教学用的录音棚,彭向明要是想用的话,周末可以过去蹭一下,不过得提前打招呼,那边需要找个录音系的同学帮忙,去找他们辅导员拿钥匙。

另外,要直接拷到cd上的话,是要给原料钱的。

纯网络储存格式就不用,带上u盘,拷走就行。

彭向明赶紧告诉齐元,让她帮忙给撺掇这事儿,时间就本周日。

齐元回了一个“ok”的手势过来,就不说话了。

这事儿要是搞定了,录音棚的钱就又省了——据说按小时算钱,连设备加人家录音师的人工费,每个录音棚收费不一,不过最低也得一小时两千起!

贵的让人挠脚心!

…………

第二天吃完早饭,彭向明先去把谱子复印了两份,身份证也复印出来,然后熬到一节大课结束,就按照网上搜的教程,打了车,直奔国家版权局办事大厅。

资料留存备档并保护一年,一首短篇音乐作品,就要480块。

不过这里的备案,是有法律效力的。

而且一年之后,还可以续费,永远续费都行。

当然了,一旦公开发表,就是另外一套流程。

发表之前,是会被出版公司提交资料,正式录入国家版权库电子系统的,那个就是一次交费,直接保护到作者死后三十年。

如果两首作品之间出现抄袭或雷同现象,以入库备案时间为第一判断标准。

所以,不管是纳入存档的每一页文件、文件袋,还是交给彭向明的复印与回执,上面盖的电子章,都带着时间,而且时间精确到分钟。

网上的很多教程都说,有了这个,其实就已经可以完全无视其它任何协会的版权保护和证明了。

因为别的所谓保护,都没有直接的法律效力,只能是作为一份时间的证明——将来要真是打起官司来,这个是稳赢,别的地方就都得撕逼。

两首歌,版权保护一年,加上手续费,一千块钱就出去了。

但另外一边还是得去。

于是终于办完了,拿到了回执和编号证明,彭向明又赶紧打车赶去华夏音乐家协会版权登记与保护中心——这边的所谓登记与保护,的确是没有法律效力,但是呢,这边有个国家认证的专家团,一旦法院那边出现有关音乐版权的抄袭和侵权案件,负责判断是否构成抄袭的,就是这个专家团。

如果对方是整首歌直接抄,连个路人都能随随便便听出来一模一样,那当然,有版权局的备案就已经足够了,专家团总不会评判说不构成抄袭。

但要是对方是个高手,只抄了你一部分旋律,或者听起来似是而非、似非而是之类的呢?到那个时候,音乐家协会这边的专家团通过专业知识,和专业标准,来评判另外一首作品是否构成抄袭,就成了很要命的一步了。

人家做出的判断,是具有法律上的证明力和公信力的。

所以,这个保护费,最好还是交上。

也不算多麻烦,因为这个版权登记与保护中心里没几个来办事的人,所以完全不需要排队神马的,只是……贵。

还是那两首歌,还是一年保护期,小四千块就又出去了。

这要是不笃定自己的歌将来能特别值钱的人,十有**是不舍得过来交这笔保护费的——等到这边也办下来,人家正好也中午休息了,彭向明抱着四份文件袋,到大厅外面的台阶上坐下,简单一算,就发现自己已经纯负债七千多。

还好认识一个隐藏大佬,借八千给一万。

而且总算赶在半个上午把事情都办完了,别的不说,至少心里踏实了。

等到下午把《这一拜》的谱子扒出来,这个流程还要再走一遍。

但那是下周的事情了。

…………

事情提前约好了,周日上午,赵建元开了车,带着彭向明和齐元,一起奔华夏音乐学院去。

那边联系了一个录音系的大四师兄,也临近毕业了,人家就专门干这个,捞几个零钱花,校方大概也算是默认,不怎么管。

说好了,上午九点到十二点,下午两点到六点,七个小时,得给人家1400块钱——这是面子价了。

可即便如此,车子到了音乐学院门口,彭向明还是让赵建元找个路边先把车停下,跑去买了一兜子水果,又拣贵的拎了一箱牛奶。

结果等他回来,发现赵建元和齐元俩人都在车外头站着呢。

赵建元嘿嘿笑,“喊你你都不答应。其实不用买了。”

没等彭向明说话,齐元就冷笑着、大嘲讽,“你俩真不愧是一个狗窝里睡了三年的,连这种事儿的思路都一样。”

赵建元把后备箱打开,里面居然躺着一箱牛奶,跟彭向明手里的一模一样。

他说:“昨天下午的时候,想着今天可能要用,我怕早起想不起来,就提前买了一箱放后备箱了,忘了跟你说。刚才喊你来着,你净顾着跑了。”

齐元说:“其实根本就不用,咱们是要花钱的!人家也是为了赚钱,又不是需要蹭谁的面子,干嘛弄这一套!”

彭向明把牛奶和水果放进后备箱,“你以为是给那录音师的?这是给你小姐妹的,懂吗丫头?”

齐元愣了一下。

赵建元嘿嘿地笑了两声。

“那就更不用,我俩好着呢!”

“你俩好,不代表我跟人家好。”

“切!少来!你俩真油腻!中年老男人!”

“不过现在买重了呀!多了一份,唉!退吧,又不好退,我跟老赵我俩平常也不怎么喝牛奶呀,要不待会儿找个垃圾桶扔了吧!”

“呸!多的那一份是我的!我又是帮着找人,又是蹭面子,还陪你们俩过来,不得有辛苦费啊!”

“其实我平常也喝牛奶的,就扔我车里就行了。”

“都说了是我的辛苦费!”

…………

电话一打通,人很快就见着了。

挺干净清爽的一个女孩,叫赵明芳,学民族的。

据说高中的时候跟齐元的关系特别要好,大学又都在燕京上,彼此经常有联系和走动,关系应该是维护的相当不错。

大家见了面,简单认识了一下,得知要用录音棚的人是彭向明,她的眼神儿在彭向明和齐元脸上转了一圈,似笑非笑。

暂时也没人提牛奶水果的事儿,赵明芳指挥着把车子停到一个不碍事的地方,然后就带着三个人直奔音乐学院教学楼的小录音棚。

一边走,赵明芳还一边介绍,说:“听说是大前年才刚换了一套新设备,效果好着呢!我找的那师兄水平也特别好,人也挺热情的,都打好招呼了,你们绝对放心,就是他们的规矩,得先给钱。”

彭向明说:“那没问题。”

找到二号录音棚,敲开门,已经有人在里面等着了。

是一个文质彬彬的小伙子。

赵明芳介绍说叫杜鹏飞,录音系的大四师兄。

彼此简单认识一下,微信上把钱一转,杜鹏飞就开始介绍这间录音棚。

齐元还想留下看热闹,似乎是想听听彭向明到底想录什么,到底还是让赵建元给拽走了——说好了中午彭向明要在这边请齐元、她同学赵明芳,还有这位录音系师兄杜鹏飞一起吃饭,但赵建元还有别的事儿,会先回去。

等他们走了,彭向明先把自己的手机关了机,寻思这就开录呗,结果杜鹏飞见状有些诧异,问:“就你自己?你不找个专业的人帮你听着?也没伴奏?”

“哈?”彭向明有点懵。

杜鹏飞一看这是什么都不懂,只好解释了一下——你录成什么样,总得有个人帮你听着,给提提意见、调教下风格什么的吧?

行业里,管这个人叫监制。

彭向明想了想,似乎也没什么必要,就直接说:“没事儿,我也没伴奏,也没监制,就录完了我自己听回放,满意了就过,不满意重来!就一个小样。”

对方无语片刻,反正收了钱干活,就干脆也不多嘴。

大概可能也是见过不少这样的了。

录音棚里的设备很多,隔音、收音方面,哪怕只是个教学用的录音棚,也肯定是专业级的,但操作那些东西,都是录音师的活儿,彭向明作为“歌手”,需要做的,其实就是往玻璃墙后头一站,戴上耳麦,找准麦克风的位置,唱歌。

简单熟悉了一下站位,和麦克风的收音位置,两人就准备开始先试录一遍。

这两天扒谱子的同时,彭向明也练了不知道多少遍来着,自己感觉唱得蛮好,男中音是肯定唱不出来,更是唱不出人家两位原唱的那种风范和气韵,但他自己感觉,首先调子应该是大差不离,其次呢,风格和感觉这个东西,自己作为被原唱熏陶了无数遍的,应该能得到很多精髓。

这就够了。

小样而已嘛!

结果试录刚一开始,杜鹏飞的眉头就紧紧地皱了起来。

彭向明在玻璃墙的里头唱得特别投入,结果唱完了,见杜鹏飞一脸无语,打开门出来,他问:“怎么了?有问题吗?”

杜鹏飞摸摸鼻子,犹豫了再犹豫,最终还是没忍住,“哥们,我知道你学电影的,不专业可以理解,但是……你这换气我就不说了,你音准也有点问题吧?你学过发声没?气息也没练过吧?”

彭向明的脸腾的一下就红起来了。

他有点弱弱的,“我唱的……很差吗?”

对方继续皱着眉,一副羞于启齿的模样,“这不是差不差的问题!你这歌我没什么印象,曲子倒是挺好的,但你唱的,我听着……感觉你就是肉嗓子在唱,没学过声乐,对吧?你这样……得了,你自己过来听听吧!”

彭向明特不好意思地走出来,带上耳机听回放。

他听着,觉得还挺好的。

“很差吗?”他不耻上问。

对方无语,把耳机重新带上,选了从头播放,片刻后,停下,摘了耳机直接就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他也不是男中音,有点美声的感觉,但这一嗓子一出来,彭向明立刻就知道什么叫“专业”了。

又一次控制不住地有点脸上发热。

“哥们你是……学美声的?”

“不是,我学录音的,高中的时候学过一段美声,我唱的当然不专业。不过我说实话,你这……我不知道你干什么用啊,你要是录了纯粹自娱自乐,那你就这么录,唱几遍,拣发挥最好的,拷走,完事儿。但你这要是在录小样,要往什么唱片公司投稿之类的,我就建议你最好还是找个专业点的来唱。”

顿了顿,他又说:“别的都不挑,至少你的声音得稳呀!你气息不行,气息不行,声音就稳不住。声音不稳,你就……你既然是作者的话,难道还不明白,你自己唱的,根本就表达不出你想要表达的东西!”

彭向明挠了挠头皮,心说:好吧!看来这份钱也没那么好省!

还是得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儿。

而自己的话……别说自己了,就算是原主巅峰时期的钢琴,也充其量算是半个专业级?或者更有可能只算得上是业余里头比较好的。

但乐器和声乐,可不是一码事!

在专业的人看来,自己现在的声乐表现水平,大概是……白痴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