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战国之高氏物语 > 第二十二章奈何不得而为之

战国之高氏物语 第二十二章奈何不得而为之

作者:蓬莱三人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3:19 来源:笔趣阁

“卿祖父上书恳请骏府,欲为你求取井伊信浓守遗女,本殿已应允此婚约,另准井伊家将减封的两千一百石转赐予你,只是具体何时能够成婚,还需看治部大殿的意思,你可明白?”

今川氏真待人向来以诚,委任检非违使乃是不折不扣的工事,他身为家督,自然当以今川军的利益为先。

可高师盛与井伊家的联姻,却是公私结合的复杂情况。

对这种需要骏府之内,家臣团需要反而和议之后,再交由自己父殿今川义元定夺的事情,是以并没有玩弄权术,来用虚言欺诈隐瞒,而是直截了当的坦然相告。

从私人情谊上来讲,今川氏真也是希望高师盛这个旧友故臣,能够从远江高氏中分离出来过继井伊家,谋求一份锦绣前程,但作为家督,他却不能坐视远江高氏与井伊家合流,让本就不顺服的西远江再徒增变数。

井伊家作为前远江国主,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受到骏府的严密监视,若高师盛真个承嗣井伊家,日后主从二人难免要出现纠纷,若因此毁伤忠信友义,时非今川氏真所愿意见到的。

井伊家占据的引佐郡全郡,拢共一万七千九百於石高,再加上旁边丰田郡、三河国八名郡的宛行也不过三万一千石表高。

此回一次便削去二千一百石高的宛行,对井伊家的打击可想而知,更不用说其中还包括一座临近远滨淡海的宿场町,每年光从町中就可征得七八百贯的座敷钱。

将之赐下去,除去恩赏信浓合战的功绩之外,亦是在隐晦的敦促高师盛,只需尽心奉公,日后自会有更多的御恩功赏。

对於骏府这种干涉举动,高师盛早有预料,故而再次恭谨拜道:“一切当悉以骏府法度为主,主公宽仁,无怪家中父祖的孟浪之言,新九郎已是感激涕零!”

高师盛虽然不愿意当个有名无权的侧近众,但却并不代表就不愿意同今川氏真这位骏府的现任家督,进一步加深双方之间的联系,若能有御殿在后面背书,他动手清洗辖郡内不驯服的豪族,扩张平山党的威势,就更具有大义方面名分。

今川氏真连连摆手,让人代自己高师盛扶起来,推心置腹地说道:“法性院大居士与师平公老成谋国,新九郎与本殿都算是晚辈,岂能在背后非议长者?”不愿再深究家中权谋,改而问道:“新九郎且与来说说,你这个检非判官打算怎么来巡查两郡?”

检非违使是要职,东海道三国因郡乡有大有小,故而并非每个郡内都会设有检非违使巡查。

尤其是三河国,因刚被骏府收入囊中不久,且三河国因是足利一门的兴起之地,武家名门甚多,哪怕只是一个寻常地头,往祖上攀扯都可能是幕府的奉公番役众或是相伴众。

即便这些武士团,迫于压力因而归降,顺遂二字却是根本无从谈起,一直打着历任足利将军赐予的‘不输不入’权,来公然对抗骏府。

高师盛可以说是第一任被派去三河国的检非违使判官,故而今川氏真随将此职授予高师盛,但却不能像对其他厅部那样,就此袖手不管。

临行上任前,来询问一二也是应有之意。

高师盛对这个问题早准备有腹案,答道:“新九郎长年於骏府奉公,对引佐郡都不算熟悉,更不用说三河国的八名郡了,打算先微服私行,观历各乡,采风问民,查探百姓疾苦,待将乡里豪强的品行,各庄所内代官的好坏以及地头武士是奉公守法,还是姿耀私威,待都了解过后,再做决断也不迟。”

“嗯,此法正合朱子公的《中庸》之道,检非违使干系郡中吏民,正该深重行事。”今川氏真显是对这个回答很是满意,弹压地方豪右,并非一味强硬就能达成目的,更多的还是要搜集不法的证据,而后在出面以法度律令,勒逼对方认罪俯首。

以《论语》、《中庸》等儒家典籍为代表的朱子理学,在镰仓初年便被传入,由首任武家征夷大将军源赖朝定为官学,足利氏开办校学,训教御家人忠义之道。

后来的北条执权也曾大力推广,建武新政最初的义理就是深受朱子学说的影响,各地武士团兴举‘尊王倒幕,大政奉还’的旗帜,起兵推翻镰仓幕府,南北朝对立之时,诸多北朝将士因‘忠信义理’而频繁倒戈南朝。

后又京室町幕府的东山文化,江户幕府的水户学说数百年推广,直至深入人心,可见朱子学说对武家的影响之深。

今川家在骏府开办的东海书社,主要传授的就是朱子理学为代表的忠孝仁义之道,其中忠孝说的便是对今川家的忠孝,高师盛诸多对答中,都甚合其中真意,无怪今川氏真大为满意。

随后笑问道:“你打算何时前去赴任?”

“原本打算今夜拜望父母后,明早谒见主公,既然今日已经先与主公会过面了,晚间问候后家中严慈后,明早就回转远江。”

“也不用这么急,且留在骏府城内休息几日,正好明日家中要有一场评定会,你不妨随我同去,也好见见过去的旧友,他们可是早就想跟你一会。”

高师盛不这么想,他规劝道:“骏府法度森严,外臣不可参与家中评定会议,且不说我如今尚未正式叙任押领使,即便真的叙任,身为检非违使也无权利参与评定,反而应早早归於地方才是。”

“言之有理。”今川氏真从善如流,“既然如此,便按你所说。”

星月朦胧,夜色悄然,微风吹拂庭院中的竹林,簌簌飒飒,拂入亭中,不觉多了些许凉意。

案几上蜡烛随风曳动,满堂摇红。姊小路公景听了大半天,早就殊为不耐烦,这会儿两人终于谈完俗事,摇头抱怨道:“彦五郎何必跟我义兄这拘谨无趣之人多聊,远江高氏一门,言必法度,行则规章,倒是比我这个正经出身公家的羽林还要迂腐。以本弹正来看,你二人倒是不似源氏武家,反倒更适合去京都当个寓居的客卿。”

今川氏真哈哈笑道:“若做寓公,恐难在有如此骄婢侈童、车仗虎士相随,鹤千代岂会不知其中道理,非是喜爱俗世,奈何不得不如此为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