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战国之高氏物语 > 第二十三章犹可讨价还

战国之高氏物语 第二十三章犹可讨价还

作者:蓬莱三人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3:28:50 来源:笔趣阁

一路上两人看似言谈甚欢,实际说的都是些最客套的内容,谁也不会当真。

到得了善光院,稍微在门口等了一等,待院主证弘进去将留下的僧众,全都叫出来拜见,两人把马匹留在院外,迈步进院。

高师盛昨日来过一回,却没留意细看,现在观察却是按照伽蓝堂的规格大小、房舍布局建造,占地极广。客堂、禅房、斋堂、寝堂、浴堂、寮房、西净(卫生间)、放生池等附属设施,分布在中轴线两侧,东西对称。

寝堂等生活设施按内东外西的原则安排,修行僧众的禅房寝堂在内东处,供居士香客借宿客堂寮房在外西处,除此之外浴室、僧堂、西净这三默堂也是设在西面,正中央是供奉着亲鸾祖师本尊,设慧菩萨金身的伽蓝香堂。

经过上川家、真言宗、净土真宗三家多年修缮扩建,此时善光院的规模虽比不过名僧大德修持的丛林宝刹,但也称得上是祗园精舍,无怪乎梅川院的僧人会念念不忘。

如果说高师盛仅仅是单纯惊叹,山野之间竟有如此清幽禅院的话,那松上刑录对善光院的规模就是格外满意,寺大才会钱多,钱多油水才足。

并非是松上刑录本人贪财,想要暗中贪污,实是朝比奈元长在郡中以本部二百奉公郎党为基础,征召西远江国徒士八百,重新扩编一备旗本,耗资甚巨。

加之朝比奈元长本人深诩孙吴之术,讲究明严令,赏罚信。练兵时进有重赏,退有重刑,行之以信,示下於恩。

这些练兵诀窍,总结起来就是一个钱字,没有钱财支撑,纵是淮阴在世,也要望止兴叹。

虽以入秋,但离征收年贡还尚早,骏府又裁撤各类关卡,地方各郡少有进项,府库早就空空如匮,昨日高师盛派人送去的价值百贯的金判,虽然不算多,但也是稍解燃眉之急。

朝比奈元长在两位亲信面前夸赞高师盛,并未全是客套,而是真的觉得自己这个甥侄在捏造罪名,勒索钱财上颇有门道,是那种敢於搏击豪强,不畏权贵的酷吏一流。

若换了旁人大概,最多也只能被动地请求郡里派人审断,敢像高师盛这样一个小小的村惣庄头,就给两家大寺的僧院定罪,而且还是重罪,可以说没有几个人。

这个评价着实不低,有能力,有胆略的人,才能被称之为酷吏,也才敢当酷吏。

对於武家子弟来说,宁求残酷恶名,不可有软弱之评。

只不过酷吏一词,於名声不算好听,所以松上信宗并没有对高师盛提及。

动手查抄,不需要刑录亲自动手,松上信宗由着高师盛与证弘院主作陪,查阅寺院的账簿名册,对应郡中书役和小侍送来的查抄清单,越看越觉得不对劲。

松上刑录公私分明,闲谈时谈笑风生,说道关系郡守嘱咐的正事,丝毫不给任何情面,粗粗翻看过后,啪的一声将账册合拢,正色对证弘院主说道:“据我所知,贵院僧众来我远江已经有近五年,为何账簿不全,不知其他名册都在何处?又为何院中所剩的钱财会如此之少?”

账目上明明还有数百贯铜钱的结余,但查抄清单上显示仅搜到一半,差距之大,让松上信宗很是不满,

自院门入内,一路行来,他说话不多,但看的却很仔细,院内建筑气派堂皇,显然很是富庶,僧人身上的皂衣虽然略旧,却无补丁,脚下穿着芒鞋,但内里的缁衬却是很新,有几个富态的大和尚,手里拈着的佛珠也是上品,这种做派,怎么可能会没有钱。

证弘院主面色不改,陪笑着应承道:“院中寺产,亦有公私之分,塑造铜像金身、整修僧院、僧众日常开销,接济穷苦信众都是花费不少,昨日又刚缴纳了百贯罚铜,公产实在所剩不多。”

僧人群体财产主要来自外界赠与,化缘而得,自身经营三个方面,而财产流向主要是僧人用于自给自足,寺院建设发展耗资,佛事活动消耗。

有公产必然就会私产,为了避免内部出现财物纠纷,寺院对於名下田业钱财也是要将公有的和私人的,进行区分开来。

如寺庙本身的宅院、佛堂、佛像这些大宗产业,以及信众捐奉的土地,都被视作寺院中全部僧人共有之物,除非信徒说指定献给某位高僧大德,一般信众都直接是捐给寺院,献给个人这种情况极少出现。

私产涵盖就非常广了,僧人自己的个人用品、衣物法器、举办法事得到的礼金、个人每月从寺院领的香油钱,都属于私人所有。

如果僧人故去,如无明确遗嘱,弟子可以得到一部分遗产,剩下的则会在寺院中公卖,由其於僧人竞价购买,所得钱财一部分送去世俗亲人当做哀礼,剩下的则都并入佛库来用作日常开销。

虽然时下,寺家多实行子孙相传家业,但这种内部公私产划分,一直都是严格实行,即便是大寺主持能传给“犹子”的,也只有自己个人的财产和僧院里的职位,除非是如石山本愿寺一般将坊官、僧令全部收为家臣,彻底战国大名化。

高师盛本来还有些忐忑不安,毕竟私自泄露郡中消息也是大罪,拿起一本账簿装作观看的模样,听到证弘院主的话,不由咂舌,都说出家人不打诳语,这证弘和尚说起话来当真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这么说来,贵院僧人过得当真是素苦。”

证弘院主说道:“谁说不是呢?我净土真宗一向讲究清修苦行,不重俗物,对於百姓的供奉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禅师果然是三河国大丛林出来的有道高僧,如果贵宗每个人都像禅师这般,我想朝廷与幕府不知会有多么欢喜,话说回来,既然不看重俗物,不妨将私财充公,抵消账目上的空耗。”

“是啊!出家人本就该置身方外,奈何成佛之前仍要被俗事牵扯,我自己从本心来说,将私产变卖抵消亏缺,乃是情理之事,但虽为一任院主,却也不能逼迫僧众缴纳财物,毕竟这都是要交予庄所差役们的!”

“这话何意?为何僧人要无故将钱财交给庄所?”松上刑录转头问道:“高庄头,莫非你想善光院的僧众勒索贿赂吗?”

类似这种案件,上到奉行,下至差役,借着细故向苦主与被告索取贿赂,属於很平常的事情。

高师盛听着二人你来我往,觉得很是好笑,强忍住笑,正色答道:“下吏岂敢,证弘院主所说的大概是僧兵们的赎身钱。”

“六名僧兵,不过区区十二贯钱,何至於会全部交予庄所?”

“院内诸僧私囊更贫,如此还恐不足!”说完还装模作样的向高师盛恳求道:“如有不足,还请庄头宽限几日,容我等再去筹措,哪怕是借高利,也不会短缺一文钱,还请万勿将收押的僧兵发卖!”

高师盛算是听明白了,这个大和尚当真是说起话来诳语连篇,你说这个有什么意思,真的没钱,难道庄所差役还真能把人捆起来,抓回去吗?

“证弘院主,本刑录劝你要好自为之!”松上信宗对这个滚刀肉,也是没什么好办法,只能板起脸来恐吓道。

“是!是!贫僧自知过错深重,不敢对抗法度。”证弘院主唯唯诺诺,继续顾左而言右。

“说的好。”见他总是拿话搪塞,松上信宗脾气再好,也不禁恼怒,转身指着伽蓝香堂大殿上的设慧菩萨的铜像金身,说道:“你既然方才说钱财皆花费在了铜像身上,那烦请院主去帮忙备下一辆牛车,待会我便派人将这尊铜像搬回郡里,融了铸钱。”

这话别说证弘院主,就是高师盛也吓了一大跳,放下账簿连忙开口劝道:“刑录莫要说笑,我等俗人怎敢毁坏佛陀金身。”又转脸对院主证弘说道:“证弘院主你暂且先回禅房好好思量一番,看看是不是有什么疏漏的地方,待想清楚后再来叙话,也是不迟。”

自飞鸟时代起,毁坏佛像之人少有好下场,物部氏抵触佛教招致族灭,坛之浦战后平重衡本已经得到宽恕,最终为何南都僧众要群起强诉,逼迫镰仓幕府将之斩首木津川畔,首级被号令于般若寺门前示众,不就是因为平重盛毁坏佛像铸钱,以充军饷吗?

现在寺家的势力,更胜往昔,不然为何查封寺院,要先让寺院自己同意,派这么多人手,还不是怕出现百姓聚众抗拒的事情。

若是传出敷知郡官吏,毁坏设慧菩萨佛像的消息,难保不会真的出现一向一揆,松上信宗带着佛像躲回佐久城,没什么危险,高师盛恐怕第一个就要被一向一揆,从庄所拖出去,祭佛谢罪。

松上刑录盯着证弘院主,语气不善道:“新九郎何至於如此慌张,我刚才说的不过是玩笑话罢了,设慧菩萨的金身岂是能够轻易冒犯的,毕竟昨日才死了一位真言宗的戒师,我一介凡夫俗子,又怎敢以身来试净土真宗佛法的威力。”

“刑录之言,实在是折煞贫僧了。”

松上信宗也看出他想要讨价还价的意思,拍了拍桌案,直言问道:“院主究竟意下如何,不妨直说,出家人当知道,与人方便就是自己方便,我若不方便又怎么能与你这出家人方便?”

话虽绕口,但确实道理如此,松上刑录拿不到钱回去,肯定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只要不是死不认账就还有得商量。

“刑录所言极是,这样如何?佛像宅院郡中就是收了去也不好发卖,不如贫僧重新作价赎买回来如何?价钱方面好商量。”这话说的很是市侩,不过从僧人口中说出来一点也不让人觉得奇怪。

“查封僧院,乃是郡守的命令,如何处置自有公断,你我私下里草率决定,不好吧?”松上刑录有些意动。

正如证弘院主所说,就是查封了,也很难卖出去。

黔首百姓根本就买不起,平山乡本地也没有什么有钱的豪商或者国人,真言宗僧人刚被驱逐,现下只剩下净土真宗一家,即便有其他宗派也不会随意接手。

除非是梅川院这样,遭到明确驱除的情况,才会派人驻寺。

这是各宗佛寺之间的默契,为得就是对抗守护大名强制介入寺院事务。

“贫僧知晓郡里自有法度,不敢奢求刑录现在就答应。”

“那这账目上的另一半?”松上信宗轻轻敲打账本,意有所指。

证弘院主知道此事不可急躁,“只要刑录答应肯替我善光院向郡守说项,贫僧定然有将另一半亏空如数填上!”

高师盛不想再继续这样拖下去,开口帮忙劝说道:“刑录不妨先让僧众等暂住院内,真的将他们驱赶出来,庄所人手不足,恐也无力派人长期看守这处僧院,等回去请求郡守的决断,在做处置也是不迟!”

善光院位置僻静,如果真的收回官有,庄所就要派人长期过来看守,反倒成了负担。

过来看守的人太少,万一真有剪径强盗,就有人命的危险,派过来的人太多,庄所那边人手又要短缺。

松上刑录想了想,找不出来反驳的理由,也就点头同意了。

这也是他善通权变,如果换成山内通判,是肯定不会答应这种用胁迫强诉的手段,来达成的请求。

商议有了结果,剩下的事情就好办多了,差役们起出僧院暗藏在地窖里的铜钱,足足装了两大车。

松上刑录带来的狱卒不多,高师盛本想带人一路互送回郡治,到了庄界边缘的岔路口,才发现滨名家的郎党早早就等在路旁接应。

见滨名家如此做派,再结合昨日的态度,摆明了是轻视於自己,心中虽有不满,却也未曾表露人前。

“骏府自有法度,庄所差役不得擅出庄部,新九郎不必再送了,就此别过吧!”松上信宗也不欲他与滨名家的人照面,在半路就开口留劝。

高师盛勒马驻足,拱手拜别,恭谨送道:“刑录慢走,还请恕我不能够远送!”

他静立良久,一直目送车队的身影在乡道尽头消失不见,拨马回转,带人也往庄所的方向折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