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在大学当校长 > 第七百五十二章 被偷家的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

半山腰的处尼村小学,在黑夜笼罩下,只有零星两个屋子亮着光。

虽然时至晚上九点多,但是依旧有嘈杂得声音从屋内传出。

直至一道敲门声骤然响起。

“咚咚!”

“林队长,我是史云生。”

门开,通过打开的一点门缝,看到来人是石云生无误后,林海这才将门敞开,露出笑容,热情道:“史老师啊,快请进。”

不怪他谨慎,毕竟这里不是在繁华的市区,而是西南边陲的山区,他得对他的队员负责。

史云生将拎着两大袋东西放在宿舍里的桌子上,转过头对林海笑道:“林队长,这是两袋山野核桃,另一袋是给几位女同学的,毕竟我一个男的不方便,待会劳烦你给隔壁送过去。”

林海瞥了眼这个袋子的大小后,也知道至少有十斤了,下意识拒绝道:“史老师,这个不行,太贵重了。”

“不贵不贵,这些都是村里几户种植山野核桃的家长特意摘下来让我给你们带过来的。”

史云生看着宿舍里的几位男生,真挚道:“主要是表示下我们处尼村对你们的谢意,毕竟咱们这里条件艰巨,挺不容易的。”

见史云生这么说,林海迟疑了下,不知道该不该拒绝。

而趁着这时候,史云生已经从袋子里接连掏了两把的山野核桃,对宿舍里其他四名男生和安全员各分了两个。

“来,都尝尝,咱们村这個核桃是和XZ农牧学院的合作开发的,不光营养成分更高,味道也更佳。”

藏省共有四所本科大学,其中XZ大学是“211”高校,位于首府LS市;XZ藏医药大学,也位于LS市;XZ民族大学位于陕西省XY市……

既不位于LS,又在藏省内的,只有XZ农牧学院。

XZ农牧学院位于XZ林芝市,占地约1270亩,以农牧业为主打专业,拥有全日制学生7201人,研究生524人,这个学生数量相比很多国内发达的确的二本来说,肯定是不够看得,但藏农虽然学生少,可却还有13个硕士点和1个博士点。

之所以设在林芝不在LS,自然是因为林芝得天独地的生态环境。

众所周知,藏省高原几乎可以说是我国条件最恶劣的地方。由于海拔高,气温低,所以XZ总是以高山荒漠的面貌示人,加上空气稀薄氧气不足,内地人来到这里常常会有高原反应。

但是位于藏省东南部的林芝不一样,这里拥有世界上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因为独特的地形让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可以顺畅的进入这里,带来较为丰沛的地形雨,从而形成了林芝特殊的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并存的局面,是世界上陆地垂直地貌差异最大的地带。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环境,藏省80%以上的森林都位于林芝。即便是从来没有来过藏省的内地人,也几乎不会存在高原反应的现象。给人的感觉几乎与内地的云贵高原无异,除了目光所及的山峰高大一些、昼夜温差也更大一些。

见这个情形,林海摇摇头,也只好收下这份心意了,不过心坎里倒是暖暖的。

这时,有个短发的男生好奇地对史云生问道:“史老师,我见咱们学校还行啊,处尼村的条件也不是很艰苦。”

“跟我在来之前搜到的不少藏省视频好太多了,难道那些视频是假的?”

史云生苦笑一声,感慨道:“那些视频不是假的,是真的。”

看着众人不理解的目光,史云生缓缓讲述起过去的故事。

“处尼村位于察瓦龙乡,藏语意为‘干热的地方’。”

“以前,这里没有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公路,通往外界的只有一条条紧临怒江、紧靠悬崖的骡马驿道和横跨在怒江的溜索,一切物资全靠人背马驮。交通靠走,通讯靠吼,这就是处尼村的真实写照。”

“我听我岳父说,他7岁时第一次通过溜索外出,到CY县城购买生活物资,就这样一直持续多前几年。对处尼村的村民来说,每次往返都是生死险途,峭壁处仅容一人通行。甚至有一次,我岳父亲眼看见一位同伴因简易溜索断裂而跌入湍急的河流中。”

“处尼村能有现在的样子,都得感谢党和国家,这几年为了让处尼村摘除贫困村的帽子,公路打通了,网络也有了,还因地制宜发展具有怒江特色的农副产品,村民们的日子都好过起来了,处尼村小学也是前几年才重建的。”最后一段,史云生直接来了个主题升华。

这种艰难的场面,是在场所有学生们几乎不敢想象出来的。

“我之前看纪录片的时候,倒是看到过有些乡村还有溜索这种出行方法,可没想到竟然发生在身边。”

“好吓人,这也太危险了吧……”

“还好现在通公路了,不然真的能以想象这种生活。”

听着这些议论的声音,史云生哈哈大笑。

“西部挺多偏远地区的乡村都是这样,就现在处尼村小学的样子已经好很多了,我小时候读书的那时候才是真的苦。”

听着史云生这么一说,别提其他几人,连林海都来了兴趣。

“史老师,说说你小时候的故事呗。”一个男生忍不住叫道。

史云生似乎心情不错,便坐了下来,讲起小时候的故事。

“我是秦省人,我老家那里也是十分的穷。学校只有几间教室,都是土坯房,那时候的学校里也只有4个老师,基本都是本村的民办教师,中学水平。”

“那时候从家到学校要走十里路,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挺吃力的。尤其是冬天,零下二十几度,有时候大雪纷飞,行走都很困难。冬天走读困难重重,所以我住过一段时间学校,和我一同住宿的还有三个人。我们四个人挤在一个大通铺上,缩在两个被窝里,有学校的一个大师傅给我们做饭,周末家里会送米面油过来,然后一个月交15元灶费(伙食费),温饱基本可以解决。

就是晚上睡觉的时候害怕的紧,校园里晚上都特别幽静,冬天大风呼呼的,那时候我还不到11岁,但是小时候瞌睡重,没几个晚上就习惯了。吃的和家里差不多多少,我们有一句顺口溜形容的好:早上炒土豆,中午煮土豆,若想换口味,把土豆剁碎……”

一宿舍六人都听得入神了,仿佛伴着史云生的声音来到了二十多年前。

一个穿着白T恤的男生,脸上露出同情的样子,他有些难受。

“史老师,那你现在回想起来,会不会觉得自己的童年很悲惨?”

史云生摇摇头,笑道:“就像处尼村小学的孩子们,如果你们站在外面看,只会看到了他们灰扑扑的衣服,不太合脚的鞋子和脏脏的脸,会觉得他们的生活坏境多么恶劣多么糟糕。”

“但是,这些孩子自己并没有什么强烈的感觉。”

“他们不会抱怨自己的生活条件太差,生活很不方便什么的。因为他们接触到的世界只有这么宽,他们看到的身边的人都是与自己条件相同的人。他们没有更优越的生活方式的对比,因此他们不会觉得自己过得很糟糕。

“只要不被老师责骂,他们一天都有找不尽的玩头。春天的路边会有清香的兰花、鲜艳的野花;夏天的路边有各样的野草,可以编小马,做小鸭;秋天有栗子可以捡,还有桂花香飘十里;冬天总要在路边崖沟上扳几根冰凌子玩玩……”

“身处其中的他们,并不会意识到孤独与生活的艰难。”

不知道为什么,林海觉得史老师这一番话很有哲理的味道。

讲完故事后,史云生后知后觉地看了眼手表,一拍脑袋,连忙站起来。

“哎哟,这都快10点了,不行了,我得回去了。”

见史云生要走,林海心思一动,起身跟上去,“史老师,那我送送你吧。”

“不用不用,就几步路。”

“没事,正好我也有些话想对史老师说。”

林海这么说了,史云生也没法拒绝,两人便一同出了男生宿舍。

刚走没几步,史云生还没来得及开口问,林海却已先开口了。

但就是林海这一句话,让史云生一个踉跄差点摔倒。

“史老师,你想不想当校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