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在大学当校长 > 第七百七十四章 来自国家的背书(求月票)

鲤城,晋江的某处工厂。

“现在工厂的产能怎么样了?”

陈灏望着眼前忙碌的工厂,身旁有两人,一位是邓慧,另一位是工厂的厂长叶建华。

“陈董,因为生产线初换,加上工人也不熟悉,目前的产能只有10万件/天。”叶建华毕恭毕敬地回答道。

身为这家工厂的厂长,叶建华能力自然是有的。

可令他没想到的是,突然间工厂就易主了,好在新东家是如日中天的光华大学。

陈灏眉头微皱,似乎不太满意,“我记得之前本厂之前年产能达到6280万成衣的,日产10万件有点少了。”

“是……”叶建华擦了擦额头冒出的细汗,咬牙保证道:“陈董,我保证在一个月内将日产10万件提升到15万件!”

“15万件不够。”

陈灏看了眼叶建华,澹澹道:“现在是8月底,我给你4个月的时间,将日产能提升到20万件。”

叶建华大汗淋漓。

别看只是20万件只是比15万件多5万件,可作为厂长的他,刚刚保证的15万件基本上是极限了。

而且日产能20万件是什么概念?

那就是一月600万件智能恒温衣(衣服裤子各300万件)。

一套智能恒温衣的价格是3899元,300万套智能恒温衣总价值116.97亿元!

再说一个数据,目前市值1500亿元的申洲国际去年(2020年)成衣产能4.4亿件,营收230亿元。

如果能达到日产能20万件智能恒温衣,光是这个工厂一月的成衣价值相当于申洲国际半年的营收!

更别提光华可不止只有这一家工厂。

鹿蜀集团这次从安踏、九牧王等公司手中收购了4家工厂,从规模上分别命名为L1工厂、L2工厂、L3工厂、L4工厂。

只不过四家工厂目前日产能并不高,分别为:10万件(L1)、6万件(L2)、5万件(L3)、5万件(L4)。

叶建华还没开口,陈灏便已知道对方要说什么话。

“产能不够就想去办法,比如扩大厂房面积、增加生产线和工人。”

“钱不是问题,到时候你直接找徐总就行。”陈灏说道。

光华现在手握着光子屏吸金神器,现金流挺充足的,加上现在又多了智能恒温衣,压根不怕没钱。

“明白了,陈董!”叶建华顿时有了信心。

提升到20万的日产能当然不易,可要是能扩建的话,那就不算问题了。

而且自打工厂被光华接手后,推出了一系列的福利。

比如提升工人的基础工资和加班费,增加休息时间,改善工人宿舍条件和食堂水平。

现在工人对光华的归属感直接爆棚,都在问组长还招不招人,想带老乡进厂。

正在陈灏准备离开的时候,一个工作人员小跑到叶建华的身旁,附耳说了几句。

随后,叶建华脸上露出难色,只得硬着头皮对陈灏说道:“陈董,丁、丁总来了,就在门口。”

光华接手后,厂房改造的第一步就是引入了光华大学的智能安防系统(其实就是蛋蛋接管了),丁世忠想进也进不来。

似乎怕陈灏误解,叶建华又连忙补充了一句。

“陈董,绝对不是我透露您行踪的!”

“让他进来吧。”陈灏也没有为难叶建华,对方没必要这么做,肯定是自己刚到工厂的时候,就有人联系丁世忠了。

毕竟L1工厂过去是安踏所持有,这么多工人总有几个眼线。

丁世忠找自己的原因也很简单,是想在鞋子上进行合作。

因为考虑到边防哨兵的恶劣环境,陈灏觉得光是智能恒温衣可能还不够,于是决定单独为边防哨兵们配上使用自适应变温材料的鞋子和手套。

手套还好说,工厂就能解决,但是鞋子没那么简单。

再三斟酌,考虑到时效问题,最后还是联系丁世忠,由安踏帮忙解决了鞋子的问题。

可也是这样,让丁世忠又有了新的目标。

那便是:智能恒温鞋!

毕竟对安踏来说,鞋子才是主营业务,运动服装业务可以被影响,但是鞋子不行。

虽然丁世忠态度放得很低,但陈灏还是没有答应。

智能恒温衣的横空出世可以说是打破了一个行业现有的规则,得罪的相关利益群体已经不少了。

如果再加上智能恒温鞋的话,还得面临耐克、阿迪达斯、彪马几大三大巨头的反击,暂时没必要。

先等把服装行业的霸主地位稳定住后再展开下一步。

步子不能迈得太大。

……

鲤城到鹭岛的高速公路上。

坐在后排闭目沉思的陈灏想起一件事情,睁开眼睛。

“邓慧,陈冲教授那里的进展如何了?”

坐在副驾驶上处理学校事务的邓慧停下手上的动作,然后头往后微微一倾,回答道:“陈冲教授最新汇报是昨天晚上,说是上限已经突破至600℃了。”

“那距离成功不远了。”陈灏轻声念了声。

邓慧忍不住问了句,“对了校长,等陈冲教授这里取得成功后,那咱们消防这一块要捐多少?”

“我们国家消防官兵有多少?”陈灏问道。

“卫处长说有**万人。”卫处长是国家应急管理部的一个干部,也是此次负责与光华对接的政府人员。

国内消防官兵究竟有多少?

准确的数字并没有公开,毕竟这也算是军事秘密。

当然,特事特办,所以对陈灏并没有隐瞒。

二十多万人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要捐多少得好好想想。

不要看这个总数很吓人,但实际上消防一词包含两层意思:消是灭火、防是防火。

真正冲上一线的灭火人员总数估计不到20万人。

而且还要分省,比如岭南省消防编制总数为5900人(2015年的数据),而东山省政府专职消防员总数高达1.3万人(含合同工)。

多的省份上万人,少的省份也有千余人。

思索一番后,陈灏也做好了决定。

“等陈冲教授那里攻克了,立马安排工厂这里生产,对全国各省的消防队定向捐赠1000套消防特供版本智能恒温衣,合计3.4万套吧。”

邓慧惊道:“校长,这会不会有点多啊?”

加上之前对边海防哨兵捐赠的17000万套(8500人,一人两套),这都破5万套了。

而且这些特供版本的用料和技术比普通民供版本更复杂,光以成本就近1亿元了!

陈灏摇摇头,“不多,就这么定了。”

军方那里全军换装的话,至少400万套智能作战衣,这5万套就当是军方采购的回赠了。

“好的,校长。”陈灏都这么说了,邓慧也没话说。

只是心中对校长的敬佩又浓郁了几分。

另一边。

再次被陈灏拒绝的安踏集团老总丁世忠现身在一处实验室内。

在他的身旁,是一位业界享负盛名的科学家。

“黄教授,怎么样,能破解得了吗?”

ps:家人们,劳动节快乐!

还有一章,会晚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