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梦回大明春 > 244【朱厚照的逆鳞】

梦回大明春 244【朱厚照的逆鳞】

作者:王梓钧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6:06 来源:笔趣阁

又是一日朝会。

“滚!”

朱厚照勃然大怒,指着户部员外郎黄体大吼:“将此人削职为民,立即逐出京师!”

“陛下三思!”群臣纷纷劝阻。

杨廷和帮着求情说:“陛下,乾清宫灾,百官奏事,并无不妥之处。即便黄员外郎触怒龙颜,贬官即可也,不应削职为民。”

连一向在内阁当神仙的费宏,都忍不住发言:“陛下,不如将此人调至远方担任杂职。”

吏部尚书杨一清也说:“陛下,可贬他到广东,担任兴宁县学训导。”

一个户部员外郎,从五品实权京官,正经的进士出身。居然被远远贬去广东,担任县学的教务处长,直接被打成从八品末流杂官。

简直是往死里惩罚!

而朱厚照居然不接受,认为太便宜此人了,怒吼道:“不允,必须削职为民!”

户部员外郎黄体究竟干了啥?

他也就借着乾清宫灾,拿边将、番僧、佞臣说事而已。大家都在议论,并无任何不妥,但他偏偏提及太后和皇后,让皇帝拿这种事情去征询太后和皇后的意见。

朱厚照顿时就像被踩了尾巴的猫,直接炸毛了,死活要将此人削职为民。

这是非常诡异的反应,也是《明武宗实录》的记载中,朱厚照极其少有的失态行为。他去年经筵被骂成那样,何瑭直呼其为昏君,也只是把何瑭贬去当州同知而已。

一旦牵扯到张太后,朱厚照便会失态。

皇帝和太后之间,绝对有不可缓和的巨大矛盾!

再联系朱厚照刚刚继位那两年,不断给寿宁侯张鹤龄赏赐,其家奴侵吞盐课也能被原谅。很快却态度大转变,寿宁侯以小妾病死为借口,请地为小妾修建坟墓,却被朱厚照下旨大骂一通。

包括朱厚照决定搬去豹房居住,对太后及其娘家态度转变的分水岭,恰好是传说中的亲外公郑旺被处死!

一切都太巧合了,让人不得不怀疑皇帝确非太后亲生。

“退朝!”

朱厚照咆哮着拂袖而走,从此又不上朝了,果然没有坚持到一个月。

户部员外郎黄体,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用无辜的眼神望向群臣,表情可怜得似乎随时都要哭出来。

因劝谏皇帝而遭受廷杖,或者被贬官,便是被贬为县学训导,那都可以邀名买直,被当场打死还能留下清名。可削职为民是什么鬼?一切都没啦!

黄体欲哭无泪,更惨的是他连怎么回事都不清楚。

文武百官则若有所思,猜到皇帝的逆鳞是什么,从此谁也不敢拿太后说事儿。

杨廷和、梁储、费宏三位阁臣,跟着皇帝一路前往豹房,由于今天皇帝心情不好,他们谁都不敢率先开口。

朱厚照生气道:“有事就说!”

杨廷和只能拱手道:“陛下,翰林院侍读学士王渊,已经数次越阶升迁,不宜再升迁过快。礼部右侍郎可是正三品,而王学士不管在翰林院还是詹事府,都只是从五品官职,连升五级不足以服众!”

“怎么又提起这个事?你们都说好几天了。”朱厚照愈发烦躁。

梁储躬身道:“陛下,此事关乎吏治,我等阁员不得不说。”

朱厚照估计是被烦得不行,专门让人查过资料,此刻举出例子问:“三位可知彭纯道?”

杨廷和、梁储、费宏面面相觑,他们当然知道彭纯道。

彭时,字纯道,正统十三年状元,正统十四年便入阁参预机务。

也即是说,这位老兄,在考上状元的第二年,就直接超阶提拔成为内阁大臣!

杨廷和辩解道:“陛下,彭阁老属于特例,正逢土木堡之变,蒙元余孽兵临城下才紧急入阁的。而且,彭阁老以翰林院修撰的身份入阁,之后也不过被提拔为翰林院侍读,并未如王学士那般超阶升官。”

朱厚照咧嘴一笑:“要不,我就仿效彭纯道旧例,让王二以翰林院侍读学士的身份入阁?反正三位阁臣也太少,不如让王二也来当阁臣。”

杨廷和、梁储、费宏呆立当场,瞬间不再言语。

皇帝铁了心要干啥,大臣如何反对得了?有太多方法让内阁闭嘴!

崇祯年间的魏藻德更厉害,状元出身,两年进内阁,四年当首辅。不过嘛,只当了两个月首辅,李自成就杀进北京城。

朱厚照笑道:“又或者,让王二去当少詹事?”

三位阁臣,被怼得更加不敢说话。

少詹事,正四品而已,比礼部右侍郎低两级。

但是,礼部右侍郎依制只有一个,实际任命却可以有无数个。而少詹事,定额虽然只有两个,同样可以任命无数个。但特别提拔一个不满二十岁的状元当少詹事,其背后的政治意义就意味深长了。

少詹事是啥玩意儿?

太子的老师当中,班次排第二那个!

杨廷和是少詹事出身,梁储也是少詹事出身,他们现在都是内阁大臣。

朱厚照越想越愉快,拍手道:“就这样吧,依你们的意思,不能让王二升迁太快。他现在是侍读学士兼左春坊左谕德,正好可以提拔为少詹事,谁也不能挑出错误来。”

三位阁臣默然退下。

少詹事都当了,侍郎还远吗?今后皇帝随便找个由头,都能升王渊做侍郎,别说什么右侍郎了,直接升左侍郎都在情理当中!

朱厚照还是感觉不满意,他打算让王渊担任这次会试的副主考,可惜王渊的资历实在不够啊。

历年会试惯例,主考必为阁臣,而且还要挂职吏部尚书,没有挂职也得临时挂一个。副主考必为翰林院学士,而且是实际执掌翰林院那种,挂职学士没有资格当副主考(除非正职学士生病或死亡)。

王渊只是侍读学士,距离翰林院学士还远得很。

不过同考官肯定要给一个,不但王渊当了同考官,跟他关系较好的同科进士余本、张潮等人,也是正德九年的会试同考官。

唯独杨慎不在。

杨公子的继母去年病逝,他带着妻子扶柩归乡,今后三年都得在四川丁忧。

这位老兄也是倒霉,眼看着三年进士期满,马上就能升官了,偏偏遇到继母病逝。

不仅如此,杨慎的爷爷同样病重,估计活不了多久,杨廷和到时候也得丁父忧回乡,朝廷局势必然再度大变模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