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梦回大明春 > 286【郑和航海图】

梦回大明春 286【郑和航海图】

作者:王梓钧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6:06 来源:笔趣阁

至真道士又跑去做实验了,这次他要更换站立方位,只用木制长棍搅动溶液。

结果嘛,这位道长很崩溃,必须重新总结他的炼金术规律。

王晹领着王渊继续前行,来到靠城墙根的一处院落。那里有几台蒸汽机,却仅有一个人在捣鼓,其他学生早就选择放弃了。

“先生,这是凌夏,字仲时。”王晹介绍说。

凌夏出身匠户,有个哥哥叫凌春,还有个妹妹叫凌秋。他原本想考科举,考中生员之后,死活考不上举人,再加上家庭困难,只能跟着父兄学手艺糊口。

在明朝,只要不是贱籍,原则上都可以考科举。有明一代,匠户出身的进士,仅次于民户和军户。

王渊感觉此人有些眼熟,猛地想起来:“你帮我磨过水晶镜吧?”

凌夏灰头土脸爬起来,身上全是煤灰和油污,咧嘴作揖道:“凌夏见过先生!”

此人帮王渊磨镜子赚了些钱,悄悄跟着学习数学。接着又拜入王晹门下,系统学习物理知识,论起来算是王渊的徒孙。

王渊问道:“蒸汽机遇到哪些困难?”

凌夏说道:“刚开始到处漏气,现在稍微好些了。弟子用棉花做成多层垫圈,虽然仍旧漏气,但已经可以让蒸汽机工作。”

王渊又问:“然后呢?”

凌夏指着蒸汽机说:“从理论上讲,蒸汽机做功的最佳状态,是锅炉的蒸发功率无限大,而摩擦力、热量损耗和漏气等消耗无限小。但这就产生矛盾,如果要让摩擦力减小,活塞、滑杆的间隙就必须变大,间隙大了漏气就更多,锅炉蒸发量也得跟着变大。所以,制作蒸汽机的关键,是提高气密性、减小摩擦力!”

王渊非常欣慰,赞许道:“总结得很好。”

凌夏继续说:“弟子做了很多改进实验,以现有的条件,气密性已经做到极致,除非有什么新的材料可代替棉花垫圈。活塞和滑杆也反复改进,再涂上油脂,摩擦力也无法再减小了。”

“也就是说,蒸汽机做出来了?”王渊问道。

“做出来了,但功率不太理想,”凌夏说道,“我仔细计算了人工和原料消耗,若是用蒸汽机纺纱、织布,还不如直接用人力划算。”

王渊仔细研究这台机器,可惜他并非蒸汽发烧友,否则一眼就能看出,这玩意儿类似于纽科门蒸汽机。

非常简单的圆筒锅炉,通过蒸汽做活塞运动,必须进行改进才有商用价值。

但大家都不知道怎么改,纷纷打了退堂鼓,只剩凌夏还在继续跟蒸汽机死磕。

王渊问道:“有改进思路了吗?”

凌夏点头说:“有。现在的热效率低,是因为在缸内冷凝,如果让蒸汽在缸外冷凝,可能就会让功率大幅提升!”

“在做了?”王渊继续问。

凌夏从地上捡起一个玩意儿:“这是弟子制作的调节阀门,它可将冷凝器与气缸相连。按照设计,做功之后的蒸汽,可引入缸外的冷凝器当中,同时可使气缸产生真空,避免气缸在一冷一热中消耗热量。根据理论计算,有了这套设备,蒸汽机的效率可提升三倍以上。”

王渊高兴道:“很好的思路。”

凌夏叹气说:“可惜增加这套装置以后,气密性大大降低,四处漏气,效率还不如改进以前。”

王渊鼓励道:“那就继续想办法,把气密性提高。”

凌夏看了看王晹,又望向王渊:“学院不愿再资助经费,弟子磨水晶镜赚的银子,也全都砸进去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没钱……”

王渊笑道:“我赞助学院一百两银子,专门给你改进蒸汽机,钱用完了就再去府上支取。”

“多谢先生!”凌夏大喜。

凌夏出身匠户,最大的理想是金榜题名。乡试多次落地之后,他已经没啥人生追求,老老实实回家做工匠。

就在此时,王渊把他弄去磨水晶镜,让他接触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凌夏不太喜欢研究理论,也对天文、化学什么的毫无兴趣,他热衷于使用力学知识制造机械。

他始终认为,自己可以造出蒸汽机,给大明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事实上,即便凌夏按照思路,完成这次冷凝器改进,也依旧无法达到商用等级,只相当于残缺版的瓦特蒸汽机。活塞做功方式必须改进,气缸也得改成双向气缸,到那时才是完整版的瓦特蒸汽机。

王渊真的帮不上什么忙,他知道蒸汽机的基本原理,具体细节则一问三不知。除了蒸汽发烧友,现代人谁去研究那玩意儿?

又好生鼓励凌夏一番,王渊回到书院讲堂,召集众弟子进行讲学活动。

随着王渊升任侍郎,并在西域立下灭国之功,物理学派的门徒们也心气儿十足,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信心。此时此刻,王渊站在讲堂里,所有人眼中都写满了崇拜。

朝鲜学生柳湄,同样崇拜不已,而且带着一丝敬畏。因为他听说,被王渊灭掉的吐鲁番,国土面积比朝鲜还大!

王渊上午讲学,在书院吃午饭,下午直奔兵部。

兵部尚书王琼,听说王渊来了,亲自过来套近乎:“王侍郎灭国之功,震古烁今,大丈夫当如是也!”

“王尚书客气了。”王渊拱手笑道。

王琼此人虽然能力极强,但喜欢攀附权贵,他已经巴结上江彬,跟钱宁的关系也不错。王渊虽然是他的属下,但同样也是御前红人,这家伙说话之间带着三分讨好。

两人互相吹捧时,老丈人黄珂也来了。

兵部左侍郎王璟,已经调去都察院,担任右都御史,成为都察院的二把手。现在,兵部只有黄珂这么一个左侍郎,他跟王琼联手等于控制兵部。

真联手了,黄珂角色转换快速无比。他以前是杨廷和的心腹,杨廷和还得两年才回来,为何不借着女婿的身份重新站队呢?

这不丢人,杨廷和的绝对心腹陆完,也已经完成了重新站队。

等杨廷和丁忧期满,再次回到朝堂,那时的局势已经彻底改变,需要承诺更多好处才能拉拢群臣。

三人在那儿闲聊片刻,又有两位右侍郎过来攀交情。

直至众人散去,只剩黄珂和王渊。黄珂才改成私人称呼,低声道:“贤婿久征西域,家中甚是想念。今晚你带着眉儿(黄峨),去我那里喝两杯,咱们好好叙一叙翁婿之情。”

“应该的,”王渊问道,“泰山大人,兵部库房在哪边?”

黄珂笑道:“我带你去。贤婿要找什么文书吗?”

王渊说道:“随便翻一翻。”

库房就是档案室,黄珂把王渊领到那里,便自个儿回去办公了。

库吏问道:“不知王侍郎要寻什么文书?”

王渊笑道:“三宝太监航海图。”

库吏愣了愣:“稍待。”

成化年间,就有太监建议,仿效永乐故事,下西洋获取珍宝钱财。结果,兵部郎中刘大夏,悄悄把航海图给藏起来,库吏怎么也找不到。

兵部尚书项忠没法交差,就责怪库吏,刘大夏在旁边说:“三宝太监下西洋,所费钱粮数千万,军民死者亦万计……案虽在,亦当毁之……”

这话是说,就算航海图还在,也应该毁掉。

但到了万历年间,顾起元撰写《客座赘语》,直接改成“取而焚之”,说刘大夏把航海图给烧了,刘大夏因此成为互联网上的民族罪人。

其实烧个屁啊,航海图属于重要文书,借刘大夏八个胆子都不敢私自销毁,顶多也就暂时藏起来而已。

郑和航海图,直至崇祯年间都还在。茅元仪编写《武备志》,将航海图也录入其中,且足足录了四十四页!

就算航海图被毁掉,也是在清朝焚毁的,崇祯那会儿还好好的呢。

库吏按照索引,很快就把航海图找到。躺在王渊面前的,是一张巨大地图,全名为《自宝船厂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

除了航海图,还有一些文字资料,记录沿途各国风土人情,以及各国的特产等内容。

王渊直接叫来两个书吏,将这些资料全文抄撰,航海图也临摹一份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