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梦回大明春 > 160【元宵灯会】

梦回大明春 160【元宵灯会】

作者:王梓钧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6:06 来源:笔趣阁

明代元宵灯市,要足足持续十天,这是朱元璋和朱棣定下的祖制。

其中,从永乐朝到宣德朝,由于社会富足,百姓安乐,往往“放灯二十日”,从正月十五一直持续到二月五日。

而且自始至终,不但开放宵禁,百姓还可进皇城观灯三日。除了不能闯进紫禁城,老百姓可以随便乱逛,若有实力躲开皇城侍卫,悄悄溜到朱厚照的豹房都有可能。

出门时,王渊主动牵着宋灵儿的手。

宋灵儿只挣扎一下,便任他牵引,心头跟吃蜜般受用,脸上的微笑就没有散开过。

同住四合院的余本、许成名、张璧和张潮,四个大男人只能结伴出行,被王渊这波狗粮撒得猝不及防。

他们有些已经结婚,有的还未娶亲,但刚刚进入翰林院,而且还住集体宿舍,三年内都只能过单身狗的日子。如此想想,年轻士子逛青楼就好理解了,三年时间很难憋得住啊。

出门便是东长安大街,到处灯火辉煌,仿佛白昼一般。

许成名说:“早就听闻,南北二京灯市,望之如天宫星衢,今日总算亲眼目睹其盛况。”

“如此盛世,我辈之幸。”余本笑道。

张潮说:“若能四海承平,那就更好了。”

众人不语。

宋灵儿也是看什么都稀罕,拉着王渊四处乱逛。其实正月十四就有试灯,她昨晚已经看了一回,只不过没有今夜这般规模而已。

大伙儿一路北行,很快来到东安门大街。

明代北京元宵灯市,最繁华的当属东华门到东安门一代,东安门之外还有三条繁华灯市。

你很难想象,平时戒备森严的皇城,居然在元宵节期间,允许商贾跑进来摆摊卖货。这真的是天子与民同乐,对老百姓没有严重防备心。如果换成清朝,呵呵,别说进皇城,汉人连内城都不能进。

“哇,王渊你看,那边花灯好漂亮!”宋灵儿指着前方说。

这是一个巨大的花灯,通过燃烧产生的热气,可以不停的自行转动。并且,灯内还有小人,灯盏转动之间,里面还上演着三英战吕布的皮影戏。

王渊带着宋灵儿走去,那边围满了观灯百姓。

一个穿着丝袍的大款说:“你这是闽灯还是粤灯?”

老板自豪无比道:“这是苏州样式,广州工匠打造!”

“果然好灯!”众人大赞。

从明代中期开始,就有俗语叫“苏州样,广州匠”。

即苏州商品样式冠绝天下,引领时尚风潮,苏州为大明的时尚之都。时人谓之“苏意”,相当于后世的“洋气”!

史载,有一官员到杭州赴任,审理了一个穿着窄袜浅鞋的罪犯。这在当时属于新潮时髦的打扮,官员想不出如何结案封书,最后灵机一动,将罪犯描述为“苏意犯人”,就是穿得很洋气的犯人。

而广州的货物则精巧无比,能工巧匠层出不穷。商品一旦标注为“广州制造”,立即就被客户信赖,价格能够大大提升。

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一个叫法是“杭州风”:俗气、浮夸、卖丑、爱吹牛、爱传谣、中看不中用。

时人以谚语讽刺:“杭州风,会撮空。好和歹,立一宗。”又云:“杭州风,一把葱。花簇簇,里头空。”

明朝中后期的杭州货,大概相当于改革开放之初的温州货,属于假冒伪劣的代名词。

以上,绝非地域攻击,纯粹叙述史实。

宋灵儿问道:“你这花灯卖多少钱?”

老板伸出三根指头:“三百两!”

王渊顿时无语:“你怎么不去劫道?”

老板鄙视道:“买不起就别乱说。我要先去请苏州师傅定下样式,再把广州巧匠请来京城制造,这盏灯至少得耗费半年功夫。不卖三百两,我还不亏本啊?”

王渊笑道:“你把广州巧匠请来京城,总不可能只做一盏灯吧?其实本钱也没那么贵。”

老板被当场戳穿,立即嫌弃道:“不买就别挡我做生意。”

旁边有人认出王渊,提醒老板说:“这可是翰林院的王二郎,你说话注意点,不然把你的摊子掀了!”

老板愣了愣,随即摆出笑脸,取出两盏小灯递过来:“原来是王二郎,这两盏灯,免费送给二位。”

“多少钱?”王渊道,“我向来不收人财货。”

老板也不方便说出成本价,只笑道:“您看着给就成。”

王渊顺手扔出一锭碎银子,大概能值百来钱吧。

老板笑着把两盏小灯递过去,王渊拿了灯却不走,而是凑近了看那盏价值五百两的大灯。

“这是什么?”王渊盯着一颗珠子问。

老板解释道:“这叫烧珠,也叫琉璃珠。要不说这盏灯值三百两呢,用料考究得很,除了烧珠,还有丝、纱、明角,都是值钱的好料!”

明代的烧珠,其实就是低温玻璃珠,在宋代被称为“五色烧珠”或“硝子珠”。

王渊若有所思。

烧玻璃好像用的是石英矿吧,可惜不知道烧制流程,只能询问明代的烧珠工匠,自己再慢慢摸索加以改进。

如果整出玻璃,那就先制作眼镜、玻璃杯之类的卖钱,顺便做望远镜让皇帝看看月亮,绝对把朱厚照这逗比搞得睡不着觉。

突然,观灯百姓们纷纷闪避,却是有人乘轿驾车过来,而且直奔王渊面前的那盏大灯。

“多少钱?”一个穿着丝绸的奴仆问。

老板坐地起价:“五百两。”

“把灯抬走!”那奴仆直接朝后面招手,又有两个奴仆抬来箱子,箱中放着的全是银子。

王渊眯眼冷笑。

京郊的贼寇被清缴没几日,京城之内就在买灯斗富了。

这属于观灯传统,大概从弘治年间开始,由于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社会风气日渐奢靡,斗富现象开始重新出现在神州大地。

每年南北二京灯市,必然有官员或商人斗富。他们会买很多价格不同的花灯,十两的跟十两比较,百两的跟百两比较,看谁买得更多,看谁买得更精巧。

随便一盏灯,就够升斗小民吃几年。

文官斗富的很少,毕竟要注意风评。真正喜欢斗富的,是那些勋贵和外戚,整天吃饱了没事儿干,就靠这打发枯燥且无聊的生活。

宋灵儿提着刚买来的花灯,拉着王渊的手说:“走,我们去看御灯。”

御灯在皇城之内,不需要买门票,甚至不检查身份,可以直接从东安门进去。

王渊沿途看到不少熟人,比如杨廷和一家老小,举家跑来游览灯市。相错而过时,杨廷和还朝王渊点头微笑,杨慎则抱拳行礼,身边提花灯的是杨慎的妻子。

“若虚!”金罍突然在前方朝王渊招手。

王渊牵着宋灵儿走过去,跟金罍点头打招呼之后,抱拳对靳贵说:“靳学士,晚辈有礼了!”

靳贵抱拳回礼,笑道:“难得相遇,何不一起同游?”

靳贵因为科举舞弊案,虽然不再掌管翰林院,但依旧负责制敕,王渊的封赏圣旨便是靳贵写的。

看这样子,靳岚和金罍的婚事应该成了,居然元宵节一起赏灯。

这得多亏了王渊,否则靳贵看不起没有背景的三榜进士金罍。只因金罍是王渊的好友,不但获得皇帝召见,居然还入了靳贵的法眼。

金罍指着前方说:“明卿(常伦)兄他们也在前面,约好了一起赏御灯,观花炮!看这时间,应该就快放花炮了。”

花炮即烟花,只有皇帝出来观灯,才会开始燃放花炮。

众人继续往前面走,宋灵儿突然挥手大喊:“黄妹妹,你们也来观灯啊!”

(总算把那章给补了,来得有些晚,不要见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