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梦回大明春 > 725【沛京】

梦回大明春 725【沛京】

作者:王梓钧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6:06 来源:笔趣阁

客房之中。

黄煦单独拜见:“先生今日之威,弟子拜服不已。”

王渊笑道:“些许商贾而已,还无法真的抱团,一盘散沙又有何惧?”

黄煦也是天竺棉会股东,甚至包括王渊都是,毕竟王渊曾经出钱,通过天竺棉会在印度买地。但黄煦这种小股东,无法进入决策层,就连今天的会议都没资格参加。

至于最先喊出“国王”的吴汝霖,其实是王渊的家生子,即从小培养的家奴之子。

王渊让安娜的父亲出面,在天竺购置了二十万亩地。但岳父只是个白手套而已,真正的土地管理者,都是王渊的家生子和学生。

天竺棉会的最大股东,其实是大明水师!

毕竟,当初是大明水师出船出人,把西天阿难功德国给灭掉的。

王渊敢硬气说话的原因之一,同样也来自于大明水师,是不是感觉前后矛盾?

大明水师在天竺棉会的股份,被朱英、满正、宁搏涛等人私下分走一些。这些人被调回中枢之后,留在天竺棉会的心腹,要么被商贾暗中排挤,要么干脆跟商贾合流。

紧接着,大明水师被一分为三,水师提督又很难说得上话。

于是,大明三支水师互有矛盾,就更没办法在天竺棉会团结。到了现在,大明水师在天竺棉会只有股份,却没有实际的管理权和发言权。

王渊只要振臂一呼,大明水师闹起来,就够天竺棉会的商贾们喝一壶。

黄煦说道:“先生,当防止天竺棉会隐匿土地。”

王渊笑道:“他们不敢。”

印度次大陆有一个传统,所有土地皆为国王所有。地方领主,即便实际占有土地,但名义上也只是国王的收税官。

类似西周的井田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由国王交给诸侯管理而已。

天竺棉会来到印度之后,突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但土地交易必须在天竺棉会登记。

只要哪个股东敢隐匿土地,王渊照着鱼鳞册直接收回。

或许一时查不出来,但总有露馅的一天,到时候不但土地没了,而且人也会一起没了。

这样说吧,股东购买的土地,必是灌溉便利的良田。王渊挑选移民地点,肯定也优先选这些地方。哪个股东为了逃税,若是敢隐匿不报,嘿嘿,正好用来搞官方移民,到时候股东们哭都哭不出来。

王渊带领五千步卒、两千多物理门徒、六十多个广源会掌柜,朝着阿难国的王城进发。

沿途告之汉民和土著,阿难国正式改名为天竺国,国王是阿难国长公主的丈夫。

天竺,身毒,印度,其实同指一个东西,音译时出现误差而已,它起初只是一条河流的名字(印度河)。

传说印度之名,还是唐僧给起的:“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称身笃、身毒、贤豆、天竺等。今从正音,宜称印度。”

听说是长公主的丈夫回来当国王,印度贵族们喜出望外,觉得应该比天竺棉会好伺候一些,于是纷纷收拾细软前往王城觐见。

王城的名字很长,跟阿难国的国名差不多,名叫“维贾查那加拉城”。

王渊嫌那破名字难记,半路上问随行人员:“你们觉得国都应该叫什么名字?”

众人思索,不敢妄言,至少要考虑周全之后再讲。

方灵犀笑道:“清州如何?清水之清。”

王渊瞪了他一眼:“我在天竺建国,是要再造一个华夏之国,不是要跟大明皇帝较量风头。”

方灵犀嘿嘿一笑:“海外大明,可称大清。大明皇帝既然已经册封天竺王,国号自然不能再用大清,国都取一个清州又有何僭越之嫌。”

“虽未僭越,却让我心里不舒服。”王渊懒得解释。

元明清三朝国号,虽然起源众说纷纭,但都是能在古籍中找到依据的。

元代以前,无一例外,国号都按照地名来取。

可是元朝并非兴起于华夏之地,找不到古地名为国号,于是就用《易经》取国号为“大元”。

是“大元”,而非单字“元”。

明清两朝的国号,也是“大明”、“大清”,而非单字“明”与“清”。

且看明代的各种碑文,许多都有“大明国xxx”的字样。

元明两朝的国号,可以在《易经》里的一句话里找出:“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明清两朝的国号,可以在《管子》里的一句话里找出:“乃能戴大圜而履大方,鉴於大清,视於大明。”

方灵犀明显读过《管子》,居然想让王渊改国号为“大清”,只因避免僭越才作罢,转而请王渊改国都的名字为“清州”。

可惜,王渊一听到“清”就膈应得慌。

广源会的三当家,物理学派资深弟子樊志说道:“天竺乃佛陀之地,国都不如叫做‘灵州’,取自‘灵山’之意。”

王渊摇头:“不要扯什么佛教。”

黄煦笑道:“国都在一条河边上,那条河叫做‘栋格珀德拉河’。先生不如先给河取名,再以此河为国都取名。”

王渊问道:“那河有什么特征?”

黄煦说道:“此河为一大河支流,一直向东流至孟加拉国入海。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国都位于盆地平原之中,四面经常干旱,唯此盆地平原富庶,又有此河灌溉,百姓可丰衣足食也。”

王渊想了想说:“既如此,河流便叫‘沛水’。国都在河流的南方还是北方?”

“北方。”黄煦答道。

王渊拍板道:“京畿直隶之地叫‘沛州’,国都叫做‘沛阳’或‘沛京’。”

在山东治水时收的弟子刑泰,如今已成为农学家。王渊曾经承诺,让他做司农寺丞,可惜司农寺没有设立,只能让他在户部做八品小官。

如今,刑泰也跟着来了天竺,而且带了十多个农业专家。他拍手赞道:“沛,丰沛盛大,隐含国运昌盛之意也!”

众人半路上一直在取名字,打算把天竺地名都换一遍,实在是那些原名太拗口了。

什么维贾查那加拉城,什么栋格珀德拉河,不懂本地语言的王渊一听就头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