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在大学当校长 > 第三百六十八章 华夏教育改革(下)

“哈?我们学校的通识教育也有问题?”陈灏完全不敢相信,这可是他摆放斯坦福、北大校长后,加以自身经历和大量资料查阅后做出的决策。

这怎么可能有问题呢!

他不信!

“那我问问你,光华大学只有光华学院这一个二级学院吗?”黄虹教授问道。

“当然不止,而且到了明年会有十几个学院。”陈灏回答完后,眉头一皱,似乎有点明白黄虹教授的意思了。

黄虹教授淡然一笑,说道:“所以啊,你们这弄得是不是有点像漂亮国的分层教育模式?光华学院实施通识教育,其他学院还是按照专业教育培养。两种不同模式出来的学生,水平如何你应该很清楚。”

陈灏沉默了片刻,看起来的确有些不太公平,像光华学院的资源绝对是其他专业学院的三倍以上。

他辩解道:“我们这是以光华学院做试点,看看这种模式适不适用于我们学校。”

“哦,是这样吗?那等你们觉得适用后会全校推广吗?”黄虹教授继续问道。

陈灏这下不说话,当然不可能会推广!

不然他也不会以一小时一万元高薪聘请那些大牛来兼职授课了。

以光华学院的试验班和明年的少年班,现有的这些大牛是足够用的。

但放到全校肯定不行,这得请多少大牛才能满足!

换句话说,光华大学除了光华学院,其他的二级学院其实已经是被放弃了。

黄虹教授看着陈灏,沉声问道:“十几年前,我曾有幸见过几次陈老校长,你还记得陈老校长对光华大学的厚望是什么吗?”

“为国家培养人才,为社会输送人才,产业报国、科技兴国。”陈灏想都没有想,直接脱口而出。

说完后,他有些惭愧。

想起爷爷从来不会瞧不起差学生,在平台上给每个学生的资源都是一样的,只是看你自己愿不愿意去把握。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后者他做到了,但是前者他不光没有做到,反而把这个差距给拉的更大了。

“我知道被选拔到光华学院的都是佼佼者,但是那些天赋一般,却刻苦学习的同学也不该就被排除掉。”黄虹教授摇摇头说道。

也许最后的结果会不同,但自然还保持明面上的公平。

“而且成为世界一流名校,可不是光靠一个学院的学生就够了,得全校学生整体提升才行。”黄虹教授认真说道。

这话倒是没错,像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强悍的学科世界第一,差的也是世界二三十名,虽然差距不小,但也没到天壤之别。

陈灏现在折腾的光华学院可是在疯狂怼资源,未来与其他学院的差距定然不小。

“这点的确是我欠考虑了,感谢黄教授提醒!”陈灏恭敬地说道。

今天一趟来的真是不亏,给他提醒了不少。

通识教育肯定不能只有光华学院一个,但全校实施也不能一蹴而就,得慢慢来,主要是师资问题!

越好的学校生师比就越低,比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这两所名校的生师比都是8、9左右。

国内生师比有一个在10以内的学校,那就是北京大学。学生41775名,专任教师有7317名,达到了令人恐怖5.7!

说到这,不得不提另外一个猛人:郑州大学。

郑大拥有76607名学生,在数量上位列华夏第一啊?但专任教师只有3720名,生师比达到20,这就有点不健康了。

“我只是简单跟你探讨下,具体该怎么去实施,还是得看你。”黄虹非常谦虚地笑道。

“那黄教授您对高校教育改革,有什么很好的建议吗?”陈灏非常诚恳地请教道。

“那我就简单说几点。”看到陈灏执学生态度,黄虹也不端架子,坦然道:

“第一便是实行全校通识教育,根除专业教育!这里我就给你提个醒,按照你的计划,学校院系太多了,学生人数可能会不少,这里我觉得应该弄成小而精,比如缩减不必要的专业、控制班级人数并多聘任专任教师。”

“第二则是注重实用,锤炼学生专业能力!放眼望去,大学考证成风,学生无所适从,焦虑迷茫,盲目跟风,被各类考试牵引,根本没有条件获得更多闲暇时间,去好好锤炼自己的专业能力。并且大学课堂的理论内容与实际需求严重脱节,老师只是单方面讲理论,并没有配套的解决实践问题。最终只会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达不到企业要求。”

“第三是重视基础学科,提升基础科研人员的待遇!前阵子华兴的任总不是发文怒喷不光砸钱要砸芯片,也要砸数学家、物理学家吗?基础学科难啊,连很多高校自己都只想着去引进人才,而不是培养人次,这怎么行?基础学科研究推动科技进步,所以一定要重视数理化!”

“第四为去官僚化,行政要以服务为主,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做!北大钱理群教授提出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很赞同这个观点,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大多学校里,官本位,学位本位还是大行其道,行政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方便与服务,而不是阻碍!”

“以上四点要是你能全部做到,至少光华大学成为国内一流大学是没问题。”黄虹教授叹了口气,眼中有些落寞,这些道题懂的人不少,但是却很有人去做,为什么?因为阻力大啊。

在黄虹教授开始讲的时候,陈灏大脑便开始运转着,将这些话全部牢牢记在脑海中。

倒是第三点,让他印象颇深,之前与郑强商量院系划分的时候,对于数学他就没有重视。

像陆舟一个数学天才,结果因为学校没有数学专业导致还得去鹭岛大学旁听学习,这点却是太不应该了!

之前的规划,太重视应用类的工科,而忽视了一些理科,这的确该查漏补缺!

陈灏细想了下,抬起头望向黄虹教授,问道:“黄教授,这个第三点的话,如果要解决的话该怎么入手?”

“我给你讲一个真实地校花,使我们学校数科学院的一名教授闲聊之余说的。”

黄虹想到这个笑话,并没有笑,而是摇着头。

“一名基础数学的硕士研究生来我们学校见胡教授,想要读他的博士。

胡教授问他:你家兄弟几个?

这名学生回答:我家就我一个。

胡教授又问:你学基础数学了,那你父母怎么办?”

“搞基础数学、理论物理的苦啊,普通家庭完全学不起数学、物理。我们学校这名胡教授人还算不错,直接对本科生说如果不是富二代,不建议往数学、物理上深造。为什么?难出成果啊!学基础数学、理论物理,就要做好一辈子都出不了成绩的准备!”黄虹教授有些悲叹道。

随后,她看着陈灏,语气郑重地说道:“你是光华的掌权人,我想告诉你的是:不能只谈奉献,不谈烟火!基础学科的确难出成绩,应用性远不如应用类的工科,但这却是我们国家必不可少的,绝对要重视!”

这也是为什么行行转计算机、转金融的原因!

现在内卷的厉害,搞基础研究不赚钱,读到博士最后月薪还不过万,而计算机本科生去一线城市随随便便年薪十几万。

尤其现在房贷、车贷、彩礼,三座大山压在年轻人的身上,有时候在现实面前,研究都得搁浅,这真是一个莫大的悲哀。

当初的搞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

如今可以说是搞数理化不如搞计算机。

陈灏认真地保证道:“黄教授您放心,这点我一定会注意,坚决不会让科研人员困扰于物质问题!”

“我相信你能做到,但是上面这些高校教育改革,要想真的做到,可是不容易喔!”虽然对于陈灏整个人黄虹教授还是比较看好,但是对这些改革,她不认为能全部做到。

“作为共和国的第一所私立大学,光华大学不畏惧任何挑战和困难!”陈灏眼中无比坚定地说道。

“这一次,就让光华大学作为高校教育改革的先锋!或许,这就是京城方面所寄予厚望的!”陈灏望向京城方向,也许他们对光华大学注视的原因。

“好,很好啊!我泱泱华夏青年,就该有这股无畏向前的精神!”黄虹教授称赞道。

百闻不如一见,总是听到光华大学的陈校长又闹出了什么动静,今天一见,真人远比传闻更加厉害。

陈灏顿时起身,向黄虹教授重重地鞠了一躬。

“今日听先生一席话,简直是拨开云雾见天日!在此,还请先生能够移驾到光华讲学,光华的学生也需要先生的拨醒!”

黄虹教授也许名气不外露,但却是腹中有文斗的思想家、教育学家。

陈灏是真诚地想要请黄虹教授到光华大学开讲座、授课。

光华大学的学风还是有些低迷,就应该让那些沉迷小说、游戏、恋爱的学生听听这震耳欲聋的声音!

“哈哈,我知道你们学校的高薪待遇,不过我黄虹既无人才帽子、称号,也没有什么业界名气,现在的生活就挺满意的,你有问题可以尽管来鹭财问我即可,去光华就算了。”对于陈灏突然的邀请,黄虹失笑一声,随后拒绝了。

这个真是出乎陈灏的意料。

过往只要一祭出高薪大杀器,简直无往不利。

但今天,竟然失败了?!

陈灏也不沮丧,站起身,笑容依旧。

“今日感谢先生的热情招待,那我下次再来拜访!”

站在咖啡厅的门口,风声有些喧嚣,远处是陈灏渐行渐远的背影。

黄虹忍不住苦笑一声,转身离去。

今后平静的日子,怕是难了。

ps:三千大章,这章算昨天的加更,不算今天的基础两章。

上个月欠了9章,还剩8更!

双倍月票开启了,求月票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