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三国之谋伐 > 第六十六章 朝廷诸公的援助

三国之谋伐 第六十六章 朝廷诸公的援助

作者:玩蛇怪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6:32 来源:笔趣阁

赵琳早就被陈暮拉入了军情司,目前在长安的地位,仅次于阎忠。

太史慈和侯栩虽然在八月份,就被陈暮派往关中来,目前是在隐藏于暗处,只跟阎忠单线联系,甚至赵琳都不知道他们在这里。

没办法,赵琳就是个普通人的智力,比不得阎忠,自然也无法担当起陈暮将来要做的一些重任。

但长安也不是完全没有军情司的人手,只是比较少,也就那么几十人而已。

所以赵琳就派人出了长安城,去左冯翊寻刘备。

刘备入驻左冯翊已经两天,军中的粮草,也只剩下那么两三日。按照原定计划,这个时候应该是让大军出现在长安城下。

但徐荣的阻击,对关东军确实造成了很大影响,所以今日刘备曹操鲍信孙坚,就在商议要不要撤军的问题。

“以我之见,还是得撤兵。我们的粮草已经见底,再不走的话,恐军心不稳,怕是要哗变了。”

“长安近在咫尺,只要攻入城内,立即就可以就粮,到时候接管了长安,迎回天子,则天下可定,我等怎么能疑而不进,错失良鸡呢?”

“可是这太冒险了,一旦几日之内不能攻破长安,我们怕是......”

“诶,二位兄弟多虑了。牛辅被困在河东,与卫将军交战正酣,董卓手中兵少,必然难以维系,长安城如此之大,总有难以防守的地方,更何况......”

“更何况什么?”

“更何况诸位没有来过长安城,不知道具体情况。”

“孟德知道?”

“早年跟随叔父来过几次。”

曹操微微一笑,说道:“与洛阳一般无二,长安也分为内外城。城中以明光宫、长乐宫、未央宫三宫为主,占了绝大多数土地。其次就是北宫与桂宫,剩下的便是西北隅的东西二市,然后就是东北隅的宣平门百姓区。”

“诸位可能不知道,长安东西二市,加上宣平门百姓区,所处占地甚至仅仅只有明光宫那么大,虽然长安比不得洛阳有百万人口,却常年也有五六十万口,诸位想想,光一个宣平门住得下否?”

“孟德的意思是?”

鲍信问道:“真正的百姓和集市,是在城外?”

“不错。”

曹操点点头:“宣平门外,直城门外,清明门外,便是主要住区,若我们能攻到长安城下,便可以就地取粮。”

就地取粮?

那不就是劫掠百姓吗?

几人面面相觑。

三月前在洛阳,还说天下五君呢。

眨眼间就劫掠百姓,怕不是要名声臭大街哦。

沉默片刻。

孙坚忽然注意到刘备有些心不在焉,便问道:“玄德,玄德?”

“哦。”

刘备回过神来,茫然道:“怎么了?”

鲍信有些不高兴地道:“我们在商议退兵还是继续进攻,此危机存亡之刻,玄德怎么能分神呢。”

“额。”

刘备歉意道:“在想些事情,诸位兄长以为现在该如何?”

鲍信道:“孟德说可以继续打,我与文台都觉得退兵为上计,玄德以为呢?”

刘备想了想,苦笑道:“我军已经没有粮草了,必须要撤兵了。”

现在军中还有两三日粮草,马上撤兵的话,勉勉强强可以回到华阴县,等到第一批粮草过来。

再打下去,就真的会出大问题。

曹操不满道:“不是说过了吗?只要打到长安城下,就可以就地取粮。”

“就地取粮?”

刘备脸色微变,道:“这是何意?”

“我......”

曹操一时迟疑,这才想起来刘备素有仁义,要是就地取粮,怕是根本不会同意。

现在关东军已经是强弩之末,要是内部分歧,怕是当场要分崩离析。

一时间,曹操没有说话,场面陷入了沉默之中。

好在沉默很快被打破。

典韦一头闯入厅堂,大喜道:“明公,好消息。”

“什么好消息?”

刘备忙看过去,难道朱儁取胜了?

典韦看到厅内众人,一时犹豫,因为这事关军情司这个秘密机构。

但他脑子也不算太笨,想了想,马上改口道:“长安朝廷诸公听闻联军打来,派人来联络,我想军中缺粮,是不是能找他们帮忙。”

“果真是好消息。”

刘备眼睛一亮,问道:“人在何处。”

“刚进城。”

“唤来。”

“唯。”

典韦去把人叫过来。

那人其实是军情司的探子,路上被典韦吩咐,知道如何应对。

片刻来到厅中,那人行礼道:“见过诸位使君。”

“你是谁的家奴?”

刘备询问。

那人回答道:“吾为宗正家奴仆。”

“原来是族叔。”

刘备点点头,他被录入宗室,有资格叫刘虞族叔了。

那人又道:“宗正言,想联络朝堂内诸公助诸位一臂之力,恐不能信服,希望诸位使君能休书一封,陈述要害,看我等能否帮得上忙。”

“粮草!”

曹操迫不及待地道:“若有粮草,则我军可以很快就攻进城中。”

“请休书一封。”

那人应道。

“我来。”

曹操当即命人取来纸笔。

由于青州产左伯纸,现在军中记账与文书转送,都是用纸来写。

作为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诗歌的家,曹操的文学素养还是非常高,只片刻功夫,就洋洋洒洒写了一封信。

当下,众人盖上了印章。

刘备的青州牧印章在陈暮手里,大鸿胪印章还没领取,一时间居然无法盖印。

好在青州牧印章没带,但他的诸侯印章带了。

要知道他还是县侯,印章是金的,可比青州牧这个银色印章更有说服力。

大印盖上,那人小心翼翼收好,拱手道:“请诸位静候佳音。”

“多谢壮士!”

刘备回礼道:“请向宗正说明我等困境,若能多拿到一些粮草,就最好。”

“明白。”

军情司探子表面很稳,心里却是一惊。

刘备可是军情司**oss陈暮的老大哥,现在居然向他这样的低级司卫行礼,着实让他惊讶。

心中想起传闻中刘青州礼贤下士,仁义有加,不由确信了几分,果然如此。

只是现在既然东西到手,他也完成了任务,该回去复命了。

长安目前处于战争时期,可不管怎么样,现在的长安已经变为了一座极为臃肿和混乱的城市。

军情司在其中如鱼得水,因为像他们这样的外乡人,在城内外多得数不清楚。

董卓没时间,也没能力去管这些,而且他甚至不敢关闭城门。

因为城内宣平门住的都是富贵有钱人,东西市也都是繁华的商业区。

一旦关闭城门,整个城市都要瘫痪,城外将近百万的灾民人口,如果不能全部杀掉,或者赶入城里来,等关东军打到城下,就近可以补充大量的兵力与粮草。

所以徐荣不敢将战火引到长安来,只希望在阳陵再拖一天之后,再转战长陵,然后就是洛阳北面的渭桥附近,进行最后的决战地。

但这一切早就都在徐荣的计划里,因为到了决战那一天,差不多也是关东军军粮用尽的时候。

到时只要抵挡住一两天的时间,那么徐荣,就会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可惜徐荣仅仅只是想到了战术安排,却忘了人心向背。

至少不管是满朝诸公,还是洛阳百姓,乃至长安百姓,在他们眼里,董卓的残暴不仁,早已经深入人心,若非畏惧于他的凶残,或许长安百姓早就箪食壶浆,来到左冯翊城外喜迎王师了。

左冯翊已经离长安不足七十里,一个位置在后世的高陵,一个则在后世的西安市西北十多公里左右。

但从长安到左冯翊去很麻烦,可回长安却快得很。

只要从渭河坐船,沿着潏水南下即可。

短短一个多时辰,探子就已经回到了长安,此时接近傍晚,长安东北宣平门街道上人影稀疏。

宣平门宅区本就是各路达官贵人,王公大臣的居所,从洛阳迁来的朝堂诸公,基本都居住于此,探子并没有先去找刘虞,而是先去找了杨彪。

杨彪是陈暮的师兄,他的府邸之中也有军情司的探子,这样至少可以有人去禀报,而不用担心在门外就被拦住不让进去。

这个时候杨彪正在家中教导杨修,听闻消息,心里一惊,连忙请人进来。

探子这次又冒充刘备的信使,将信件送上去。

杨彪看到这封信就已经信了十成,因为汉朝的官印可不是萝卜印,每个官职都对应一枚印章,且都有独特样式,董卓就算想要复刻,也做不出一模一样的来。

其实董卓哪怕封锁了消息,但诸公自有耳目,早就听闻关东军势如破竹,已经快打到长安,只是苦于董卓淫威,不敢主动联络。

现在既然联军主动求助,且已经陷入粮草危机,杨彪也不敢怠慢,马上去找好友刘虞,商量问题。

二人商议之后,决定由弘农杨氏出钱,先购买第一批粮草帮联军渡过难关。

但如何在董卓的眼皮子底下将粮草运出城就是个很大的麻烦。

长安九市,根据后世考古,包括宣平门内外,都有大量遗迹可以证明百姓当时主要居住于城外。

而除了内城东西二市以外,与洛阳一样,外城清名门、直城门、霸城门等地,都有商市。

如今长安粮价飞涨,很多人都只能少量买粮,要是陡然大批买,一旦被有心人注意到,报告到董卓那里,就有可能出现大问题。

所以两人商量后,决定联合一批正直派官员,一同买粮草,化整为零,然后通过渭河给关东军送过去。

刘虞与杨彪商议好决定,立即行动。

一夜之间人口暴增,现在长安正是混乱的时候,他们浑水摸鱼,根本不会有人想到在这混乱的背后有人正在偷偷摸摸为关东军运送粮草。

实际上以董卓的兵力,已经没办法再进行封锁,徐荣手里总共才两万人,驻军阳陵,段煨一万,驻军灞桥。

阳陵灞桥与左冯翊的地形构建成了一个三角形,其中又有渭河与灞河流淌其间。

而阳陵与灞桥之间,还有三十公里的纵深。

这可是在冷兵器作战时代,就算董卓把长安留守的几万人全部派过去,也无法拦住所有人。

因为这片地区就是后世的湖北庄,山西庄一带,属于是一片广袤的平原,哪怕守交通要道,走荒郊野岭一样可以到渭河边,根本防不住。

所以刘虞与杨彪的计划极为顺利,仅仅两三天,第一批粮草,就已经收集,开始运送出城,向着左冯翊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