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在大学当校长 > 第七百三十二章 一个大学真正该有的样子

“之江实验室虽然是省府、阿狸和浙大三家共建的,但是是一个独立的主体,里面分五个中心,分别研究网络、感知、计算、系统和人工智能,主体是做AI,然后围绕这个主体的各种方向,做的东西基本涵盖了人工智能、光电传感、芯片、通信、大数据、智能算法等。

经费非常充足,也有各种昂贵的大型设备支持,课题组很多,包括不少浙大的教授,水平还是没问题的。”

听起来似乎还不错的样子,但联想到郑强之前的表情,肯定不简单。

果然,郑强叹了口气。

“但是吧,问题也挺多的。

一个是机制的问题。除了行政管理人员,科研人员都是没有编制的。论安稳不如高校教职,论稳定不如老牌研究院所,论薪资待遇也不如互联网公司,有点不伦不类的感觉。

一个是风气的问题。山头林立,站队、抱团现象严重。各部门之间互相扯皮、推诿、不干实事,流程长到难以想象,采购报销占了一半以上工作量,效率低下,内耗严重。

一个是管理的问题。管理极其不专业,分工混乱。很多部门的负责人都掌握在外部兼聘人员手里,导致全职的反而不如兼职的。整个单位不像是一个独立的机构,更像是某大学几个实验室的附庸,和当时成立的初衷南辕北辙。

还有一个是政策的问题……”

郑强虽然离开了浙大有些年头,但毕竟人脉还是在的,外人不了解的情况,他还是清楚的。

“既然问题这么多,怎么还有人去?”陈灏问道。

“当然也有好的一面,比如几乎不加班,955工作制;假期多,春节14天假期;上班时间相对比较宽松,迟到早退一会也没关系……”

郑强犹豫了下,“没啥压力,比较适合养老吧。”

之江实验室,把高校、企业、研究院所三个完全不同行业的糅合到一起,成为一种很畸形的产物。

陈灏又问道:“那其他地区的实验室也是这样吗?”

“差不多吧。”

郑强思考了下,才道:“近几年各地兴起的实验室,或是以高校为主体,或是以中科院的研究所为主体,遇到情况复杂的,统筹管理就比较麻烦。”

其实不少地方的实验室,说白了就是科学城、科学中心,更像是一个大杂烩。

比如怀柔国家实验室,又名怀柔科学城、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截至目前已有中科院18家院所入驻,纳米能源所更是整建制搬迁。除此之外,还有国科大怀柔科学城产业研究院、中科脑智创新产业研究院也落户加入。

其他的地方国家实验室也相差不大,都是把一些高校、中科院、企业的科研机构搬迁过来。

明面上看似科研环境和实力很强,可不同来自不同单位,很难整合起来,更像是一盘散沙。

明明问题那么多,为什么国家还在支持?

因为过去的国家实验室,科研经费几乎都是靠国家拨款。

想要大力发展国家实验室,对标美国橡树林、劳伦斯那些的话,需要的经费太多了。

只能放开标准,形成了地方政府 企业出钱,高校 研究院所出成果。

陈灏沉默了。

这种模式好处坏处都有,只要有两三个实验室发展起来了,那就不亏。

“我觉得这种模式不好,行政和科研就应该分开,不能出现外行指导内行的现象。”陈灏还是不太赞同,这样的科研环境不是他想要的。

郑强看了眼陈灏,笑道:“所以,这才批准我们两个国家实验室的立项。”

陈灏愣了一下,随后失笑道:“那看来是我着相了。”

国家实验室究竟该怎么搞,谁也不知道。

是该全盘学习美国还是搞符合本国的特色化道路?

所以,这才给光华大学开辟了绿色通道。

双通道测试!

一个是光华大学以单一高校(或者科研院所)为依托主题的专业化国家实验室;

另一个是近些年兴起的地方型国家实验室。

“总归来说,这两个国家实验室的批准立项,对我们光华大学的科研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助力!”郑强振奋得说道。

国家实验室那可是科研的国家队,有了国家的认证,招揽人才也不怕没有金字招牌了。

“差不多这两天就公布消息了,老郑,人事上就需要麻烦你了。”

陈灏眼神亮起光芒,“对外发布公布,开展新一轮的科研人员招聘,要把我们的科研能力提上去,早日摘掉【筹】这个字!”

“好。”

……

“书记,你没开玩笑吧??”

因为任弘教授喊的一声,周围不少研究员都望了过来。

任弘此刻也无暇去顾忌这些目光,而是快步走出实验室,回到自己的办公室里。

“书记,你刚刚说得是真的?”

电话里传来一道无奈地声音,“任教授,我知道这很突然,我也没办法,这是中央下达的命令。”

“为什么?!”

任弘不理解,虽然他很喜欢这里的氛围,可毕竟他在科大工作十几年了,让他一下子离开这也太难以接受了。

书记只好解释道:“科技部那里已经对光华大学申报的【先进材料与半导体国家实验室(筹)】和【真空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批准立项了,只有你是【先进材料与半导体国家实验室(筹)】主任的最佳人选。”

“国家实验室?”任弘完全呆住,他怎么一点都不知道?

“对,而且还是两个,消息大概这两天就会对外公布,”书记说着浓浓一叹,“唉,这下我们科大不是国内唯一拥有国家实验室的高校了。”

情绪慢慢冷静下来,任弘也算是想明白了。

在光子屏、光芯、碳纳米这三个实验室、研究中心里,光华大学的学者大都偏年轻,陈冲教授、方浩森教授天赋不比他低,可资历、地位远远不如他。

国家实验室不像是普通的实验室,实验室主任的人选草率不得。

光华大学这里,最适合的也只有他了。

见任弘不说话,书记还以为任弘接受不了这个事实,连忙安慰道:“任教授啊,其实这也不是一个坏事。自从2006年后,已经15年没有新批准的国家实验室立项了,而且你担任国家实验室主任的话,对你竞争院士也有很大的一个帮助。”

任弘张了张嘴,眼神变得犹豫。

他已经是长江学者了,已经摸到了院士的半只脚,仅差一步就能戴上这个最高级别的学术帽子。

主持光芯项目,加上这个新成立的国家实验室主任职位,的确对竞争院士有很大的帮助。

没有哪个学者能拒绝院士的诱惑。

他任弘也不例外。

“书记,我知道了……”

……

鹭岛,大山里。

接到杨澹校长的电话,赵永教授直接傻眼了。

“校长,那……那我就变成光华大学的人了???”

啥情况,我只是来支援真空超级高铁课题组的,怎么人就留下来了!

ps:身体好多了,就是嗓子还是不舒服,第二章我尽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