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梦回大明春 > 251【非我族类?】

梦回大明春 251【非我族类?】

作者:王梓钧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6:06 来源:笔趣阁

风雪之中,二骑奔来。

肃州(酒泉)东城门的官兵,正窝在门洞里喝酒抖暖。见到有人来了,都懒得挪动脚步,只问道:“有路引文书没?”

潜意思是,没路引要收入城钱!

袁达喝道:“翰林院侍读学士、詹事府少詹事、陕甘总督王若虚在此,肃州守将还不快快来见!”

守城官兵立即打起精神,又见王渊和袁达非常年轻,半信半疑不知该作何反应。

王渊也不难为他们,下马走过去,拿出自己身份文书。他让一人进城通报,随即跟其他人闲聊起来:“肃州城有多少军士?”

守城官兵小心回答:“五六千。”

王渊问道:“到底是五千,还是六千?”

守城官兵吞吞吐吐道:“这……这我也不太清楚。”

王渊又问:“几日一操?”

守城官兵说:“不下雪的时节,半月一操。”

嗯,半月一操,已经算训练刻苦了,肃州城的负责人应该嘉奖。

现实就这么扯淡。

王渊再问:“军饷可如实发放?”

“这个……不好说,”守城官兵模棱两可道,“反正现在比以前日子好过些,至少大家能活得下去。”

两年前,肃州出过贪腐案,军方一把手和二把手全换了,估计新上任的军官相对比较收敛,所以这个官兵说自己还能活得下去。

跟守城官兵没聊多久,甘肃副总兵徐谦、都指挥佥事陈铠,便骑着马儿疯狂奔来城门。

“卑职徐谦(陈铠),见过王学士!”两人同时单膝下跪。

这面子给得很足,王渊也投桃报李,搀扶他们说:“两位将军请起。”

二人引着王渊入城,走了一段路之后,发现街面明显更加繁华。

徐谦介绍道:“此地名为发放十字。”

很古怪的名字,但王渊一听就懂。

十字即十字路口,发放特指发放罪犯。想来,被发配到肃州充军的罪犯,就是在此地签收正式落户。同时,刑满释放人员,也是在此地刑满释放——流放是一辈子的事儿,刑满也不能回家,只能留在肃州建设大明边疆。

这个十字路口,以及周边街道,应该是整个肃州城最活跃的所在。住在这里的都是人才,有盗贼、有诈骗犯、有杀人犯、有政治犯……反正各行各业,五花八门的精英都居于此地,有些甚至已经传了两三代人。

王渊又问及更深入的话题,徐谦和陈铠都叫苦不迭。

肃州以前非常繁华,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可惜大明多次对吐鲁番进行经济制裁,商贸隔三差五中断,已经有好几年不通商了,现在也就跟关西七卫做做生意而已。

几人走在街道上,突然一个文官骑马而来,落地拱手道:“甘肃兵备副使陈九畴,见过王总制!”

“陈兵宪有礼了!”王渊回礼道。

陈九畴是杨廷和派系的人,而且非常年轻,比彭泽稍微要靠谱一些。

历史上,彭泽一来就跟吐鲁番议和,陈九畴直斥其没有担当。而且,陈九畴也料到吐鲁番不会罢休,于是在彭泽班师回京之后,立即整军备战以应对变化。

《明史》记载,吐鲁番大军东侵,攻破嘉峪关。陈九畴从甘州星夜疾驰肃州,率领军民守城,又主动出击杀败吐鲁番,成功守卫了大明疆土。

是不是很厉害?

真实情况却相去甚远,在彭泽离开之后,陈九畴自知兵力和财力,都不足以守御关西之地。于是,他对嘉峪关以西的国土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但他也确实整军备战,把守卫嘉峪关作为战略底线,这比较符合当时的大明国情,也不能说他完全做错了。

陈九畴错的地方在于谎报军功,他只是守住了肃州城而已,吐鲁番是被小列秃捅屁股打跑的。当时,陈九畴暗中联络瓦剌部落,对吐鲁番大军进行前后夹击,事后报功却只字不提瓦剌友军。而且,他还将自己的功劳夸大,说自己杀死了吐鲁番王,其实满速儿只是受了轻伤。

直至嘉靖朝大礼议,陈九畴谎报军功的事情,才被杨廷和的政敌捅出来,直接被嘉靖扔去发配边疆。

但还是那句话,陈九畴至少比彭泽靠谱,他的脑子是非常清醒的,而且还知道联络瓦剌出兵!

夜晚,王渊与陈九畴密议。

在详细说明局势之后,陈九畴问:“不知王总制有何方略?”

“收复哈密,重创吐鲁番。”王渊说。

陈九畴道:“收复哈密容易,重创吐鲁番则非常困难。吐鲁番已经今非昔比,动辄能召集两三万骑兵,把瓦剌小列秃诸部打得节节败退。而关西之地,汉民非常稀少,再加上路途遥远,后勤补给难上加难,不可能长期供养大军。”

王渊问道:“陈兵宪的意思是?”

陈九畴说:“以我观之,三五年之内,吐鲁番必然占据关西七卫,然后兵锋直指嘉峪关。我等应该厉兵秣马,修筑嘉峪关长城,将吐鲁番挡在关外!”

王渊有些不高兴,质问道:“关西之地的大片国土就不要了?”

陈九畴说:“关西之地,本就属于羁縻疆土,军民皆为异族。那里非但不能征收赋税,反而需要大明的财政支持。以前设置关西七卫,是用来做西域缓冲地带,如今吐鲁番兴盛,关西土地已经无法再缓冲。不如严守嘉峪关,一来更方便守御,二来可以减少钱粮消耗。”

这话似乎没有错,综合了大明和西域的实际情况,而相应作出的最优战略调整。

问题是,羁縻地区也是大明国土,怎么可能直接放弃掉!

若没有关西七卫做缓冲,今后满速儿可以直接进攻嘉峪关,那就不再是反复争夺哈密城的事儿了。

王渊也不当面斥责,只安抚道:“陈兵宪好生备战,容我出关巡视一番。”

陈九畴提醒说:“关外颇多吐鲁番奸细,王总制要多加小心。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便是关西七卫的守将,也不能相信依靠他们。”

这话特别扯淡!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问题是异族也不可能同心啊。

关西七卫虽为异族(蒙古人),但基本都忠于大明朝廷。因为吐鲁番太残暴了,一来便是烧杀抢掠,几十年不断争夺,哈密城的人口只剩下几千,其他城池也被杀得人口锐减。

在弘治年间,别说关西七卫的蒙古人,就连吐鲁番那边的蒙古人,都纷纷内迁投靠大明朝,死活不愿被东察合台汗国统治。

一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就把心向大明的关西七卫,全都推到敌人那边去?

纯粹是为自己的无能找借口!

翌日,王渊找陈九畴要了个会说汉话的蒙古向导,带着袁达餐风宿雪直奔嘉峪关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