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梦回大明春 > 505【叛乱遍地】

梦回大明春 505【叛乱遍地】

作者:王梓钧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6:06 来源:笔趣阁

明代中期的大同,明代末期的辽东,情况其实非常相似。

大同问题是咋解决的?

只因大同虽然糜烂了,隔壁边镇却没有烂啊,而且隔壁连出周尚文和梁震两大名将。杀光吉囊的儿子之后,又杀得俺答汗不敢犯边。

俺答汗从战争大片的主角,变成言情伦理剧的主角,搞出“女儿的女儿是我孙媳,但我就要娶她做老婆”的好戏。逼得孙子带着部众投靠明朝,俺答汗便答应跟大明皇帝结拜为兄弟,双方约定互不侵犯。这就是“俺答封贡”。

俺答封贡之后,右翼蒙古内耗严重,已经无力再组织南侵,大同镇的军事压力瞬间缓解。

没了外部威胁,大同官兵还怎么跳?

明末辽东问题无法解决,就是因为满清这个外部威胁存在。若有一猛男能干翻满清,辽东武将集团也得抓瞎,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存在价值。

可惜,明末没有周尚文、梁震这样的猛男,同时也有地理位置的因素。大同旁边就是宁夏、延绥、宣府,大同镇烂了隔壁没烂,隔壁正巧出了两个猛人痛击蒙古。

但辽东没有隔壁啊,客军只能在辽东打仗。再牛逼的猛男去了辽东,也只会被友军坑得欲仙欲死。

不过在这个时空,辽东已经有了邻居,那就是朱厚照和王渊收复的大宁!

今后只要大宁不烂,即便辽东烂了,还有大宁官兵顶着。

席书带兵痛揍了右翼蒙古,而且还活捉右翼蒙古首领。右翼蒙古顿时内讧起来,俺答和老把都兄弟俩,一边吞并哥哥的部落,一边较劲争夺副汗之位,同时还害怕大明把哥哥放回去。

至少两三年之内,右翼蒙古都不会再南下,谁敢犯边老子就把你哥放还,上演一出蒙古版“夺门之变”!

这算是临时解决了外部威胁,大同官兵暂时失去存在价值,席书可以毫无顾忌的整顿边务。

清田的同时,彻底清理兵额。

旗、军、舍、余,老老实实分清楚!

旗,屯田兵种。

军,作战兵种。

舍,将校子弟。

余,每一个正兵,家里要出一个余丁? 即“军余”。照料正兵的日常生活,辅助正兵战时打仗? 还得出钱给正兵购置军装。

旗和军早就混乱了,战时打仗? 闲时耕田。

席书清理兵额时? 把兵册进行死规定,“旗兵”今后只能种田,“军兵”今后只能打仗,不得再混淆在一起。

然后席书发现,大同镇的“军兵”? 竟只剩下两万多人,即只有两万多卫所作战部队。

真正能打仗的? 全是“营兵”? 在此特指不属于卫所体系的社会招募士兵——这跟明末辽东有很大区别? 辽东武将靠家丁打仗,大同武将靠募兵打仗? 总得来说还是大同更好一些。

但扯淡的是? 大同武将战时募兵,战后直接遣散军队。

具体操作如下,夏天的时候赶紧募兵? 以防备蒙古秋天入侵。冬天来了立即遣散招募部队? 以节省口粮开支? 只留少数基本兵力。

而朝廷兵册则显示,一直都有大量募兵存在,一直在发放口粮和月粮,这种操作属于季节性吃空饷。其实他们就算不遣散招募部队,也是不发月粮,只给口粮就可以了,但武将贪到连那点口粮都想省。

席书按照清点之后的现状,干脆全面进行“易卫为营”改革,即卫所体系彻底退出大同作战编制。

由于大同镇地位特殊,此镇在设立不久,就开始“易卫为营”改革了,已经改革了好几十年,否则席书还真不知道如何下手。

在席书的主持下,大同卫所兵员,今后一律回去种田,作战兵种全靠招募而来。

卫所军户,也可以报名参军,全部享受募兵待遇。

旗兵,取消。军兵,取消。军余,取消!

这种做法,会导致军费开支成倍提升。优点是提升作战能力,尽可能减轻将领对士兵的盘剥,贪污所耗财政成倍下跌,将领贪污今后只能吃空饷(后勤不归这些将领负责,那是都司军官的油水来源)。

事实上,嘉靖朝靠中央拨款维稳,也实现了这种改革。到嘉靖末年,大同的旗兵、军余都不统计了(没有消失,只是对朝廷来说可有可无,但将领依旧还在继续盘剥)。

嘉靖时期属于被迫改革,具体操作全掌控在将领手中,中央没有丝毫的主动权,最终反而带来更沉重的负担。

席书则是主动改革,哪里兵变就镇压哪里,反正刚把蒙古人赶跑。

在“易卫为营”的过程中,席书解放了两万多沦为农奴、家仆的卫所士卒,大部分都在清田之后分到军田种地去了。

从正德二十二年,到正德二十四年,席书前后镇压大小兵变八起,期间他甚至遭遇了一次刺杀。

反正后来席书回到京城,再不敢踏入大同地界半步,遗言也让儿孙不得去大同。

……

席书在白登山大胜蒙古骑兵,那是十月份的事情。

咱们把时间拉回来一些。

春季,两广总督姚镆统兵十万,在广西大败土司叛军。仅过了两个月,土司叛军卷土重来,广西五分之一的地盘被叛军占领。

历史上,这场叛乱实在搞不定,嘉靖只能启用王阳明。王阳明带兵前往,一仗未打,叛军慑其威名,就有两个头领直接投降。接着,王阳明示敌以弱,故意兵备松弛,等湖广援军一到,立即全面进攻,叛军溃散逃往大山。王阳明又逐个击破,最终剿灭叛军主力。

王渊可不敢让老师去广西剿匪,因为王阳明肺病复发,这种情况去广西肯定减寿。

历史上的王阳明,是带病平乱的,叛乱平息了,病情也加重了,回去半路上就病死。

王阳明不能去,那可怎么办啊?

竟无统兵文臣可用!

姚镆已经是一等一的知兵文官,他剿了两三年,叛军竟然越剿越多。

“二郎,广西平乱,你可有推荐之人?”朱厚照问道。

王渊反问:“杨阁老夹带中就无人可荐吗?”

朱厚照冷笑:“姚镆就是他推荐的,带兵去了两三年,叛军反而变得更多了。”

王渊说道:“恩师阳明公,定然能够平定此乱,可阳明公肺疾复发。陛下是肺疾,阳明公也是肺疾,可知此病需要好生休养。”

朱厚照叹息道:“是啊,这肺疾,发作起来难受得很,你的老师确实去不了。”

王渊笑道:“阳明公在信中推荐了一人,见素公(林俊)也推荐了一人,他们两个推荐的居然是同一人。”

“谁?”朱厚照问。

王渊说道:“广东右布政使林富。”

朱厚照摇头道:“没有印象。”

王渊笑道:“姚镆在广西平乱,特地把广东右布政使林富带过去,可知姚镆也是极为信重林富的。如今,林富正在姚镆账下听令。”

朱厚照不解道:“林富既然在辅佐姚镆平乱,他们两个加起来都难以胜任,怎么又说林富可以单独解决此事呢?”

王渊说道:“平乱打仗这种事,有时候一个人比两个人更方便。只需调回姚镆,让林富统兵,叛乱自然消弭。”

“你说姚镆拖了后腿?”朱厚照惊讶道。

王渊点头:“正是。”

姚镆,天下闻名的清官,天下闻名的知兵能臣,但归根结底是一个清流中人。广西叛乱,有些情况清流不好下手,得找一个铁面无情、心狠手辣的。

林富是王阳明的狱友,都因得罪刘瑾而下狱,还关在同一个牢房中。两人在狱中讨论易经,也讨论兵事,王阳明对林富极为推崇。

林富还是林俊的族中后辈,林俊知兵,林富也知兵。

林富还是个开海派,历史上,嘉靖朝海禁严厉,林富主动上疏请求让佛朗机商人到广东贸易,因此被王阳明的弟子方献夫弹劾到罢官。

林富还是个敢得罪人的,他前些年在广东当右布政使。刚刚上任,就遇到提学使联合士绅捣毁寺庙,将无数寺田暗中占为己有。这根本不关林富的闲事儿,林富却非要插一手,直接把寺产、庙田抢过来,寺产拿去赈济百姓,庙田划为学校的学田,把提学使和士绅全得罪了。

只要把碍事儿的姚镆调回京城,让副手林富主持平乱,定然把广西叛军安排得明明白白。

唉,广西平乱有可用之人,可广西、广东、江西、湖广的交界地,那里的大山里头全是起义军,根本腾不出兵力去清缴。

还有山东,山东流贼闹了两年,前段时间终于彻底平息。

然后,河南又闹起来了……

有**,但直接原因是天灾,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几年,气温虽然在不断回暖,可随之而来的是全国大范围旱灾,而且是连续几年大面积旱灾。

作为礼部尚书,如此灾异频发,王渊按照正常操作应该自劾请辞。

可王渊非但没有辞职,就连祭祀都只搞了一次。他说与其祭祀请求神灵降雨,不如省下祭祀花费,全都拿去各地赈灾。

言官又找到弹劾理由,指责王渊祭祀不力,似乎都是因为他得罪了老天爷才不下雨。

山东流贼,被俘虏之后,大部分流放到大宁实边,还有一千人被装船运往北美洲殖民。

印加帝国的国王死了,国家一分为二,两位王子正在搞内战。

西班牙支持大王子华斯卡尔,这位是正统的继承人。

朱海支持二王子卡帕克,因为二王子常年跟老国王住在北方。大明船队一直跟老国王交涉,跟二王子也交流更多,至今没见过大王子长啥样。

目前,两位王子还是自己在打,大明和西班牙都没有直接出手,只是各自提供铁质兵器帮他们武装直属卫队而已。

铁器,自然需要真金白银来换。

朱海已经混成了军火贩子,由于王渊禁止铁器出口,他还专门进京弄到了特批执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