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梦回大明春 > 546【谁有不平事?】

梦回大明春 546【谁有不平事?】

作者:王梓钧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6:06 来源:笔趣阁

派去四川审理私盐案的三法司官员,这才刚过湖广呢,两淮居然又闹出私盐案。

两淮地区,是天下盐务中心,只要铁了心追查,一查就要捋出一大串!

杨廷和、蒋冕和毛纪,三阁臣枯坐相对,都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良久,蒋冕开口道:“那帮贪官奸商,纯属咎由自取,便是全砍了脑袋也活该。”

毛纪也说:“不错,皆当杀之!”

跟杨党有关系的盐商,杨廷和趁着新盐法还未施行,专门派人让他们提前捞一笔离场。谁知,贪婪永无止境,赚翻了银子还不知足,居然转而官商勾结贩卖私盐。

当然,这次涉事的两淮私盐贩子,只有大概两三成跟杨党有关,还牵扯到其他许多权贵。

包括杨一清的族人,也被卷入其中!

“杨应宁(杨一清)已经请辞,陛下没有回复,估计根本没看他的请辞奏章。”蒋冕说道。

毛纪说道:“两淮私盐案,这次我站王若虚那边,无论官员还是豪商,最好能杀几个立威,再流放抄家一批以示惩戒。”

杨廷和说:“派出去查案的三法司官员,不能再让王二挑选,得是我们的人才行。”

刑部和大理寺,是杨廷和的基本盘。只要杨家不牵扯其中,再挑一个听话的御史,杨廷和能够随意操控案件审理结果。

但是,杨廷和这次不再徇私,因为他是真的愤怒了,他的脸面都被那群狗东西丢光了!

三法司联合调查组一出,南直隶的太监首先倒霉。

杨廷和一向给张永、谷大用面子,却不会给他们的继任者面子。关于地方太监的惩处结果,司礼监不断驳回内阁意见,杨廷和亲自前往好山园面见朱厚照。

收受盐商贿赂、暗中支持走私的太监,一个被扔去守皇陵,另有三个抄家问斩。

唐宋两朝,中原士族迁入徽州,一共有四十七族。许多大族一直延续至今,其中徽州八大望族,分别是:程、汪、胡、吴、黄、王、李、方。

这八大望族,世代为官,世代经商,至少一半以上参与盐业。

太监落马之后,杨廷和便对这些徽商开刀。但他魄力不够,不敢一查到底,只对徽州八大族的其中两族下手。一族跟杨廷和无关,一族涉及杨党官员,这种处理方式谁也不能说有错。

徽商黄莹,论罪处斩。黄家主宗,举族抄家流放,女眷全部打入教坊司。

徽商吴彦先,论罪处斩。吴家主宗,举族抄家流放,女眷全部打入教坊司。

黄吴两族,主宗所出官员,不论是否知情,全都罢职充军!祖上所出官员,收回朝廷封敕。两族的进士牌坊、贞洁牌坊,全部立即拆除!

徽州、苏州、常州、镇江、扬州……多个望族被调查,共追没脏银十万两,共流放私盐贩子76人,判徒刑三年者238人。罢官十九人,贬官四十二人。这个打击面非常广,而且调查组全是杨党,尽量对着非杨党下手,心学、物理学传人被卷进去六家。

王渊没有出面维护自己的学生,更不可能帮王阳明维护学生。而且他还“落井下石”,把相关人员流放去殷州,这对大多数人而言,比流放边塞还更恐怖。

淮安钞关主事张鹏,玩忽职守,罢职为民。

南直隶按察司主官,全部降职调用。

督漕总兵官、镇远侯顾宁,罢职回贵州,并夺去爵位,罚赎罪银三千两,由其长子继承镇远侯之爵。

淮安漕运参将刘玺,清正廉洁,恪尽职守,协助破获私盐案有功,擢升督漕总兵官兼淮安镇守。

巡按御史翁万达,秉公执法,不畏权贵,转升徽州府通判。作为引发两淮私盐案的“罪魁祸首”,翁万达被明升暗降了,而且是扔去徽州做官,不知有多少徽商想弄死他。

通判属于无定员官职,相当于副市长或市局长级别,一府可能有好几个通判。

以翁万达干出的好事,他被调任徽州通判之后,徽商们绝对疯狂给知府送银子,安排他分管水利、农业等差事。徽州多山少地,农业不发达,有当地士绅掣肘,他想大兴水利都不可能。这是个吃力不讨好的苦差,很难做出政绩。但是,如果翁万达手段高明,一旦做出政绩,今后将官声远播。

翁万达是物理学弟子,王渊没有刻意提拔,而是写了一封私信勉励他奋进。

……

淮安,督漕总兵府。

这是官邸,并非私宅。

但总兵及其家眷,都可住在总兵府。

府上那些丫鬟仆役,一部分随顾宁回贵州,一部分被刘玺给遣散。没办法,新任总兵是个穷鬼,养不起那么多下人。

翁万达拱手道:“怀玉兄,愚弟是来道别的。”

刘玺握住翁万达的手:“真是惭愧,这次的案子,是贤弟主张查办。私盐案告破,哥哥我升了总兵官,却把贤弟调去徽州府受罪。”

翁万达笑道:“怀玉兄何须惭愧?我这个巡按御史,奉命清查地方盐务,明明发现私盐泛滥,上报按察司却无人敢管。来到淮安之后,跑遍了各个衙门,也只有怀玉兄仗义出手。你这个总兵官,得来光明正大,谁敢说半个不字?”

刘玺是真的名震天下了,武官本就没几个清廉的,更何况他还是漕运参将,油水之足可吃得脑满肠肥。这样的武官,这样的职位,居然二十多年清廉无私,全家只能穿旧衣、吃青菜。

杨廷和若敢把刘玺明升暗降,杨党内部必然分崩离析,他一世清誉将尽毁于此。

不但不能明升暗降,还必须大大升官。许多三朝老臣跳出来,联名推荐刘玺担任督漕总兵官,这个职务托付给清廉之人,每年可为朝廷节省无数开支。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养望二十多年的清官,一朝扬名,浩然之气冲天,就是这么牛逼,甚至可以突破文武官员的天然界限。

翁万达即将离开淮安,刘玺专门留他吃饭,还把妻子和儿女叫出来相见,此谓通家之好。

有酒有肉,朴素而丰盛。

翁万达拱手说:“让兄长破费了。”

刘玺哈哈大笑:“多亏王尚书,天下官员皆加俸三级。若不然,我可没钱请你吃肉,只能请你吃青菜羹了。”

翁万达说:“先生为天下官员加俸,确实难能可贵。至少兄长这等清官,日子可以稍微好过些。”

刘玺好奇道:“贤弟称王尚书为先生,莫非是王尚书的弟子?”

翁万达道:“惭愧,愚弟资质有限,只是先生的再传弟子。”

历史上的翁万达,做官之后修习阳明心学。这个时空的翁万达,留京期间拜入物理学院,他科举排名不高,才学也不怎么突出,很难引起王渊的注意。

“王尚书是好男儿,沙场建功无数。贤弟等做王尚书的再传弟子,也是大有可为的,”刘玺招呼道,“快快吃菜饮酒,今日只有青菜炒肉,贤弟不要觉得寒酸。”

翁万达笑道:“有青菜炒肉,已是天下美食。从小到大,我鱼吃得多,肉可没见过几回。”

刘玺见翁万达的衣服已经洗得发白,慨然说:“贤弟看来也是苦出身。”

翁万达脸色黯然,随即笑道:“不说那么许多,吃肉,吃肉!”

翁万达的出身极为贫贱,明初之时还算富裕,之后四代单传,家道中落。他五岁丧母,父亲打渔时也得带着儿子,幸好有村塾的老师赏识他。

那村塾老师是个秀才,不但免费教翁万达读书,还把女儿许配给他。还教翁万达练琴、练剑,翁万达一手剑术也是很高明的。

可惜,家里太穷,科举之路太费钱。岳父又有儿子,不可能无限度接济女婿。

妻子节衣缩食,在碗里垫东西再盛饭,每天连饭都吃不饱。翁万达吃饭很快,吃了就去读书,直至即将赴京赶考,才发现妻子碗里的秘密,夫妻二人抱头痛哭。翁万达一举高中,却噩耗传来,妻子已经在老家病死了。

这种遗憾与心痛,简直难以言喻,他还想让妻子过好日子呢。

酒过三巡,翁万达醉了,把埋藏心里的遗憾说出来,当着刘玺一家人的面嚎啕大哭。

“唉,也是苦命人。”刘玺叹息。

翌日,翁万达独自启程,身边连个随从都没有。只有背上一把琴,腰间一把剑,都是岳父兼蒙师送给他的。

“锵!”

翁万达立于船头,猛地拔出铁剑,屈指弹动剑脊,低声吟唱:“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徽州那些豪商,有苦日子过了。

翁万达又不是傻子,怎么有靠山都不用?他也不请求调职,只写信让王渊安排一下,从徽州知府手里讨来刑捕的差事。一个分管执法、水利、农业的副市长,足够翁万达去徽州问一问不平事。

杨廷和敢把翁万达明升暗降,王渊也不是吃素的。

这次前往四川的调查组,副组长是王渊的好友金罍。金罍在大理寺任职多年,一直被杨党排挤,这次去了杨廷和老家,不趁机发泄一番怨气才怪。

掌管杨氏族务的杨廷仪,肯定会被金罍给盯上。

私盐案是一回事,鱼肉乡里又是另一回事,这不算王渊揪着案子不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