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战国之高氏物语 > 第五十六章起兵攻城欲救民

战国之高氏物语 第五十六章起兵攻城欲救民

作者:蓬莱三人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3:28:50 来源:笔趣阁

相对单薄的宽木板楯,根本抵挡不住,被砸中的那面木楯顿时破裂,焙烙玉瞬息炸散,陶罐内塞满的铁钉、热油四处溅射。

板楯后方的足轻当时就被击中,扫到了一片。楯墙顿时散乱,最后方有同伴挡下铁钉,未曾受伤之人赶紧上前,捡起落地的木楯,重新擎举托起,但还是被城头上的弓手抓住机会,射下一阵箭雨,又是有几人中箭倒地。

今川军前阵负责掩护的砲手,立刻拖拽发石机向城头上的敌兵还以颜色。定点好目标,瞄准橹台上的发石机,接连反击了三四次都没打中。

投石机的扳臂太短,不过一间的长度,再加上这些砲手之前都是弓手,从来没学过如何操作这么复杂的攻城器械,隔着这么远的距离,没有打中实属寻常之事。

虎出丸曲轮正面墙角,掀开了几个暗藏的追手窄门,百十名死兵快步冲杀出来,到达壕沟后的地棚、兵藏洞,钻了进去。

地棚、兵藏洞的位置都很低矮,几乎跟半截船一般齐平。第三波冲上前去的填壕队,半截船挡得住城头射落的矢石,却防不下对面。

片刻之间,就有十几人被藏在壕沟对面的敌兵用短弓射中腿脚、胸腹,没受伤的同伴,急忙拉拽起他们,向后方飞快跑回的途中,又被箭矢射倒几个,给前队造成不小的慌乱。

“击鼓!助威!”高师盛踞坐望台之上,四周支起印有‘寄悬轮’阵纹的帐幕,使幡匆忙传令给发石机,调整远近,先解决暗藏在壕沟后的敌人。

雄浑厚重的太鼓声,响彻山林。绍田重高亦命人,推鼓登上城头,随之也擂动震响,激励士气。

两边像是比较高下似的,鼓声一阵比一阵高。

周遭山林中的栖鸟,惊飞四起。高师盛等人脚下的望台,似乎都被震动的颤抖。

“威威哈!威威哈!”长谷川隼人等武士屹立阵前,顿足徒裼,带头大声呼喝鲸波,扬幡舞旗,为前队士卒壮烈勇气。

经历过多次合战的这上千今川军杂兵,未见得真的变得骁勇锐猛,最起码对面前这点小阵仗,还是完全可以应付的下来。太鼓声中,在后队大喝的鲸波激励下,填壕队的士卒前仆后继,原本深不见底的水壕,在慢慢被填补。

冰冷积水的满溢出来,让沿途的道路变得格外泥泞,顺带一并浸湿了士卒的、青壮的本就冰凉的草鞋,不少人被冻得只打寒颤。

营内突然发出一阵,惊天的欢呼声,一名浑身染血的青壮被众人高高托举而起,一路被送抵阵前,被众人换上崭新的冬衣。

随后数名使幡踏马传令,分头大喊:“见敷乡大田村的石野七郎投掷土袋三石,并救下我军足轻一人,武藏守赐其玄米一石、冬衣一件、永乐钱三千枚,待填壕结束便可放其归家!尔等何敢不勉励奋战?”

众军在各队奉公人的带领下,齐声高呼:“自当死战,以报武藏守抚养之恩!”,士气愈振。

不用填壕队,完全将十几间宽的壕沟全部填平,只需要填满四五间宽即可。

后营正加急赶造的飞橹桥,飞橹桥的作用和云梯、大橹楯差不多。只不过比前两者更长更宽,多个飞橹桥并连在一起,宽度可达数间,甚至十几间。架放在壕沟两端,便如木吊飞桥一样,士卒们可以踏着上面的木板,直接冲过壕沟,到达城下。

因工匠不全、时间仓促,最多只能把飞橹桥的长度做到七八间长。再长,士卒从板木上发起冲锋时,缝隙连接位置就很有可能承受不住,导致从中间断裂。

否则,高师盛完全不需要耗费人力去进行填壕,直接架上一排飞橹桥,就能够直接越过壕沟。

土塀高墙下的地棚、兵藏洞,因数量众多且密集,可比孤悬高处的橹台容易击中的多,几次抛石下去,坍塌成堆。

出城的百十名绍田军足轻死伤了二十几个,剩下的无处安身,散开阵势,将手中箭矢射空后,又顺着追手暗门回到城内。

城头上,绍田重高又探出身形。经过昨晚一夜的商讨,他们还是想试着跟今川军达成休兵和议,於是带人高声询问:“武藏守,你我二人也算是老相识了,何不来前答话?”

连喊了三声,才终于有人出来回应,却是内藤光秀带兵上前,接替长田盛氏队的弓手回营补充箭矢,而自己继续带人掩护围攻。

内藤队的足轻皆是山伏、水贼出身的恶党,刀枪弓矢,各个会得。

大小上百名在信浓颇有名号的贼寇,也不持长楯遮护,就这么大摇大摆地跟在填壕队的后方,散开一线,拉弓放箭,反击城头上的敌军弓箭手。

这群胆大包天的贼寇众,手中使用的都是大弓强矢,站在下方跟高处的绍田军对射,丝毫不落下风。

绍田军的弓手、发石机大多数忙着对付填壕队的半截船,也顾不上理会他们,一时间大占便宜,箭矢接连二三,射得绍田军在城头不停躲闪。

内藤光秀带着两三个弓术好的,更是连发连中,接连毙命数名城头上的足轻,逼得对方只能在城头竖起长楯,狼狈地躲在后面。

“武藏守,请听在下一言。我千国寺城险峻坚固,兵粮足可饱食半载,守城精兵上千。我虽不通军略,亦知围城之战少有速克者。尔等远道而来,士卒疲惫,区区两千之数,如何能够攻下我这山中坚城?”城头上的绍田重高,大声替高师盛分析军情。

说完后又道:“不敢言迫败武藏守麾下军卒,但稳守城砦足矣!然在下不愿城内、城外的信浓百姓徒增伤亡,且我与武藏守一见如故,若军中短缺粮饷,尽管言语。愿倾城中所有,与武藏守来结此善缘,协助赈济灾民,今川军不过武田借兵,我等本无嫌隙仇怨。如此,两厢罢兵,仍不失佛陀仁善业报,岂不美哉?”

他这一番,明里请求罢战,暗中则是在动摇高师盛的军心。

先点出一旦对城砦发动强攻,今川军必然要驱策信浓百姓蚁附送死,后指出今川军没必要替武田家死战,来到城下所求不过钱粮财货,而绍田家这边愿意交纳一大笔钱粮,买动今川军退兵,这样双方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高师盛闻之,似有所动,将手中折扇啪地开合几下,略微思索之后,向身旁诸人发问道:“如何安城,军中尚还未有成算,此时到正好可以一听诸位高见。”

望台本阵内的诸人,神色各异,除了等着接收半个安云郡的下间赖庆外,信浓国人欧式心中戚戚然,就连刚刚退兵回来复命的本间滕秀、相良景泰两人也是颇为意动,仗着这段时日受到礼遇,自以为猜中了高师盛的心思,壮着胆子,进言道:“我二人以为,城中守将所言不无道理。”

高师盛不置可否,转目望向小野忠明、下间赖庆两人,说道:“还请二位禅师,不吝以金玉教我。”

小野忠明当仁不让,一点儿没有请下间赖庆先说的意思,他一抖僧袍,伸手拾起一块木炭扔进面前的火盆中,不紧不慢地将酒壶放在横架上暖热,才回道:“请武藏守允我上前,与其一会。”

在得到准许之后,由几名旗本手持长楯来到城下,与绍田重高搭话道:“千兵卫此言不过故技重施尔!甚么粮草充足,上千精兵,简直一派胡言,还想要妄图哄骗。昨日莲照寺的下间坊官已然将城中虚实尽悉告知,破城之后,钱粮财货皆任我等自取,何须他人施舍?”

“千国寺城,本非你绍田家之地,乃是趁一揆之乱窃据,得来不正。既然得来不正,还有何颜面在此大放厥词?我幕府官军此来,乃是受公方将军御令平定信州一揆,拯万民於水火。我大军自入安云郡以来,所过之处,黔首百姓无不箪食壶浆,以迎官军。谅尔孤城,何当我讨逆常胜之军?何况我军之后,有武田、今川上万大军,朝夕可至。我家武藏守有言,开城首倡义举者,安堵本领;士卒庶民归降者,厚加赏赐。”

绍田重高不甘示弱,反驳道:“禅师何必诓骗於我?传闻说是白马、黑屋百姓败后惨遭屠戮,皆是禅师进言所害,出家之人如此残忍好杀,当真让人惊骇莫名,难以置信!”

小野忠明对此诘问,既不承认,也不反驳,而是话锋一转,回道:“我军此来,不只为幕府讨贼,更是欲向守将绍田重高讨还鱼明川畔血仇,敬告城中士卒、百姓听闻,你家守将当日对自己郎党,尚且弃众独走,何况尔等信浓士民?若不愿献城,斩绍田重高首级送入我军营内,亦可退兵!”

铁炮轰鸣、箭矢往来如雨里,两人互不相让,竭尽全力自夸吹嘘,贬低对方。交锋两三回合,绍田重高败下阵来。武士又岂是卖弄口舌,靠鼓动哄骗门徒吃饭的僧人对手,几句话就被讥讽的招架不住。

小野忠明得胜回营,高师盛啪地一声,将折扇复又合拢,说道:“禅师所言,甚得我心,绍田千兵卫乃是我平山党之仇寇,唯有取其性命,方才能够一雪前恨,否则即便全城尽皆屠灭,亦不足告慰鱼明川畔死伤郎党。”

然后,对先前提议退兵的本间滕秀、相良景泰两人警告道:“合战军阵之上,岂容怯言?”

折扇一开一合发出清亮响动,犹如太刀出鞘。听到他坦言屠城直似混若无事,本间滕秀、相良景泰本就是远江小国人,被高师盛这位谱代众出身的阵代当众指责,也只能唯唯诺诺,哪里还敢多言半句,慌忙离席告罪。

随后就被打发回前阵,准备蚁附攻城。

明里训教两名远江武士,实则连信国人众也一并敲打,将他们聚集望台宴饮观战,也是在剥夺他们跟杂兵之间的联系。

果然,其余信浓国人坐立不安,胆大地扭动了下身子,轻轻咳嗽几声;怯懦的面露惊容,连忙抬起袖子遮住脸,装作饮酒的模样。

结合下间赖庆献上的城防图卷,砲手琢磨了虎出丸的高墙半天,选择了相对低矮薄弱的西门角,作为突破口。五架发石机通通推动过去,集中火力,猛攻一处。

一时间,火球、擂石临空横飞,打得那片城墙上的足轻站不住脚,狼狈逃窜。

将近午时,虎出丸前深长的水壕被陆续填平大半,高师盛传令,高立在矢楼上的幡持众挥动旗帜,击响催阵地太鼓,北庄盛忠率部下将填壕时阵亡士卒的尸首收敛,一并退回。

接下来,轮到长谷川隼人带领的旗本队上阵,依旧将半截船托在头顶,百来名胆大地死,全身披挂,推动冲撞车,迎着飞石箭矢,冲到壕前。

七手八脚地从车上放下飞橹板桥,重重落到对面,荡起一片尘土。虎出丸因建在平地之上,地基打得极为深牢,不似山墙那样低矮,想要轻易学攻打黑屋馆那样,直接翻墙而入,显是不太可能,撞开城门就成了最快捷的手段。

不过千国寺城既然被称为安云郡,首屈一指的坚城,当然不会没有防御手段。绍田重高一挥手,城门两侧橹台上的足轻立刻松开绞盘轮,放开干戈板,垂在三面门洞之前,干戈板上裹有铁叶钉,厚重坚实,足以防遏今川军推动撞锤车冲突。

此法於勘合贸易,自南宋从云州美保关传入西国,源平合战中,平家将士多靠此法稳守城砦,给发动强攻源氏的武士团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后来随着平家的覆灭,逐渐传遍天下。

到了战国时代,干戈板这种简易的守城器械十分普遍,但正因为过於简单,反倒是没有取巧的破解之法。

绍田重高举起军佩,挥动几下,城头上涌出大队弓箭手,点燃的火箭,冲天而起,密密麻麻地往飞橹板桥上落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