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在大学当校长 > 第八百一十五章 这才是科技的意义

“校长,不负使命,极热环境的智能控温问题已经攻克了!”

陈冲脸上是发自内心的笑容。

这么多天的辛苦和坚持,终于化为今天的成果,也没有辜负校长的期望。

“自动控温上限提升到1037℃,你们做得很棒了。”

陈灏放下手上的数据报告,他环视着实验室里的每一个研究人员。

“我在国外的时候,时常会听到这种言论:中国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材料学家,厉害的都在海外,中国的材料届连世界二流都排不进去……”

“他们说,中国材料领域不行。”

“但我觉得,他们是错的!”陈灏高声道。

“为什么?”

“因为我在你们身上看到了希望!”

“我相信,用不了多久,在材料领域里,中国一定会成为世界最前沿的国家!”

“大声告诉我。”陈灏喊道。

“你们相信吗?”

“相信!”

“相信!”

几道不约而同的呼声响起来。

看着一众研究人员狂热的样子,陈灏心道时机也差不多了。

他双手向下压了压,然后笑道:“这阵子辛苦大家了,整个项目组所有人统统都有大红包!”

“随下个月工资发放,每个人保证不低于10万元!”

光华的项目奖金可以说是业界最高的,不光在国内高校界里闻名,还流传到了国外,甚至因为这个,引来不少外国学者的注意。

毕竟科学家也是人啊,是人就有物质需求,不寒碜。

“校长万岁!”

“校长牛批,给校长打call!”

“校长,我要给你生猴子!”

听到还有某个不正经的混了进来,陈灏一头黑线。

又说了几句后,陈灏这才离去。

……

一小时后。

校长办公室。

这两天鹿蜀智能恒温衣可以说是火爆世界了,第二波两百万件智能恒温衣在短短五秒钟内全部售罄。

不仅如此,全球各地开业的光华商城直营店的火爆程度也不比网上抢购差,有些地方从五六点钟开始排队,每家门店都是卖脱货的那种。

而徐婉作为鹿蜀集团的CEO,此刻在陈灏的面前格外老实。

陈灏静静听着徐婉的汇报。

等对方说完后,他略作思考道:“暂时不要再收购了,先把手头上的五个工厂给提升效率跟磨合度吧。”

之前鹿蜀集团共有4家工厂,日产能为26万件(13万套)。

经过这些天的改造和适应,工厂总日产能已经提升到30万件,加上第二波智能恒温衣的发售大火,申洲国际那里撑不住了,同意将安庆的工厂出售。

安庆的那家工厂年产能高达8600万件,拿下来后,初期日产至少能达到10万件,后续还能再提升一些,估计实现20万件的日产能不是问题。

还有一家以高标准建造的超级工厂,预计一天能生产30万件(15万套)的智能恒温衣。

再加上现有的5家工厂(包括刚收购的),估计在三个月内,日产能可以突破90万件(45万套)!

一年下来,也能生产16425万套智能恒温衣!

“校长,那第三波的抢购时间该放在什么时候?”徐婉问道。

“第三波的话,放在7天后吧。”陈灏揉了揉眉心,“这差不多也是最后一次抢购了。”

下个月开始,就要给国内那十几家合作的企业供货了。

鹿蜀集团的重点除了经营线下直营店,便是极寒、极热以及公务员系列这三种特殊智能恒温衣。

普通款当然也会卖,但不会搞的太花里胡哨。

然后每年推出一个限量款,全球只发行一万套,打造一个潮流出来。

“对了,陈主任跟你讲了没,实验室那里已经攻克了1000℃的高温问题,鹿蜀这里可以再推出消防版本的智能恒温衣。”

陈灏没多想,直接安排道:“先协调一个工厂,把产能都拿去生产消防版本的智能恒温衣,要3.4万套。”

“陈主任联系了我,只是这个成本并不低,对外销售的话,要不要提价?”徐婉为难道。

校长要3.4万套做什么她当然知道,之前就跟她提过,等实验室那里一攻克,便生产好给国内各省份捐赠过去。

这个行为徐婉没得说,甚至还对陈灏感到敬佩。

3.4万套不是一个小数字,光是3899元市场价来算,已经高达1.32亿元。

甚至不止。

一套普通智能恒温衣的成本为一千多元,而消防版本的智能恒温衣大幅提升,一套高达2200-2400元左右,利润比普通款降低不少。

“不用提价,维持现在的价格吧。”陈灏摇摇头道。

接着又补充一句,“如果是国内消防单位大批量采购的话,可以把单价压缩到3000元一套;国外消防机构的话,大批量也可以降到单价6000元一套。”

“呃,这……”徐婉迷茫了。

国外6000元一套也还有得赚,但国内降3000元一套的话,光是成本就两千多了,加上人力、运输这些成本,那真是赚不到什么,一套有没有两三百的利润都是问题。

“有些钱可以赚,有些钱没必要去赚。”陈灏叹道。

徐婉也明悟了,瞬间肃然起敬,脸色一正。

“校长,我明白了!”

在现代社会,有个群体很值得人民去尊重。

那便是:消防员。

他们冒着生命的危险出入火海,是当之无愧的“烈火英雄”。

无论是哪一国的消防员,都是了不起的。

钱是赚不完的,没必要还舍不得这一点的利润。

……

两天后。

高崎国际机场。

光华大学&鹿蜀集团向全国34个省份各捐赠一千套消防版本的智能恒温衣。

这批捐赠的智能恒温衣将坐上专机奔赴34个地方。

现场并没有记者的出现,这还是陈灏特意要求的,不要媒体报道。

他的这笔捐赠并不需要炒作。

现场出席的都是政府人员,比如鹭岛、胡省的本地官员,还有几位京城赶来的高官。

应急管理部的某位领导,重重握着陈灏的手,动容道:

“陈校长,太感谢你的这批捐赠了!”

“有了这批消防版本的智能恒温衣在,那些一线上的消防官兵也有了生命保障!”

“我替他们感谢你!”

“部长,您言重了,这是我应该做的。”

陈灏的眼前,是一架刚刚起飞,满载光华大学最新技术的智能恒温衣专机。

“这才是科技的意义。”

ps:十分抱歉,卡文的厉害,今天只有一章了,从下午坐在电脑面前直到现在……

希望明天能好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