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梦回大明春 > 171【千里镜问世】

梦回大明春 171【千里镜问世】

作者:王梓钧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6:06 来源:笔趣阁

顾应祥骑着马儿一路狂奔,手里还拎着一套滑轮组。他是王渊家的常客,可以不用通报,直接就能前往教室、实验室和会客厅。

在锦衣卫沉稳庄重的顾经历,此刻高兴得就像喜得玩具的孩童,大呼小叫道:“若虚,你说的那个杠杆实验,我已经完全验证了,还自己做了套滑轮组!”

“恭喜!”王渊头也没抬。

顾应祥奔跑过去,看到王渊与两个匠人正在忙活,旁边还散落着几张图纸,不禁问道:“若虚又在做什么实验?”

王渊笑道:“做出来你就知道了。”

拜托商贾去颜神镇请工匠,现在都还没有一点音信,琉璃官窑也不知道啥时候能作出透明玻璃。王渊总不能一直傻等吧?干脆请来京城的工匠,用水晶磨制凹透镜和凸透镜。

天然无色水晶,同样有液泡或者气泡,只有高质量矿石才符合要求。

顾应祥蹲下来,问道:“这是玻璃?”

王渊点头道:“对,就是玻璃。”

此玻璃,非彼玻璃。

在明代,玻璃、颇黎、水玉、玉瑛、水精、水碧、石英、晶玉、菩萨石,全都表达着同一样东西,那便是天然水晶!

玻璃即水晶,水晶即玻璃。

顾应祥好奇的蹲在旁边,两个匠人已经磨到最后工序,正在使用毛毡蘸取玄锡粉末,在水晶表面反复进行摩擦。

古代可没有砂纸,如何打磨光滑的铜镜?即用水银掺杂锡末来研磨。

锡在低于13.2摄氏度时,会由白色金属状转变为灰色粉末状,温度越低转换越快,利用这样的粉末就能将铜镜磨得平整光滑。

又磨了两个时辰,匠人们把水晶清洗干净,恭恭敬敬交到王渊手里。

王渊早就准备好了木制圆筒,将两片水晶扣在卡槽中,用绳索缠绕圆筒进行固定。他举起望远镜,朝远处的树梢望了望,随即递给顾应祥:“顾兄且看。对了,两截镜筒可以伸缩,你自己调整距离。”

顾应祥一头雾水,好奇的用望远镜观察物体。刚开始焦距不对,他试着拉伸镜筒,顿时就出现清晰画面。百余步远的树梢,仿佛近在咫尺,连树上的鸟窝都看得清楚!

“此是何物?”顾应祥震惊道。

王渊笑道:“千里镜。”

“是何原理?”顾应祥跟着王渊混了两月,已经具备科学思维,遇到新奇现象总会追问原理。

王渊说道:“光学原理。”

顾应祥跃跃欲试:“你快教我!”

王渊制作的这副望远镜,属于伽利略式望远镜,由一块凹透镜、一块凸透镜组成。

当即,王渊讲述什么叫反射、折射、焦距、焦点,把顾应祥听得一愣一愣。

半个时辰之后,顾应祥震撼无比说:“如果做一个聚光效果足够强、焦距足够长的千里镜,岂不是能看到月宫里的嫦娥?”

王渊哈哈大笑:“不仅能看到嫦娥,还能看到吴刚呢,说不定吴刚正在把玉兔烤了吃。”

顾应祥问道:“这幅千里镜多少钱,我买了!”

王渊说:“那你得先等等,这幅千里镜是献给陛下的,等做出第二幅就送给你。”

两个工匠都被王渊长期雇佣,每月固定工资二两银子,每打磨出一块合格的镜片,就再奖励一钱银子。而且,王渊还帮他们应付徭役,这才是最吸引工匠的地方。

匠户靠手艺吃饭,为啥过得那么惨呢?就是因为要定期服徭役,累死累活又赚不到几个钱,把事情搞砸了甚至要赔钱。

王渊继续传授顾应祥光学知识,工匠们则继续研磨镜片,他打算明天就把望远镜送去豹房。

足球场正在修建观众席,下个月就能正式比赛,正好让朱厚照拿着望远镜去看球。

皇帝使用的千里神镜,一副卖一百两没问题吧?不对,至少得卖三百两,总比能价钱比花灯还便宜。

每月出货两三副即可,物以稀为贵,饥饿营销,吊足那些勋贵和商贾的胃口。

及至傍晚,王渊把顾应祥留下吃饭,金罍和常伦突然提着酒来拜访。

“你们这是一起遭贼了?怎么都哭丧着脸?”王渊笑问。

常伦自顾自喝闷酒,气愤道:“内阁重臣,纵子行凶,草菅人命,三法司居然想要得过且过!”

王渊说道:“这种事不是很正常吗?你们以前也遇到过。”

金罍叹息道:“这回不一样,将近三百条人命啊,说杀就杀了,三法司居然想给几个主谋脱罪。”

“三百条人命?”顾应祥被吓了一跳,“哪位重臣之子犯下的案子,居然能让三法司服软?”

常伦笑道:“还能有谁?清廉无双、敢于直谏、为民请命的梁阁老。”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梁储的老家南海县,有个叫谭观海的富户论罪被斩,留下百余倾田产,陆陆续续被富户杨端侵占。谭氏之子谭振虽然愤怒,却身为罪犯家属,不敢强行将家田夺回。

于是,谭振干脆不要家田了,只求报复杨端以解心头之恨。他将自家被侵占的百余倾地,分别投献给梁储的长子梁次摅、南京工部尚书(已故)的儿子戴仲朋,以及当地豪强欧阳元、李润成等人。这也就罢了,他在投献自家田产时,还把仇敌杨端的田产也夹在其中。

杨端本来霸占了谭家田产,结果莫名其妙,自家田产被谭振投献给权贵豪强。杨、谭两家结成死仇,多次发生械斗,戴仲朋、欧阳元、李润成等人眼见事情越闹越大,竟想将杨氏灭门,一劳永逸。

这时梁次摅已经冒功升任广东都司,是广东省的三司主官之一。他得知这个灭门计划,非但不阻止,还大包大揽,派人半夜将杨家将近三百口全部杀死。

只有一个妇人藏在池塘中,侥幸逃过一劫,事后报官把案情捅出来。

刑科、刑部、巡抚、都察院全部介入,联合审理案件,主谋全都供认不讳。随即,案子又扔回京城,由大理寺、都察院和刑部三堂会审。

去年提督军务清缴反贼的陆完,已经因功升任右都御史。他是杨廷和的心腹,跟梁储同属一个团体,居然担任案件主审官之一。

另一个主审官是刑部尚书张子麟,此君在河南当知府时,政绩全国第一。在山西当参政时,开仓放粮,救活万民。在湖南当巡抚,赈济四十万灾民。升任刑部尚书之后,拿皇亲国戚开刀,刚正不阿,后来被誉为“一代刑名之祖”。真实情况不知,反正史书是这样评价的。如此刚正之人,居然想给铁案如山的主谋脱罪!

这两人是怎么断案的?在几个主犯都认罪的时候,说他们只是从犯而已,还整出“情重律轻,难以常例处之”的判语。

刑部和都察院想要糊弄了事,大理寺当然不干啊。

大理寺的主要职责,就是复审各种重大案件,这出了问题是要背锅的!大理寺卿张纶都气炸了,各种审判结果被否定,三法司会审居然无法结案。

张纶也不去会审了,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居然只扔几个实习生过去糊弄。他想一直拖着,把案子闹大,闹到没人敢捂盖子的地步。

于是乎,金罍和常伦这两个最高法院实习生,近几日亲身经历了此桩大案,把大明官场的黑暗面看个彻彻底底,同时也得罪了好几个朝中大佬。

历史上,金罍、常伦二人的仕途,估计就是因为此事受到严重影响。

听完两人的一阵抱拳,王渊突然笑问:“张棘卿(大理寺卿张纶)让你们来的?”

“你怎么知道?”金罍非常惊讶。

王渊说:“我的殿试文章,张棘卿可是画圈呢,怎么也要报答一二。”

常伦拿出一份奏疏,说道:“张棘卿连续上疏陛下,奏章都被司礼监和内阁扣下来。他也没别的意思,只想请你把奏章递到陛下手中。”

王渊问金罍:“你未来岳父(靳贵)怎么说?”

金罍答道:“让我别管,此事牵扯太大,但家岳也对都察院和刑部非常不满。”

文官集团真不是铁板一块,曾经给王渊殿试文章画圈的杨一清和张伦,这几个月接连跟杨廷和闹矛盾。前者因为改革问题,已经辞职两次;后者坚持司法公正,也准备辞职来威胁了。

而金罍的准岳父靳贵,也跟杨廷和不是一党的,严格来讲属于帝党和李东阳党。

王渊收下那份奏章,笑道:“明天我正好要进献千里镜给陛下,顺手递个奏章也无所谓,但你们千万不能往外说,否则我就要被某些重臣嫉恨了。”

金罍和常伦同时发誓:“若干泄露任何一字,天打五雷劈!”

顾应祥也觉事情重大,跟着发下毒誓。

王渊觉得可以跟王大爷加点料,送两个学生过去,便说:“二位贤兄,可知阳明先生的心学?”

“略知一二。”金罍、常伦道。

王渊笑道:“改日恩师讲学,两位贤兄何不去听一听?”

常伦和金罍没闹明白,但也不好推辞,都点头说:“愿意一听教诲。”

以王大爷的水平,应该能忽悠他们拜师吧。

大家一起玩团体呗,私下里以心学圈子为中心,朝中暂时可以结交杨一清和张伦。

有朝一日王渊执政,杨一清绝对是改革急先锋,而张伦坚持司法公正也令王渊佩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