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梦回大明春 > 627【乡绅帮着搞人口普查】

梦回大明春 627【乡绅帮着搞人口普查】

作者:王梓钧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6:06 来源:笔趣阁

一条鞭法,首先在山东全省试行。

桂萼拿到那本改革册子,顿时惊讶无比,王渊把他的一条鞭法给改了!

“为何要定额不变?时间越久,便越僵化!”桂萼皱眉道。

史道仔细思考:“见山公(桂萼),你制定这一条鞭法,有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虽然能绕开里甲长、粮长对小民的盘剥,却将征管权集中于州县,且州县官还能自行制定税额。这会带来什么结果?”

桂萼说道:“州县官每年制定额度,是根据田亩、人口和灾异情况测算出来,又不是能够随意加征。”

史道摇头:“见山公此举,只可防君子,不能防小人。赋役征管大权,集中于州县长官,且能每年自定额度。这样一来,督抚和御史稍微兼管不利,州县官就可做两套账。一套低税额给朝廷看,一套高税额给自己看。实际税额定得越高,州县官就捞得越多!”

桂萼目瞪口呆。

这是张居正变法的致命伤,都不需要政敌来反攻倒算,所有州县官员都是破坏改革的急先锋。

如此施政,等于全国的州县官员,明面上是一条鞭法的疯狂拥护者,暗地里是一条鞭法的疯狂破坏者。他们必须拥护一条鞭法,这样才能捞得更多;他们想要捞得更多,又必须暗中破坏一条鞭法。

王渊一眼就看出其中漏洞,直接搞出定额征收,不给州县官加征的权利。这样一来,州县官虽然不会拥戴变法,却也不会故意破坏变法。

桂萼继续往下看,表情越来越凝重,最终叹息道:“王相果然有气魄,吾难望其项背矣。”

史道也唏嘘道:“此法更难推行了。”

桂萼、张居正的一条鞭法,难以针对大地主,只靠增加纳税人来平摊。越往后面,小民愈发艰难,真的只是个救时之法,顶多能起到三五十年的作用。

王渊自称只定“百年之法”,却尽量保持更长久的有效性,他在“一条鞭法”当中加入了弱化版的“摊丁入亩”。

即在分摊赋役时,不按人头来平摊,田产拥有更高权重。用实际丈量出的田亩,乘以一定系数,再结合黄册人口进行分摊赋役。

这等于保留人头税的同时,又摊了一部分人头税在田产里面。地主拥有的田产越多,每年分摊的人头税就越多,但也没有完全取消小民的人头税。

桂萼仔细思索道:“如此做法,恐怕地主会转嫁赋役到佃户头上。”

“肯定会的,”史道点头说,“但世上没有万全之法。”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地主肯定不会甘心分摊人头税,但又无法违抗官府政令。那就转嫁给佃户呗,提高田租即可,反正能推就推。就像征收房租税,转嫁给租客便可,羊毛出在羊身上。

你当清朝的摊丁入亩,就没有转嫁给佃户?

即便如此,也有其进步性。

粮食亩产就那么多,再如何转嫁人头税,也总有一个限度。把佃户全饿死了,地主找谁来耕种?

桂萼和史道在吃透“王渊版一条鞭法”之后,立即招来左右参政和左右参议,让他们跟山东各府官员接洽,再由各府朝全省州县推行。

没有立即征税,而是让各州县,上报田亩数量、人口数量和近十年的徭役花销。

桂萼和史道,亲自带着一群文吏,敲打算盘制定各州县税役定额和纳税系数,今后一直按照这个额度收取。山东每户百姓,今后交税数额为:田产亩数乘以固定系数(1),再加,家中人口乘以固定系数(2)。

固定系数各地不同,是通过总税额、人口、田亩计算的,这个计算由各省布政司进行。

按理每年都要计算,虽然总税额不变,但人口却在变化。真实情况是,人口也基本不变,因为瞒报太多,州县官员难以统计、也懒得统计。

但是,因为王渊增加土地纳税权重,瞒报人口越多,大地主分摊的人头税就越多。因此,大地主会逼着州县官员,尽量把隐匿人口统计在册。

同时王渊更改政绩审查标准,因为农业赋税额度不变,不再把增加田赋作为衡量政绩的内容。将人口增加提到前面,在册人口增长越多,官员的政绩考评就越优秀。

如此,地主为了少摊人头税,官员为了提高政绩,都愿意多多统计人口。

而统计出来的人口越多,总税额又不变,分摊到每人身上的人头税就越少。这样宣传开来,邻居可能主动举报,某家隐瞒了人口云云。

若不出什么差错,一条鞭法推广开来,大明的注册人口会越来越多,百姓平摊的税金会越来越少,实际达到摊丁入亩的部分效果。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大地主肯定通过各种手段,隐瞒自己新获得的土地。差吏也会瞒着州县官员,悄悄隐报人口数量,却按实际人口收取,多出来的那些揣到自己腰包。

只能靠大明君臣,定期清查田亩,定期清查人口。

国家是靠人来管理的,即便是现代社会,看似完美的法律制度,也会因为执行者而走样。

王渊只能变当世法,尽量做得靠谱一些,管不了百年之后的吏治问题。

至少,王渊给了地方官清查人口的动力,不像以前,地方官主动瞒报人口。

今天山东的秋粮(秋季赋役)收得很晚,而且刚开始征收,就出现非常戏剧性的情况。

桂萼和史道面面相觑,随即哈哈大笑。

史道说:“此为意外收获,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桂萼摇头苦笑:“如此场面,不知王相有没有料到。”

啥情况?

一条鞭法公布之后,山东各州县的大地主,竟然集体跑去找父母官申诉,说本州县的人口数量不对。请求暂缓交税,先清查人口再说,而且士绅豪强们帮着清查人口。

大地主的这个做法,纯粹是想少摊赋役银子。

桂萼说道:“给他们一个月时间清查人口,重新报上来计算。”

一个月后,山东各地报上新的人口数量,全省加起来竟有800多万人,比之前的统计数量翻倍,比朱元璋时期增加200万人!

明代的人口瞒报有多严重?

拿朱元璋和朱厚照两朝相比,全国只有贵州、广西等省,因为改土归流而增加人口。大明开国上百年,南直隶人口锐减200多万,浙江人口竟然锐减500多万,朱元璋泉下有知估计想跳出棺材杀人。

而山东,元末明初战乱不休,洪武二十六年都有525万人,到现在居然只剩四百多万。糊弄鬼呢?

桂萼和史道也没刁难,仍按之前的定额测算系数,每人或每亩需要缴纳的丁役钱下降一半。

地方士绅豪族还想少摊,联名请求布政司:“再给我等两月时间,定然帮助父母官,查出更多的瞒报人口!”

桂萼回复道:“人口可以继续清查,今年就按第二次审定的结果交税。明年清理出的人口越多,你们需要交的丁役钱就越少。若敢虚假增添百姓人口,一旦查实,经手皂吏流放殷州、经手文吏流放天竺、经手佐官流放南洋、经手主官流放边镇!”

很扯淡,以前苦恼于人口不涨,现在害怕人口增长过快。

历史上,终明一朝,巅峰人口也就7000万。

恐怕王渊版的一条鞭法推行全国,绍丰朝的人口就会直接破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