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梦回大明春 > 167【啥都要自己动手】

梦回大明春 167【啥都要自己动手】

作者:王梓钧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3:33:30 来源:笔趣阁

在北京城东南角,紧挨着慈云寺和礼部贡院,有处机构名为“盔甲厂”。

那里工匠云集,主要生产锁子甲和铁札甲,厂内秘藏的四孔拉丝机,可以批量制造铁丝!

王阳明以前在工部任事,透过王大爷的关系,王渊自己掏银子定制几根钢丝,然后绕着铁棍缠起来即成弹簧。

“这是什么?”顾应祥问道。

王渊笑道:“测力计。”

顾应祥挂着一块秤砣,用测力计拉起来:“怎么没刻度?”

王渊说:“需要慢慢测算。”

随即,两人拿来一杆小秤,分别称出一两到三斤的三十袋细沙。再用测力计分别挂上,标出三十个刻度,明代版的测力计就此制作完成。

顾应祥以秤砣为实验对象,用测力计进行反复测算,得出结论道:“作用在同一个秤砣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抵消,并且保持秤砣静止不动。就此推测,如果作用于同一个秤砣,其多个受力保持平衡,则秤砣同样维持静止。”

王渊笑问:“如果我们是在飞驰的马车上做实验呢?”

顾应祥仔细思考道:“即便秤砣受力平衡,它相对马车是静止的,但相对地面则是运动的。”

王渊启发道:“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假设,一切物体都拥有某种特性,暂且定名为‘惯性’。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或外力保持平衡时,这个物体必然保持静止或原有运动状态?”

“好像是这样,”顾应祥说着又猛然摇头,“照你这个假设,如果我向前推动这块秤砣,那它上下方受力是平衡的,前后方则只有我施加的推力。那么,秤砣就应该一直向前运动,为何又会停下来呢?”

王渊把顾应祥的手按到桌上,用力向前一推:“物体互相接处,必然产生摩擦阻力。接触面越粗糙,接触面越广,阻力就越大!”

顾应祥双眼一亮:“也就是说,如果桌面足够光滑、且足够长,我轻轻一推秤砣,就能把秤砣推到若虚的老家贵州去?”

“应该就是这样的,”王渊笑道,“但我们还得考虑空气阻力。”

“空气?”顾应祥不太理解这个概念。

王渊阐述道:“空气无处不在,大风便是空气在流动。风力足够大,甚至能把树木连根拔起,显然空气也是有阻力的!”

顾应祥问道:“你怎么证明空气的存在?”

王渊打来一桶清水,又取来一个细口半透明的玻璃瓶,问道:“瓶内可有东西?”

顾应祥摇头道:“没有。”

王渊笑道:“且看!”

王渊将细口玻璃瓶倒置,快速垂直朝水中按压,桶中之水立即涌进瓶口。但当王渊把玻璃瓶全部按入水中,瓶中水位却低于桶中水位,好像有什么东西阻止清水灌入。

“有没有东西?”王渊再问。

顾应祥有些迷糊:“里面是空气?”

王渊笑道:“或许吧,我是这样推测的。你再看看。”

王渊抄起一张草纸,随手往外扔,只扔出一尺距离便迅速下坠。他又把草纸捡起来,揉成纸团往外扔,直接将纸团扔出门外。

顾应祥猛然醒悟:“这就是空气的阻力!草纸展开的时候,与空气接触面更大,所受到的空气阻力就更大。”

王渊点头说:“英雄所见略同。”

顾应祥把玩着测力计,指着刻度问:“力该怎么表达?还是用斤而论?”

“斤是重量,我觉得力虽然跟重量有关,但肯定跟重量不是一回事儿。”王渊无法直接说出重力系数,没有实验数据,他也不能真正说服顾应祥。

时间已经很晚了,顾应祥带着满腹疑惑回家,连公粮都懒得交,躺床上翻来覆去思考着力学问题。

王渊则制作出两个单摆装置,用来做重力加速度测算实验,从而推导出地球的重力系数。

一切准备就绪,王渊发现自己没秒表……坑爹啊!

其实,就算王渊拥有秒表,由于实验精度太差,多半也得不出9.8那个教科书数据。

那就不给出任何数据,暂时只给出定义和定律,并简单进行描述即可。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经常也是只给出定义和定律,连实验过程都干脆省略了,只说通过“精密的某某实验”可知。

王渊反复回忆着各种公式定理,将其纪录下来之后,发现互相之间不成体系,必须进行有条理的科学阐述。

跟牛顿一样,王渊从“质量”说起,否则后面很多东西难以说清。

他要为“质量”下定义,阐述质量、密度和体积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必须给出具体论证过程。

牛顿说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话是对的,而王渊则没有巨人之肩可站。牛顿可以“某实验可得”,那是因为欧洲科学家做过类似实验,而王渊必须自己把实验做出来。

密度实验,也缺乏工具,王渊得先弄出有刻度的玻璃烧杯,否则这个实验做起来非常繁琐。

于是乎,王渊打算创建自己的实验室。

正好城西那处宅子已经改建好了,也就拆除少许违制细节而已,整体布局并没有任何变动。

“王学士,请签字画押。”负责交接的太监,捧着一份文书说。

王渊三两下签名完毕,算是正式接手这处宅子。但皇室财产不归户部管理,他还得去衙门报备,然后呈交户部批准,届时才算真正的过户。

正德时期,房产和田产的交易,管控已经不如弘治朝那么严格。

就拿田产交易来说,弘治朝需要地方衙门呈报户部,再由户部下发契本和契尾。契本是表明户部承认此次交易,契尾留给当地衙门作为纳税凭证。

而在正德朝,户部不再颁发契本,也即对田产交易的管控权,从户部下沉到了地方衙门。户部只给契尾,相当于只管税收内容,不再管这几亩地究竟是谁的。到嘉靖时,户部甚至连契尾都不发了,土地交易变得更加频繁和难以控制。

王渊的宅子和庄田,都是皇帝赏赐的,可以直接拿去户部盖章,而且批复起来相当快速。

就此,王渊在北京拥有占地二百零八亩的宅院,另有良田一千零一十亩,妥妥的地主了!(刘瑾这座宅院,经过老王反复推算,发现一百零八亩不够建那么多殿堂,因此改为二百零八亩。)

太监们离开之后,留下男仆三十三人、女仆二十六人,另有依附于田地的九十七个佃农。

在建立实验室之前,王渊得把这些人安排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