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战国之高氏物语 > 第五十五章愿作鹰犬惊狐鼠,难见天下至泰平

高师盛不但家学渊博,而且久任门下捕盗一职,朝比奈元长不信自己这个侄儿,会不知“巫诅妖言”之罪的分量。

此罪落实,必然要株连百人不止,他虽然是东海名将,却也从来没有在战场以外之地,去谋害如此之多的性命,故此不叙亲情,改称高师盛右兵卫的官职,肃容相问。

“知道。”

“那好!本郡问你,书状中告发诸多罪名,究竟是确有其事,还是你因泄私愤,谋取私利,而授意门下徒众,故意捏造诬告?”怎么会有这么巧合的事情,才刚上任一月,就发现乡内有人阴谋作乱,明摆着,其中必然内幕,说完便让小侍将这些罪状,分别传阅堂内众人观看。

高师盛面不改色,答道:“三沢左兵卫猖狂不法,横行乡里久矣,滨名大人与之互为邻里,自然是知晓下吏所言非虚,此回骏府德政令颁下,便是此贱役带头抗拒,串连豪猾,试图煽动一揆作乱,本乡军役众长谷川元忠、隼人父子,因在乡中威望甚高,故而也在其拉拢之列,然世受骏府俸禄,不敢逾叛,遂表面假意顺从,暗中则向庄所通报消息,下吏斗胆,恳请郡守派遣旗本军势,诛杀此贱役满门,以儆效尤!”

“也就是说此案与你无关?”

“此人证物证皆在,郡守不信,证人现下就在廊外等候,可传唤前来,一问究竟。”高师盛顿了顿,继续说道:“且下吏来郡路上,还受到三沢左兵卫勾结的鬼面山长野党山伏的截杀,如非做贼心虚,又何必急于杀人灭口?”

“何以见得长野党山伏便是受三沢氏买通!”朝比奈元长平静问道,但在坐之人,皆是其故吏,却是看出来郡守,实际上已是恼怒到了极点,什么人证?这种情形,谁还看不出来,到底是怎么回事。

找人做伪证,难道比捏造罪名难上多少不成?

“山伏中有一人,下吏侥幸认得。此人名唤净空,原本是乡中真言宗的法师,因犯律令,被刺配骏州安部劳城营,下山公干时为山伏劫持,据他口供招认,长野党山伏便是受其招雇,至於参与一揆的同党还有谁,待拿下了揆首,自然便就知晓。”

“郡守大人,依下吏之见,不妨先传唤人证上堂答对。”松上信宗想了个折中的办法。

朝比奈元长手扶桌案,根本不予理会,品味了会儿高师盛这句话的意思,目光严厉,盯住自己侄儿,问道:“你此话何意?”

“将其满门同党,捕入狱中,严刑拷打。三木之下,何求不得。”高师盛直言不讳,这么做的目的也是为了避免有人乞诉骏府,将事情闹大,引起地方豪右介入,以往不是没有过先例。

山内通判为人刚正,但不迂腐,并不介意,通过屈打成招的方式,来达到打击豪右,反而觉得仅以妖言罪,恐怕难以服众,蹙眉道:“三沢氏常有妖言,并假托鬼神,以图谶蛊惑人心,祝诅幕府崩毁,源氏栋梁断绝,且有乡中私斗争杀数人、屠宰牛马牲畜、偷放债贷、开垦不入名田、篡改匠屋账册等诸多不道之罪·····”

这些罪名中除了‘妖言’罪外,其他罪名并非完全捏造。但平心而论,又都可以说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全是些‘莫须有’之事。

乡中别说豪强间常有私斗,就是寻常百姓和村落之间,也会因为各种纠纷摩擦,演变成几十人,甚至是上百人的私斗,骏府对此种事的态度,一贯是,民不举官不究,甚至是民举官仍不究。

秽多非人群体,本来就是靠屠宰为业,这算什么罪名;开垦不入名田,基本所有豪族都在干,即便被发现也谈不上大罪;篡改账册这么隐秘的事情,外人怎么可能会轻易知道,一看就是风闻流言,加以编造的。

这里面,唯一称得上重罪的就是偷放债贷了。

骏府一直严厉禁止,民间私自放债,鼓励百姓向骏府借贷,除了官贷以外,只允许寺院、以及部分豪商有资格放债,作为交换,每年都要向骏府缴纳三成利润,才能保证不被查封质库。

就算全部落实罪名,也到不了诛族的地步,传扬出去,难以服众。

高师盛道:“请通判将平山豪族之罪状,悉数阅览。”

山内氏丰将众人手中罪状,全都讨要过来。仔细看过后,不觉触目惊心,见其上共罗织了三四十条罪名,当头第一个就是‘群盗三河’,而且还是村村如此。

也就是说,整个乡的百姓,或多或少,都跑去过隔壁三河国,伪装盗贼劫掠,这种事情,不但三河国豪族会来远江,远江的国人也会去三河烧杀劫掠,大河内国纲才会说,两国刀兵不断,子弟尽墨,恐难为友。

第二个是大井氏犯下的‘贼杀’,因为催缴年贡不得,便拔刀将村人给杀害了,虽然事情过去许久年,但乡里百姓,对此事无人不知。

第三个是滨名家屡次招揽亡命、隐匿田产,另有今年殴打村惣,纵火焚毁良民屋宅之事。其余豪族也都是劣迹斑斑,比起滨名家来,丝毫不逊色多少,甚至还有为了避免家名断绝,岳父与寡媳通奸的丑闻在内,等等诸罪,不胜枚举。

这些罪状,都非一家一姓犯下,每条罪状前面都有一个人名,即犯罪之人,其后是罪证,在后面边是苦主的名字。大致算下来,乡里豪右无不在其内。——也亏得净土真宗,有喜欢搜集豪族阴私不法的传统,不然还真未必能在,短短几天内,整理出这么多罪证。

山内通判怒道:“我巡捕江左多年,以往只道豪右奸猾,以武犯禁,未曾猜到一乡之地,便如此藏污纳垢!恳请郡守发兵,将这些豪猾逮捕拷掠!”

这便是高师盛为何,要山内通判看完全部罪证的原因,听他所言,只说罪证而不论‘妖言’,显然也是不信,针对三沢氏而捏造的罪名。不打算牵连无辜,杀戮太多,容易沾染业报因果,也没有要族其三属之意。

因为妖言罪的特点,常被战国大名们拿来诬灭大族,或以立威,或谋夺宛行。就如同降服武田信玄的信浓豪族的高远赖继,在天文二十一年,就因‘妖言’诅咒武田氏为由,被逼切腹自尽,由甲斐武士改名高远继宗,入继高远氏,明眼人谁还看不出来,这是武田信玄故技重施,将高远家吞并的手段。

手段虽然卑劣,但在座之人,过往风闻后,并没有觉得太过於惊讶,但今日亲耳听到,仍觉惊骇莫名。

滨名信亲更是惶恐出列,拜倒堂下:“末将有罪,对家中劣子疏于管教,竟使其犯下如此多罪状,请主公责罚!”

朝比奈元长虽然治军严厉,但对政务却很宽宥,国人为今川氏统治远江的根本,在场亲信无不是豪族出身,也要考虑他们的看法,仅仅稍加训斥几句,便就轻轻放过,转而严肃问道:“我儿欲为酷吏邪?”

自古酷吏,便没有几个能的好下场的,高师直、高师泰兄弟,便是室町幕府初年有名的酷吏,族灭豪右不计其数,就连副将军足利直义也受其兄弟二人侵害,行事酷烈,可见一斑,最终惨遭灭族时,天下人无不拍手称快。

“下吏常行民家,亲眼目睹之穷困窘迫,长谷川氏,国之军役兵众,家中仍旧衣不蔽体,面有菜色。问及何故,一为水患频凶,田无秋实;二为豪右侵盗,日益猖獗!国人骏府之柱石根基,不得轻动,却更不可放纵违乱,百姓黔首亦是骏府子民,当救怜国内凋弊之民。”如今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如果不能族灭三沢氏,消息传回平山乡,自己必然要受刺杀。

“你家亦属豪右!”

“昔日为人子,今日为人臣。侄儿不愿为牛马驽力,庸碌无为,愿作鹰犬爪牙,替骏府惊骇狐鼠,穷罪豪猾,下吏恳请郡守发兵,剿灭三沢氏,以震慑东海,使盗匪自缚请罪!”言罢,高师盛免冠叩首,长拜不起。

·········

初时听闻高师盛与长田家车队,前往郡治,三沢左兵卫心中还有些许疑惧,但一连多日,不见郡中派人传唤自己,过去问罪,自以为相安无事,仍带郎党,每日巡视川途。

因令制旧律,部落民聚落不得设立栅栏,虽然到了室町幕府,管辖日松,但三沢村还是没有认真的修筑什么像样得围墙,仅仅在修了一道人高的木矮墙,乡人备盗,部落民也是一样,毕竟三河来的盗贼,可不管良贱之分。

走累了,干脆就带人又回了匠屋聚饮,喝到一半,为微醉正酣的时候,三沢左兵卫对左右说道:“乡佐自以为出身名门,族氏显赫,贵重东海州郡,一上来就指手画脚,然而却不知道,地方有地方的规矩,稍一露怯,便就被乡里的豪族欺到头上,回来见到之前颁下的德政令,没有一样落实,怕不是要被当场气死,武士跟武士也是大不相同了!”

能陪他饮酒的,都是心腹,当即有胆大的起哄道:“武士再不济,也比咱们这帮子贱民强之百倍,要我说,左兵卫你不妨好好孝敬孝敬那个新来的乡佐,说不准也能混成个武士老爷,再不济脱了这身茶衣也是好的,俺们发迹,可就全指望你了!”

“武士?”三沢左兵卫晃着酒盏,不屑道:“有几个武士能比的上咱们吃用得体,莫要看不起自己身上的茶衣,正是这件鼠皮,才让你我活的像个人。”

又指着屋外对面,整齐的屋舍,说道:“除了几家国人自己住的宅邸,有哪家村落,比得过咱们?别看咱们不种地,日常吃的再差,也总吃得上一天两顿干饭,别说乡里村人,就是长田家的奴婢,也不见得每天都能见得到稀粥。”

有人凑趣,接话道:“可不是嘛!别说下人了,就是亲儿子也未必吃的上!”左右闻言,无不哈哈大笑,往常部落民去长田家帮闲,总会被那个‘食铢鬼’借故克扣工钱。

有常去武士、豪族家帮闲,略微了解一些底细的,亦然说道:“武士、国人也就是看着风光,除了有实权的大名主,如今川、朝比奈家以外,其他的不过都是骏府、郡守养在门下的走狗而起。平时既不得自由,还要受律法约束,村民挤兑,空有名声,过得不如意的大有人在。长谷川家据说还是河内国长谷川党魁首的末裔,现在过得怎样,连名田都丢的一干二净,整天靠跟一帮泼皮无赖,给人帮闲过活,和咱们也没什么区别,说不准再过几年,就得变成‘非人’,搬来咱们村住。”

三沢左兵卫叹了口气,说道:“如今这个世道,无论武士、百姓皆不易也。乡里村人就不说了,咱们村还算好点,远江国好歹这么多年没有见兵开仗,你们不用服兵役,我跟着去左卫门大人,去三河国运过几次军粮,那些受了兵灾,无家可归的黔首百姓,甚至落魄武士,为了一口饭吃,或插草自卖为奴,或卖妻卖女,种种凄惨可怜,大家说到底,都是前世作恶之徒,身份贵贱又有什么两样。”

说道因果业报,周围朋党少不得也是一阵唏嘘,不知道上辈子造了多大的孽,才投胎乱世,也不知道各家大名前世都是什么精怪变得,能享受这么大的福报,或者凶恶如鬼。

他接着说道:“还有朝廷的百官公卿和幕府公方,更是不容易。自应仁之乱后,公卿连一日三餐都难以为继,又因律令,无诏不得出京,听说有穷困到头的,不但卖官粥爵,竟然还有把女儿卖去游廊接客,来补贴家用,甚至风闻,官家后妃中也有人半掩门牖,干皮肉生意。每次京都兵乱,幕府公方必然仓皇逃遁,在近江各家大名、国人之间,来回乞食······这哪里还有天下人的模样气度,也不知三好修理大夫,能不能挟持将军,讨平天下。”

“乱世人命,微如草芥,咱们能混个一日两餐,妻儿周全就该满足了,真当了良民、武士,沾染因果业报,难道还有什么好结果不成?”

满座朋党,跪坐席上,都齐声叹气:“也不知道,死之前能不能看见,这世道天下泰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