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穿越明朝当皇帝 > 第148章 抓了孙之獬

穿越明朝当皇帝 第148章 抓了孙之獬

作者:少司寇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3:34:31 来源:笔趣阁

孙之獬上疏请下剃发令之事,顿时引起一片哗然。

连多尔衮自己都感到很意外。

虽然建奴入关之初,多尔衮也下过剃发令,但没有要求严格执行,因为他也知道他大清还未统一天下,此时严格执行剃发令,只会让各地反清之势力更多。

对于很多汉臣而言,自然是更加想不到。

尤其是对于许多投降满清的明朝旧臣而言,他们虽然的确已甘愿做清朝的官,但内心其实也不愿剃发易服的。

所以,这些汉臣们是能不提剃发易服之事就不提剃发易服之事。

但没人想到这时候孙之獬会主动提出此事来。

孙之獬此时看见这些汉臣们脸上的惊骇之色,倒也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本来孙之獬只是因为想更受多尔衮重视,所以就主动剃发易服,而表示自己的顺从大清之忠心。

但孙之獬没想到他自己却因为此事遭到了汉臣排挤。

在一次早朝的时候,孙之獬因为已经剃发易服而被汉臣拒绝站在自己一个朝班,说他已不是汉臣。

孙之獬只好去了满臣的朝班,但满臣因他是汉人,也不肯让他来自己的朝班。

孙之獬因此事显得特别尴尬。

最后,孙之獬也就干脆一怒之下写了请下剃发令的奏疏,并在今日早朝上提了出来。

而多尔衮却因此沉思起来,并在当天再次请了济尔哈朗和范文程一干文武官员来商议。

多尔衮先问了范文程:“先生认为,这剃发之令当不当下?”

范文程则回道:“回王爷,奴才认为这剃发之令不能行,否则必激起天下士民反抗,如此,则会令我大清所占领之北境更加混乱。”

而这时候,济尔哈朗则站了出来:“范先生所言虽有理,但以本王看来,不能因此理由就不下剃发令,相反,这剃发令就要因为有汉人反抗而更严格一些才好,那个孙之獬虽说一看就是个小人,但其实他说的话没错,只有剃发才知顺逆,我大清要想久据汉地,就必须只留顺从之汉人,而不能留逆反且心向明廷之汉人!”

“王爷!我大清现在欲要久治天下,首先要做的施以仁政,而不是在这个时候区分顺逆,满汉各有俗,我大清皇帝陛下欲要做天下主,就需容天下人,这样才能四海归心啊!”

范文程回驳起济尔哈朗来。

济尔哈朗则呵斥起来:“放肆!本王还用得着你这个包衣奴来教吗?别以为本王叫你一声先生,你就真忘了你自己谁!”

范文程见济尔哈朗生气,只好跪了下来:“王爷息怒!”

多尔衮则看了济尔哈朗一眼:“辅政王,你这是做什么,范先生于我大清有功,更是帝师,你知不知道你在做什么!”

济尔哈朗则瞅了多尔衮一眼,然后笑了笑,然后亲自扶起了范文程:“范先生,刚才本王多有得罪!但其实本王刚才只是刻意如此,以试范先生之心而已,非是本王真有意为难范先生。”

说着,济尔哈朗就看向其他人:“现在诸位看见了吧,本王认为我大清需要的汉人就应该是范先生这样的,真正顺从我大清的人,即便是贵为帝师,贵为大学士,也知道谁是主子,谁是奴才!而不是像某些汉臣一样,想让我大清成为他汉人士大夫的大清!”

多尔衮哼了一声,没有多说什么,但他心里其实很赞同济尔哈朗这话。

大清的确需要的是更顺从的汉人,而不是有自己私心的汉人。

所以,接下来,济尔哈朗继续说的时候,多尔衮没有阻拦。

这时候,济尔哈朗也就继续说道:“我大清首先当是我旗人的大清,可如今却让洪承畴一个汉臣做了南征统帅,如今还禁止圈地,说句实在话,别说你们这些旗主,本王自己都有些不平,凭什么我们旗人为大清浴血奋战,到现在反而什么好处也没得到,所以,以本王看,我大清要稳定天下人心,首先要稳定旗人的心,如今正好趁着这个剃发易服的机会,把那些不愿意剃发的叛逆者之财分给旗人,以安旗人之心,不然,我大清皇帝陛下如何能坐稳这江山?摄政王,你难道不该为陛下考虑考虑吗?”

这时候,护军统领鳌拜也站了出来:“辅政王所言甚是,敢有不剃发易服者,我等旗人正好灭了他!”

多尔衮见此就笑了起来:“如此,就请辅政王上疏陛下,令天下剃发易服如何?”

济尔哈朗道:“本王自会上疏。”

“王爷!”

范文程这时候喊了一句。

多尔衮则摆了摆手示意范文程别再说。

因为多尔衮让济尔哈朗上疏也就意味着他也同意下达剃发令。

“王爷为何要这样做?”

范文程不由得问着多尔衮。

多尔衮则道:“辅政王说得对,我大清的根基还是八旗子弟,孙之獬也说得对,我大清入主中原,非是我满人从中国,而应是中国从我满人也!”

范文程听后无话可说。

于是,不久之后,建奴政权正式下达严格执行剃发易服的旨令。

因此。

在建奴的统治区,各地开始纷纷强制剃发。

当然,也因此,激起了各地的反叛。

而多尔衮也趁此让各旗旗兵去镇压。

一时许多拒绝剃发的汉人被八旗兵镇压,且其家产也被夺走。

更有被强制剃发拉走为旗人奴隶的。

不过,孙之獬却没有因此得到什么好结果,多尔衮为了安抚朝中汉臣的心,还是寻了个由头把他革了职。

“王朝更迭,本是天下常见之事,本官为淄川百姓之安危亦甘愿为大清之臣,然如今大清却倒行逆施,欲以剃发令灭我汉家衣冠,本官断不从命,本官宁投旧主!”

但如多尔衮等所料,这剃发令一下,的确激起了许多人反叛,甚至包括一些官员。

此时,淄川县令王臻就直接带头表示投清,且没多久,就让人找到了在附近活动的抗虏军总兵官谢迁,表示愿意献城归附大明。

谢迁因此果断率大军来攻淄川,在王臻的里应外合之下,谢迁顺利攻入了淄川。

而不巧的是,孙之獬因为被罢官夺职,也回了家乡淄川,且因此被谢迁当即抄没家产且直接抓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