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梦回大明春 > 356【战场天时】

梦回大明春 356【战场天时】

作者:王梓钧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6:06 来源:笔趣阁

接到应州军情时,宣府总兵朱振、参将左钦已至大同,其余宣府部队依旧还在赶路。

“终于抓到你了!”

朱厚照闻之大喜,也不跟麾下将领商量,立即决定:“传令全军南下,驰援应州!”

“陛下,”江彬立即劝谏,“可等宣府大军到齐,再一起出发救援也不迟。”

朱厚照说:“战场时机,稍纵即逝,怎可再等?”

江彬又说:“陛下……”

朱厚照怒道:“叫我威武大将军!”

“威武大将军,”江彬改口道,“王总督常胜不败,乃战场名将,不如听听他的想法。”

朱厚照问道:“二郎觉得呢?”

王渊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陛下,臣这些日子,都在跟陶副总(宣府副总兵陶羔)、杨参将(宣府参将杨玉)、杭参将(延绥参将杭雄)他们讨论军情。臣仔细了解鞑靼贼寇的习性,发现他们兵力在十万以下时,根本不会攻打任何城池。”

“你到底想说什么?”朱厚照不耐烦道。

王渊解释道:“应州被围,实属蹊跷。恐怕是王总兵的大同府部队,南下时正好被贼寇主力发现,鞑靼贼子因此故意围城,想要围城打援吃掉王总兵。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命令王总兵就近入城驻防,免得落入敌人设下的圈套!”

“对,正是如此!”

江彬、许泰、李琮、沈周、朱振、左钦、陶羔、杨玉、杭雄等边将,纷纷赞同王渊的建议。他们都是跟鞑靼打过仗的,就算之前没想到,被王渊一提醒,也纷纷明白过来。

朱厚照说:“鞑子能设圈套,本将军就不能设圈套?我就是要拿大同府官兵做诱饵,把鞑子主力拖住,然后率军将其一举歼灭!”

王渊劝道:“就怕王总兵扛不住。”

“扛不住也得扛,否则要他有何用?”朱厚照根本不听劝。

“陛下……”太监张永也想劝。

朱厚照直接打断说:“谁敢再劝一句,立即夺去统兵权,留在大同府等我凯旋消息!”

众将瞬间无语,心里只是骂娘。

朱厚照又说:“传令王勋、张輗,他们若不能把鞑靼主力拖住,不管杀敌多少我都将他们撤职查办!”

王渊完全不知如何评价,明知敌人围城打援,非但不谨慎行事,反而还让前方大将主动出击。

只能补救了。

王渊说:“陛下,请传令宣府各军,让他们麾下的骑兵,扔下步卒全速赶来会师。就算陛下要决战,也得有一种成规模的骑兵队伍,否则鞑靼要逃,根本就拦不住!”

“也可,让还未赶至的宣府军队,麾下骑兵立即加速赶路,”朱厚照说道,“就这么定了,今日全军准备,明日一大早开拔!”

王渊、江彬、张永,一个文官,一个武将,一个太监,平时互相看不顺眼,却在军事会议结束后聚在一起。

“王总督,朱将军(江彬),”张永揉着额头说,“咱家总觉得事情不妙,你们两位都是会打仗的,可一定要维护陛下周全啊。”

江彬郁闷道:“陛下一意孤行,谁还劝得住?再等几天他都不愿意!”

王渊笑道:“宣府大军,这几天也来了两三批,咱们的兵力已接近四万。就算陛下执意提前南下,只要小心为上,也不怕有丧师之危。”

江彬欲言又止,懒得再说话。

其实皇帝若不在,这仗要好打得多。可皇帝杵在那儿,好多军事部署都用不上,王渊等人甚至不敢再分兵。

……

正在慢悠悠行军的王勋、张輗,接到军令面若死灰,觉得皇帝就是让他们去送死。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可这次君也在外啊!

不拖住鞑靼主力就下狱论罪,王勋和张輗还能有什么选择?加速去送死呗。

越靠近应州城,蒙古哨骑就越多,张钰的哨骑已经撒不出去了,整个战场信息都被蒙古哨骑给遮蔽。

王勋、张輗二人,只知道前方有鞑靼主力,却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敌人。

好在他们都是宿将,虽然进攻无力,自保却绰绰有余。

即便在行军途中,他们都非常谨慎,蒙古骑兵只能绕来绕去,根本没有机会下令进攻。

应州城北,五里寨。

这个村寨已被鞑靼攻下,达延汗亲自坐镇,从各地召回部队,身边骑兵足有万余人马。

“报,大同明军已至寨北十里!他们行军队形严整,我方骑兵好几次佯攻骚扰,他们都没出现什么慌乱,暂时找不到进攻良机。”

达延汗翻身上马:“草原儿郎们,都跟我去会会明军。”

达延汗率一万蒙古主力,主动出寨跟王勋接战。

而在应州的西北方,大同右卫参将麻升、平虏卫参将高时,也远远跟着一股蒙古骑兵过来。他们本该是第一批接敌的官军,可遇到敌人便死守卫城,敌人走了才慢悠悠跟上。

居然从长城边境,一直跟到应州城外,中途没有打过一次仗!

特别是大同右卫,那地方就在玉林,蒙古人越过长城便撞上了,到现在还一兵未损实属牛逼。

达延汗接到军情,说西北方出现明军,本来还担心被合围。

谁知片刻之后,又有哨骑过来报信,说西北方的明军,直接跑去应州守城去了。

达延汗哈哈大笑:“汉人便是如此懦弱,友军在这里打仗,他们却吓得躲到城里。”

万余蒙古骑兵展开,将大同府军队团团包围。

王勋、张輗瞬间心里凉透了,他们加上辎重队的民夫,兵力也才勉强过万,哪能跟同样数量的蒙古骑兵野战?

好在二人行军谨慎,在发现大股骑兵之后,立即用辎重车结成车阵。

但车阵还是不够遮掩全军,露出巨大空挡面对蒙古骑兵。

很快,三千蒙古轻骑发动试探性进攻,他们直冲明军大阵。又有左右翼各两千骑兵,冲出去放箭袭扰,此举若能造成骚乱,蒙古全军就会一拥而上。

王勋和张輗的亲军担任执法队,砍死十几个惊慌失措的民夫,部队很快就稳定下来。

双方互相射箭,都没占到啥便宜。

蒙古人在奔跑齐射,而且阵型松散,明军的弓箭很难射中目标。但骑射的射程更近,蒙古骑兵不敢太过接近,同样没射死几个敌人。

车阵空档处,三千蒙古骑兵冲来。

明军用盾牌手顶住一轮骑射,突然亮出火铳兵。足足两千人的火铳兵,配合着十门小将军炮,一起轰向冲来的敌人。

正德六年,山西巡抚王璟,足足制造了一万多支火铳。十一年过去,那些火铳还剩两三千支可用,全都装备在大同府官兵手中!

至于那些小将军炮,竟然安装在独轮车里,这种炮车是杨一清发明的。

三千冲锋在前的蒙古轻骑,瞬间就有近百伤亡。他们本就属于试探性进攻,根本不可能轻骑冲阵,只要明军不自乱阵脚就行,更何况还用火器进行有效还击。

达延汗只能重新组织进攻,派轻骑绕弯子卡距离射箭,试图给明军造成心理压力,这样就能消耗明军的火药。

王勋大喊:“鞑子未进射程,不得随意发火铳射箭,违者军法处置!”

从中午打到傍晚,双方互有杀伤,但也仅此而已。

蒙古人打不进来,明军也冲不出去。

与此同时,负责支援前线的辽东参将萧滓、宣府游击时春,也一路跟随敌人来到应州附近。他们同样很牛逼,跟踪敌人十天左右,也是一箭未发、一兵未损。

由于达延汗传令大军集结,他们“追击”的敌人也往应州靠拢,于是二人稀里糊涂也来了应州。

王勋、张輗、萧滓、时春,四人的部队全被包围,只要达延汗继续袭扰进攻,就能实现经典的围城打援战术。

为啥说朱厚照能获胜,是因为气运爆棚呢?

因为在历史上,每当达延汗准备第二天发起总攻,便莫名其妙遇到大雾,而且一连好几天早晨全是大雾!

否则王勋哪能拖住蒙古主力?早被吃个干净了。

但如果了解山西情况,便知在这个时节,大同镇确实经常起大雾。

天色渐黑,王勋和张輗愁眉苦脸,他们现在的情况非常尴尬。

蒙古大军虽然退了,却留下两千哨骑在附近。一旦他们半夜撤军,必然就有蒙古大军跟随,到时候撤退就很可能变成溃败。可一直守在这里,蒙古骑兵每天慢慢磨,只需两三天时间,他麾下部队就会士气崩溃。

王渊和边将们最担心的情况出现了,这都源于皇帝胡乱下达军令。

半夜,老将张輗巡查军营,突然他弯腰抚摸地上野草,顿时开心的笑起来:“今晚的露水很重啊。”

回去跟王勋一说,王勋立即传令:“全军解下腰带,两两牵引,明早撤回城中!”

翌日清晨,大雾弥漫。

达延汗只能暂缓进攻,而熟知地形的王勋、张輗,却借着不足两米远的雾中视野,全军朝着应州城而去,就连炮车和辎重都没有落下。

另一边的萧滓和时春,同样被敌骑监视不敢乱动,感觉自己这次肯定没命了。谁知一觉醒来,四野大雾弥漫,二人立即整军出发。他们对地形不熟,只能朝着大致方向前进,等大雾散去,居然跑到应州城以南。

王勋、张輗、萧滓、时春,以及之前躲入城中的麻升、高时,三方部队就这样在应州城安全会师。

所以,古代打仗,知晓天文很重要。

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排在第一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