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梦回大明春 > 418【新钱】

梦回大明春 418【新钱】

作者:王梓钧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6:06 来源:笔趣阁

礼部尚书李逊学死了,乃是正常病死的。

王渊回贵州结婚时,李逊学就突然病倒,礼部大印交给右侍郎王瓒代管。

新任礼部尚书叫毛澄,由于皇帝不在北京,皇贵妃代太子监国主持廷推,由大臣们共同推举毛澄做尚书。其实就是杨廷和的人,老杨搞串联很有一套,不知给了陆完什么好处,居然让陆完派系也帮着投票。

也即是说,王渊和皇帝南下归来,礼部大权又回到杨廷和手中。

与此同时,户部尚书也已经换人。

石玠属于真正的清流,并非沽名钓誉之辈。他阻止朱厚照南下无果,三天两头上疏劝归,结果皇帝愣是出京一年不回,石玠气得直接回老家“养病”去了。

严格来说,这属于擅离职守,真追究起来可以剥夺功名。

但朝廷不可能如此凉薄,皇贵妃多次派人探病,请石玠快快回京做户部尚书。结果石玠居然真的病倒,归乡途中染了风寒,年龄太大引出一堆旧疾,只能整天躺在病床上喝药。

于是,皇贵妃再次主持廷推,大臣们推选出黄珂做户部尚书。

王渊的岳父执掌户部,纯粹是多方妥协的结果。

杨廷和、梁储主推杨潭,杨一清、靳贵、王琼主推杨廉,陆完主推张俊。三方争执不下,廷推接连搞了两次,第三次王琼突然力推黄珂。

黄珂本来就在做左侍郎,以前又当过户部右侍郎,完全有资格转升户部尚书。

再加上,黄珂是王渊的老丈人,平时爱交朋友不得罪人,立即获得诸多大臣的投票。陆完无法对抗另外两派,干脆也改成推荐黄珂,权当是向王渊示好拉关系。

杨廷和、梁储被搞得没办法,且黄珂以前还是杨廷和心腹,顺水推舟也就跟着答应了。

王渊和皇帝忙着在地方折腾,百官众臣忙着在朝廷折腾,颇有些各不相干的意思。

又是一日早朝。

王渊突然手持笏板出列:“陛下,大明已有快四十年未铸钱,天下钱币不敷使用久矣。臣请铸正德通宝!”

这个事情,王渊已提前奏疏,内阁也批复过了。

朱厚照点头道:“准予铸钱,便让二郎来办。”

杨廷和、梁储对视一眼,都感觉不对劲,因为内阁批复的是让户部来办。

梁储连忙出列:“陛下,铸钱之事,应由户部总领、工部协办。王侍郎乃礼部要员,按制不得兼管户部之事,还请陛下另择人选。”

朱厚照开始按剧本表演:“铸钱乃国之大事,朕相信王二郎。着令礼部左侍郎王渊,提督各地宝泉局,总领大明铸钱之事。二郎记住,朕要铸的是新钱,钱币样式你要花心思琢磨一下。”

“陛下三思,六部要务不可差错。”众官纷纷劝阻。

朱厚照立即妥协:“那就着令户部尚书黄珂,亲自提督此事。礼部左侍郎王渊,负责协办铸钱。新钱样式由礼部制定,这总没坏了规矩吧?”

百官这才满意,虽然翁婿俩不分彼此,但户部与礼部之间还真不能乱搞——至少从形式上不可以!

退朝之后,黄珂把女婿请到家中,摆酒设宴问道:“贤婿,恐怕不止是铸钱那么简单吧?”

王渊笑着说:“泰山大人且拭目以待,新式制币机已经做出来了,目前还在进行细节改进。”

中国钱币历来需要铸造,欧洲钱币是把金银熔成小块,再用铁锤敲打印出相应图案。

就在二十年前,意大利出现制币机,使用的是螺旋式压床。必须进行人工操作,无法借助畜力和水力,而且只能压出金币和银币,铜币太硬根本压不出图案——直至晚清时期,这种制币机(改进型)还是欧洲主流,不过改为压制钱币模具,制币交给蒸汽机处理。

物理学院。

匠户凌夏耗费数年时间,终于完成蒸汽机改造。双向气缸、外部冷凝,做功效率是初代版的数倍,可惜垫圈还是使用棉花,没有橡胶垫圈气密性那么好。

王渊写信让凌夏研发制币机,已经有快一年时间。这位弟子纠集一帮同学,半年多来都在忙活此事,足足搞出好几个版本。

“先生且看!”

摆在王渊面前的,并不是一台机器,而是一组三台配套机器。

第一台是大天平,由王晹带人制成,一次可称重三百公斤物料,精度非常非常非常之高。铸币原料用此天平称重,再进行配比调和,可让每一枚钱币都合金比例相同。

雕刻机暂时没有,钱币模具,需要进行人工雕刻。

翻模设备也没有,还是全手工制作,因此各地钱币肯定有细微差异。

第二台是碾片机,一种蒸汽轧机。手工轧机并不复杂,据说达芬奇就发明过,物理门徒们自行设计了简易轧机,并且以蒸汽为驱动。将浇铸好的金、银、铜条,用碾片机轧成标准厚度,就可以用来制币了。

第三台是压饼机,即蒸汽冲床,把金属片压成钱币模样。

看似机器不是很多,但物理门徒们费尽心血,各种零件就研究制作了无数次。

跟近代制币机相比,工艺非常粗糙,中间过程经常需要人工参与。而且没有轧边机,这样制作出的钱币,如果边缘有齿轮状,那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磨损钱币边缘。

王渊带着机器去找工部和户部,要来以前铸币的配方。钱币当然不是纯银、纯铜的,全是合金,中国古代铜钱也是铜合金,需要加入铅、锡等物。

正德十四年的冬天,王渊一直都在忙这事儿,花了三个月时间调整配方。

样式设计也得费心思,不能用料太足,免得被民间给融了。也不能用料太差,给私铸者留下牟利空间,否则必然伪币横行。

在试制钱币的过程中,又发现一个严重问题,金属片被冷轧成饼后,会变硬变脆,不利于压制图案。王渊带着弟子想了许多办法,终于试验出可以回炉退火,但退火之后表面又会氧化变黑。

想要去掉氧化层,就得扔进酸溶液中清洗。王渊既不知道可以如此操作,也懒得去管什么美观,钱币发黑反而是一种防伪标志——比如大明火漆钱,就特地把铜钱烤成黑色,以此增加防止伪造的难度。

正德十五年暮春,王渊再次来到岳父府上。

“这就是你们制的新钱?”黄珂颇为惊讶。

铜钱有一文、两文、五文,共计三种制式。便是一文铜钱,也比市面上流通的更大更厚,而且通体发黑发亮颇有质感。

正面有“正德通宝”字样,反面是花纹,印有“当x文”、“正德十五年制”等小字(年份钱在宋代很流行,明清也偶有出现)。边缘呈细密齿轮状,那是压饼时直接压出来的。

黄珂并非草包,他对户部事务很熟,拿起一文铜币问道:“如此精美制钱,竟然只值一文,这样铸钱不会亏本吗?”

王渊摇头说:“不会,还有得赚。只要铜料足够,要多少我制多少,制多少就能赚多少。”

“果真如此?”黄珂大喜,拍手赞道,“若真能海量制钱,不出三五年,市面上的伪钱就能绝迹。”

劣币驱逐良币,那是有深刻原因的。

如果搞不到整套制币机,民间仿制肯定亏本。想要不亏本,仿制时就得偷工减料,造出的假币正常人都能分清。

刚开始,民间富户肯定收藏这些新钱,只拿劣质伪币出来使用。但当新钱源源不断流出,这样就失去了收藏价值,劣币反而被市场自动淘汰。

黄珂又拿起更大号的银币,依旧是黑乎乎的:“这也是铜钱?怎么中间没孔啊。”

王渊解释说:“这是银元。有一元、五角、一角,共计三种制式。”

“角”和“分”,都是大明计银单位,一角银子就是剪下银锭的一角,一分银子则是0.01两白银。

王渊制造的银元,正面是“正德元宝”,反面是朱厚照的头像。

不要担心银元的流通信用,因为历史上,明朝晚期外国银币在江南风靡。

只因大明银两使用复杂,外来的制式银币反而直观,于是民间特别喜欢外来银币,还给各国银币都取了外号。比如西班牙银币叫“本洋”,又根据图案不同,把各国银币称为大髻、小髻、蓬头、蝙蝠、双柱、马剑、倭婆、三工、小花、小洁、烂板等等。

大明银元也很直观,一元银币就是一两,五角银币价值五钱。

户部和内府需要进行配合,今后官员和士卒发饷,或者皇帝进行封赏,以及各衙门收税,都只认银元和新式铜钱。

正德十五年夏天,新钱已在京城小规模制出,第一次亮相就是给百官发工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