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梦回大明春 > 222【拉帮结派】

梦回大明春 222【拉帮结派】

作者:王梓钧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6:06 来源:笔趣阁

散朝途中,跟王渊关系较好的官员,纷纷朝他拱手致意。

没别的意思,纯粹是在道贺。

仅凭促使贵州单独开科这件事,王渊就足以青史留名,毕竟传播教化乃奉行圣人之道。今后贵州所有的举人和进士,都要感激王渊之恩德,投入王渊门墙属于顺理成章的事情。

等王渊身边清净下来,严嵩才笑着说:“若虚好手段!”

“随口一提而已,不想陛下真的答应了。”王渊说道。

“若虚何必谦虚,今天这个机会选得实在让人拍案叫绝。”严嵩明显进步神速,对朝堂政治有了更深的理解。

别看王渊提出贵州开科之事,似乎属于心血来潮,其实是有精确判断的!

贵州单独开科,对南榜和北榜没有任何影响。各自按比例录取进士,该考上的都能考上,不会因为多了几个贵州考生而发生变化。

只会给中榜带来变数,假设总共录取三百五十人,中榜进士便有三十五人。

贵州开科之后,举人名额增加两个,等于多出两个贵州士子,竞争三十五个中榜进士名额。如果这一届没考上,下一届累加起来继续考,便是多出四个贵州举人,竞争三十五个中榜名额。

一届一届累加,连续五届都不出贵州进士的话,第六届就多出十个贵州士子,竞争那三十五个中榜名额!

金罍这种新鲜出炉的中榜进士,才不管今后如何竞争呢,跟他没有屁的关系。

但对杨廷和这种中榜士林领袖,对安磐这种中榜科道官员来说,却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中榜士子会骂他们:“身居关键职位,却不能阻止贵州开科,你们都是干什么吃的!”

因此,最大的阻碍便是杨廷和,以及杨廷和麾下的杨党。

如果换成别的时候,王渊一旦提出建议,内阁必然集体反对,他们会帮着杨廷和说话。

今天却不一样,杨党被罚俸一人、流放一人、外放一人,皇帝明摆着是在打击报复。王渊巴不得内阁全员反对,让皇帝看看杨党的影响力,皇帝愤怒之下指不定能干出啥事来。

可惜,杨党怂了。

竟然没有一个阁臣,没有一个尚书,直接出面支持杨廷和。就连祖籍云南的杨一清,都不敢帮着说话,生怕引来皇帝的忌惮。

所以严嵩才说王渊机会选得好,借皇帝打击杨党的“势”,逼得杨党不敢冒头,一下子就将贵州开科给搞定。

严嵩感慨道:“若虚还是太弄险了,不该重提追夺旧臣封赏之事。”

王渊笑道:“你真以为追夺封赏,出自陛下的旨意?”

“难道不是吗?”严嵩疑惑道。

王渊解释说:“或许追夺刘阁老、谢阁老的封赏,是刘瑾蛊惑陛下所致。但之后清查所谓‘漏网之鱼’,还要追夺祖宗三代的封赏,那绝对是刘瑾私下授意的,陛下一直都被蒙在鼓里。”

“原来如此。”严嵩恍然大悟,朝王渊深深一揖。

什么意思?

朱厚照并非一直“英明神武”,刚刚继位那几年,同样幼稚得很,朝堂是真被刘瑾操控了。

随着刘瑾倒台,各种烂事被翻出来,朱厚照也被吓得不轻,从此政治手段快速长进。他现在知道分化文官集团、分化太监集团、分化武将集团,不允许任何一方权势独大。

王渊旧事重提,纯属居心叵测。明面上在向给事中安磐开火,暗地里矛头直指杨廷和,是在把杨廷和跟刘瑾进行比较,暗示杨廷和很可能是下一个刘瑾!

内阁大佬瞬间就听明白了,科道言官也听明白了,所以无人再敢说话。

谁若说话,便是杨党,意图如刘瑾那般蛊惑皇帝、蒙蔽圣听!

严嵩居然没搞明白玄机,可见还得继续努力,这政治敏感度不行啊。

顺天府乡试监临官张士隆,突然走过来,对王渊拱手说:“多谢王学士!”

“举手之劳而已,”王渊笑道,“你们两位可以多聊聊。”

王渊自己离开皇城,张士隆和严嵩则结伴而去。

却是王琼担任户部尚书之后,发觉历年盐课有重大问题,于是上疏请求皇帝严查。

朱厚照就随口问王渊:“二郎,该派谁去查盐税啊?”

王渊回答说:“臣身为翰林院官员,对科道官员不甚了解。不过监察御史张士隆,这次监督顺天府乡试非常称职,帘内帘外监督得井井有条。”

于是,朱厚照就让张士隆以监察御史的身份,担任河东巡盐御史。

这是一个棘手差事,不好好查得罪皇帝,严格追查将得罪无数大佬。同时又是难得的升官机会,张士隆准备大干一场,非要打几只大老虎才行。

而严嵩身为山东清吏司官员,正好兼管天下盐课,完全可以跟张士隆打配合,立功之后一起升官嘛。

朱厚照可能是缺银子练兵吧,居然想起来整顿盐课。这次疯狂打击杨党,也可能是觉得杨党拖后腿,不给皇帝安心练兵的机会,于是才率先把户部尚书的职位拿走。

如果杨廷和全力支持皇帝练兵,皇帝多半会放任他当权臣。

……

出得西长安门,守在那里的袁达激动道:“二哥,王阿伯他们来了!”

王渊惊讶道:“不是只让大哥来吗?我阿爸怎么也来了?”

不但父亲王全来了,母亲和大哥也一起来了,说什么儿子结婚却父母不在,是对女方家庭的不尊重。

回到家中,王渊很快看到家里的一大堆人,欣喜喊道:“阿爸,阿妈,大哥!”

或许是生活变得更好,家人都白净了许多,而且都比以前胖了一些。

还没来得及嘘寒问暖,王渊便看到贵州总督魏英,惊道:“魏巡抚也回京了?”

魏英拱手道:“多谢王学士仗义执言!”

历史上,魏英本该在杨廷和、杨一清斗法时,被杨廷和逼得辞职回家养老。现在嘛,王渊为了稳定贵州局势,生生将魏英给保下来。

不但如此,魏英还因为镇压反贼、改土归流之功,由右副都御使提升为左副都御史。

王渊感慨道:“魏巡抚真是……令吾汗颜!”

魏英笑道:“为国效力,不分彼此。”

魏英这次回京述职,不但带着王渊的父母过来,还穿着官服直接拜访王渊,是在表明自己的态度:他属于王渊的坚定政治盟友!

实在是杨廷和做得太过分,把魏英搞得一肚子怨气。

一年前,魏英以右副都御使的身份,巡抚贵州,兼制湖广、四川,实质上属于弱化版的三省总督。而且他还连战连捷,攻破贼寨六百,俘斩反贼数千,招降反贼将近两万人。

如此位高权重、立功无数的地方大员,居然因为巡按御史捕风捉影的弹劾,就被杨廷和逼得必须辞官来自证清白。

而那个巡按御史,还是杨廷和破坏规矩提拔的,还刚刚跟着魏英打顺风仗立功升官,转眼就翻脸不认人。

欺人太甚!

魏英在了解事情真相之后,已经把杨廷和恨到骨子里,也对杨一清颇有微词,铁了心今后要跟着王渊混。

更何况,魏英和王渊本就渊源颇深。

王阳明被贬到贵州当驿丞,正是因为魏英的强烈推荐,才能在刘瑾倒台之前,就升官去江西当县丞。

魏英对王阳明有恩,王渊对魏英有恩,都是一家人,牢不可破的盟友关系。

王渊笑道:“赧翁,我改日带你去见陛下。在见到陛下之后,不要谈那些繁琐政事,只说官军如何杀贼,如何逼得当地土司乖乖听话。还有,灵儿征战沙场的事迹,也要讲得活灵活现,陛下就喜欢听这些。”

“理应如此。”魏英抱拳笑道。

以魏英现在的年龄,如果顺风顺水心情好,不像历史上那样抑郁而终。那有王渊的帮助,以魏英自己的资历和才干,说不定几年之后就能执掌都察院。

拉帮结派,谁还不会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