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战国之高氏物语 > 第十五章进退两难岂一人

战国之高氏物语 第十五章进退两难岂一人

作者:蓬莱三人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3:19 来源:笔趣阁

当朝比奈信置全军都已经抵达鱼明川,高师盛部才刚刚走了半数路程。

乱战近一年,百姓即便没有四散流亡,也没可能整备道路,一路上走走停停,最后高师盛不得已,只能让小野忠明,带人跑到前头抓紧时间抢修道路,索性平山众都是干习惯了,忙活起来倒是得心应手。

高师盛大声催促两句,听着杂兵有气无力的回应,也不由苦笑连连。他可以说是带着部下,帮武田家从头到尾,免费整备了一遍信浓街道。如果以后合战都这么打,那倒是不用担心刀枪无眼,要了自己的小命,估计开战前自己跟手下这帮子苦力就要先被累死了,早知如此,还不如主动请令,跟着伐木,起码不用这么辛苦。

全部的木材,直到晌午才好不容易送到,匆匆用过饭,就又有军令传下,许是看到平山众这些天的辛苦,这回总是轮到个不错的活计。

由高师盛带队,负责扫荡附近乡里,剿灭‘盗贼’,当真是‘贼过如梳,兵过如篦’,难怪内藤光秀会破口大骂,这个狗日的世道,黑白颠倒,官贼不分。

相比年轻兵曹的望天无语,平山乡的杂兵倒是颇为兴奋,也不再抱怨连连。

虽说武田、长尾两军抢先一步将乡村都洗劫了一遍,但别看更级郡面积小,但却是个人口稠密的富庶地方,地形平坦适宜耕种,加上临近犀川、千曲川两条水源充裕的大河,方便灌溉,竟然开垦有近六万石的水旱田地。

鱼明川两岸的六个村子,自然也是首先遭到今川军‘人取’的目标。

当今川家代表朝廷的‘官军’浩浩荡荡地杀到距离最近的南岸新田村,村中已不剩多少人。

村落大开,防备盗贼、野兽的围墙被战火烧的倒塌,几个在兵乱里侥幸未死的村老带着剩於村人跪在道旁,听天由命。一见打着武田四割菱的军势又来了,这些人嚎啕痛哭,若丧考妣。

一个年过六旬的村老,瑟瑟发抖从怀中取出一份皱皱巴巴地札文,拜倒在高师盛马前,恸哭说道:“还请大人开恩,这是我等购买的免兵札文!”

高师盛下马扶这名村老起来,问他姓名。村老自称新田氏末裔,痛哭流涕地说道:“越后军······贼兵破村后,大肆人取,年轻青壮都被其掳走,便是我等口粮也都被尽数夺走,还请大人垂怜,高抬贵手方我等一条活路。”实际上在越后兵‘人取’前,为了征集粮秣,守备泰平寺的武田军就抢先下手,将附近各村抢掠一空,今川军算是第三波下乡征粮的‘官军’。

信浓新田氏出自南朝名将,越后守护新田义兴之后。新田义兴六岁时就能升殿元服、受官家赐名,最出名的当是死后怨灵索命,在梦中接连讨取畠山国清为首的数名奸贼。

看到忠臣名将的后人,在这次的川中岛合战中家破人亡,高师盛物伤其类,扶起这位老者,郑重其事地保证道:“贼兵残暴,令人发指。老丈放心,在下乃是为朝廷讨贼的官军,此行只为捉拿‘盗贼’,绝不会伤及无辜!”实际上在越后兵‘人取’前,为了征集粮秣,守备泰平寺的武田军就抢先下手,将附近各村抢掠一空,今川军算是第三波下乡征粮的‘官军’。

就在他有感而发,信誓旦旦许诺的时候,早已经安耐不住的杂兵们,在山伏出身的内藤光秀的带领下,如狼似虎地冲进村里挨家挨户,翻箱倒柜,找寻钱粮财物,这两幅截然相反的场景,可能才是最惹人发笑的狂言能剧。

杂兵们可不懂什么温情脉脉的假把戏,只知道百里迢迢,冒着掉脑袋风险来信浓参加合战,可不是为了朝廷的家国天下。

都是苦哈哈出身,对能把钱粮藏在何处,可以说心知肚明,很快就有人在内藤光秀这个惯匪的指点下,陆续找到分散暗藏在各处地窖的剩於粮食,随着一阵阵欢呼声,长谷川隼人目露凶光,立刻带兵拔刀上前,看压住想要躁动的村人。

这年头哪里有什么老实百姓,都是一个山沟里爬出来的刁民,谁也别唬谁。长谷川隼人猛地抬脚踹翻一个想要起身反抗的青壮,踩住那人的胸口,将明晃晃的刀尖抵在对方的脖颈上,只要自家兵曹发话,立刻能让这个‘刁民’血溅当场。

高师盛则摇了摇头,示意把人放了。

此回出来只是为了剽掠钱粮,没必要闹出人命,武田、长尾两军不但在更级郡厮杀交战,而且四外掠粮,让本就穷困的乡民们只能靠着挖野菜、啃树皮果腹,哪怕饿得奄奄一息,也没人敢去动这些暗藏在地窖里的种粮,把种粮吃了,来年开春耕种怎么办。

但这些种粮代表的含义,却不是高师盛该考虑,又能考虑的问题。就如同被野火焚烧的荒草一样,一个村落消亡,用不了多久,就会有新的流民隶奴将这些百姓遗留下来的废墟上,重新耕作。

在不知道,合战将要打多久的情况下,身处敌国的今川军唯有尽量就地征集粮秣,如果是在东海道,或许还会考虑地方治理,家名声望的影响问题,但在东山道的信浓国,哪里会有人去真个顾这些百姓的死活。

东海道,东山道一字之差,所做出的劫掠行为,显然就完全不必考虑其他外在影响。

当转遍附近十几个村子,不仅装满两辆大车各类‘种粮’。还带回来了几十名年轻女子,这些都是遭到‘人取’的各村,用来换回部分种粮的货物。

至于家禽牲畜则完全没有找到,不是被武田、长尾两军之前的劫掠抢走了,就是被饥饿的百姓捕杀食用,倒是回来的路上猎到两头受惊的鹿。

等追捕‘盗贼’的‘人取’队返回时,营砦已经初具规模,将收缴的粮秣和两头鹿上交,由后勤队统一分配。至于那几十名女子,则暂时扣押单独几个营帐内,让人严加看护,不是担心这些女子逃跑,而是害怕军中有士卒会去骚扰。

高师盛向那些村縂保证过,只要在三日内能够筹集到足够的‘身代金’就可以把人安全地领回去,不过显然这话不仅村縂不信,就连他自己也不信,刚刚掘地三尺,连种粮都被搜刮干净地百姓,哪里还能凑成足够的钱财,过来赎人。

当天晚上,全军主要将领都聚在一起品尝炙烤红梅,出阵苦寒,也没有太多佐料调味,只撒上些盐巴、酱醋,但诸将还是吃的津津有味。

这些国人众都是粗人,没吃过几回正经酒席,几杯清酒下肚就原形毕露,在宴席上大呼酣饮,拿着肋差击案,连呼要肉,在身旁伺候他们的都是白天掳来的年轻村妇,但凡长相还算看得过去之人,都被强拉来席上作陪,有两人色迷心窍,借着酒劲动手动脚,连搂带抱,可谓是丑态百出。

其余武士则跟着大呼小叫的嬉闹起哄,再加上遭到轻薄的女子尖叫呼救,让整场宴会变得乌烟瘴气,朝比奈信置也不阻拦,反而饶有兴趣地在旁仔细观察诸将的表现,审视他们之中到底那些人可用,那些人只是单纯的莽夫庸才。

与严厉治军的朝比奈元长不同,朝比奈信置没有那样高的威信,所以只能采取怀柔的方式,对这些豪族进行拉拢。

所以从担任阵将后,从来都是御下以宽,善用恩义结交部将,不论是先前在诹访互市,还是白天让高师盛带兵‘人取’,以及放任部下在宴会上放浪无状,对其来说都不过是收揽军心的手段罢了。

虽然导致一定程度上军纪散漫,但好处却很明显,仅仅旬月就赢得了远江三千军役众,上下一致的拥戴,乐受其驱使,以求获利。

鹿肉虽然鲜美,高师盛却觉得食不甘味,再三抚案,最后干脆停杯投箸,自按刀而起,悄然绕至帐前。

他掀开帘幕,迈步踱出,眺望远近刁斗森严的军营兵帐,仰头看了眼树立在本阵帅帐前的八幡马印大旗,复而望顾泰平寺方向,寒风萧冷,高师盛却觉得热血沸腾,难以自持。

他此时离泰平寺尚有五里之距,自是难以在如墨的夜色中观见山寺经阁,但却在一阵阵迎面袭来、带着硝烟兵火气息的北风中,似乎闻到了那佛寺四周浓浓不散的血腥气味,转目在望向川中岛方向,仿佛听到了那即将爆发,如山洪爆发般震天动地的敌我士卒呐喊和刀兵交击、铁炮轰鸣之声。

··········

就在高师盛遐想万千之际,若槻城内,长尾政景、村上义清也在与北信豪族、越后军部将议事。

他们派去敌后哨探的忍者送回了,今川军已至鱼明川,建立营砦的军报。

村上义清说道:“今川军早至犀川,却於南岸徘徊多日,显是无心与我军开战。如今一反常态,昨日突然增兵栗田城,仅仅休整一夜,今日又马不停蹄地赶赴鱼明川立营。锁住我军去路!这显是想要急于遏制我军动向,若所料不差,当是为了配合武田信玄於海津筑城的举动,以攻代守,为其减少犀川左翼的压力!”向长尾政景问道:“绝不可作势其等安稳自守,越前守有何对策?我等是继续‘野伏’,还是正面合战?”

长尾政景环顾堂内,思虑片刻,还是不愿正面同敌军迎击,说道:“还是‘野伏’战法更稳妥一些!”

“还要‘野伏’?”

评定间内的豪族、部将顿时议论了起来,是否可行。

长尾政景连拍几下桌案,让他们安静下来,说道:“今川军号称统共八千兵马,虽是虚词,不会真的有这么多,估计也会有三四千人,我部能战者也不过与其相当,后方还有城砦需要固守,今川、武田两军合兵一处,仓促展开合战,便是以寡击众,我部外无援军,经受不起太多折损,一旦失利,局势定然会彻底扭转。”

三战连武田军,又几乎全取更级郡,长尾政景却感觉对接下来的战事愈发吃力。

正如其先前所说,如今能够压制住对面的武田军和郡内野一揆,靠的就是兵马众多。故而,一听闻今川军渡河,立刻让村上军停止对泰平寺的围攻,顺道还将监视其余营砦的野伏队一并先行撤回,怕的就是出现不必要的兵员折损。

他说道:“以我之见,今川军未必有心死战,只要其不来寻衅便不必管他,还是先用步步为营的战法更加稳妥,拔掉其余营砦后,今川军孤掌难鸣,自会退兵,我军最主要的,不是能否真得攻克栗田城,而是看守住主公的后路,只要葛尾城、善光寺不失,吾等在信浓就可进退自如,进与之决战川中岛;退,自上野原返回越后。”

岛津忠直问道:“今川军虽不知战力如何,但仅凭借人数众多这一点,就不容人小觑。如其打算与武田军合兵,主动迎击,那我军是战是退?若是被迫交战,胜了固好,万一败了又当如何?”战前的设想和安排,落实后往往很难面面俱到,今川军究竟如何打算,谁也不清楚,万一对方也打着主动进攻的想法那。

“如今川军真的出阵,退回若槻,凭城坚守足矣。”

诸豪族、武士议论纷纷。难以指挥部众并非武田军自己一家,相比小山田信茂这位武田家的重臣,在真田幸隆、山本晴幸两位军师的帮助下,调度豪族还算从容。

那长尾政景对於兵力的只会,堪称束手束脚,再加上前国主身份,则让他与麾下部将双方都格外显得让人尴尬。除了上田众外,其余豪族、武士都有意无意的与之保持一定的疏远,对於军令,也是斟酌再三后才能听令。

这也是为何长尾政景明明看上去四面出击,连战连胜,但真正面对劣势明显的栗田城武田军,却难以做到大胜的主要原因。

最后还是靠村上义清出面,帮着拍板决定军令的实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