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穿越明朝当皇帝 > 第23章 土改

穿越明朝当皇帝 第23章 土改

作者:少司寇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3:34:31 来源:笔趣阁

福王走后,朱由检便得以有空在这处叶家私园里逛了起来,看着湖光山色,他不得不承认,这里的景色是很美的。

但紧接着,朱由检就因此担忧起来,他担忧现在这处属于他的私园会被建奴夺去。

一时,朱由检也没了兴致在赏这原理美景:“摆驾去军械总局!”

朱由检拿下淮安城后,他的大明帝国中央政权已经开始增加持续增加他抵抗建奴的实力。

这里面既有硬实力也有软实力。

硬实力暂且不提。

先提软实力方面。

下旨调方岳贡任淮安知府的行政命令已经发往南京。

作为一名有地方执政经验且知晓钱谷事的官僚,朱由检和他的辅政大臣们都相信他能让淮安城继续繁华下去,且在将来为抵挡建奴的铁骑做出贡献,主要是钱粮方面。

武家墩的屯堡已经开始插秧,只等着秋收时的来临。

而内阁首辅蒋德璟继续组织着招募来的流民开垦荒田,并抢在夏季到来之前,先插下第一波秧苗。

按理,朱由检作为大明皇帝,依旧可以从江南等地收到两百多万石的粮赋,完全不差这点粮食。

但朱由检自己知道,他要的不是武家墩数万亩良田的粮食收入,他要的是从士绅阶层手里夺走基层控制权,要的是自己掌控天下的权力基础,要的是整合农民的力量并让大明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朱由检知道自己只有用更先进的政治制度才能打败依旧是要建立一个儒家为主体的封建社会的满清王朝。

武家墩的屯堡没有宗族,全身自耕农,管理者也不是宗族里的族长即德高望重的乡绅,而是根据各屯堡内部选举并由中央处直接任命的。

因而,武家墩的管理者皆是直接秉承皇帝的意志做事的。

这与传统乡绅社会是不同的,在传统的乡绅社会里,村庄的管理者很多时候就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即乡绅们。

这些乡绅们有“自治权”,可以不顾朝廷法令,擅自利用族约或乡约处罚自己村里的民众。

如让女子浸猪笼。

开祠堂杖毙族人等。

底层的农民们都被这些乡绅们控制着。

但武家墩不一样,朱由检的指令可以直接通达到一个生产组即一个村的管理者,进而直接可以管理和动员农民。

这也是福王想要武家墩的良田,朱由检为什么不给的原因。

武家墩算是朱由检的农业基本盘了。

而且,朱由检的农业基本盘还在扩张中,叶、窦等因为得罪朱由检而被治罪抄家的缙绅的田地自然也要被朱由检建立屯堡制度。

原有佃户全部自动成为屯堡民户,统一由内阁首辅蒋德璟管理。

有了农业基本盘,朱由检自然也有自己的工业基本盘。

朱由检的工业基本盘便是他的军械制造总局。

但朱由检的军械总局没有搬进淮安城,依旧一处叫五门山的溪谷边,因为生产枪械和火炮的生产车间已经在这里搭建好,不好直接搬迁进淮安城来,何况现在的工业基本上还是水力驱动为主。

有农业基本盘和工业基本盘的朱由检建立起一支可以与建奴作战的强军即近卫军才有了基础。

按照朱由检的设想。

在以后,他需要用自己屯堡的农业收入支撑起整个近卫军体系的后勤粮食需求。

而军械总局的工业生产则为整个近卫军体系提供装备需求,以及通过工商业赚取的利润投资技术研发与增加社会福利保障,以确保自己这个皇帝直接统治的百姓都比其他势力统治区的百姓过的好。

只有这样,朱由检相信自己的近卫军才能成为对自己足够忠诚又足够强大的军队。

而只有这样,朱由检相信自己的近卫军才能最终得以战胜建奴。

但朱由检知道自己的势力是需要慢慢壮大的。

现在离朱由检这个皇帝到达淮安府并建立自己的皇帝基本盘才四个月。

在农业方面,所建立的屯堡区还没扩张到一个县。

在工业方面,只是把大明朝廷原有的军器局、兵仗局、盔甲厂、王恭厂等组合成了一个军械制造总局。

还没有工业方面的教学机构,更没有民用工业。

但也不是说毫无进步。

比如铁厂,朱由检开始让人建立起来。

“陛下,这就是大明第一炼铁厂,采用的是陛下您所说的坩埚法炼钢并加了柳条法炒钢技术,还加了小高炉,您现在看见的这些小高炉都是炼铁厂的炼钢作业组,整个厂内的炼铁工艺是采取您所要求的流水线作业,分工明确。”

当朱由检来到军械制造总局时,就先观看了炼铁厂,而宋应星则陪同着向他介绍了起来。

“甚好!不过,炼铁厂还得再扩建,可以重新选址建立分厂,因为以后炼铁厂需要供应的钢铁产量是需要装备十万乃至百万大军的用铁需求的,不只是军队方面,以后民政方面也需要用钢铁,若桥梁营造、农用铁器等。”

朱由检点了点头,就详细指导起来。

宋应星连忙称是。

……

朱由检去了军械总局,视察炼铁厂。

而蒋德璟作为内阁首辅则去了清江浦。

因为按照大明皇帝朱由检的要求,大明中央处在这里建立新的屯堡组织。

毕竟在这清江浦一带竟有近五十万亩的良田是叶家和窦家等被抄缙绅的田产。

所以,这田产已经算是收归国有。

自然是有必要建立屯堡组织的。

虽然皇帝朱由检只是动动嘴皮子说要在这里建立屯堡组织,分田给当地佃户。

但一切都需要蒋德璟这个内阁首辅带着他的文官班子具体来执行。

可当蒋德璟具体执行起朱由检要求分田于民,建立直接由官府统治的屯堡组织时,他却发现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元辅,下官调查了一下清江浦的情况,这些缙绅家的佃户准确说不是佃户,而是陛下口中的富农,而他们则在更多时候被称为庄头。”

“因为他们租佃了叶家的大量田地,多则上万亩少则上百亩,而他们自己也有田地,但基本上不自种,而是租佃了出去,而他们把叶家的田地以较廉价的租子租佃在手后会再以较高的租子租佃给其他农户,而他们只需收租子差价即可,所以,他们根本算不上是耕作者。”

“现在陛下的意思是,要分田于民且平均地权,如果我们直接把田地给这些富农,是不合理的,没有实现我们分田于民且平均地权的目的。”

辅佐蒋德璟处置屯堡事务的刘理顺向蒋德璟汇报了在清江浦进行土地改革时的问题。

蒋德璟也就把这一现象上报给了朱由检。

朱由检知道后直接批示了自己的旨意。

【成立中央处土改工作组和农政部,由内阁首辅蒋德璟担任组长兼任农政部尚书】

【设立淮安府大明中级法院和中级检察院,刘理顺担任中级法院院长与中级检察院院长兼农政部侍郎与中央处土改工作组副组长】

【武家墩与清江浦合并设立武清县,刘理顺兼任武清县知县,管理屯堡事务】

【近卫军第一步兵野战营驻守清江浦协助土改工作组在清江浦进行土改工作】

【设立武清县警务局,周遇吉临时兼任武清县警务局局正,近卫军第二野战步兵营调到笔架山接替近卫军第一步兵野战营防务】

【解除租佃关系,并开展清算工作,对犯下罪恶的富农土豪进行审判处决,维护秩序,有犯事的地主除少部分自留地外全部没收,没有犯事的折价由官府购买】

朱由检这么一批示,意味着他要通过发展农**动来进行土地改革。

于是,蒋德璟便让刘理顺跟着周遇吉率领的近卫军第一野战步兵营去了清江浦。

刘理顺是翰林学士出身,这些日子,他和蒋德璟一起跟着朱由检学了不少关于土地兼并对一个王朝危害有多大的知识,也接受了平均地权且土地归国有的思想。

与刘理顺一起去还有他在武家墩已经培训好的一批民政干事,皆是流民中识文断字的读书人,如今已成了蒋德璟和刘理顺进行土地改革的重要成员。

刘理顺一来到清江浦,就让自己的人将清江浦的所有庄头叫到了自己面前来。

当刘理顺告诉这些庄头,他们所租佃的土地将不再产生租佃关系时,这些庄头自然都是很惊讶的,也很不愿意看见是这个结果。

“这位官爷,朝廷这要把田地收归官有,小的们自是没话说,可这不让我们租佃,却是为何,难道是嫌我们交的租子少了?”

一位叫贺庄头的主动问起刘理顺来。

刘理顺回道:“不是嫌租子少,而是朝廷不接受把田地大面积租佃给百姓,以致于养出靠租佃田地而不劳作的富农出来。”

“既然如此,我等无话可说,只是不知为何还要收走我们自己在清江浦的大部分田地,这些都是我们自己买的呀!?”

这贺庄头继续说了起来。

“因为朝廷要平均地权,避免土地集中在少部分手中,再说,朝廷也不是白拿你们的田地,是从你们手里折银赎买。”

刘理顺说了起来。

“我们不卖!”

这时候,另一位姓鲁的庄头突然喊了一句,然后说道:“朝廷不能无故夺走别他人的田产!”

刘理顺点了点头:“好!我知道了你们的意见。”

于是,刘理顺接下来就先宣布成立武清县警务局和检察院以及法院,并通过警务局四处宣布告示,要求百姓有不平事到警务局告状,且告状者无论成功不成功都给一顿饭吃,并送一斗米。

【作者题外话】:崇祯后宫生活日常:这日,皇帝朱由检恰巧在小辋川行宫的荷塘旁看见袁贵妃,就要寻欢,袁贵妃直说不便,最后不得不吐真言,朱由检大为扫兴:既来亲戚,何不早说,朕找田妃去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