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旅行体验师 > 中缅边境——瑞丽

旅行体验师 中缅边境——瑞丽

作者:石涧敲冰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4:26 来源:笔趣阁

中缅41号界碑所在的独龙江乡马库村,那里虽然可以进缅甸,但那不是正经口岸,没人给护照上盖章,在需要检查护照的地方,会出问题。

71号界碑在瑞丽的银井边检这里,隔壁姐告口岸是个正经的通商过人口岸,进出要签证的那种。

顾淼从六库到了瑞丽,发现去那些景点都没有直达车,于是包了一辆车,开始四处游荡。

由于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巨大打击,旅游局很努力的给安排了好几个地方门票打折,比如“独木成林”从原来的10块,降成5块,从票价上看,顾淼感受到里面一定没啥意思。

果然没啥意思,不过是一些榕树的气根四处乱扎,变成了一片林子。

唯一有点意思的是孔雀园,在笼子里,四只公孔雀和三只公鸡愉快的生活在一起。

是的,三只公鸡。

丑小鸭可以变成天鹅,兴许公鸡可以变孔雀呢?

园方很有先见之明,准备的是公鸡,毕竟公孔雀才好看。人家从鸡变孔雀已经很辛苦,还要变性就太难为它们了。

下一个景点是莫里瀑布,对于刚刚看过落差200米的哈滂瀑布的人来说,只有60米的莫里瀑布过于平平无奇,它最得意的一点是佛祖脚印。

莫里瀑布的另一个名字叫“扎朵”,是“大佛脚印”的印巴利语。

这里离印度还有一段距离,隔着缅甸和孟加拉,也不是很明白为什么要选择古印度的语言给瀑布命名。

更邪性的是旅游局在水边放了几个水泥雕成的龙,那龙不是中华传统的龙,是古印度神话里的那迦形象,本体是头上长了一个角的蛇。

放那迦就算了,毕竟号称是佛祖来过,佛祖还在石头旁插了禅杖,禅杖化成树,包住了石头,是为“树包石”的传说。

顾淼默默看着说明牌上的树包石故事,寻思着吴哥窟的塔布笼寺几乎已经被树包得快看不见了,这意思是佛祖在拼多多上团购了一堆禅杖,走哪儿就插哪儿?

除了奇怪的蛇、浮云的树包石故事,还有一处写着“洞天福地”的指示牌,顾淼千辛万苦爬到最高处,那里没有洞,只有一个弥勒佛的石像。

长得像金馆长一样的弥勒佛,也不知旅游局的人是收了多少回扣才通过验收的。

一寨两国这个地方还算比较正经,进门就是标准的缅甸风格的佛塔。

1960年,中缅确立边境线时,以江水为界,但是有一处地方的边界位于江水中,无法立碑,便双方各后退一定距离立碑。这个立碑的地方,就位于某户人家的院子里。

在中国端叫银井寨,在缅甸端叫芒秀寨。

中国当初抱着农耕经济的心思,要了很多有山有水的地方,秃秃的那些都不想要,同意划给缅甸。

然而,秃秃的地方,它们后来哗哗的出了翡翠。

再然而,哗哗出翡翠的岁月,缅甸人压根看不上这些绿了巴唧的石头,他们喜欢黄金,黄金那逼格多高啊,只有超新星爆发的时候才能产生的元素,自然界极少,金银天然是货币……

于是,主要折腾翡翠的,还是华人华侨。

等他们得知翡翠的价格,从而爱上翡翠的时候,翡翠已经黑化成为钮咕噜·翡翠,不是寻常人能高攀得起的了。

这里各种一屋两国,一塔两国,一秋千两国之类的操作。

隔着一条小小的河沟,就是缅甸的地盘,以前非法跑过去踩一脚,也就是罚个五百块。现在,如果不小心接收到缅甸信号,国际漫游事小,健康码变红是大。

在河沟边上,有很多缅甸人摆的小摊,卖水果。

米蕉10块钱一大把,菠萝15块钱两个,10块钱一个。

十五块两个的是只能收现金,十块钱一个的居然可以刷微信。

两国人民隔着河沟进行通商诉求之后,缅甸人会把处理好的水果放在一个小桶里,用一根长长的竹竿挑着小桶,将它穿越河沟送到买家的手上。

与小桶一起过来的,还有微信收款码。

顾淼一边吃菠萝,一边沉思:“这算是人走私菠萝,还是算菠萝偷渡?”

在寨子里也有赌石的,三十块钱可以买一个拳头大小的石头试试运气。

顾淼对自己的运气极有ac数,一个在微信群里抢红包都只能抢到最少的人,还谈什么赌博,简直是天然的与赌绝缘人品。

他看着有一个游客买了一块石头,当场切开,卖家说里面带着一点紫,游客乐呵呵的走了。

司机告诉顾淼,他以前就是搞赌石的,知道里面的门道太多,什么带点紫,开出来的那料子,加上加工费,还不如去正经的店里买成品。

缅甸政府要求在缅甸买的原石,必须当场开,开出来是翡翠,就要走正经的路子出国,交一笔关税,很不划算,所以很多老板选择从山路走私,半路遇到危险死了的也不少。

顾淼很好奇,他的赌石业绩如何。

司机淡淡地说:“你看我现在这不是在开车么?”

好有道理。

瑞丽有许多古怪的地名:姐告、姐勒,隔壁的缅甸接头处叫木姐。

都是从傣语音译过来,姐勒的意思是“城市间的一大块空地”,姐告的意思是“旧城”

在这里人口最多的是傣族和景颇族,有一种奇怪的食物,发音是“撒撇”,也有写做“撒苤”的。

主要内容是肉类 米线,决定它好不好吃的是蘸水。

这里卖的是柠檬撇撒和苦撒。

第一个很好理解,就是蘸水里放了青柠檬汁,相较于酸汤鱼之类的东西,青柠汁的酸劲非常尖锐,顾淼已经见识过它的厉害。

第二个就不是那么容易理解,苦味的来源有很多种,如果是苦瓜的那种,也不是不能体验一下。

对于极有求知欲的顾淼,司机很有兴致的解释:“苦撒是用苦水做的,苦水就是牛胃里没有消化完的草……”

那不就跟黔东南的“牛瘪”一个意思么。

然而,这不仅仅是结束,苦撒配的肉,一般是生牛肉,配熟肉的不多。

就算是当地人吃,也要配合着喝一种当地米酒,用来杀菌,否则也很容易拉肚子。

外地人的话,说不定连米酒都镇不住场子。

想起这一路,见识了能见小人的毒蘑菇,被婉拒了的漆油鸡,现在又出现了拉肚子警告的苦撒,顾淼由衷地感慨外地人要是什么都不知道,一路得踩多少雷。

回到宾馆,顾淼在外卖平台上寻摸了半天,找了一家绝对不会踩雷的手抓饭。

配菜都是平平无奇的食物。

很快,送餐的就来了。

不愧是傣族的地盘,连外卖的包装都是芭蕉叶,相当的原始环保。

双色米饭、凉拌折耳根、烤五花肉、凉拌鸡肉、凉拌木瓜丝、凉拌黄瓜块,说起来也是有荤有素,营养全面,就是……当汁水乱流的时候,顾淼还是不可自拔的怀念起了工业技术的产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