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梦回大明春 > 769【赵贞吉游记】

梦回大明春 769【赵贞吉游记】

作者:王梓钧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6:06 来源:笔趣阁

京城,严宅。

身为宇内知名的大清官,作为当朝内阁的真正话事人,严嵩的京中宅第显得颇为寒酸。

“阁下请回,今日阁老不见客。”门子微笑道。

赵贞吉大怒,突然朝着里面吼道:“严惟中,你枉为大明次辅,枉为太师之门生!你没读过太师的《经济学》吗?太师曾言,商贾如猛虎,当在笼中卧。吾在宁波做知府时,见过商贾之利,亦见过商贾之害,当存利而去害方能天下安定。而今,汝等放虎出笼,必为千古罪人矣!”

门子变色道:“阁下慎言,此番言语已是忤逆阁臣!”

“我怕甚?大不了辞官,”赵贞吉愤懑道,“太师去国仅五载,这大明朝廷已是污秽不堪,吾羞与一众蠹虫同流合污!”

蜀中四才子之一、右佥都御史赵贞吉,竟然真的上疏辞官。皇帝不答应,他也懒得再上疏,直接挂印离京,背着一把铁剑出海游历去了。

赵贞吉并不缺钱花,他出身四川内江大族,祖上是南宋丞相赵雄。

此人十五岁接触阳明心学,想要出川拜王阳明为师,被父母拴在家里不许乱跑,十九岁突然跑去寺庙里静修。

苦修心学之余,又接触到物理学,干脆在寺中搞物理实验。

两年之后,被父母揪着耳朵去考试,一下子考中四川乡试第四名,是那届举人当中的易经魁。

接着母亲病故,赵贞吉在家守丧三年,同时修习物理和数学。守制期满,他又去寺庙里静修,二十八岁被父亲强令进京赶考,中得二甲进士第一名,又被馆选为庶吉士。

赵贞吉外放地方,一路做到知府时,拜读王渊的经济学理论,再结合自己的地方为官经历,遂著《经济刍议》一书,着重阐述要严防资本对官场的侵蚀。

如今,赵贞吉已经升任右佥都御史,堪称年轻有为,前途不可估量。

把赵贞吉气得挂印辞官,是因为朝廷改革市舶司制度,海商每次更换进出口执照,不需要再运足额粮食回大明。另外,朝廷为了征更多关税,将棉布等工业产品的出口税提升15%,这势必造成棉布出口利润降低,让更多棉布低价流向内陆省份,进一步破坏内陆地区的小农经济。

赵贞吉在朝会上强烈反对,接着又连写几封奏疏,但都得不到任何回应,干脆挂印辞官算球!

在赵贞吉看来,自从首辅罗钦顺致仕、吏部尚书何瑭病逝之后,新一届内阁和六部班子全是傻逼。只要认真读王渊留下的几本书,就能完全领会王渊的执政思路,但那些混蛋全部脑子进水,就连曾经的明白人严嵩都变得糊涂了。

不是真糊涂,有时候是装糊涂。

取消海商开中制,是因为很难真正执行,随着王渊远走海外,对市舶司的监察进一步放松。就算遇到铁腕御史,也只严查市舶司贪污,懒得去管海商是否靠运粮回大明换取执照。湖广、江西米商串联官员发力,海商们也不想那么麻烦,朝廷还能省去监察功夫,三管齐下就取消了海商开中政策。

这么一搞,今年沿海米价必然大涨,不知要坑害多少升斗小民!

至于提高棉布出口税,纯粹是当官的搞出来的,无非为了增加海关税收而已,同时还能弄到更多的灰色收入。从这一点看来,其实值得庆幸,说明商贾并不能左右朝廷,如今的大明依旧还是官员说了算。

赵贞吉离开大明之后,先是前往朝鲜。

他发现朝鲜国内,完全处于一种畸形状态。

首先是学术,王渊的物理学遭到阉割,盛行一种程朱理学、阳明心学与物理学混合的玩意儿。

其次是风尚,整个朝鲜中上层社会,都奢靡享乐成风,盲目追逐大明的一切新鲜事物。

接着是商品,大明的工商产品充斥朝鲜,不说棉布这种高级货,就连麻布都大多从大明贩运,只有农民才穿自己纺的麻布。

朝廷明令禁止出口的铁器,也在朝鲜随处可见,朝鲜贵族的私兵,竟然用上了大明的燧发火铳,反而是朝鲜国王的亲兵还在用长矛!

另外,朝鲜饥民遍地,无数失地农民被送去挖矿,所得矿产又一股脑卖给大明海商。

矿山也容不了那么多饥民,因此大量朝鲜百姓出海谋生,而且前往殷洲的占到一半以上。因为南洋嫌弃他们不懂汉语,而殷洲却顾不得那么许多——朝鲜人总比土著更好归化,相比土著女子,殷洲汉人也更愿娶朝鲜女子为妻。

于是又诞生了人口贸易,朝鲜的一些地方豪强,专门贩卖朝鲜妇女去殷洲。

赵贞吉以为朝鲜已经很惨了,但当他来到日本之后,发现朝鲜百姓过得至少还算人。

日本仿若地狱!

朝鲜的一切症状,虽然日本都有,但朝鲜至少没有战争。

最有可能统一日本的大内氏,在大内义隆遇刺后一分为八。这八个小领主,被大明海商和东洋水师分别控制,用矿产、粮食和女人换取枪炮,彼此之间互相攻伐。

东洋水师和大明海商,已经渐渐摸索出一套玩法。

继大内义隆遇刺之后,岛津贵久也遭到刺杀,岛津氏遂一分为三,被不同的大明势力所控制。

这种模式,从日本的四国、近畿地区,一直蔓延到关东和东北。

就算不打仗的藩国,也被大明商贾刻意挑起矛盾,整个日本陷入无休无止的战争当中。一旦发现谁势力壮大,要么遭到围攻,要么遇刺身亡,日本已经变成大明商贾和南洋水师的游乐场。

在大量底层百姓饿死的同时,日本上层社会,又竞相追逐享受,大明奢侈品总是受到追捧。

为了求生,日本妇女大量沦为娼妓。底层武士和浪人,多被海商雇佣当打手,因为他们战斗力强且听话,而且工资还可以给得很低。

朝鲜和日本之行,让赵贞吉感到很困惑,倒不是他有多圣母,而是有些东西确实违反人性。

离开日本,前往琉球。

赵贞吉彻底无语了,东洋水师不仅在日本搞事,竟然悄无声息的把琉球国给灭了。

朱元璋在《皇明祖训》当中,列出了一堆不征之国,琉球的排名仅次于朝鲜和日本。不征之国如下:朝鲜、日本、大小琉球、安南、真腊、暹罗、占城、苏门答腊、西洋、爪哇……

好吧,朱棣就率先违反祖训,把安南给变成交趾省。

占城国也早被南洋水师灭掉,同样没有得到朝廷许可,而且如今已并入交趾布政司。东洋水师此举,不过是在仿效南洋水师而已。

赵贞吉悄悄写信给老友,几个月后满朝皆知此事。

东洋水师提督被撤换,其他一切照旧,大明还在琉球设县,派遣一个文官去做县令。

离开琉球,前往吕宋。

赵贞吉惊讶发现,吕宋汉人生活富庶,人均拥有土地100亩以上。就连小孩子,无论男女,只要能活到十五岁不夭折,在官府登记便能分得50亩地,二十岁之后又能分得50亩地。

并且,吕宋的田赋很低,仅为大明的一半。对汉人来说,这里仿佛人间天堂,除了兵役之外,汉人不用服任何徭役。

不过嘛,吕宋对商贾征重税,特别是香料等货物!

在玳瑁城郊外乡村游玩时,赵贞吉发现一大群背着书包的孩童。

他问一老农:“吕宋的教化这般兴盛吗?小小一个村落,竟有数十孩童读书,连女娃娃都背着书包。”

老农笑道:“王法压着咧,不论男娃女娃,只要满了七岁,就得送去学校读书,至少要学三年学问。国主说了,谁家的孩童不读书,成年之后就不能分地。十五岁分50亩,二十岁再分50亩,那可是100亩地,要是不读书就没得分,那可亏大了。”

赵贞吉问道:“各个村镇都有老师?”

老农笑道:“都有啊。如果没有老师,官府就不准建村,老师就是村长,村长就是老师。”

“哪有那么多读书人当老师?”赵贞吉问。

老农说道:“大明的童生秀才,上船就分银子,下船就能分地,落户就是老师,建村就当村长。”

赵贞吉彻底无语。

王策的移民手段又有调整,即让一个读书人,领着一群移民搞开拓,读书人身兼老师和村长双重身份,连村级行政官员都有了。

这种搞法,百年之后,必然形成许多望族,掌控地方行政司法和话语权,但用在开拓时期却非常厉害。

而且,王策已经开始玩三年义务教育,甚至把女孩也纳入教育体系!

赵贞吉难以想象,二十年之后的吕宋,广受教育的一批孩童长大,那个时候该是什么样子?

幸好师资力量不足,大明的童生秀才,只能教一些蒙学内容,有的连《九章算术》都没翻过,更别提王渊的新数学和物理学。

赵贞吉来到村塾,借来一本蒙学书籍,翻开第一篇就被惊呆。

这篇文章改自《天竺国钦定宪法》,说华夏子民皆受上天眷顾,全天下的土地都归华夏子民所有。华夏土地,在先辈的努力之下,一点点的不断扩大。而今华夏子民亿兆,中国已经没有足够土地分配,华夏子民理应开拓海外。

抢夺土著异族的土地,非但不违反道德,反而是遵循天之道。

而且上天仁慈,只要学会汉话,会写汉字,就能归化为华夏子民,都是大家的兄弟姊妹。

赵贞吉关上蒙学书本,沉默许久,心情复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