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梦回大明春 > 436【席书回京】

梦回大明春 436【席书回京】

作者:王梓钧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6:06 来源:笔趣阁

王二郎仕途得意,生活却有些不顺。他很想要个女儿,可宋灵儿第二胎,又诞下一个带把的。

仨儿子了!

好在当浙江总督的时候,收养了一个女婴。之前因为年龄太小,不便南北长途行路,一直寄养在杭州的奶妈家中——古代那医疗卫生条件,成年人走远路都有危险。

如今养女已经四岁半,浙江都司李隆进京述职,在带来玉米、化身、红薯种子的同时,把养女和奶妈也一起带过来。

“宝珠,快喊爹娘。”奶妈教导说。

宝珠是养女的小名儿,这丫头怯生生的,抱着奶妈的腿躲在后边。哄了好几次,终于肯露头,细如蚊呐道:“爹爹,阿娘。”

“诶,真乖!”黄峨伸手想抱,吓得宝珠又缩回去。

奶妈尴尬道:“胆子小,玩熟了就好。”

王渊把王策、王素唤来,让他们带着宝珠玩。

小孩在一起更融洽,半个小时不到便熟了。宝珠很喜欢王策,一路追着喊“策哥哥”。王素就没那么受欢迎,他比宝珠小两个月,还得继续当弟弟。

幼子过几天便满百日,请剃头师傅来刮掉胎毛,王渊还得给儿子起大名。

想了半天,取名王澈。

只因其生于隆冬,天寒地冻。产婆接生之后,回家大雪封路,还在王宅多留了一日。澈,有通达之意,希望他今后能荡雪破冰,冲破各种困境实现人生理想。

顺便把养女的名字也起了,叫做王珲(此处读hun)。珲,美玉也,又有“军”部,暗指军营外捡到。

王珲,也就是宝珠,在家里颇受各房宠爱,因为是全家唯一的小女娃。

一日,王渊在香香房中留宿。

香香给王渊宽衣之后,犹豫道:“老爷,黄夫人和宋夫人,皆膝下有子。珲儿能不能让妾身来养?如此平时也热闹些。老爷放心,妾身一定待她视如己出。”

王渊没有立即答应,而是说:“我跟两位夫人商量一下。”

“哦。”香香挤出笑容。

王渊将这异族美女横抱而起,笑道:“想要孩子还不简单?咱们赶快生一个。”

香香俏脸绯红,突然又勾着王渊的脖子,甩出个狐媚眼神:“那老爷今晚更该勇猛一些。”

“我哪天不勇猛?”王渊质问。

香香笑道:“今晚要特别勇猛。”

丫鬟绮云已经快十五岁,竟出落得比香香更美艳。她身上带有波斯、蒙古和畏兀儿血统,棕黑色的头发天然微卷,眸子呈深灰色,睫毛老长老长,身材发育得比汉人更早,丰胸纤腰长腿能把男人的魂给勾走。

见老爷和夫人已经腻歪起来,绮云红着脸退出房间。她就守在门外候着,等里边罢战之后,还得送热水进去帮忙清洁。

翌日,王渊找到黄峨和宋灵儿,两人都同意让香香抚养宝珠。

三房虽然分开食宿,但两子一女关系好,每天都一起玩耍,三位母亲平时相处自然也和睦。

李隆带来的玉米、红薯、花生种子,都是刑泰在杭州优选出来的,同时还送来一个学生指导耕种。这学生相当于王渊的徒孙,见到祖师爷异常尊敬,带着王家的佃农悉心耕种,同时实验总结南方与北方的种植差异。

三种农作物刚刚发芽,负责陕西赈灾的席书就回京了,并且第一时间来拜访王渊。

王渊带着妻妾儿女,到大门口迎接,给足了席书面子。来到客厅之后,王渊又说:“席师,请上座!”

受到如此礼遇,席书非常高兴,忙推辞道:“不必,客随主便,若虚请先坐。”

王渊拱手坐下说:“一别多年,席师身体可好?”

“尚可,”席书感慨道,“遥想当年,若虚还是弱龄少年,转眼便已位居礼部左堂。世事变幻,未可料知,直教人唏嘘不已。还有我那两个兄弟,也多亏若虚照顾了。”

席书的两个弟弟席春、席彖,都已考中进士,都是物理学派的成员。

只不过嘛,两人没啥钻研物理之志,早就不跟同学一起做实验了。

其中,席春不但考中进士,还以庶吉士身份进翰林院,目前是从七品翰林院检讨。王渊帮忙讨了个差事,皇帝答应让席春做太子西班侍读,等太子开始学五经了,席春就能跟随太子侍读,只要不出什么意外,熬资历至少也能混成侍郎。

席彖更因王渊而改变命运,此君历史上担任户科给事中。因为劝谏武宗南巡,被贬到夷陵当判官,复职回京途中病死。这次席彖虽然也劝谏,但皇帝看在王渊的面子上,并没有进行任何责罚,反而升其为户科右给事中。

如此照顾两位弟弟,再加上师生关系,席书自然绑定在王渊这条船上。

席书突然问道:“刘耀祖现今如何?当初贵州诸生,就他读书最刻苦,简直可谓悬梁刺股。”

王渊苦笑:“但愿他明年能够中举。”

“还未中举?”席书颇为惊讶。

刘耀祖考上生员,还是席书阅卷打分,亲自给的秀才功名。这都过去多少年了,居然还是个秀才,科举之事真的没办法言说。

在席书看来,以刘耀祖的学问,搁贵州考举人也不难啊。

但就是考不上!

王阳明那些贵州学生,陈文学和叶梧学问最高,可汤冔、汤训兄弟都中进士了,陈、叶两人还在埋头苦读。这跟谁讲理去?

张璁更是被誉为浙江大儒,前后考了几十年,一把年纪了去年才考上。

聊了一番贵州旧事,王渊突然问:“席师,陕西灾情如何?”

席书摇头叹息:“我哪是去赈灾的?我就是去剿匪的!”

去年各省同时出现灾情,朝廷的钱粮根本不够赈灾。各路赈灾大臣,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能救活多少灾民且不乱,反正到最后都成了剿匪专员。

一旦有人举事,便有无数流民景从,赈灾粮很多成了军粮,赈灾大臣带着士卒到处镇压起义。

现在论功行赏,论的不是赈灾之功,而是各路督抚的平乱之功!

王渊对此也是无奈,老天爷太狠了,封建王朝真扛不住小冰河气候。

“唉,不提也罢,”王渊说道,“席师此次回京,左佥都御史的职务应该没问题。”

席书低声道:“听说前阵子,朝堂斗得很激烈?”

王渊点头道:“杨廷和目前一家独大,他的党羽势力,占了一半内阁、小半吏部、小半户部、大半礼部、整个刑部。科道官员有一大半,都是杨党之人。而且,太监张永拿到秉笔之权,可代皇帝批红,张永与杨廷和已经勾结在一起了。”

席书目瞪口呆:“太监可代皇帝批红?这……糊涂啊!”

王渊笑道:“依我看啊,皇帝一半是真糊涂,还有一半是故意的。先给众臣树两个靶子,皇帝亲信占据要害部门,下面闹起来以后,皇帝才能趁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席书慨叹道:“君王不能太重权术。”

席书只要在京城混一阵子,便知自己的学生有多大能量。深得皇帝宠信不说,内阁有两个跟他交好,还有一个梁储也被迫向他靠拢,老丈人是户部尚书,兵部尚书王琼也有跟他结盟的意思,工部直接被他掌控了,吏部尚书廖纪也偏向他。

杨廷和那边是一个政治联盟,王渊这边同样有着政治联盟的雏形。

并且,杨廷和、张永搞得越过分,王渊的政治联盟就越稳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