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在大学当校长 > 第七百四十章 材料学真的是天坑吗?

作为数学系的教授,爱德华教授很讨厌参加各种数学会议、论坛,他更喜欢窝在家里研究数学。

可没想到这次到波士顿开会,竟然遇到了陆这个数学天才!

噢,上帝,他真的难以相信陆竟然不是数学专业的?!

去特娘的电气工程,这是娘炮才会学习的专业,真正的男人就应该来学数学。

当然,值得庆幸的是,陆会来到普林斯顿大学读博。

哪怕对方以后会回到中国,那又怎么样?

至少陆在普林斯顿大学学习过一段时间,留下了一些痕迹。

再说了,陆的学问是属于全世界的。

这就够了。

今天是他离开波士顿回去的第三天,没想到陆已经把【x3 y3 z3=33】的第一组整数解给求出来!

“陆,请稍等一下。”

爱德华教授兴奋地拿起纸笔,随着手机里的声音响起,钢笔在草稿纸上迅速滑动。

x=8,866,128,975,287,528;

y=-8,778,405,442,862,239,

z=-2,736,111,468,807,040。

即,

33=88661289752875283 (-8778405442862239)3 (-2736111468807040)3。

放下钢笔,爱德华教授心中已经明白。

这一刻开始,难倒数学界数十年的【x3 y3 z3=33】难题正式攻破!

而解决这道难题的,并非美国或者俄国、法国的某位著名数学家,仅仅是一名来自中国的在读本科生!

他的双眼里闪着异样的光芒。

爱德华教授几乎可以预料到几天后新闻头条的内容了,那会是相当的震撼。

似乎想到什么,爱德华教授提醒道:“陆,你这两天赶紧把证明过程,包括详细的解题步骤和算法整理成一篇论文,然后先发到arXiv上,再投稿给《AnnalsofMathematics》(数学年刊),到时候我帮你催催,应该不用等太久的时间。”

陆舟虽然不是数学专业的,但是数学四大神刊自然也不会陌生。

他迟疑了一下,问道:“爱德华教授,论文用不了多长时间,只是……真的能发表在《AnnalsofMathematics》上吗?”

爱德华教授轻笑一声,轻松道:“陆,选择普林斯顿大学绝对是你人生中最正确的决定之一。《AnnalsofMathematics》是由我们普林斯顿大学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主办的,我也是这个杂志的编委。”

《AnnalsofMathematics》(数学年刊)创建于1874年,是数学四大神刊里面最老的期刊,现为普林斯顿大学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联合出版,每两个月出版一刊,近两年每年发表的学术论文仅为三十多篇,其中含金量可见一斑。

“那arXiv是什么?”陆舟摸了摸鼻子,不好意思地问道。

毕竟他接触数学也就几个月的时间,能知道数学四大神刊分别是什么就不错了,至于听到arXiv完全是一脸懵逼。

爱德华教授一拍脑袋,竟然忘记陆舟还只是一个电气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了,只好解释道:

“为了防止自己的idea在论文被收录前被别人剽窃,我们会将预稿上传到arXiv作为预收录,而arXiv就是个可以证明论文原创性(上传时间戳)的文档收录网站。”

论文讲究时效性,比如你想到一个idea,然后做了仿真,写了论文。但是考虑到投稿问题,有些会议或者期刊“callforpaper”是有时间限制的,比如可能多几个月才是论文的收稿期。

一方面为了证明自己论文的原创性,可以将论文放到arXiv网站上挂起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竞争,谁的论文在arXiv挂的早,谁就拥有了这个论文的权力。

简单得说,arXiv就是“一个占坑的网站”。

而arXiv原先是由物理学家保罗·金斯巴格在1991年建立的网站,本意在收集物理学的论文预印本,随后括及天文、数学等其它领域。

金斯巴格因为这个网站获得了2002年的麦克阿瑟奖。

arXiv原先挂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早期被称为“LANL预印本数据库”。目前的arXiv落脚于康奈尔大学,并在全球各地设有镜像站点。

现今有不少的数学家及科学家习惯将其论文先上传至arXiv.,再提交予专业的学术期刊。

其中最出名的数学家当属格里戈里·佩雷尔曼,佩雷尔曼教授对庞加莱猜想的证明便是先挂在arXiv上。

爱德华教授让陆舟先发到arXiv上,就是怕被其他人给抢先证明出来。

但不是所有论文都能先在arXiv上发布,必须是未经发表的,且论文必须经过一名相关领域的人员认可。

“哦对了,差点忘记你连arXiv账号都没有,这样吧,待会我帮你认证一下。”

“爱德华教授,非常感谢您!”陆舟很郑重地感激道。

爱德华教授俏皮一下,开玩笑道:“如果你真的想感谢我,那就请你多解决几个数学难题吧!比如哥德巴赫猜想、黎曼猜想、霍奇猜想……”

“爱德华教授,我会的!”陆舟认真道。

“沃特?”爱德华教授一头黑线,下意识喊了一声。

这小家伙是不是不知道这几个猜想有什么意义吗?

比如哥德巴赫猜想,简称哥猜,是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

1742年,哥德巴赫给欧拉的信中提出了以下猜想:任一大于2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

但是哥德巴赫自己无法证明它,于是就写信请教赫赫有名的大数学家欧拉帮忙证明,然而一直到死,欧拉也无法证明。

今日常见的猜想陈述为欧拉的版本,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素数之和,亦称为“强哥德巴赫猜想”或“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

民科最喜欢一扎堆的涌入数学界,尤其是哥猜这个数学王冠。

一旦哥猜被证明,这个证明者只要年龄不超过40岁,那么必然可以获得菲尔兹奖,而且还会载入史册!

“爱德华教授,你刚刚说什么?”

“咳咳,没事没事。”

爱德华教授真的很想告诉陆舟哥猜究竟有多难,但是又怕打击到对方的信心,只好搪塞过去。

跟爱德华教授通话完后,陆舟又给校长拨了个电话过去,把事情简述完后,校长却提出一个很奇怪的要求。

“对了,你到时候上传到arXiv后跟我讲声。”

“哦哦,好。”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是陆舟没多疑便答应了,然后开始专心撰写论文。

另一边。

光华大学。

陈灏放下手机,脸上露出淡淡地笑容。

“既然被证明了,那我得再加把火。”

下一刻,陈灏将邓慧唤了进来,对邓慧吩咐了一些事情。

……

就在即将踏入8月的前几天。

著名学术网站arXiv上出现了一篇文章篇幅不长,但内容令人十分震惊的文章。

【关于x^3 y^3 z^3=33的整数解的证明——ZhouLu】

这宛如一颗石子掉进了平静的潭水了,顿时掀起了轩然大波。

整个数学界,因为一个本科生,再次热闹起来!

ps:卡文了,头疼,明天再两更吧,抱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