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在大学当校长 > 第七百三十四章 震惊的郑强

我在大学当校长 第七百三十四章 震惊的郑强

作者:想要上岸的鱼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3:29:52 来源:笔趣阁

爱德华作为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什么天才没见过?

但是像陆舟这样的,实属罕见!

比如一道题型,还没等他讲完就已经领悟了,这还不算啥,可怕的是举一反三。

问出的一些问题,即便是他都要耗费一些时间去思考。

至于【x3 y3 z3=33】这道题,哪怕他没有帮忙查漏补缺,陆舟也照样能够一个人解决,无非是时间多花一点。

而眼下,陆舟已经把解题算法全部写出来了。

爱德华教授才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叹。

“噢,陆,你简直是一个天才!”

想到这个需要的算力之大,爱德华教授热心肠道:“陆,至于最后的计算需要不少计算机帮忙,如果有台超算的话,会节省很多时间。”

“是的,我说得就是约翰·诺曼超级计算机研究中心,虽然你还不是我们的学生,但我想伊斯格鲁布教授会很乐意帮忙的。”

“毕竟能帮忙解开这道数学难题,也是数学界的一个幸事。”

约翰·诺曼超级计算机研究中心是普林斯顿大学校内的科研机构,校内的教授可以借助这个超算完成一些计算或者是对模型的检验等。

陆舟现在还不是普林斯顿大学的人,但是在他与陆舟相见的第一天就已经谈妥好了,校长交给他的任务也圆满完成。

只是陆舟的拒绝让他着实意外。

“爱德华教授,很感谢您的帮忙,只是这个就不用麻烦你們了。”

“为什么?”爱德华教授瞪大着眼睛,难以理解。

“我们校长已经解决了。”陆舟只好解释道。

“你们学校还有超算??”

“没有,是我们国家的太湖之光超算。”

“太湖之光啊,这个的确不错。”

爱德华教授点点头,太湖之光作为算力排世界第四的超级计算机,解决陆舟的这个计算问题简直是高射炮打蚊子。

倒是这时候,门口处传来敲门声。

陆舟去开门,站在门外面的是戴维斯太太。

“陆、爱德华教授,我做了些点心。”戴维斯太太笑着将手中的餐盘递给陆舟。

上面是两杯热乎的咖啡和两个看起来像是现做出来的三明治。

陆舟的内心里一暖,说道:“戴维斯太太,其实不用这么麻烦的。”

戴维斯太太笑了笑,开玩笑道:“噢,那可不行,我怎么能让未来的菲尔兹奖得主有个不好的暑假体验,陆,你说是吗?”

听了这话,陆舟无奈了。

自打爱德华教授昨天离开的时候,对戴维斯夫妇说了一句陆舟会成为菲尔兹奖得主后,戴维斯夫妇格外地兴奋。

爱德华教授来自普林斯顿大学,虽然比及附近的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是不如,但也是老牌名校,可信度极高。

而知识文化分子,对于菲尔兹奖当然不会不知道,这可是数学界的最高奖项,相当于诺尔贝奖。

一想到未来的菲尔兹奖得主曾经来到他们家寄宿过,两人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对待陆舟比对待自己的儿子还贴心。

“戴维斯太太,谢谢您。”陆舟也只好接受对方的善意。

回到座位上,和爱德华教授用了顿夜宵后,爱德华教授也告退离开了。

他本是受校长伊斯格鲁布教授的委托,前来考验陆舟的水平,却没想到收获了一个这么大的惊喜。

于是,便暂时留在剑桥市几天,帮助陆舟完成这道题的算法问题。

如今已经完成了,而他也要回普林斯顿去了。

送走爱德华教授后,陆舟算了算时差,现在国内那里正是早上。

于是便给校长打了个电话过去,之前联系好的太湖之光超算现在需要用上了。

……

光华大学校长办公室。

陈灏没等来郑强,倒是先等来了陆舟。

“太湖之光超算随时可以使用,你直接找江助理(江雅宁)就行,我跟她讲过了。”

“嗯,没事,你就安心在MIT那里学习就行,遇到难事找我。”

刚挂完,敲门声就响起。

“请进。”

进来的正是郑强。

“校长,你有事找我?”

“老郑,有个好消息告诉你。”陈灏笑呵呵地给郑强倒了杯茶。

“什么好消息?”郑强问道。

“我已经收到消息,科技部和教育部已经通过了对光华大学国家实验室的立项。”

“真的?!”郑强顾不上喝茶,连忙追问道,“是一个还是两个?”

这个事情陈灏之前跟他提过一嘴,但他没抱多大希望。

毕竟【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明面上只差了两个字,实际上差别可大了!

比如说国重的申报要求:

1、只限于内地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2、已运行和对外开放2年以上的部门或地方重点实验室;

3、实验室具备高水平的科研队伍,能够满足参与国际竞争和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需要;

4、实验室具有良好的学科基础,至少依托1个二级学科建设,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依托高等院校实验室的主体依托学科应为国家重点学科。

5、实验室具备良好的科研实验条件。科研用房集中,面积在3000平方米以上,仪器设备基本满足科研需要,总值2500万元以上。

6、实验室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提供各方面的条件保障,并承诺建设期间投入仪器设备购置经费2000万元以上。

其他的都好说,第2点和第4点,光华大学就没有一个实验室能满足国重的申报要求,但国家特事特办,直接开通绿色通道。

这也就是吃了光子屏、光芯的红利,换成其他任何大学,都不可能享有这般待遇。

国重的基础标准都没达标,更别提国家实验室了。

哪知还真的成功了!

“两个,【先进材料与半导体国家实验室】和【真空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都通过了,”陈灏惋惜地又道:“可惜,【能源科学与动力国家实验室】没通过,不过光华就有三个国家实验室了。”

其实陈灏申报了三个上去,剩下一个【能源科学与动力国家实验室】是以锂空气电池技术实验室为主体。

但失败也很正常,光子屏和光芯毕竟已经成功了,另一个超级高铁的可行性方案也得到了中央的认可。

反倒是锂空气电池,现在还在研究中,啥突破也没有,国家当然不会同意。

听着陈灏不知足的话,郑强嘴角一抽,“校长,你这是在装杯么……”

“这可是国家实验室!全中国也只有五个,唯一拥有国家实验室的科大也只有一个而已!”

激动说着的郑强,突然想到了什么,像是泼了盆冷水。

他担忧道:“虽然通过了立项,但也只是筹建中,就怕后面不能摘掉这个【筹】字。”

组建国家实验室正常的流程是:先批准立项,成为国家实验室(筹),然后通过考核,成为正式的国家实验室。

而这个考核难度相当的高!

先要通过教育部评估,再通过科技部的验收,最后才算成功。

因为国家实验室的行政主管部门是教育部,宏观主管部门是科技部,涉及到两个部委,可见其难度之高。

2006年申报的六个国家实验室,筹建了十几年,直到2017年仍然未通过考核,最后才降级成国家研究中心。

“这个问题不大,在这两个领域,不说国内,即便是世界上我们也是遥遥领先的。”陈灏笃定地说道。

光子科技和真空管道两个领域,光华大学至少领先世界十年的水平!

不光是国内的唯一性,也是世界的唯一性,不可能还通过不了最后的考核。

倒是这次的通过,让陈灏想到了一件事情。

可能……国家要放开这个标准了。

这也是他喊来郑强的原因。

“老郑,我记得你在浙大任职过对吧?”

“对,怎么了?”郑强一脸地懵逼,这不都是老黄历了么。

郑强是胡省人,但在山城长大的,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成都科技大学硕士,四川大学博士,师从中科院院士徐僖教授。

留学归国后,先后在浙江大学、贵州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任职,时间最长的还是浙大。

“我猜测国家对国家实验室这一块,应该会放开标准,大力支持和推动。”

陈灏微微眯起眼睛,“近几年全国各地不是在大力搞地方实验室吗?浙省不是也有个之江实验室,你对这些地方实验室了解多少?”

2006年共有六个单位申报国家实验室,分别是:

京城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中科院物理所;

庐州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中科大;

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清华大学;

京城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筹)——BJ大学、中科院化学所;

江城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太多了,略。

但其实吧……这六大实验室其实就是从学校各个院系都抽调一些资源,拉一起放着就叫筹建国家实验室。

而且还有一些国家实验室依旧是论文导向,考核指标还是看论文数,其中多少灌水论文不言而喻。

国家实验室需要的是顶天立地,真正去解决国内重大科研问题,所以这弄出偌大动静的六大实验室想要去“筹”十几年失败了也很正常。

然后很有意思的是,冲击去“筹”失败的那一年,也就是2017年,国内北上广深等多地省市,纷纷投入重金、聘请学术“大腕”,甚至领导亲自“挂帅”,为冲击新一轮国家实验室跃跃欲试。

…………

还没写完,稍等一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