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战国之高氏物语 > 第四十一章主从分禄兵未休

战国之高氏物语 第四十一章主从分禄兵未休

作者:蓬莱三人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3:28:50 来源:笔趣阁

讲到此处,高师盛自觉心神激荡。

从身边郎党捧的木盘上,从上百枚摞成小山一样的甲州金的上方,取过一张亲笔所写的染血感状。

大声喝念道:“永禄二年一月十三日,我平山党鱼明川营砦,告破败亡之际,党内足轻组头北庄万次郎以奇策,救我全军,於危难中;残军转进泰平寺之际,获悉敌情,死战不退,斫营陷阵,伤皆在前;生死不惧,护我佛旗!遍观阀阅,首功当在北庄万次郎,在下高阶师盛虽为今川保司代官,名下尤有业田三百二十六石,除去此百金酬赏,愿以一百六十三石之俸禄收录足下为家臣,另下赐偏讳‘盛’字,赐名北庄盛忠,自此你我主从二人同食俸禄,富贵勿忘。”

落款,书写着‘高阶武藏守师盛’,以及花押。

只不过这个武藏守的官职,只是自称,并不会受朝廷、幕府、甚至是骏府的承认,但只要高师盛麾下的部众认同就够了。

北庄万次郎在众人面前得兵曹大力赞誉,获得如此殊荣,使得他热血沸腾,就连青木大膳亦面色动容。

一百六十三石的俸禄充其量只是个奉公众的水平,但主从分禄的礼遇,却是比万石之封更让人为之惊叹,想来用不了多久,这段佳话便要遍传关东。

“既为武士,岂可无有武备!”

高师盛召唤郎党,取来一套华丽大铠,亲手帮着北庄万次郎穿上,又将腰间佩戴的太刀,郑重其事地交予其手:“武田大膳大夫知我甲毁铠堕,特从收藏的家宝之中选出此套具足赠我;长尾弹正闻我刀折,亦遣骑送我佩刀。然我所爱者并非是精甲名刀,而是万次郎你这样的忠义武士。今日将此大铠名刀转赠予你,足下豪勇,日后定能再获武功!”

长尾景虎、武田信玄两位大名所写的感状,高师盛仅是粗略看过之后,便就搁置不理。

正如两位大名想拿他当做‘千金所买的马骨’,收揽人心一样,他骤然而起,於军中毫无半点根基可言,所珍爱和依靠的,更是北庄万次郎这样忠勇彰义的郎党故旧,而非虚名死物。

不等北庄万次郎说话,端起酒盏,亲自敬到他的面前:“你我同饮此交杯结义之酒。在座诸将众军,信浓山中权现神佛,皆为见证,你我主从二人生死相从,合力效忠骏府今川氏,使得主公家业永固,同享富贵!”

高师盛这一连串的推崇、重赏、厚赐,言谈举止发自肺腑,以诚相待,就算是铁石人也要动容。何况北庄万次郎本就是义气深重,尚气轻死之人。

两人持刀割破臂膀,滴血入酒,交杯互饮之后,北庄忠盛叩拜顿首,泣不成声:“万次郎乡野愚夫,蒙受主公如此恩礼,誓死愿为马前之卒。”

受往台上这一幕感动、激励的,绝不止北庄盛忠一人,接连三次同享富贵的许诺,让血勇敢死的士卒,无不振奋,握枪顿足,连连发出惊天呼喝,就连聚在营外观望的今川军的其他士卒,也跟着一起呐喊助威。

营内外近千人,在口耳相传中得知详情后,只觉得浑身勇武无处施展,要像北庄盛忠一样去夺取武名富贵,从不名百姓,直接成为身家数十万钱的地头武士,简直恨不得现在就身处敌阵,再立功勋。

虽然之前,这些士卒在严苛的军法约束下,对他颇为敬畏,如今通过北庄盛忠之事,高师盛明显感觉到,全营士卒对他态度更加信任许多,皆因足轻即便立的功劳再大,也少有能因为一战就获封武士的,更不要说上百枚金判和百石宛行了。

趁着这股势头,高师盛再接再厉又道:“破敌陷阵,长谷川隼人常为先锋,亲冒矢石,死战突阵,至使村上诸队不能拦截我军,无长谷川,便无突围之望,佑笔,此该何赏?”

“破敌陷阵,以少击多为上功,数相当为次功,以多击少为三功。长谷川隼人带数十步卒,屡破村上百人之队,可比上功。论功:可转任兵曹。”

高师盛颔首:“记下此功,我当写奏传,以表骏府。骏府任命在后,长谷川隼人身先士卒之勇,我当赏在前。临危受命,力挽狂澜,长谷川当在首,今日之赏,同样不依照常例,从优从重。恩赏如下:赐太刀一把,永乐钱百贯。”重赏不断,为得是收揽人心,何况长谷川隼人还是自己的郎党。

更重要的是,高师盛自己在今川家的官途内,也不过是个乡佐代官,所谓奏请恩赏云云不过走个行事,根本不会真的去写,所以只能从银钱上面来尽力弥补,索性长谷川隼人投奔他麾下后,也不可能再去骏府出仕。

高师盛对未来的出路,看的越来越清楚,他只要在西远江继续扩张影响力。步步蚕食今川家边缘地带的直领,等到桶狭间之战后,他也可以和其他国人一样割据自守。

比如现在的尾张国水野家,三河国松平家、吉良家,远江国的井伊家、饭尾家、松井家。

一方面继续处在今川家的配下,另一方面与乡縂百姓紧紧勾连一处,与骏府城的命令有利的便听从,不利便只当不知。除了他们以外,还要许多乡下小豪族,除了奉今川家为主外,也都是如此。

为了能在日后天下泰平时,能够藩主中获得一席之地,这些国人豪族将来都是他需要逐步铲除的目标,这一切都需要兵马的支持和在骏府里权势的提升。

接下来,对青木大膳、长谷川隼人、长田盛氏、小野忠明、内藤光秀等人论功,都让人将功劳一一记下,除了下赐感状外,都受领,太刀、大铠、骏马以及钱粮布帛的恩赏,一律从优从厚。

藤堂虎高、井伊直亲是高师盛请来观礼的同僚,虽然同意让他主持,但并非下属,自然不能逾越身份,向他二人赏赐,但跟着两军中一起亡命的士卒,则可以厚赏,这点提前征求他两人的意见,在没有得到反对后,便开始赏赐士卒。

泰平寺鏖战中最勇敢剽悍的士卒,列成一队,走到望台前。大部分士卒都是武田、井伊两军的残兵,也有几名是平山乡的杂兵,一共三十余人。

高师盛迈步下台。一一询问姓名,抚问伤处,同样亲自斟酒,赐钱赐物。

其余在场诸人亦分得恩赏,正如他许下的诺言,战后凡有所得,除却战死者的抚恤外,无不尽分於众,不曾私留一文,愿留忠义於身,同享富贵。

-------------------------------------

上午军议,诸人都同意收编部分山伏、恶党扩充兵力。

正好可以用这些人,再配上一些旗下本队来担任组头、兵佐,总数接近四百足轻,重新编制,二百人补入长谷川隼人、长田盛氏麾下,另外一百人组建一队,兵佐就让北庄盛忠和内藤光秀来担任。

北庄盛忠虽然此前并未带过兵,但有内藤光秀这个凶狠的信浓大盗在旁协助,亦可维持行伍。

如此作为,盖因长尾、武田两家虽然议和,但是北信兵乱却未见得就会立刻停止,长达一年之久的对峙,早就将原本富庶的信州九郡打的满目疮痍,已非人间景象。

先前众人落败逃亡之时,受到何止一伙‘落武者狩’,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信浓国中的一揆势数目之众多,没有结成数万大军,攻城略地,无非是缺少威望足够高的人站出来振臂一呼罢了。

现在长尾、武田家大军云集川中岛,尤可震慑乱民,但若是就此退兵,结果可就难说的紧,跟随奖赏而来的还有一道军令,要他在更及郡内与长尾军争抢那些还摇摆不定的国人众,同时剿抚在山林中作乱的一揆势。

武田、长尾两军既然在幕府使节的见证下议和撤兵,就不会着撕毁和约的风险再起纠纷,但遏制一揆势的蔓延,就只能依靠北信豪族自己想办法弹压,最多在背后提供一部分的兵力支持。

介于北信豪族死伤惨重,长尾景虎指派高梨氏出兵协助村上义清镇辅领地,而武田信玄则选择请今川军继续留在川中岛地区,稳定一段时间的局势。

为了能让朝比奈信置点头,不知武田家又花了多少贯钱。

今川调离军役众出阵信浓也是为了防备百姓因为穷困,聚集一揆,眼下才一月份,大雪封山,就是想走也是道路不靖,於是顺水推舟,便答应下来了。

也就是说,今川军起码还得在信浓的山沟里呆到三月开春,才能回师。

这条军令让高师盛颇为犹豫,本以为议和结束后就能回转远江,但现在看来却是自己有些想当然了。

对於再领兵出阵,本心来说是很排斥的,毕竟刀枪无眼,并不能保证每次都像泰平寺合战那样真的有‘佛力’庇佑。

如果推脱军令,又会损伤刚刚得来不易的名望,而且这是以下犯上之风,绝不可为,不过出阵搜捕一揆也并非全无好处,信浓国是个上国,粗略检地都有三十於万石高。

他现在手中空匮,回到远江后无论是维持住现有的平山党军势,还是笼络新的郎党,都离不开一个钱子,为了日后打算,他都有必须在这两个月内,从北信浓刮到足够的钱财,来谋取私利。

索性现在还要整合编练部众,倒也不必立刻出兵,可以慢慢思考清剿灭方略。

趁着休整的这两天,他决定先把对部众进行整编的事情提上了案头。

首先,实现他对三河流民的承诺,请求朝比奈信置将其中有功者收录军役,转为远江良民,并派使幡回转远江命郡内分给屋宅,租庸土地,这本就是应有之义,自无不可。

做完此事后,高师盛请将要带兵撤军的藤堂虎高出面,将营内武田军的残兵召集起来,让他们自己选择去留,直言相问:“你等并非我军中士卒,而今武田大厦尽然决定退兵,若是想要跟着一并回返,我不勉强,会再给你们一笔返乡的川资路费,若是你等愿意继续留下来效命,我可写起请文与武田大膳,暂时将你等转入我的麾下,你等都是有功劳在身,可以在军中做个足轻组头。”

这些武田残兵同样厌战,正如高师盛此前猜测,除去北信出身的残兵外,其余大多数人想要选择带着赏赐回乡。高师盛说话算话,向北庄盛忠借了百十贯钱,当场给他们发放了路费。

他如此仁义,这些武田残兵十分感恩,已经留下来的人不用多说,数十个打算归家的又有几个因此改变主意,决定留下来转入今川军。

藤堂虎高也似有意动,不过他接到的军令是前往海津城,跟随武田信玄班师返回甲府,信浓仍旧留给小山田信茂和真田幸隆镇守。

同时井伊直亲因部下伤亡殆尽,也被朝比奈信置调回本阵。名义上是休整,实际上则是软禁待罪,罪名则是违抗军令,至使合战不利。这非是构陷罪名,毕竟当初军令指示他在泰平寺外立营,如果敌不可挡,就弃营而走,但井伊直亲却私自移阵进入泰平寺,可以说合战中今川军出现的伤亡的一大半原因都是因他而起。

武田军中对他的义举赞不绝口,但今川军内则是对他怨恨颇深。

如此境况,高师盛也不敢开口替他辩解,索性不再去想,将全部精力都放到整编上面去,他这些合战经验丰富的足轻十分看重,当天就将他们安插进军中,担任足轻组头,协助兵佐整编部众。

太平寺血战脱身者不过百余人,眼下已经有半数在他军中。剩下的三百余人里面也有不少羸弱杂兵。

比如随军的阵夫,现在要扫荡山林,剿抚一揆,在带着这些羸弱就不合适了,不然出阵时会拖累全军。因此高师盛将其单独划入荷驮队,与十几个伤势过于严重的在冰,留在营内看守辎重。

沙汰掉羸弱,剩余三百二十人,这三百二十人皆为精壮足轻,现在不敢说能比得上朝比奈麾下的郡兵,但起码不是最弱的那一队杂兵了。

高师盛只有三天的时间,没时间去敦教新卒们学习阵法变化,就连枪衾阵列也没法教会,但所幸新投奔过来的多是山伏恶党,本来就习惯厮杀。

他的要求可谓极低,在这三天的时间里,再次教授部下足轻辨认幡旗,识别金鼓,能够根据军令进退,然后让他们大概知道战场上需要注意的事情,便就足矣。

时间紧促,但所幸这次对阵的不是越后精兵而是信浓本地的一揆势,而且军中大部分是受过他操练的平山党杂兵,多少有些样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