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穿越明朝当皇帝 > 第31章 这是朕最大的努力了

穿越明朝当皇帝 第31章 这是朕最大的努力了

作者:少司寇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6:51 来源:笔趣阁

李自成还是宣见了大明的使者。

“此乃我大明皇帝陛下的手诏,我大明崇祯皇帝言,李自成虽举义反朕已有十余年,且毁朕皇陵一次,朕虽恨你入骨,然念及如今天下汉家旦夕间便可能灭于外虏鞑清之手,且中原百姓早已民不聊生,而你李自成举义也因饥寒失业不得不反,所以,朕作为天下汉家百姓之皇帝,当不以私仇为念,愿宽宥尔与尔等部将军士之罪,并赦投附尔等之大明旧臣之罪,招抚尔等进朝听封!只要尔摒弃国号,朕愿以河南为尔永镇之地,并封你大顺王爵,自成藩国。”

“朕诚挚建议,如今外虏欲灭我中华之计,每一位汉家儿郎当摒弃前嫌,一致对外,尔等当团结在朕的旗帜下,共驱外敌!卿若来河南,朕必与卿共守河南、山东、江淮等地,朕知河南凋敝,特决定每年以一百万石粮资助卿并军械车马等皆可资助,望卿以汉室江山存亡为念!”

“虽陕西乃卿发家之地,陕西凋敝尤甚河南,且北有建奴盟友蒙元为患,与江南相距甚远,且四川有张献忠,故朕无法资助尔等,一旦建奴拿下虎牢关和潼关,爱卿就如被困关中之兽,一旦败于建奴之手,便只能难逃湖广与蜀地,然蜀地已为张献忠据之,只湖广可走,但湖广乃四战之地,又有左良玉雄踞湖广,卿与其如此,不如就藩河南,得朕资助,与朕共抗建奴。”

朱由检为了尽力让李自成与自己一起抗击建奴,其言辞不可谓不恳切。

甚至,朱由检还不计前嫌,愿意封李自成为王,让其割据河南而自立,还愿意每年拿出一百万石粮并各种军械辎重。

这个诚意不可不大方。

要知道朱由检自己现在每年也才只能从江南士绅手中得到两百余万石粮。

他这等于是拿出了自己的一半收入。

但这也没办法,朱由检为了尽可能团结起李自成这股农民军,壮大抗清的力量,他必须这么做。

这是朱由检作为一名穿越者从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学来的经验。

在朱由检看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那一场抗击外地入侵的战争中取得胜利,很大的因素就是因为当时的两个政权能够最终联合起来,一致对外。

而当时两个政权的仇恨可不比自己和李自成间的仇恨轻。

照样能够最终联合起来。

朱由检知道自己也必须这样做,这是作为一个政治家必须有的智慧和气度,要以全局为念,要有大格局。

“李自成很可能还是不会答应,他背后肯定有很大的反对声,他自己也不可能眼看着好好的皇帝不当,而来做朕的臣子,他的部下也肯定不会放着开国元勋不大来大明受气,也或许他依旧还是没认为最大的敌人建奴,要知道,历史上的抗日战争,当时的中国面对的是一个工业化的强国,尚且有蒋介石这样的人一开始依旧顽固的认为要攘外必献安内,何况是彼此实力差距不是特别大的建奴,但朕必须做出这番努力,让天下人看见朕的诚意,迟早将来会有更多的农民军会因为朕今天的举动而愿意投诚大明!”

朱由检在做出这个决定时如此想了很久。

但朱由检不得不承认的是,这已经是他做的最大的努力了。

因为在这个儒家伦理思想为主的社会里,李自成是贼,朱由检是君。

在统治阶层眼里,即地主官僚士绅阶级眼里,朱由检和李自成才是汉贼不两立。

在这里面,汉不是汉民族,而是象征正统的汉家朝廷。

所以,毋庸置疑的是,在朱由检的明廷内部,对于招抚李自成甚至是联合李自成的反对声很大。

除了朱由检直接影响的几位辅政大臣理解朱由检外,几乎没有一位明朝官员理解朱由检的行为。

甚至不少官员依旧上疏建言皇帝朱由检联虏平寇。

在很多明朝官员眼里,依旧把攻陷京城的李自成视为第一敌人,而没有认为建奴是威胁。

所以,朱由检也只能做到这里。

让他向李自成称臣,放弃帝号,那就更加不可能了。

只怕江南所有的士民都不会答应。

甚至连朱由检身边的几位辅政大臣也不会答应。

毕竟宽宥一个贼子的罪过已经够大度了,怎么可能还向你称臣。

何况大明手里还有半壁江山。

当然,朱由检也不会愿意。

首先,他也觉得自己的实力现在不弱于李自成,其次,他不得不承认李自成不是朱元璋,他的战略眼光,不太适合做一个联合大多数人共抗建奴的领袖。

何况,天下士民尤其是士绅阶级根本不愿意认李自成一个贼子做最高领袖。

李自成也知道这是朱由检做出的最大努力,他也很受触动的。

但李自成的确也有些不甘,不甘就这么放弃自己已经得到的帝位。

而且,李自成的确还有一丝幻想,即建奴不一定是朱由检说的那么强大,而自己主力尚在,元气未伤,也不一定非得与明军联合才能存活下来。

所以,李自成没有直接下决定,而是问向了自己的大臣们:“诸位以为崇祯皇帝的建议如何?”

李岩此时先站了出来,且抿嘴笑了笑,难掩脸上喜色,说道:“陛下!臣认为,大明崇祯皇帝能有如此胸襟和气度,实乃令臣等敬服,臣认为,有如此帝王,大明不会亡,而我天下汉室也不会灭于胡虏之手,因为大明崇祯皇帝的诚意很足,不但宽宥我等罪责,还愿襄助陛下割据自立,共抗建虏,非有大气量者做不出如此举动。”

李自成听李岩如此夸赞朱由检,心里未免有些不喜,暗道:“好你个李岩,你到底是他朱由检的臣子,还是朕的臣子!”

而李岩此时没有察觉到李自成的不喜,他素昔已经习惯了在李自成面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因为在他意识里,李自成还算是一个广纳他人进言的开明主君。

只是,李岩没有意识到的是,李自成现在已经是皇帝,而且自从李自成入了北京城后,加上一些投降他的一些明朝旧臣一吹捧,他的心态就变了。

现在的李自成是希望自己被人当作是英明帝王的,也笃定自己才是真正的天下之主。

因而,李岩也就继续说了起来:“陛下,臣认为,我们当答应大明崇祯皇帝的招抚,然后去河南重整兵马,并调陕西兵马入河南,且扼守虎牢关,接着,再招募流民屯垦汝南,联合明廷共击建奴,待驱除建奴后,陛下是取明而代之,还是与明廷划江而治,便是后面之事了。”

李自成沉着脸,没有回应。

而牛金星察觉出了李自成的不满,忙站了出来:“陛下,臣认为不可,河南凋敝之地,与陕西一样,但陛下去河南不如回陕西,陕西民众皆认陛下为主,陛下在陕西得民心,且陛下官兵多为秦人,没谁愿意背井离乡,而建奴这次不过侥幸取胜,我大顺主力尚在,未必不是其对手;

臣认为崇祯朱由检所言不过是危言耸听之举,明着夸大建奴战力,招抚陛下,实则是暗藏祸心,朱由检肯定是要借大顺之兵于河南替其阻挡建奴来犯,然后再趁着我大顺与建奴两败俱伤之际,坐收渔翁之利。”

牛金星回道。

李岩忙争了起来:“陛下!就算明廷包藏祸心,亡于汉人之手也比亡于胡人之手强啊,我大顺自开国以来,扩张太快,陛下当初又不肯听臣劝告,急于灭明,根本没来得及屯田养兵,如今我大顺若不借明廷之势屯田养兵数月,将来必再成流寇而被剿杀殆尽啊!”

“大胆!”

李自成说了一句,指着李岩,恨不得杀了李岩,因为李岩说中了他现在的痛处。

但李自成还是忍了下来。

这时候,牛金星则冷哼一声,看了李岩一样:“李岩,你别是被明廷朱由检收买了吧!也不奇怪,你是世家子弟,祖上是大明朝的兵部尚书,如今不过是因为红娘子的缘故做了大顺的臣子,只怕心里还是觉得他朱由检才是皇帝,把我们陛下还当做流贼吧?!”

牛金星此话可谓是诛心之言,李自成听后当场就带着杀气的看了李岩一眼。

李岩这时候忙站了出来:“陛下明鉴!臣绝无此心!”

“你没有,那你还建议陛下去河南?谁不知道你家红娘子的兵马就在河南怀庆屯着!你让陛下去河南,分明是想借着红娘子的兵马逼陛下向大明称臣,或者是取陛下而代之!”

牛金星说着就站了出来:“陛下,李岩之举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臣请立斩李岩!”

这时候,刘宗敏站了出来:“陛下,臣请立斩李岩!”

接着,刘汝良也站了出来:“陛下,臣请立斩李岩!”

……

几乎跟着李自成在陕西发家得到部将都已经不能容忍李岩让他们去河南的行为,何况在他们眼里,李岩这种世家公子的确跟他们不是一路人。

李自成没有下定决心,毕竟他承认李岩很多时候是真的在为自己大顺考虑。

所以,李自成只挥了挥手道:“好啦!李岩也是为我大顺,只是到底是受过明廷的恩典,难免对明廷心存幻想,朕意已决,全军次日离开京城,回陕西,准备与建奴决战,朕就不信,他建奴还真是所向无敌不成。”

“陛下圣明!”

群臣回了一句。

李岩则暗暗一叹。

降臣范景明将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一时回去后,就叫来了范北:“把这封信交给你的人,传回南方给陛下。”

“是!”

范北回了一句。

【作者题外话】:崇祯后宫日常生活:这一日,皇后凤诞,帝取一盒到皇后面前:”这是朕送给爱妃的花。”皇后一看,却不知为何物,问:“这是花吗,陛下,怎么有**味?”“这叫爆米花,也是花,而且可以吃,爱妃尝尝,用的是西洋来的玉米为主料炸成的。”皇后尝了尝果决好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