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官医 > 第210章 重启谈判

官医 第210章 重启谈判

作者:格鱼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0:44 来源:笔趣阁

组建集团,运作上市,今天的会议上,骆志远终于将他的整体战略布局勾勒出了一角,虽然不是全部,但足以让人精神振奋了。

散会的时候,韩大军与夏侯明礼并肩前行,低声作着交流,心头都感慨万千。

康桥以唐晓岚的光明商贸公司为基础班底,不到一年的时间,在骆志远的手上,通过资本运作,一跃成为前景广阔的企业集团,资产和企业规模扩大何止数倍。

一开始的时候,对于唐晓岚将公司交给骆志远来运作管理,很多人都觉得唐晓岚犯了失心疯,而如今的事实证明,唐晓岚是何等的精明!

韩大军和夏侯明礼心里都清楚,康桥企业集团当前处在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一旦几个新项目成功上马,将又会向上飞跃一个台阶。

这些日子,他们已经见识了骆志远的谋略、手段和魄力以及过人的能力,纵然是他们这种从老国企“转型”过来的人,也无法再否认,康桥企业集团在骆志远的掌控下已经逐步起势,步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假以时日,康桥企业集团将站在一个常人无法想象的高度。

时光飞逝,一晃半个月时间过去了。整合后的康桥企业集团慢慢走上正轨,可这一段时间里,机械工业局那边一直没有任何动静。

收购自行车厂的事儿难道黄了?

公司其领导感觉无所谓,反正在他们看来,并购自行车厂风险太大、价值不大,黄了就黄了吧。最着急的是常建,常建知道收购自行车厂能否成功关系着电动车项目的上马,关系着他理想抱负的实现,因此,尽管他人在京城正在带人进行发明专利申报和康桥电动车的商标注册,却还是每天两个电话打回来,询问究竟。

得知此事就这么“沉”了下去,常建非常烦躁,接连给自己父亲常书欣打了两个电话催促,要求父亲出面帮着再协调一下。

可常书欣却没有给常建一个答复。

常建问得急了,常书欣索性就保持沉默,一句话都不说。常建无可奈何。

骆志远稳坐钓鱼台,机械工业局那边没有消息,他也一直没有去催问,更没有主动去跟市里接头。

直到5月11日,机械工业局的人终于再次主动联系上了康桥企业集团,表示局长沈宏卫和副局长谷涛将再次来公司就并购自行车厂的事宜进行磋商。

其实,机械工业局的人之所以迟迟没有动静,主要原因在于自顾不暇。

一周前,市纪委将自行车厂的班子成员4人带走调查,而翌日,市委宣布免去机械工业局副局长杨建宁的全部职务,接受纪委的调查。因此,这一段时间,沈宏卫忙着“擦屁股”安定局里的局势,进行作风纪律整顿,狼狈不堪。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分管副市长周显华根据市政府的统一安排,主动去了临海市,与前不久与安北市自行车厂合作联营的临海市自行车厂谈判,想要争取对方收购了安北市自行车厂。

临海市自行车厂是国内的自行车行业龙头企业,其生产的凤凰永久牌自行车在国内非常畅销,从城市到乡村,到处都是他们的产品,完全可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凤凰永久牌自行车。

去与临海自行车厂谈合作,这是市长劳力提出来的。用劳力的话说,就是没有必要在康桥公司这一棵树上吊死,应该走出去跟国内的自行车大厂接触接触,试一试嘛。如果谈不成,再回头来跟康桥公司谈。

这些情况,骆志远通过安知儒都了然于心。

不过,骆志远却并不相信临海自行车厂会出资收购安北自行车厂——纵然是市里通过努力与对方达成合作共识,想必对方开出的条件绝对要比康桥公司更苛刻。

事实上,在去年年初与安北市自行车厂联营的时候,临海厂就提出了将安北厂收购过去,但临海厂却不肯承担安北厂的任何债务,只愿意注入部分资金和技术,将安北厂改造成自己的分厂。

这样的条件,安北厂当然无法接受。

果然,正如骆志远的猜测和判断,周显华带着市里的工作组千里迢迢赶过去,对方的态度并不热衷,勉强谈了两次,对方直言安北厂没有任何收购的价值,不如赶紧破产了事。勉强维持下去,只能导致更大的亏损。

周显华无奈,只得率团返回,向市长劳力进行了当面汇报。

劳力当即指示,由周显华牵头,重启跟康桥企业集团的并购谈判。

所以,在沈宏卫等人来之前,骆志远已经心里有数。安知儒曾经暗示他,要不要争取一下邓书记的支持,骆志远婉言谢绝了。

5月12日上午9点11分,对于骆志远和康桥企业集团来说,这是一个值得铭记和载入集团发展史册的重要时刻。

办公室的电话铃声急促响起,骆志远接起电话淡淡道:“哪位?康桥企业集团,骆志远。”

“骆总,我是常建啊。”

“常建啊,事情办得咋样了?”

“骆总,专利申报下来了,已经走完了最后一道程序,最多后天,就可以完成申报。同时商标注册也结束了——我看,我们下周就可以回市里了。”常建的声音微微有些兴奋。他是一个性格内敛的人,并不喜张扬,纵然是情绪欢喜,但表现出来还是相对比较沉稳。

“好!”骆志远大喜,猛然一拍桌案,“常建,只要专利申报完成,电动车这个项目,我们就成功了一半。”

“骆总,专利申报没问题了,那收购自行车厂的事情进展如何了?”常建急切地问道。

在上马电动车项目上,常建比骆志远更迫切。当然,常建所图的不是经济利益,而是个人价值的实现。他的发明和专利,只有经过批量生产走上市场,经过市场检验,才能转化为社会财富。否则,捏着一张专利证明束之高阁、无人问津,意义不大。

“你先不要急,今天下午,机械局的人会来继续跟我们谈。”骆志远轻笑一声,“好了,长途电话费贵,我就不跟你闲扯了,等你们回来,我再给你们设庆功宴!”

其实专利申报成功,完全靠的是骆志远的个人人脉。常建对此心知肚明,对骆志远的信任、敬佩又因此多了一层。

能在京城这种高官权贵遍地走的“山头”上找到关系渠道,而且看样子还非常有能量,由此而推断,骆志远的背景绝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简单。

跟常建通完电话,骆志远的心情就变得无比的放松。

专利到手,只要谈妥对自行车厂的收购,马上就可以集中精力投入电动车的研发。如果一切顺利,最迟半年后,首批康桥牌电动车就开始上市推广销售。

不多时,韩大军匆匆敲门走进来笑道:“骆总,沈宏卫的人马上就要到了,我们要不要出去迎一迎?”

“当然,不管怎么说,人家可是市政府部门一把手,响当当的正县级领导干部,这点面子如果我们不给,恐怕这位沈局长就要恼羞成怒啊。”骆志远朗声一笑。

见骆志远的神态很放松,似乎并不拿着当回事的样子,韩大军虽然陪着笑,心里却越来越迷糊。

他真是越来越看不透骆志远了,每每与骆志远单独相处,骆志远都给他一种“老奸巨猾”的感觉,可眼前的骆志远明明却只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

市委,市委书记邓宁临办公室。

邓宁临一边手持洒水壶给自己办公室伺弄的两棵兰草慢慢浇水,一边淡淡道:“知儒,骆志远那小子又想收购自行车厂?他倒是收购国企上瘾了,看来尝到甜头了。”

安知儒陪着笑脸,揣摩着邓宁临的真正意图,小心翼翼地道:“邓书记,自行车厂的情况比前面那两家国有毛纺厂的情况还要糟糕,也不知道小骆是怎么想的,竟然产生了这种投资意向。”

“知儒,你不能用一般的眼光来衡量骆志远,这小子做事不按常理出牌,从不循规蹈矩,野心十足,但也表明他创新的意识很强,在改革开放逐步走向深化的大时代中,正需要他这种敢想敢干的年轻人。”邓宁临再次笑笑,“他不会做吃亏的买卖,既然要收购自行车厂,说明这个厂子对他来说,还有可操作的价值。”

“问题的关键在于,骆志远能看到自行车厂的价值,而我们——我们的监管部门却看不到,所以,摸不清骆志远的脉搏,才容易被骆志远牵着鼻子走。”

邓宁临又道。

安知儒心里凛然,没有敢回言。

邓宁临笑容一敛,嘴角轻挑,“至于说到临海去给人家‘送货上门’,这纯粹是异想天开,当初人家就跟自行车厂联营过,要想收购还用等到今天?”

邓宁临这相当于是批评市长劳力的做法了,安知儒就更加不敢回言搭腔了。

邓宁临作为市委书记,可以无所顾忌,但安知儒不行。他不但不能搭腔,还要对邓宁临今天所说的话进行选择性的遗忘,否则他将要吃不了兜着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