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穿越明朝当皇帝 > 第11章 崇祯皇帝的种田日常

穿越明朝当皇帝 第11章 崇祯皇帝的种田日常

作者:少司寇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3:34:31 来源:笔趣阁

工部右侍郎是正三品职位。

而宋应星之前当的最高的官只是个正五品的知州。

何况宋应星还只是个举人出身,对于他而言,能成为五品知州已经是他人生顶点。

但宋应星没想到皇帝陛下居然当场任命他为工部右侍郎,成为六部堂官。

这无疑让宋应星很是感激,有一种自己被皇帝陛下看重的欢悦之情。

因而,宋应星一时间踌躇满志,暗自发誓要立即燧发枪推广到整个官军队伍中,从而成为杀敌利器。

但这时候,朱由检给他泼了一盆冷水:“此枪虽优于鸟铳,但没有推广,也是有他的缺点的,一是制作成本高,一根鸟铳枪管尚且需要工匠敲制一月,何况是这种发射强度更大的燧发枪枪管,而且这燧发枪关键部件弹簧也是难以打制之物,所以爱卿别觉得这事容易,任重道远,朕希望爱卿早日能将燧发枪的生产成本降低到鸟铳以下,如此,方可列装全军!”

“臣明白!”

宋应星拱手称是。

“明白就好,现在还是以制造鸟铳为主,先将整个大明军械总局的重新整合,分拆出枪械局、火药局、火炮局、兵械局以及盔甲长、机械局来;

其中每局设研发室与生产车间;

研发室负责研发新式器械,生产车间负责生产现被确定采购列装进军队的主流器械以及新式器械;

也就是说,生产车间有两种生产车间,但应以生产主力主流器械为主。”

朱由检说着又道:“取消班匠制度!以后官匠不必再缴纳班匠银,全部以雇佣形式雇佣官匠为军械制造总局生产器械,其俸禄与生产器械质量与速度挂钩,生产的器械越多且质量越好,奖金越高;

根据官匠的技术水准,给予高级技术师、中级技术师以及初级技术师和准技术师等称号,级别越高者给予更高的散官官阶。”

夷虏所最畏于中国者,火器也!

这是中国历史上燧发枪的发明者毕懋康说的话。

而朱由检现在想要让大明的火器更加厉害且生产效率更高,自然要提高工匠地位才行,不能再让工匠被视为低贱一行。

毕竟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

王承恩和宋应星皆应承了下来:“遵旨!”

……

“按照陛下的旨意,这些随陛下南迁和募集来的士民被重新编订户籍后,整个武家墩现在已经有编户一万多户,臣已按照陛下的旨意,将他们分别编在十个屯堡内,每个屯堡有上千户屯民,每十户屯民为一个生产组,每十个生产组为一个生产队,每屯堡有十个生产队。”

朱由检从军器局视察回来后,就召见了负责民政的蒋德璟。

因而,蒋德璟此时便将自己搞的民政事业进展汇报给了朱由检。

“李自成和张献忠等流贼让这里成了人烟稀少之地,如此倒也使得我们能在这里建立没有本地乡绅大户的基层组织,如此无疑可以让朕能够更好的直接统治这些百姓。”

朱由检点了点头,心里很是满意地如此想了起来,在他看来,自己立足于淮安府城外这荒野之地,或许真比去南京与一帮士绅斗法好。

因为在这里,自己这个大明皇帝可以建立起真正属于自己的势力,而不用去江南跟在基层有着绝对统治力与动员力的士绅们斗。

在这里,他可以利用新来的百姓组成新的政治军事集团,然后利用这个集团对外扩张的需求荡平江南、收复中原!

“按照陛下的旨意,每个生产组设组长,生产队设队长,生产大队设大队长,屯堡设屯堡主任,因而臣选定了一批相应官吏名单,请陛下御览。”

接着,蒋德璟说起了整个民政地方组织的架构。

“以后取缔吏这一职业,在编民政管事者皆以官员称之,屯堡主任同正八品,大队长同从八品,队长同正八品,生产组组长同从九品,俱纳入吏部考核,取消杂途、学校、科第取士之分;

以后我们肯定会招募更多的流民,开垦出更多的荒田,需要的管事人员更多,如今要做的就是不拘一格用人才,凡能识字懂钱谷刑名者不论出身皆可参加吏部民政官员考试,根据考试成绩安排到基层和部院任职,民政官员考试每一旬举行一次。”

朱由检看了后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来。

蒋德璟听后有些震撼:“陛下,此举是否过于不遵祖制,恐引起他人非议,尤其是那些科第出身的士林清贵之人。”

朱由检看向蒋德璟:“难不成爱卿现在还能立刻给朕找到一批有功名的科第士子吗?”

蒋德璟一时语塞。

朱由检则继续说道:“事急从权,我们现在最要紧的是安民和重建基业,而不是固守这些陈规。”

蒋德璟点首:“臣明白了,既如此,臣这就去改。”

……

“陛下!”

朱由检在武家墩内现在是完全随心所欲地到处走,四处视察,以此让整个武家墩内的人都知道他这个皇帝的存在,并拉近彼此的距离。

此时,朱由检就看见了他在张家湾时招募的第一个纤夫出身的青壮杜亭松和董伟、关大虎走在一起。

已经不再是赤身**而是头戴圆盔身着棉甲的杜亭松、董伟、关大虎三人皆向朱由检行了大明近卫军内部最新普及的军礼。

朱由检郑重地点首,问:“你们这是做什么去?”

“回陛下,我们正准备去第三屯堡第七生产大队执行义务帮助屯户百姓生产生活任务,今天轮到了我们队,但现在还没有到集合出发的时候。”

回答朱由检问题的是董伟。

而杜亭松则和关大虎只知道站在原地傻笑了起来,见董伟说后才莽莽地点了点头,表示董伟说的是没错的。

朱由检见此便点了点头,让大明近卫军定期派出专门的官兵去帮助百姓,是他让周遇吉和张凤翔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大明军民关系。

据朱由检所知,在这个时空的明军纪律性并不比建奴流贼好多少,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杀良冒功、肆意劫掠是常事。

所以,为了占据天下民心,他必须要改变自己近卫军在老百姓中的形象,通过自己的军队帮老百姓扫扫地**秧这种小事让近卫军的良好形象根植在老百姓的心中。

朱由检这也是像后世一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甚至建国初期还能硬扛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的某支军队学习。

在朱由检看来,他要想在明末力挽狂澜,指望自私的汉族大官僚大地主是不可能了,这些人一不愿被自己征商税,二大多不愿捐饷助国,只愿意让自己欺负苦哈哈的老百姓,如今只是抄了几个叛贼的家,连去个南京,进个淮安城都不行。

而他更不可能指望只知暴力破坏没有斗争纲领的农民起义军,按照原有历史发展,也因为抄家而得罪乡绅地主集团的李自成会被建奴打得大败。

所以他最大的指望还是这些归顺自己的庶民,这些想求一份安宁的百姓。

“很好,我们近卫军是为保卫家国、服务百姓的天子军队,要有爱民之心,能帮助老百姓生产生活是我们的荣幸,因为你们所吃的穿的都是来自于百姓。”

朱由检亲自拍了拍杜亭松的肩膀,替其拈去了掉落在肩上的竹叶。

“陛下说的是!”

杜亭松回了一句。

虽然现在的大明皇帝陛下朱由检经常会做一些亲自为士兵包扎伤口的事,但杜亭松还是因此颇为感动,不由得挺直了胸膛,继续朝朱由检敬了个军礼。

董伟也同杜亭松一样行了个军礼。

关大虎见此便有样学样,也继续学着行了个军礼。

朱由检见此微微一笑,抬脚就朝周遇吉和张凤翔这里走来。

……

“陛下,现在已有三千士卒完成了新兵训练,按照计划,接下来,他们将进行以鸳鸯阵为基础的方阵训练,以十二人为一队,每队有两种兵种组合方式,一种俱是火器,以鸟铳为主,一种有刀盾手、长矛手、刀棒手、镗钯手,每队有火兵一名,每队设伍长两名,队长一名,四队组成一旗队,旗队长背小旗,另设置一名军法官,每名教官自动担任旗队长,对他们进行训练。”

周遇吉这里向朱由检汇报接下来的训练事宜。

张凤翔也接着说道:“陛下要求的扫盲教育与思想文化教育方面,伍长以上的军官皆已进行扫盲,全军识字率已达到百分之五十,接下来会增加夜课学习时间,主要学习家国思想与忠君思想。”

朱由检来到周遇吉和张凤翔这里后听取了军事上的准备情况。

而朱由检则因此问了随行的锦衣卫都指挥使吴孟明:“现在闯贼情况如何?”

吴孟明回道:“回陛下,据锦衣卫来报,闯贼自陕西起兵进入山西后,一路我大明官员皆望风而降,如今,闯贼已于三月初十进入居庸关,居庸关总兵唐通与镇守太监杜秩不战而降。”

“这个唐通!他也枉为臣子,身为武将,竟也不战而降!”

周遇吉没忍住,直接插了一句嘴。

张凤翔因此看了周遇吉一眼,才说道:“居庸关是山西方向后进入京畿的最后一道险关,一旦居庸关被攻破,京城将无险可守,而大明精锐皆无,京城空虚,设若陛下未离开京师,只怕已身陷闯贼之手,如今幸好陛下已南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