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梦回大明春 > 637【加速改革】

梦回大明春 637【加速改革】

作者:王梓钧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6:06 来源:笔趣阁

每次朝会,有几个给事中不能说话,因为他们是“会议记录员”,全程负责记录君臣的发言内容。

今天的早朝不用动笔,都在听鸿胪寺卿宣读诏书。

鸿胪寺卿叫余本,王渊曾经的室友,王渊那届进士的探花。此人清廉正直,可惜有些书呆子气,在鸿胪寺负责礼仪和外交也算靠谱。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王渊的同乡、同年、同窗,有许多都得到提拔。

鸿胪寺卿展开诏书:“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扫黑除恶只是个开始,王渊的真正动作是制度改革。

从今往后,锦衣卫和东厂,如果没有接到皇命,不得干预司法事务,除非是谋逆这样的大案。

南北两京兵马司,从原本的正六品衙门,升级为正五品衙门。

五城兵马司之指挥、副指挥,为正五品、从五品武官,不得由勋贵直接担任,必须从外地武将当中提拔,且必须是武进士出身。

巡城察院,从原本的正七品衙门,升级为正四品衙门。

巡城察院的主官,由右佥都御史担任,拥有两京民事、刑事案件的司法初审权。下设巡城御史五人(扩建城墙后増为七人),分管京城各片区的司法权。

啥意思?

巡城察院,即京城中级法院,其分设机构为初级法院。

今后,五城兵马司只有执法权,抓捕罪犯之后,必须送去巡城察院审理。京中普通案件,巡城察院自行解决,重大案件移交大理寺和刑部。

巡城察院和五城兵马司,只能在城内执法,不得干预大兴县、宛平县事务。大兴、宛平两县案件,由知县自行解决,这两县的知县升级为正五品,且可直接跟刑部对接,否则根本压不住京郊权贵。

另外,京城各部衙门,包括东厂和锦衣卫,不得干预巡城察院事务,不得调遣五城兵马司做事。

五城兵马司为啥不干正事儿?、

因为他们干不过来。

本来兼管治安、消防、交通、环卫、城管等事务,就已经让五城兵马司人手不足。

东厂和锦衣卫,还隔三差五让兵马司做事。这都不算什么,刑部、工部、户部,甚至是礼部也能指挥兵马司。

刑部让兵马司帮忙抓捕囚犯,帮忙检验尸体,帮忙执行分家官司。户部让兵马司催收京城内外税务,帮忙巡查盐务。工部让兵马司修桥铺路,帮忙追缴赎罪物料。礼部主办的皇室婚礼、科举考试,也让兵马司去当差。

因为要做的事情太多,五城兵马司只能将工作外包,而且是免费外包。他们把京城百姓编甲,一旦有事情要做,就让百姓出役差,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这些现象,必须纠正。

首先,环卫、交通、城管工作,全部移交给顺天府,由顺天府官员来管理,不再隶属于五城兵马司,所需费用由户部直接拨款。

五城兵马司,今后只管治安和消防。

大理寺配备法差(法警、税警),催交城内税收、执行审判结果,都由大理寺的法差出面。为了防止执法犯法,法差执行公务的时候,必须要大理寺少卿签发命令。

王渊这一番动作,增加了大量官员、吏员和差役,相关行政开支是以前的五倍。

趁机再度减少京营士兵,把那些吃闲饭的京兵,挑选三千青壮,补充差役缺口,并将这些人的全家,从军户直接转为民户。

看似行政开支增加五倍,却让军费大量减少。且这些军费,以前都进了勋贵腰包,士兵被权贵免费役使,生存状况非常糟糕。

诏书一宣布,无人提出异议。

文官集团能够获得利益,从勋贵手里边,抢走了京城的基层司法权。都察院、刑部和大理寺,都获得了更多职权,唯一倒霉的只是勋贵而已。

不仅文官们喜气洋洋,全家被转为民户的京兵,也将王渊视为大恩人。即便他们大多变成皂吏之家,子孙失去了科举资格,但总算能够过正常日子了,以前只能给权贵当牛做马。

王渊本来还想开放皂吏的上升途径,无奈内阁全员反对,暂时不好强行通过。

那就给文吏和皂吏涨工资,集体加薪两级。以前皂吏是不划分品级的,现在依照文吏情况,给皂吏也定下品级。

只要皂吏工作干得好,又通过基础文化考核,就可转升为文吏,子孙拥有科举资格。

并且再次申明,各地官府不得免费聘用吏员,一旦发现,该衙门全体罢官!

接着,内阁又颁布行政命令,在浙江、福建、广东、湖广、四川、河南、山西推行一条鞭法。南北直隶,加快清田速度,若有权贵阻挠,该夺爵夺爵,该罢官罢官!

为了以身作则,小皇帝朱载堻宣布,取消全国所有皇庄、皇店。

皇店产业,交给户部拍卖,所得钱财归属内库。

皇庄田产,派出专职御史,无偿分配给军户。获得田产的军户,全家转为民户,百户以上军官,不得参与分田。

经过杨廷和、王渊的多次精简,现在又拿皇庄来分地,京城的冗余兵员被清除一空。

整个北京,也不分什么神机营、三千营了,京城卫所全部取消,只剩新练之军一万二千人。除了炮兵之外,就连骑兵都清一色配火枪。

当然,这不包括腾骧四卫和守城军士。

腾骧四卫是皇帝的亲兵,守城军士直属于后军都督府,王渊为了避嫌没有去改动。

中央冗兵问题,由此被彻底解决。

以此同时,王渊还在清除冗官。就拿京城来说,一次性清理四百多个有品级的官员,同时又增设五十多个新官职,并扩充翰林院的学术研究部门。

最终,只有两百多个文官,被闲置起来等待任命,其余被裁掉的官员都另有安排。

裁撤冗官,精简部门,再次招来反对声音,大量中立派官员怨声载道。

就拿六部来说,按制只有左右侍郎各一人。但到了明代中期,实际却有大量增补侍郎,即每部一个左侍郎,好几个右侍郎。

王渊做出规定,从今往后,六部侍郎,最多增补两个。即每部最多三个右侍郎,而且必须明晰权责,要有实际的分管工作。如果没有分管工作,就不得增补侍郎。都察院也是如此,都察院最多只能有两个右都御史。

王渊这一系列动作,等于突然加速改革,所带来的是毁誉参半。

倒是小皇帝得到众口称赞,朱载堻是大明开国以来,第一个主动放弃所有皇庄皇店的君主。

圣主啊!

诸多官员殷勤上疏,请给顾太后增加徽号。

因为那些被裁撤的皇庄,顾太后也占很大一部分,都是正德皇帝留给老婆的遗产。

必须得奉承褒奖一下,于是顾太后的全称就变成了:崇仁昭义康正慈安·圣母皇太后。

在无数对王渊不满的官员眼中,皇帝是好皇帝,太后是好太后,可惜内阁首辅是个王八蛋!

王渊对此无所谓,只要别跳出来阻挠改革,他才懒得跟那些文官计较。

殿试已经结束,王渊还要批阅试卷呢,今年的状元该由他决定,皇帝按惯例只需点头即可。

顺便一提,那个倒霉的贵州士子,竟然吊着一条胳膊,鼻青脸肿的成功通过会试。也是今年进士榜里的贵州独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