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战国之高氏物语 > 第五十八章族灭一姓威豪滑(下)

战国之高氏物语 第五十八章族灭一姓威豪滑(下)

作者:蓬莱三人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3:19 来源:笔趣阁

长谷川隼人被人从地上搀起来,倒吸着冷气,但见高师盛面色有异,以为是嫌自家刚才无能,一瘸一拐的走到近前,请罪道:“小人无能,未能擒杀此贼,以至於失态家长面前,请家长赎罪。”另外四五个梭巡,没有上前合力擒贼的郎党、用心棒,也是惭愧,上前请罪。

高师盛尽管刚才受到惊吓,但面上还是保持镇静,并不怪罪,长谷川隼人这一声‘家长’称呼,算是坐实了双方之间的主从关系。自郡治回返前,朝比奈元长颁赐下一纸‘契书’,将他划为郡国众,允许他正式编练郎党众,负责纠察乡里豪右,长谷川隼人也得了一个兵佐头的军职,除了没有相对应的田产外,算是恢复了地侍的身份。

见三沢氏门下郎党、族人已然尽皆身死伏法,也已经将三沢左兵卫的妻儿擒获,他上前同滨名信亲见礼,道:“飞驒守,贼人以毙命,不能让通判久候,不如便请来验看罢。”

滨名信亲点了点头,没有答话,经过三沢左兵卫的身体时,犹自忖叹,不由多看了两眼,想道:“偌大家业,却是便宜了他人!”

他虽是骏府兵将,同时也不免生出,兔死狐悲之感,三沢氏以往在乡里与国人争胜,虽是秽多非人出身,但也算是豪右一流,不想只短短几日,就破家灭族,今日能灭三沢氏满门,来日未必不会断绝他滨名氏家名······

国人豪族的悲哀,高师盛自不会去理会,他作为骏府谱代家臣,与主家的利益,早就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扑杀豪强,本来就是职责所在,即便骏府知道号,虽不会嘉赏,但也不会斥责处罚。

这也是为何朝比奈元长没有多做犹豫,连骏府都不通报,便悍然族灭一姓的关节所在。

他生于武家之门二十三载,过往听闻不知多少显赫武家,败亡覆灭,今日真的断绝一门苗字,忍不住想起《敦盛曲》人间五十年之辞,不知将来自己,也能否避免身死族灭的厄运。

山内通判来的小侍带领着足轻,在匠屋空地前,清点着搜查出来的财物,至於被杀死的‘凶犯’,高师盛快步上前,将先前“搜出来”的罪证呈上上去,说道:“这是从三沢左兵卫身上的携带的一揆誓书!”

山内通判接过崭洁如新的誓书,两旁跟来的豪族,瞧瞧誓书,又看看三沢左兵卫血肉模糊的尸体,哪里肯信,高师盛禀告道:“三沢一门及於下乱党,尽数被下吏拿下。”

山内通判把誓书收入怀中,顺着他手指看去,看见三沢满门上下的尸首,微微蹙眉问道:“莫非一个活口也没有留下么?”却是不信,这些人都是负隅顽抗,才被杀死的。

“三沢一门自知罪孽深重,除了适才拒捕,被格杀当场的以外,妻小也都纷纷在屋内,自害身亡,交战激烈,没来得及阻止。”滨名信亲不动声色地答道:“其家中上下,皆入笃信鬼神妖言,凶悍轻死,宁愿坠入魔道,也不愿束手就擒。”

诸多豪族听后心底寒气大冒,手脚冰凉,若说一个两个,有胆量自杀的他们相信,但要说全都自杀,谁会相信。满地尸体中,不少都是被绳索捆得结结实实,别说不愿自杀,就算是自杀,又用什么办法自杀。

不过现在周围多是郡里派来的旗本,各家郎党杂兵,都被分散去村里各处把守,哪里还有人,敢多说半句。

武家争斗厮杀,主要断绝的是对方的家名血脉,虽然残酷严苛,但也有不成文的规矩,即便是延续上百年的血仇,往往也会保留战败者的庶子,或是更改家名,或是出家为僧,以示宽大,三沢氏虽然是贱役,但在地方上也属于实际上的豪右,理应受到这种宽大。

却没有想到,三沢左兵卫听到‘妖言’罪后,认定自家必然要满门断绝,不肯投降,家中亲属,都被被杀红了眼的足轻,全都杀死。却非是高师盛授意指示,倒也省的他在流放的路上,派人袭杀。

豪族信不信不重要,山内通判不去深究就够了。抬笔一挥,将拘捕状上的名字,悉数勾去,每勾去一个名字,便代表一人未经审问,就被私刑处死,整个过程,丝毫不避讳一二。

骏府虽然一再强调,不允许各郡妄起刀兵,不告而自相攻杀,但实际上远、骏两州郡守,派兵讨伐不驯服的小豪族和武士的事情时有发生,只要兼并来的土地,被划为骏府直领,且没有牵连到千石宛行的国人,骏府方面都是放任自流。

只不过,彻底断绝豪族血脉家名的事情很少见,多数都是减封改易。

待将拘捕状上的名字,全数勾完后,对滨名信亲等人,说道:“三沢一门,胆敢以妖言惑众,现以尽数伏诛,另外,还涉及到一揆同党在外,在彻底查清之前,你等郎党,仍要在此暂且把守此处,一个不许出入村落半步!”

三沢村是个大村,人口数百人,这次带兵过来扑杀的只是跟三沢左兵卫关系密切的几家巷户。大多数村人都闭门自守,未受到实质上的损害,但仍要留下人手看管,免得出现逃亡,或者聚众作。

高师盛提议说道:“通判,滨名大人带来的郡兵人手有数,倘若真有漏网余孽,半夜铤而走险,恐难制止,不妨以各家带来协从的杂兵为主,在留下一队郡兵监管,这样才能万无一失。”

石松丰久等人面如土色,汗如浆出,明知这是不怀好意,因没有人敢先出言反对,也只能唯唯诺诺,点头称是。

山内通判沉吟片刻,看高师盛的神情,不像是想将各家豪族,诓骗出去,然后一网打尽,便就同意:“确有道理,然各家国人也都算是有功之臣,不可孟浪无礼。”山内通判告诫道,在他眼里,这个后生晚辈行事作风堪称强酷,让他去监阵,就真的连砍了四名犯错的士卒,将人头悬在旗杆上,带着来回奔走,恐吓杂兵。

高师盛应道:“诺!”他也不放心杂兵的军纪,主动让长谷川隼人、小野忠明两人带着几名郎党一并留下来,监视军纪,最重要的是,看守住三沢家查抄出来的财物,去往郡里的路上,剿灭长野党山伏,郡里无钱支付购赏,干脆就允许他自由切取,三沢氏的家产。

滨名信亲骑马打头而行,两名郡兵随其左右,皆持流旗,后面辎车上满载尸首,各家豪族老老实实,排成一列的跟在后面,两侧都是旗本郡兵护卫,或者说押送更合适一些。再后面是山内通判整跟高师盛叙话,最后面则是青木大膳、北庄万次郎、长田盛氏等人押后。

连武士带足轻,一行五六十人,沿路呼喊三沢氏的罪名和下场,从乡道路过。乡道两侧田野里各家百姓,俱皆胆颤,跪伏在地,恭送他们离开,不敢抬头。听到脚步及车轮声渐渐远去,有胆大的方才悄悄抬起头来,小心翼翼的窥探,人群之中,有一个,黑漆大铠,身旁诸多甲士随行,昂首直行,可不正是一直以公卿打扮示人的高师盛。

有参加过庄所的集会的村人,敬畏说道:“之前乡佐所言,凡有豪右不法,必然派人拿问,当时只觉得他空口大言,却不想何止拿问,简直是网罗穷罪,往日耀武扬威的武士老爷,在他面前也跟囚犯一样,被押着沿辙屈行。”关东风俗,人如果踩到运送死人的尸车是大为不吉利的事情,而今天乡里的豪族,乖乖跟在运尸车后面,蹈矩而行,可谓丢尽了脸面,连往日畏惧他们的百姓都出言嘲笑。

·······

高师盛将山内通判、滨名信亲二人送出乡界拜别,目送其人远去,才又领着几家豪族回了庄所,这一次却不是向之前那样,虚席以待。

自去堂上端坐,石松久秀带着国人众,坐在硬榻之上,面面相觑,猜不出这位新来的乡佐,还想干什么肆无忌惮之事。

高师盛自赴任以来,刚刚才过一月,开始的时候,他克己勤行,如在骏府奉公之时,兢兢业业,虽然断处‘宗论’一案,但仍旧不免有人认为,他是借助骏府法度,狐假虎威。借助长田家的财力,对乡中百姓施以小恩小惠,也不会让人过於畏惧,尤其是三沢左兵卫当众顶撞离席,却没有受到任何处罚,在参加集会的国人、百姓的口口相传下,不免被人认为,他是一个懦弱的人。

然而,都没有想到,隐忍多日后,如虎扑鹰击一般,将跋扈乡里百年的三沢氏这条豺狼,撕成粉碎,让人看到的不仅是深厚的武家身世,更是残忍暴虐的手段。

各家豪族再看向堂内,光线昏暗,高师盛的双眼,正对斜坠的夕阳,不禁染上了一层血色。进院之后,便有人将院门封闭,青木大膳独坐廊下抽刀擦拭,森寒的白光,不时借着刀身折射入堂内。

各家豪族刚一入座,便见发现座位前方的漆桌上,放着一封封盖有郡守铜印的状书,滨名信光拿起自己那份,鲜红的朱印刺得他一阵目眩,扭头看向主位,只觉得自己双手冰冷,但却冷不过高师盛的眼神,那眼神让所有人都忍不住打了个冷战。

萧瑟的寒风中,卷动院中的竹林如波涛起伏,有些枯竹稀疏立在墙边。早就掉光了竹叶,唯余枯朽待死的干枝,亦随风摇摆,风竹瑟瑟,发出沙沙声响,充满庭院,争入耳中。

滨名信光努力让自己脸色看起来平静些,甚至能多出些感恩戴德的欣喜,勉强忍住心内里的畏惧,此时其余国人比他还要惊恐万分,有胆小的甚至已经抖成一团,脸色比死在乱枪之下的三沢左兵卫还要苍白。

滨名信光抖着手,将判状当归桌案上,双手虽然藏入袖中,但是却仍旧止不住的颤抖。

“滨名扫部少属……”

“是,小人在!”滨名信光听到高师盛叫自己,慌忙膝行出列。

高师盛和善笑道:“扫部少属又何必见外,我与汝父同为郡臣,况且你我两家出源氏,以兄弟相称便好,若是没有疑意,看过后收好便可。”虽然两家同出源氏一门,但高氏是高阶朝臣一系,而滨名氏与大河内氏一样,都是源赖政的后裔,不过彼此间世代联姻,兄弟之称,也不能说有错

“是,舍弟见过大兄!”滨名信光福至心灵,急忙应承,退回自己的席位,将桌案上的判状小心折好,塞进怀里。知道自家这回算是逃过一劫,判书上的罪名,随便拿出来一条追究,也足够他切腹谢罪。

滨名信亲抢先一步下手,替高师盛将三沢氏满门诛灭,那高师盛自然也要有所回报,源赖政“鵺退治”后受领远江国六村之地,其中一脉改姓为滨名氏,繁衍至今,一族分为大谷、驹场、都筑、三天等地,成为湖北有名的武家,佐久城在被骏府改为郡治前,世代为滨名氏的本城。

凭借着这种显赫的家门和势力,滨名信光能够轻易逃脱律法制裁,但其他国人则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正当国人众以为就此了结的时候,高师盛示意北庄万次郎,将其他豪族面前的判状纷纷收走,而后旁若无事的讲述起赈灾事项,在座国人众神思不定,哪里还有心思听这个,不论听到什么苛刻的要求,都不敢反驳,一直谈到傍才被放归各家,任由他们揣度用意。

石松丰久看出了索贿之意,当晚便带着转让地契,以二十石上好水田,赎回了自家的罪状,其他国人闻讯后,纷纷上门用钱财、田产来求取宽恕。

三日后,经过郡守朝比奈元长的上书,在死无对证的情况之下,诸多“证据确凿”的情况下,算是彻底结案,负责审核的检非违使,见告发抓捕的高师盛出身谱代家臣,又是朝比奈元长的姻亲,自无阻拦之意,不仅如此,还将三沢村剩余部落民全部都要徙至骏河,匠屋改由远江其他秽多非人充入打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