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在大学当校长 > 第六百零二章 对科研的纯粹与热情

“周教授,现在你看是直接去实验室还是在校园里逛逛?”

临时出了这档事,陈灏内心有些复杂。

要怎么说呢,看着这些科研人员这么拼,其实挺欣慰的。

但科研不是靠拼时间、拼命就能拼出来的。

这样乱搞,只会适得其反。

道理都懂,无奈这个时候大家都已经红了眼。

周豪深笑了笑,“逛逛吧,毕竟第一次到光华来,还是挺好奇的。”

“郝博士呢?”陈灏再望向郝琦。

“我都行。”郝琦说道。

“那好,那我今天就当个导游,好好带二位逛逛。”陈灏爽朗一笑。

三人走出礼堂。

映入眼帘的是绿树、红花、阳光、蓝天,嗅着清新的空气,连带着心情也扭转许多。

陈灏引着两人在校园里漫步,每走到一个建筑物都要指着给两人介绍。

“这个是上弦田径场,占地比较大,一般学校开校运会都是在这里举行。”

走了一会儿,周豪深突然感慨地说道:“陈校长,刚刚在礼堂听到你的那些讲话,我觉得说得挺对的,我们国家一定要掌握芯片技术。”

“这还得感谢老美了,不然也不会让国家这么重视芯片。”陈灏苦笑一声。

若不是被制裁了一下,很多人都心存侥幸,觉得在对方应该不会在芯片上做文章,毕竟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啊。

可对方真的能做出这种事情,芯片一断供,带来的影响实在太大了。

不然以光华的号召力,哪里能召集到这七所理工名校共同研发光芯。

“哈哈,这或许就是无巧不成书吧。”周豪深笑了声后,脸上浮现担忧,“光芯已经研发了有阵子时间吧?若是不能取得一些突破,怕是美国那里又要搞小动作了。”

陈灏眉头微皱,“这是必然的,尤其是今天的动静不小,估计这时候他们已经收到了消息。”

光华大学的科研机构很少,别的不说,就一个光芯足以引来不少人的觊觎。

也因为这个,鹭岛的间谍活动也比过往活跃许多,好在有国家安全局的同志们在暗中守护者,加上光华的安保有人工智能全方位的监控,安全这一块他还是放心的。

“那陈校长你还敢这么做?”周豪深愣了下,只是片刻后他便明白了话中的深意。

“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内,即便我今天不这样做,那会改变他们的决策吗?不会!只不过是提前一点罢了。”

陈灏脚步止住,仰望着天空,脸上的轮廓在阳光下灼灼生辉,“我相信他们不会让我们等太久的。”

“拭目以待吧!”陈灏轻笑一声,语气中充满着信心。

“我也相信他们。”

似乎是陷入了一些回忆,周豪深缓缓说道:“因为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那个年代,我们国家的科研人员研究原子弹、氢弹的精神。”

“18年程老(程开甲)故去,19年于老(于敏)也相继离开,只是可惜两弹元勋现在只剩下三位了。”周豪深悲伤道。

程老和于老,这两位陈灏丝毫不陌生。

程老是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也是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为中国建立了热力学的系统内耗理论、中国核爆炸理论。

而且程老提出了凝聚态的新的电子理论,被称为TFDC(即:托马斯—费米—狄拉克—程开甲)理论并得到实验验证,为材料性能研究和新材料设计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至于另一位于老,大家都知道,是我国的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氢弹之父。

提到着,可能有些人会想到“于敏构型”。

其实吧,“于敏构型”说法只存在于一些军事论坛上,由于氢弹技术绝对保密性,直到今日,没有任何资料证明有所谓“于敏构型”存在。

也没有资料证明“于敏构型”与所谓美国的“T-U(泰勒·乌拉姆)构型“有任何不同之处,而且官方从来也没有承认过“于敏构型”。

“于敏构型”是否真实存在不得而已,但知道的一点是,我国的第一枚氢弹,全部的理论研究几乎是由于敏院士一人完成!

当年国家决定研制氢弹,从全国各单位抽调专家到二机部九院开始氢弹技术的理论研究。

而这个氢弹项目的理论研究部里,除了于老外所有的科学家都是海外留学归国的精英,只有于老没留学过。

于老虽然没留过学,但天赋早在北大读书的时候就显现出来。

当年北大数学系组织过一次超难的数学考试,本系的天才们平均分才只有二十分,连最优秀的尖子生也只能六十分勉强及格。

然而当老师批改旁听生试卷时,物理系的于敏以满分一百分轰动北大。

若是给中国史上所有科学家排名,于老一定能排进前五名!

这是一个在一穷二白,什么技术都没有的年代,靠手算和推演完成氢弹理论研究的大牛!

被周豪深的这两句言语,勾起了陈灏的思绪。

隐姓埋名数十年,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甚至长辈仙逝,也不能参加葬礼。

为得是什么?

为得是让国家实力变强,为的是让下一代不再受苦。

陈灏深吸了一口,“有人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战争的和平年代。”

“但战争不一定都是有硝烟的,有些是看不见的战争,是在科技、国力上的较量。”

“为什么光芯研究中心的这些科学家们都这么拼,因为他们知道,光芯早一日突破,我们中国在高精尖领域就少了一道枷锁!”

周豪深、郝琦两人默然,在电池领域,中国发展的还是不错,体会不到芯片行业的那种窒息感。

处处都是外国技术,个个都是外国机器。

中芯国际那里还在攻克28nm芯片的全国产化(不采用任何国外技术的生产线,包括光刻机),而台积电、三星都在快攻克3nm技术了。

中间差了14nm、7nm、5nm三代产品!

直线追赶的话,差距便是如此之大!

但光芯的横空出世,可以让中国实现弯道超车,完全不用走直线,不用人家的体系,直接自己建立一套完整的体系!

陈灏的声音还在响起。

“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候。

都会不同的人追求不同的价值观,但是如果这个社会,这个民族还有希望的话。

它必须有一代一代的人里面,要有一批人,去追求一个崇高的价值观,去追求一个以民族振兴、国家振兴为己任的。

这样一种价值观,必须每一代都有这样的人出来,这个国家才有希望。”

“前辈们逐渐逝去,现在这些重担必须要有人接过。我、他们(光芯研究中心)……”陈灏笑着望向周豪深教授,望向郝琦博士。

“还有你们,我相信我们都有着共同的信仰,也正是因为这个信仰才让我们在这里相遇。”

郝琦一时间慷慨激昂,只感觉到内心有团火焰在熊熊燃烧,他求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效仿前辈们,为国家的科研事业奉献一生。

他想说些什么,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倒是一旁的周豪深对陈灏伸出一只手。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锂空气电池项目,请放心交给我。”

“中国电池领域,便由我作为这个先锋!”

……

岛内的一条道路上,出现一个车队,只是组成这个长龙的巴士车身都印着“光华大学”四个大字以及校徽。

其中的一辆车里。

戴文宇听着耳边的念叨声,忍不住对身旁的许盛吐槽道:“我真是搞不懂陈校长这个决定,实在是太不可理喻了!你看看把大家都逼成什么样子了!”

许盛也有些无奈,虽然大家被赶上车,实验室、酒店都不让回,但不少人身上都有手机啊!

刚刚念叨声就是有人在用手机看文献、看知网上下载的论文。

“不行,我得跟任教授提一下,等会到了鼓浪屿后,得把所有人的手机搜走,不然放假一天的目的也没做到啊!”许盛叹道。

戴文宇:“???”

“不是,你究竟是哪边的人啊?”戴文宇黑着脸问道。

“真的不能这样拼下去,这样是行不通的。”许盛苦口婆心的说道。

光芯研究进度迟迟不能突破,几乎是所有科研人员都心急如焚,可也不能这样那身体健康去拼命。

“天大地大,光芯最大!没有那么多时间让我们去慢慢研究了。”戴文宇咬牙说道。

一旦光芯这里进度出现问题,西方国家一定会借此机会搞些小动作。

光芯研究中心,七所高校和一家民营龙头企业(菊花厂),两批支援团队,合计近400人。

为的不就是攻克光芯技术,解决国家在芯片领域的短板吗?

进度一日不能顺利推进,他们又有什么心思能够安心吃饭、睡觉。

“但这样搞下去,会出事情的。”许盛摇摇头,对戴文宇劝道,“文宇,你看看你的黑眼圈,你已经有两宿没睡觉了,你现在真的该好好睡一觉了。”

“睡觉能解决问题吗?能的话我现在就睡!”戴文宇内心焦急万分,恨不得现在就回到光芯研究中心继续做他的模型。

“能!”许盛点点头,认真道,“苯分子的环形结构不就是当年凯库勒做梦梦出来的吗?”

“你这睡会觉,说不定就把模型给梦到了。”

戴文宇:“……”

这话说得,似乎有理有据,弄得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反驳了。

但其实许盛的话他都懂,可有时候明知道这样对身体不好,却不得不为之。

戴文宇压低嗓音,气馁地哭诉道:“我只是想把光芯早点研发出来而已。”

许盛张了张嘴,又闭上,脸上也有恼火。

一拳头砸在旁边的车身上。

光芯技术绝对不能小觑,不然也不会被誉为二十年后内才有可能攻克的黑科技技术。

如果能这么容易攻克,那就不叫光芯了!

倒是这时候,两人身旁传来一道熟悉又低沉的声音。

“不只是你想,大家都想!”

两人抬起头,任弘教授不知何时来到两人身旁的过道上。

“啪啪啪!”

任弘拍了怕几下手掌,声音在大巴车里回荡。

“大家放下手机,听我讲几句。”

任弘教授能力和人品都不错,不光是学生爱戴,同仁们也是十分敬重。

看着车上所有人的目光汇集在自己身上,任弘教授扬声说道:“我知道有不少人在心中怨恨着、咒骂着陈校长,为什么好端端地把大家赶出来,不让继续做研究,是不是?”

有些人嘴上没说,但眼神就是那个意思。

“可是你们有谁知道,光芯项目最着急,身上背负压力最大的是谁?”任弘环视着众人,摇摇头叹道,“是陈校长。”

“光芯若是失败,首当其冲的便是陈校长。而且今天陈校长做的这个举动,你们知道会面临什么样的舆论和压力吗?”

“我希望大家能够放下手机,这一天时间好好放松一下心情,调整好心情,明天让我们以最好的状态再重回‘战场’!”

“科研从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是从不言放弃的执着与自信!”任弘教授掷地有声地说道。

这一番话总归还是有用的,不少人听完后若有所思的放下手机。

前面的念叨声、讨论声也在这一刻消失不见。

尤其是不少人终于放下了手机,开始闭目养神。

……

光华大学的光芯研究中心外,人影憧憧。

陈灏刚刚弄出的动静可不小,近四百多人突然离开,甚至引起了某些人的紧张。

只是等探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后,顿感无语。

竟然还有强制休息这种事情,太荒诞了!

当晚,也不知道是谁泄露了消息,不少外国媒体以及国内一些公众号大V对光华这个事件进行了报道。

光芯也再次登上热搜。

一时间,质疑光华、质疑陈灏的声势愈演愈烈。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