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梦回大明春 > 461【新大陆】

梦回大明春 461【新大陆】

作者:王梓钧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6:06 来源:笔趣阁

朱海由几个锦衣卫护送,顺大运河来到天津,从已经开海的天津港,搭乘运送棉布的海船前往杭州。

杭州现在是亚洲海贸集散地之一,多国海商在此装货,甚至可买到来自四川的丝绸和纸张。而棉布属于最大宗货物,王渊在天津的纺织厂,还有跟江阴徐氏合作的纺织厂,都已经逐步更换成蒸汽机。

蒸汽机的推广,导致国内棉布价格下跌,也挤死了一堆江南纺织作坊。同时,棉花价格大涨,山东和江南的许多农民,都把大量粮田改为棉田,进而导致这些地方米价上涨。

那些还没被挤死的棉纺商人,涌进京城物理学院,想要购买神秘的蒸汽机。

蒸汽机并非王渊的专有物,但他作为投资人,占有最大的股份。参与研发蒸汽机的学生,都是蒸汽机公司的股东,他们也想多造几台卖遍全国。

但是,蒸汽机制造速度缓慢,便是王渊在天津和江阴的工厂,都还没有全部完成机器换代呢。

遇到前来购买机器的商贾,学生们只能例行回答:“蒸汽机可以卖,但订单太多,需要慢慢排队。可先交一部分定金,按照支付定金的时间,一有货了立即派人告之。至于要排队多久,抱歉,可能是一两年。”

如此霸道的做法,居然有不少商贾给钱,生怕订金付得比同行更慢。

靠着卖蒸汽机,许多物理学院的学生就成了富豪。有些家伙,自觉科举无望,干脆一门心思钻研机器,整天想着还能如何做改进。

而那些进京买蒸汽机的商贾,回到老家之后,纷纷派人来物理学院读书。有的派遣识字家仆,有的派遣旁系子弟,有的干脆让嫡系子孙来学物理。他们的打算非常明了,想学习物理知识,再偷师回去自己造蒸汽机!

一时间,物理学院拥有新老学员上千,城南老校址已经不够用了,又在城西买了块地建分院。

……

却说朱海来到杭州,逗留数日,便又搭乘商船前往南洋。

三角帆技术也渐渐流行,大船依旧使用横帆,因为近海顺风跑得快。但那些中小型船只,如果只做中日、中朝短途贸易,便纷纷改用三角帆,可以逆风多跑几趟。

朱海在新加坡见到朱英,两个太监一番交流,皇帝的训诫把朱英吓得够呛。

朱英最近在干啥?

带兵打仗!

这太监依旧不会水战,居然组建火铳部队,跑去把柔佛给占领了。那可是马六甲国王的地盘,柔佛城类似于马六甲的陪都,朱英带兵说占就占,只为了那里的柔佛金矿。

金矿没人可以独吞,朱英也不行,他还得分润给满正、宁搏涛,以及锦衣海卫的大量军官。

同时,还要留一些给淘金者,不然把金矿全占了,那些淘金者就要玩暴动。人家可是抛家舍业,出海玩儿命来淘金,不像留在国内的百姓那么好欺负。

马六甲国王非常憋屈,却又不敢也无法反抗,只能默认锦衣海卫占领柔佛。

占下柔佛之后,朱英继续带兵打仗,征讨柔佛境内的土著。男性土著抓来开采金矿,女性土著婚配给大明士卒和海外汉民,这种做法让朱英在海外汉民当中威望大涨。

朱英自己,现在也肥得流油,甚至写信回老家,把子侄辈弄到南洋来发展。

有兵有权有钱有土地,朱英渐渐乐不思蜀,已经快把皇帝和王渊给忘了。皇帝带话过来训诫,朱英才猛地惊醒,他能有现在局面,全靠锦衣海卫提督的身份,一旦被撤职就啥都不是。

面对皇帝派来的探海提督,朱英自然要尽量配合,他说:“朱海兄弟,航海我一窍不通,你只能找满、宁两位将军帮忙。”

“两位将军现在何处?”朱海问道。

朱英说道:“有个叫淡目的小国不听话,纠集四五个小国,隔断了香料航道,两位将军正在前往征讨。”

朱海只能留在新加坡苦等,半个多月后,终于等到满正和宁搏涛回来。

海战大胜,击沉、俘虏敌船百余艘,都是些中小型桨帆船,不值得大书特书,葡萄牙几条船都能打出这种战绩。

朱海把皇命一讲,满正、宁搏涛立即配合。

他们选出六艘中型卡拉克帆船,都是从葡萄牙手里缴获的。又去招募死士做船员,结果报名者寥寥可数,大家都在南洋混得很滋润,何必冒着生命危险横渡大洋?

这事儿有点犯难,不是说死士就行,还得控船操帆啊!

幸好,朱海还带了秘密武器。只要愿意随他出海,就可选一个亲属当官,虽然只是没有实权的闲官,但终究也是个官身——这种官多为八、九品,主要用来荫赏功臣。

空白授官文书撒出去,探海船队的船员就齐了。甚至还有医师、阴阳师,愿意随船出海,只为给父兄换得从九品的医学正科、阴阳正术(府一级阴阳学校的校长,兼职观察天文星象,并协助知府祭祀)。

出海必须有阴阳师,否则海图和星象都看不懂,郑和下西洋就带了大量阴阳师。

正德十七年秋,大明探海提督朱海,率海船六艘、船员五百余人,沿着麦哲伦的航海图朝太平洋进发。

走着走着,感觉不对劲,咋全是逆流呢?

麦哲伦横渡太平洋,是顺着北赤道洋流而来,一路可谓顺风顺水。但朱海想要重走这条航道去美洲,则是全程遭遇逆流,根本属于不可能完成的事儿。

朱海作为航海白痴,能克服晕船已算极限。他第一次领队出海,便是横渡太平洋,整个人都是懵逼的。听船长和阴阳师说不能走,他也只能撤回来,跑去新加坡过冬再说。

第一次探海航行,宣告失败!

窝在新加坡商量了一个冬天,朱海听从阴阳师建议,改为北上经日本出发,还能在日本进行补给。

于是,正德十八年春,船队顺着信风,沿中国海岸线北上,中途折道去日本。

大内氏热情接待他们,听说这支船队并非来做生意,而是前往寻找极东之大陆,还以为正德皇帝要去海上寻找仙丹。

于是,探海船队沿着日本北海岸线,一路补给终于驶入太平洋。

没走几日,他们惊喜发现,此去向东居然全是顺风顺水——遇到了北太平洋暖流和西风漂流。

但是,前方两眼一抹黑,麦哲伦航海图完全用不上。

船上的三位阴阳师非常艰苦,他们得沿途测算经纬度,虽然他们根本没有经纬度概念。他们使用的工具,既不是八分仪,也不是六分仪,而是一个简单十字架。

这玩意儿类似欧洲的直角仪,目前欧洲还没有用于航海。

而在中国,沈括的《梦溪笔谈》就有记载,阴阳师们从小就学习这个,因为他们需要随时测量星图。不是说中央的钦天监,才需要观察星象,各地阴阳师也得观察星象,一旦遇到异常就要报告主官,再由地方主官上疏禀报朝廷。

离开日本之后,遭遇过一场风暴,但驶离日本越远,海面似乎就越平静。

即便顺着洋流走,也得辩查各种情况,所有船员心里都没底儿,什么都得摸索着慢慢来。

沿途没见到啥大岛,这条航线不可能遇上夏威夷。偶尔发现小岛小礁,就够船员们兴奋了,一望无际的海面总让人发慌。

只要小岛上有淡水,朱海就让船员驾驶小舟,轮流划过去登岸取水。分配到取水任务的船员,非但不会叫苦,反而欢天喜地出发,只为能够踩一踩踏实的地面。

离开日本一个月,船队终于出现病患,而且跟坏血病无关。

离开日本两个月,开始有船员憋得发疯。没真的疯掉,只是神经兮兮,行为举止稍微有些反常。

离开日本三个月,大部分船员都变得焦躁易怒,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儿打架。朱海看过麦哲伦航海日志,生怕搞出内讧,只能让各自的船长进行安抚。

并且,他们开始遭遇大风暴,六艘帆船都不同程度受损。有两个倒霉蛋不幸落入海中,狂风大浪之中也不知卷哪儿去了,还有几十个船员被撞伤、擦伤。

食物和淡水,此时还算够用。他们除了武器,船上全是吃喝之物,就怕跟麦哲伦一样啃皮带度日。

离开日本第四个月,包括朱海在内,所有人都开始恐慌。

因为,食物还有剩,但饮水不够了,而且已经很久没遇到有淡水的海岛。

大家都盼着风暴,至少还能接点雨水,但风暴就是不来!

而且,洋流的流向也在变,并不是带着他们往东。

朱海收到阴阳师的提醒,咬牙做出决定。别管海水怎么流,只向东航行便是,因为皇帝要他寻找极东大陆。

“前面有岛!”

离开日本的第113天,手执千里镜的观测员大呼。

船队加速航行过去,结果小岛前方,又看到有大岛。

不,不是大岛,而是大陆!

如果按照后世的地名,那应该叫做旧金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