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在大学当校长 > 关于通识教育和光华大学的发展,说几点(免费)

上一章已修改好,添了一千字进去,多的字不收费,刷新一下看看吧。

昨天查了一下午的资料,还在知网上下载了几篇论文,所以耽搁了码字时间,实在抱歉!

下面讲讲通识教育。

美国的大学课程可以分为三类:

专业课(majorrequirement)

选修课(electivecourse)

通识教育课程(generaleducationrequirement)

通识类课程应运而生。好比说你选择了工程类的专业,但你还被要求同时学习文学、英语、社会科学等科目。这一类的选课方式,在美国大学里通常以核心课程的形式呈现。也就是完成本专业的学分之外,还要通过选修的方式完成其他专业领域的课程。

在这里,不得不提下美国的本科教育,也就是俗称的美本。美本的教育水准的确不错,在世界上也是第一。国内目前已经从专业化教育正在往通识教育过度,就像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正在摸索出一条适合我们国家教育发展的本科教育改革。

(千万别跟我杠,除非你是教育学专业的,我这几天查资料查了一堆,知网也下了不少文章,绝对比你专业。)

美国本科通识教育注重学生对全球文化、非本土文化的理解,目的使学生具备更开阔的全球视野,提供处理问题和看待文化的新视角、新思路。

这里以芝加哥大学举例。

如果说哥伦比亚大学是通识教育的开拓者,那么芝加哥大学把两年制扩展为四年制,使核心课程初步成型,同样为这种美国特色模式奠定了基础。

发展到今天,录取竞争日渐激烈的芝大把核心课程分为三大类:

1.人文,文明,艺术

2.自然科学,物理,数学

3.社会科学

以及可选的外语学习。

根据芝大对核心课程的介绍,它的意义在于学生能够把在一门学科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另外一门完全不同的学科中。

这就是知识的交互性。举个例子,一个学工程的学生,可以把在数学课和物理课上学到的逻辑和推理方法运用到解决工程问题当中。甚至在以后的工作中,核心课程所带来的知识积累,都能够解决大部分问题。

其次,很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并没有准备好接受“专精”的学术课程,所以核心课程不仅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还是一个过渡的过程。

这也是美国大学独特的教学方式,那就是知识技能搭轨工作需求。帮助学生在职场上成功,不仅仅是提供所需专业知识,更多的是思维模式的培养和经验的积累,这也是通识教育和核心课程的最终目的。

因此,被美国大学接受的同时,学生们看重的应该不仅仅是自己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期间,开发个性特质和自然潜力,提高软技能。

从上面可以看出来,这种本科教育制度的确是最佳的,因为可以扩大你的思维视野,从更多的方向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专业化教育,比如你是学文学专业的,数学课程也许就学过一两门入门级别的,其他的物理学、天文学、艺术学的可能就没接触到。

你看待问题或者思考的时候便会陷入局限性。

但为什么北大元培本科教育改革会失败?

想要成功过渡显然没有那么容易。

要不然就不会只有我们一个国家是特色社会主义了。

首先美国教育是小班教育,学生不多,10000名学生的大学,拥有教师就达到了1000人以上,甚至2000人,达到1:5的比例。

咱们国内……毕竟人口多,懂得的都懂。

美国的通识教育,比如学生甲对天文学很感兴趣,或者对中国的古代文学很感兴趣,但是学校里没有啊,那怎么办?美国会直接为这个学生开设一门课程。

国外对于通识教育相当的重视,为了让学生在本科阶段在各个领域都有所涉猎,尝试各个学科,文理兼修。

学生通过尝试学习了各个领域,找到自己最终的学术和职业方向。比如美国大学排名前30的名校中,只有寥寥几个学校为本科生开设了商科相关专业,而且一般都是综合商科,而几乎没有金融、精算这种细分专业。这就是他们认为,商业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能力在没有实战经验的情况下很难积累起来,学生需要在对商科各个分支进行研究了解后,才能进一步确定自己今后学习和职业的规划。

国内现在基本每个学校都有经管这种水学院……就不多说了。

而国内为什么会失败?

后面会内容中分析,另外就是光华大学,想要成为世界第一大学,必须得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加上有系统的帮助,有科技、科研的辅助,我觉得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

私立大学,其实就跟公司一样,好调头,陈灏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来。

其实也不用写的这么复杂,直接写各种打脸、各种爽就行了。但是我有点强迫症,而且这个开头和校长文是我好几年前就有的。也是我一直想要写的故事。

在心目中,我觉得华夏应该有一所像光华一样的大学!

这里有各个领域的大师、有最先进的设备、有最顶尖的教育,学生可以在这里受到充足的知识培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都只有一个学生身份。

想要科研、想要创业、想要进体制、想要做什么都行,只要不违反法律,只要做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都行。

又写多了,蛋疼,一章内容快有了,外卖都到了一小时,估计饭都冷了,吃饭去了。

ps:这里不是吹美国教育,申明下,作者菌非常爱国,我要是卖国必死!

对方的确优秀的地方,咱们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应该端正态度去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闭关锁国的心思可不能有,爱国可以,但要理**国,并为国家做贡献。不然就跟圣母婊有什么区别,对吧?

关于通识教育的资料参考如下:

黄纯一.《文汇报》

百家号.《留学日报君》

田禾.《精英说》

李莹.《留学百问》

林杰.斯坦福大学通识教育新动向——以2012年斯坦福本科教育改革为蓝本

庞海芍.通识教育课程的领导与管理_哈佛大学和MIT的经验与启示

张喜梅.麻省理工学院的通识教育对理工大学课程设置的启示

张丽.MIT的通识教育模式及对我国理工科大学的启示

吴坚.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模式及启示

李筠.论专科性大学的通识教育发展_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