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战国之高氏物语 > 第二十六章灾祸连年至,剑豪三大恨

青木大膳两人巡视回返,比预想中要早上许多时候。

出门不过半个时辰,身上的蓑衣便就被雨淋得通透,木村平六实在受不了了,一直嚷嚷着想要回去。

盖因今天的风雨,委实太大,两人一路之上,被山风吹得晕头转向,加之天色昏暗,乡里尽是泥道地面,湿滑难行。青木大膳穿着防水的黑漆木屐,还好一些。平六脚上仅仅只剩下一只芒草破鞋,另一只早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深一脚浅一脚的落在泥泞里了。

木村平六牙齿打架,抱着膀子,哆哆嗦嗦进了院门,直往塾房里闯,进门就喊:“怎么不点灯!”——有点火才暖和。

塾房内,高师盛自从吹灭油灯后,一直沉默,室野平三心中正忐忑难安,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突然,听见有人喊点灯,赶忙摸过火镰,咔嚓连打了两下,将油灯点燃。

木村平六冷到顾不上别的,三两下将身上的蓑衣解下,扔到门旁,迈步就要往塾房角落的火塘边上靠,央求室野平三道:“书役,快生火!”

高师盛注意到,他嘴唇冻得发青,赶忙提醒道:“把身上的衣服先脱下来,在用干布擦干净雨水,不然人要冻坏了!”

“哎、哎!”室野平三应了两声,转身进里屋去拿。

“付盗怎么没跟你一起回来?”

“在后面!”木村平六简短得回答道,随着又催求一遍:“庄头快生火!”

他身上的单衣,完全被冷雨浸透,紧紧地贴在身上,高师盛废了好大劲才帮着全脱下来,只剩条犊鼻裤,好不凉快。

高师盛注意到他浑身上下,满是泥泞,大抵是来回的路上不小心摔倒,

匆匆忙忙生起火,屋内其余两人将干布,从上到下替他先不停擦拭身子,免得风寒入体。平六喝了点热水下肚,才觉得自己整个人,稍微缓醒过来,随后就感觉脚底板传来一股子钻心的痛楚,疼的他直龇牙咧嘴。

吓得正给他擦背的两个人,连忙停手,高师盛关切的询问道:“哪里手重弄疼了你吗?”

“不是,庄头是我脚疼!”

低头看去,果然是左脚上被石头磕碰出一大道血口子,血水混着污泥将伤口裹得严严实实。

高师盛冒雨出院,快步跑去水井旁边把洗衣用大木桶拿回来,雨势突急,眨眼功夫衣服就湿了一半。

先打了盆热水,让平六先把脚泡上,又拿了出冬天盖的复衾,给他披上御寒。

复衾,即填絮的被子,厚实保暖。

边脱外衣,边向室野平三问道:“书役,院内可有疮药?”金疮药即外伤药,主治各类破口外伤,敷上即时止痛、止血,更不作脓。

“濑户方久昨日走马三河,说他们一帮行脚货郎出门在外,难免有个跌打损伤,让俺替他们把伤药都带上,现在庄所里是没来。”

濑户方久等人寄宿庄所,也有不短时日,与差役们无分彼此,是以每回走马贩货都让书役帮忙整理行囊,临时短缺什么东西,也都先拿庄所的暂用,回来再给补上。

“没必要用什么药,泡完脚后拿布抹干净,缠好伤口就行了!”青木大膳回来正好听到问药,站在门口屋檐下说道,临行前他让对方就用步将脚缠好,防止受伤,木村平六嫌麻烦没听,不想一语成谶。

脱下蓑衣斗笠,又捡起平六扔在门口的雨具,一并挂在门旁壁的钉扣上,才迈步进来。

“付盗!路上因何耽搁了?”高师盛帮他也把湿透的衣物脱下,放在火塘边烘烤,随后说道:“先喝点热水,缓和暖和!”

倒了半碗热水,伸手递做到自己旁边的青木大膳,室野平三起身,绕到后面帮他擦背。

青木大膳常年苦修剑道,无论雨雪风寒都仅着单衣,在户外磨炼刀法,这点风雨对於他来说还不算什么,与不像木村平六那样,要裹衾被取暖。

他身上伤痕累累,经历过得死斗恶战,明显更胜长谷川隼人,唯有右臂略微扭曲,当是被钝器砸断过,平日有衣袖遮挡,还看不明显,这是光着膀子,很是惹眼,难怪打刀都是挂在右侧,高师盛原本还以为他是个左撇子。

“不放心水位,半路又自己去转了一圈。”浅饮了一口,青木大膳,将碗放到一边,语气听不出悲喜。

“情况如何?”屋外依旧疾风骤雨,呼啸之声不绝於耳。

“三沢川、滨名川水则碑明显被淹没了不少,照这样的涨幅情形来估测,今年天龙川恐怕又要大泛滥了。”水则的意思是“准则”,通常每市尺为一则,又称为一划。刻有水则标尺的碑就是水则碑。

当时的观测方法较多采用在川岸、河中的岩石上题刻标记,用以记载多年一遇的洪水或枯水水位。

三沢川与滨名川都是彼此伴行,一同流经平山乡的两条川流,自三河国设乐高原起,贯穿设乐、八名、敷知三郡最终汇入滨名远海,这也是为何两条川流会被叫做三沢川和滨名川的原因。

“情势已经到得这么严峻的地步了么!”室野平三闻言,大惊失色,连手中的抹布掉到地上都没有察觉。

他就是土生土长的远江国人,年少时曾长居二俣城,对城畔泛滥的天龙川,既习以为常,又惊恐莫名。

二俣城原来是一座平城,天文元年,天龙川泛滥。“大水入城深丈余,仓谷漂失,官、民宅半为波涛洗去。仅余缘山之寺庙、僧院、民舍数十间,水连八日,迟半月水始落,房屋倾大半,历两月之久,稍可居人,人畜死者甚众”

正是因为那场大水,才迫使二俣城不得不改建成山城,而室野平三当时,正是缘山寺的沙弥,亲眼目睹了整场水患酿成的惨剧。

青木大膳点头称是,这已经是在往好的方向去估计了。

三沢川、滨名川这两条有泄洪渠道的川流,都发生了水没则碑的情况,那条蜿蜒崎岖,川流险峻的狂暴天龙恐怕不是可能,而是现在已经借着磅礴大雨,开始兴风作浪了。

高师盛眉头颦蹙,他不似室野平三那样亲眼目睹过天龙川泛滥的威力,却明白大灾之年,必有瘟乱。

不自觉地脱口而出:“瘟者为疫,乱者聚兵。”

他说的话,声音虽轻,但还是被屋里的其他人听见了。

除了萎靡不振的木村平六以外,他两人虽未明白他为何冒出这么一句话,但却听懂了瘟疫二字,闻言无不色变。

“庄头慎言!”

疫病何止猛如虎,简直是比高师盛与室野平三两人先前谈论的鬼神妖魔,更加可怕!

神鬼妖魔吃人害人,至多不过几十人,因为水患死去的人畜尸首要是处理不及时,爆发的瘟疫而夺取的性命,动辄成百上千,数以万计!

“应仁之乱”时长期的战乱,以与盗贼横行,使京都市街地荒,王宫之内狐鼠窜行。

最终导致文明五年,京都大疫。近畿九国,葬礼是一刻未曾停歇,哭声撕心裂肺,到后来,由于死亡人数太多,棺材都不够用了,可见当年的死亡人数真的多到难以想象。

连山名宗全与细川胜元这两位东西军总大将,也相继染病暴死。

文明六年年初,瘟疫再次爆发,仅仅三月死者多达七万於人。东西军将士惶恐不安,纷纷要求各自总大将罢兵休战,甚至有的大名畏惧之下,没有得到任何准允的情况下,就私自带兵逃离近畿,连武家名誉都弃之不顾。

四月三日,宗全之子山名政丰,以及胜元之子细川政元迫于疫病与将士离返,匆忙达成了议和。

远江国一国也不过才十八万丁口,纵然达不到“文明大疫”,那种恐怖情形,瘟疫一起,病死几千人也是个十分可怕的数字,疫病可不论身份高低,染者即死。

山名宗全坐拥山阴、山阳、近畿十一国,天下称其为“六分之一殿”;细川胜元身为幕府管领,亦是领有为摄津国、丹波国、赞岐国、土佐国、伊予国五国守护。

二者位极人臣,身旁的名医云集,尚且难逃疫病暴死,其他升斗小民染上,就只能是束手待毙。

如果说应仁大疫,距今已过近百载太过遥远,那天文九年因因台风导致的大饥荒和疫病,距今不过才十几年,在场众人可谓都是亲身经历和侥幸生还者。

《妙法寺记》称甲斐国内“人马俱毙,百年难遇之灾,千者仅幸免於一”的记载。

《妙法寺记》就是《胜山记》。记录甲斐国天文九年因为台风造成的惨状,台风肯定是不会仅限於甲斐一地,而是波及了整个东国。

天文九年、天文十年两年间,高师盛时常第二日起来,骏府馆中便就又换了仆役。

离开的人不是死了,就是回家奔丧去了,但在高师盛眼中没有什么区别,因为离开的人,没有一个能在返回来,高氏同族中也不乏有人染病过世,甚至全家暴死。

想起那段可怕的回忆,高师盛亦是不寒而栗。

“水灾疫病,终究是以后的事情。”青木大膳用木棍拨弄篝火,让其烧的更旺一些,不想再谈论让人惊惧地疫病,少见的主动开口,转移话题,说道:“再过几日就要征收年贡,这暴雨还不知道要下到什么时候。”

“暴雨照样规模下下去,今年水患的规模,最好的情形也是与去年一样,收成是肯定完了,哪里还有什么年贡可征。”平六抱着复衾,目光呆滞,一会儿笑,一会儿哭。不知道是身体受了凉,控制不住。还是看见田里的稻米,全被暴雨蹂躏冲倒,受了刺激

“人即城,人即砦,人即垣,仁爱为友,仇恨是敌的道理骏府大殿也是明白的,上总介更是爱民如子,雨停之后必然会派人前来赈灾放粮,减免年贡。”上总介即是今川氏真,於弘治二年继任家督,以施政宽仁,素有贤名著称。

去年远州水患的德政令就是今川氏真,亲自拟定,颁布下达的仁政,并效仿六角家的“乐市乐座”令,主持改革了今川家对於骏府座商众的税收名目和管理制度,扩充商税,降低百姓对於年贡的负担。

虽然高师盛相信,骏府必然会有对百姓歉收的补救措施,但这话终究只是为了宽慰木村平六的说辞,连他自己都不会真的相信,真的能做到完全落实。

扭过头去,看着壁上一份份,有关於德政一揆的公文,心中更为叹息:“这简直就是在逼民反乱!”

今年远江国大水患,真的导致粮食欠收,恐怕真的要无力缴纳年贡。

远江豪族屡屡无视德政令,横征暴敛,同为军役众,富者如长田盛氏家訾数以万计,阡陌连横;贫者似长谷川隼人,家中穷困潦倒,徒於四壁。

军役足轻尚且被苛捐杂税逼迫的快没有活路,黔首百姓们的境况就更可想而知了!

若是不想安安作饿蜉,恐怕也只有爆发德政一揆,起来反抗这一条路可以走了。

高师盛能做的,也仅仅是这样在心底怜悯,面上虚情假意的安慰一番罢了。

作为今川家配下的直属武士家臣,他所有的言行都要以骏府法度为主,敢於抗拒骏府对於远江国统治的任何人,都是他必须镇压处死的敌人,就像德政一揆的百姓,决心发动大叛乱时,必然会杀死大名的走狗代官,来让自己与同伴,再无后路可退一样。

於公於私,他都是与黔首站在对面的武士名主。

注释:京都大疫病,其实是1858年、1862年两次江户霍乱。应仁之乱是否爆发瘟疫并不可知,但山名宗全与细川胜元於同一年暴毙,排除暗杀外,就只有患病这一个解释,比较合理。

如果散人这个猜想成立,那东西军次年匆匆议和,似乎就可以解释的通了。

注释二:今川氏真在桶狭间之战前就已经继任家督了,具体那年说法很多,但氏真很早就代替义元处理政务,并主持了对骏府商业的改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