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梦回大明春 > 140【新算学】

梦回大明春 140【新算学】

作者:王梓钧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6:06 来源:笔趣阁

宋灵儿可不知道什么叫礼法,吃过晚饭,便将王渊拉到她的闺房,把王阳明买来的丫鬟看得瞠目结舌。

“你这是在考验我?”王渊开玩笑道。

宋灵儿不言语,只站那儿瞪眼,似乎王渊说错了话。

王渊立即转开话题:“上次不是说,要教你新的算法吗?走,我们去书房。”

宋灵儿更不高兴,闷闷不乐的跟着王渊。

王阳明正在书房搞学术研究,继续完善自己的心学理论,见到二人进来也懒得搭理。

王渊提笔写下0到9十个数字,让宋灵儿慢慢熟悉。

“这个写起来倒是简单,就是记起来有些不方便。”宋灵儿的注意力很快转到数字上。

王渊笑道:“多写几遍就记住了。”

不知不觉,宋灵儿已经练习好几页草纸,基本将阿拉伯数字掌握,但明天醒来是否弄混可说不准。

突然,背后传来王大爷的声音:“你这是哪国数字?0、1、9倒跟泰西数字有点像。”

“先生也知泰西数字?”王渊有些惊讶。

王阳明立即拿起毛笔,写出古代版的阿拉伯数字。0、1、9一模一样,2是侧着写的,3是侧着写再加一条尾巴,4和5完全就是未知符号,6跟字母y差不多,7跟字母v一样,8则是倒着写的字母v。

王渊迷糊的看着那些古代版数字,问道:“这就是泰西数字?”

王阳明笑道:“我在余姚见人写过,写成百上千的大数确实比较方便。”

王渊却怎么看都感到别扭,比如说“17”,此时的阿拉伯数字写作“1v”。“26”则长得像“ny”,而且n还要从左往右写,右侧那一竖拖得很长。

单个字母从左往右的书写方式,跟中国和欧洲的书写习惯都不相符,因此后来被欧洲人改良成现代写法。

王阳明按照王渊的数字,照着又写了一遍,顿时赞许道:“你这写法更加趁手且简单。”

王渊又写出加减乘除等符号,教导宋灵儿学习四则运算。

宋灵儿很快便高兴起来:“这比《九章算术》易学多了。”

废话,《九章算术》第一题就是求面积,当然比加减乘除更难搞。

《海岛算经》和《五经算术》更难,前者研究三角测算问题,后者神神叨叨能把初学者看晕。

王阳明在旁边观察一阵,觉得这种方式更直观,比用文字和算筹来表达方便多了。而且数字越大,计算越复杂,就越显得省事。他不禁问道:“若虚,你什么时候掌握的这种异国算学?”

王渊胡诌道:“在云南乡试时,得一长者所授。他写出的泰西数字,跟先生所写大同小异,我觉得有些不方便,于是就进行了改良。”

王阳明想了想,说道:“你可以写一本《新算经》,我来作序,或可推而广之。”

“这不会被士林非议吧?”王渊问道。

王阳明笑着说:“非议倒不至于,顶多被视为小道。”

“那我就写出来。”王渊瞬间没了顾虑。

明代文人很喜欢搞研究,具体内容五花八门,其中算学属于主攻方向之一。

再过二十几年,大明就会诞生一个超级天才,在数学、文学、历法、舞蹈、音律、乐器等方面成就斐然,此人即小郑王朱载堉。

王渊继续教宋灵儿算学,王阳明也在一旁看着,不时提出一些疑惑,但很快就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此时早已经天黑,王渊不能闯宵禁回去,干脆直接住在王阳明家里。

随后几日,王渊白天撰写算术书稿,下班之后跑去教宋灵儿,倒也过得十分潇洒惬意。

半个月不到,王渊就把《新算经》的稿子写完,内容无非数字、算式、四则运算、混合运算、一元一次方程和分数换算,全都是一些小学数学内容。

而且肯定不像小学教材那般详尽啰嗦,只需每个知识点写清楚,再给一道例题就搞定。把后世小学数学的一大半知识点,压缩到薄薄的三四十页稿纸上,需要研究者自己去领会。

请王阳明作序之后,王渊拿去找印书坊。

印书坊老板看得连连摇头:“王学士,你这书没法用活字印刷,必须耗费精力做雕版。而且恐怕行情不是太好,刻印出来也卖不出几本。真要出书,全部费用须由王学士自理。”

就是自费出书呗,而且还是卖不出去那种。

其实算术书籍在明代很畅销,早在朱元璋时代,杭州勤德堂就刻印过一套《新刊杨辉算法》,近百年来已在全国翻印多次。包括《九章算术》在内,这些算术书籍,销量仅次于科举教材、文史典籍、诗词书法和小说话本。

问题是,王渊搞什么阿拉伯数字,把印书坊的老板看得头大不已。

王渊才不会自己掏钱刻印,印出来还得为销路发愁,他直接拿着书稿去献给朱厚照。

“陛下,这是臣近日所撰之算经。”王渊笑嘻嘻递上。

朱厚照说:“想不到王二郎还精通算学,朕一定好生看看。”

朱厚照把书稿翻开,入眼各式古怪符号,瞬间有一种被坑的感觉。

什么鬼?

王渊指着王阳明的序言说:“此乃泰西数字,不便于书写辨认,因此臣做了一些改良。”

朱厚照皱着眉头问:“这些东西有何用处?”

王渊回答道:“可让初学者,在修习算学时更加便易。这些只是基础,臣还会撰写更深入的算经,在田亩、赋税、漕运、粮草、历法等方面都有用途。”

朱厚照就喜欢各种新鲜玩意儿,《明史》有记载:“佛郎机……其使火者亚三因江彬侍帝左右,帝时学其语以为戏。”

嗯,正德身边有个葡萄牙翻译,皇帝经常跟着翻译学习葡萄牙语。这是正德十三年的事情。

朱厚照不但会讲葡萄牙语,而且还精通梵文,史载其“佛经梵语无不通晓”。此外,朱厚照还研究音乐和戏剧,亲自谱写过《杀阵乐》。

这皇帝绝对聪明,只不过把技能树点歪了。

都不用王渊在旁边教导,朱厚照对应稿子里的汉语和数字,自己就在那儿学起来。而且他越学越精神,在熟悉数字和各种符号之后,半天时间就把几十页稿子看完。

“都是些非常简单的东西,朕少年时便学过了,还有更难的吗?”皇帝问道。

王渊颇为无语,说道:“有。”

于是,王渊又在豹房之中,教授皇帝小数点和小数,接着再传授小学、初中的几何内容。

朱厚照特别喜欢几何,对着各种图形抓耳挠腮,解出答案之后又兴奋莫名。

“此乃利国之良法也!”

在解开一道梯形问题之后,朱厚照指着题目说:“这个可以用来计算堤坝尺寸,比现行算法更加方便,工部的官员都应该学学。”

王渊拍马屁道:“陛下圣明。”

朱厚照把书稿扔给随侍太监,说道:“令司礼监立即刻印,等王二郎把《几何原理》写完,一起印出来交给会同馆发行各地。”

司礼监下辖汉经厂、道经厂和番经厂,专门负责刻印书籍,这类书被统称为“经厂本”。比如嘉靖年间,司礼监就刊印过《三国志浅显演义》,这是《三国演义》最早的官方刻本。

同为名著,《水浒传》的待遇就凄惨得多,好几次被朝廷明令禁止,每次**之后又死灰复燃。

司礼监专为皇帝服务,大臣们可管不了。

不过嘛,一旦算书发行全国,必然有人指摘王渊不务正业。

而且,言官还会弹劾王渊,指责王渊引导皇帝钻研算学小道,毕竟朱厚照学习葡萄牙语都被官员们鄙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