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梦回大明春 > 491【王二郎造阵图】

梦回大明春 491【王二郎造阵图】

作者:王梓钧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6:06 来源:笔趣阁

武举考试还未结束,大宁都司就已在纸面上创立,级别跟万全都司大致相同,同时与蓟镇属于互相依存的关系。

蓟镇,营兵制,隶属于兵部,主征伐作战。

大宁都司,卫所制,隶属于后军都督府,兵部只有调兵之权。主要职责,是管理军户、保证屯田、训练士卒、供给兵员,不得绕过兵部直接打仗。

大宁都司之地,属于蓟镇范围。

蓟镇多个卫所,以及辽东广宁前屯卫,划归大宁都司管辖。

官员任免如下——

大宁都指挥使:马永。

大宁都指挥同知:萧滓、郑康。

都指挥佥事、经历、都事、断事若干,不做详述。

大宁前卫指挥使:俞大猷。

大宁中卫指挥使:周君佑。

另有二十多个卫所,主官皆由武进士、武举人担任。他们都是非世袭武官,今后升迁速度会更快,有可能会被调去其他地方掺沙子,一步步侵蚀大明的世袭武将制度。

这些武举殿试,俞大猷是武状元,周君佑是武榜眼。

周君佑不但在考生中骑射第一,而且策论文章仅次于俞大猷,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文武全才。

至于周君佑为啥在历史上名声不显,是因为他爹周尚文卷入政斗,周君佑作为牺牲品被流放。

其父周尚文,如今还默默无闻,同样文武双全,但是性格耿介,经常跟文官起冲突。于是,文官督抚凭借周尚文打胜仗,事后却故意无视周尚文的战功,包括皇帝和王渊在内,都不知道边疆还有这么一号猛人。

历史上,周尚文声名鹊起,还是嘉靖年间的事儿。

右翼蒙古副汗吉囊崛起,多次犯边,每次都被周尚文痛揍,基本上打两三次就死一个儿子。吉囊的儿子,被周尚文阵斩好几个,从此意志消沉、纵情享乐,大权渐渐落入弟弟俺答汗手中——若非有周尚文存在,俺答汗根本不能上位。

可惜周尚文得罪了权臣严嵩,三个猛将儿子,都被严嵩定罪流放。周尚文苦苦哀求,嘉靖有些心软,同意释放其长子和幼子? 但次子必须流放海南岛。他的三个儿子? 也全是骁勇之辈啊,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

顺便一提,周尚文是明朝唯一位列三公的武将。

嘉靖朝简直将星如云? 戚继光、俞大猷就不说了。还有马永、梁震、周尚文、沈希仪四大名将? 随便拎一个出来都是猛人。就拿梁震来说? 吉囊、俺答兄弟联手犯边,被梁震轻松击破。这兄弟俩大怒? 尽起骑兵十万? 倾巢而出报仇? 又被梁震给杀回去了。

当时的吉囊和俺答真是好绝望? 他们坐拥河套之地,有控弦之士逾十万。可入侵宁夏被梁震干翻,入侵延绥、大同又被周尚文干翻,走哪里都只有挨揍的份儿? 只能缩回草原吊打周边部落。

右翼蒙古如此,左翼蒙古和朵颜三卫也差不多。刚开始有马永顶在那里,接着又是俞大猷和戚继光? 打得那些蒙古部落再不敢南犯。

至于沈希仪? 则为西南军神? 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到处平叛,最后甚至被调去海南岛平叛。

只能说,嘉靖命好!

……

如今,由于移民不足,大宁城暂时只设两卫,俞大猷和周君佑担任指挥使。

但他们的指挥使职务? 归属于大宁都司系统,只负责屯田和练兵。因此,他们又担任参将,归属于蓟镇系统,可以随时带兵抵御蒙古入侵。

投降的朵颜卫骑兵,被彻底打散,扔去大宁都司各卫所。他们也分到了牧场,负责为大明养马,同时需要慢慢学习汉话,第一步就是给自己取个汉名。

俘获的朵颜卫族人,一些发还给投降的朵颜卫骑兵。又挑选出15岁到30岁的年轻妇女,分配给大宁移民做老婆。剩下的,则全部送回全宁草原,让这些人继续作为大明屏障。

质子伯革,被皇帝封为朵颜都督,带着朵颜残部在全宁草原繁衍生息。他不但需要抵抗左翼蒙古,还得应付福余卫和泰宁卫,生存难度堪称地狱级别。

出发之前,武状元俞大猷、武榜眼周君佑、武探花李扬,相约前来拜见王渊。

“见过王侍郎!”三人齐齐作揖。

王渊笑道:“不必拘礼,都请坐吧。”

俞大猷问道:“武官不得与文臣结交,我等此来,并非攀附。只因大宁之地为王侍郎收复,荒凉残破,百废待兴,不知王侍郎有何叮嘱?”

王渊说道:“大宁都司马永,为人清廉,治军严明。你们在他手下为官,可多听教诲,多学些本事。五年之内,大宁应该都不会有战事,当以屯田练兵为主。朝廷会一直移民实边,多为流徙之徒,军纪应该狠抓。在编军户,每人赐一百亩地,当用心屯垦,军官不得侵占。”

“自当如此。”周君佑说。

王渊笑道:“新屯之田,民力空虚。我不怕你们侵占,就怕你们役使军士,让士卒为你们当官的种田。我这么说吧,你们别想着侵田,大宁武官至少十年之内,全都会被调去别地。你们侵占再多良田,调任之后还能顾得了?迟早被别的军官占了。因此,调任之时,最好把自己的私田卖掉。而侵占之田,没有地契,是肯定卖不掉的。”

李扬惊讶道:“十年之后,肯定会调去别的地方?”

王渊点头道:“这是为了增强大明军队活力。你们的身份非常特殊,是第一批天子武门生,今后升迁肯定更快。各地世袭武官绝嗣或犯罪,一旦出现空缺,优先提拔你们去补任,但这辈子都不可能世袭。有所得,必有所失,你们自己掂量。”

三人终于明白朝廷的路数,都佩服王渊好手段,居然用这种温吞方法改革大明军制。

虽然见效很慢,但胜在不会引起巨大反抗。

肯定是有配套行动的,比如心思活络的御史,在明白皇帝心意之后,必定逮着世袭武官弹劾。朝廷也不需要大动干戈,每年只处理四五十个就行,平摊到全国根本掀不起波澜。

一年处理四五十个世袭武官,全部把武进士、武举人塞过去,武举不够还有皇帝的豹房勇士顶上。

十年之后,地方流职武将就有四五百个。如果逐年增加比例,塞去上千个也不在话下,长此以往必定引起质变。

这些流职武将,肯定会受到地方排挤,甚至遭到各省都司打压。但是,布政司和按察司会帮他们,督抚和御史也会偏帮他们,他们将渐渐变成文官的“走狗”。

弊陋肯定有,但无伤大雅。

又向王渊请教一番,三位武进士起身告辞。

离开之前,俞大猷拿出三本兵书:“王侍郎,此乃恩师所编,他老人家想请你斧正。”

“一定拜读大作。”王渊笑道。

回到书房,王渊首先翻开《韬铃内列篇》,一眼望去全是各种阵图。而且阵图讲解极为艰涩,必须熟读《易经》才能看懂,王渊瞬间就被整得脑子迷糊了。

但是,结合自己的战场经验,用数学与几何去解析,王渊很快就发现了奥妙。

无非是多兵种组合,进行最高效的排列。阵型变化之间,都能以多打少,不断创造我军的局部优势。

就拿圆阵来说,并非就是圆形。

它左右哨布有骑兵,或者是精锐步兵。中间十哨,各位方阵,但十个方阵又呈圆形排列。后面有殿后部队,还设有两支预备队,两支奇兵队,两支伏兵队,方方面面都考虑进去了。此阵适合防守反击,若再配备车兵、火铳和炮兵,能抵御数倍于己的蒙古骑兵。

只不过,对士兵素养的要求有点高,许多阵型都需要军纪严明、令行禁止。

而且,这些阵图多为打大仗而准备,至少也得好几千兵力才能布阵。比如“司马穰苴握奇营阵”,需要一万两千五百人,阵中有阵,纷繁复杂,早特么已经过时了,根本就不适合明代战场。

王渊在研究之后,删掉那些没啥鸟用的,又对其余进行完善,加入火铳兵和炮兵的编制。

完善之后,王渊感觉花活太多,直接选取最简单的方阵,置车兵、骑兵、炮兵、火铳兵、弓箭兵、后勤兵、长兵器队。蒙古骑兵来了就布车阵,火器进行射击,扰乱阵型之后,长兵器步兵趁机杀出,接着用骑兵追赶敌人。

简单,直接,易于推广,对将领和士卒要求不高,比俞大猷老师那些阵图好用得多,也比大明传统军阵更适合实际战场。

就是造价比较高,火铳兵和火炮队都得砸钱,日常维护也比较烧钱。

编好阵图,王渊拿去献给皇帝,就看朱厚照舍不舍得推广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