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三国之黄巾少帅 > 第249章 书院改革

三国之黄巾少帅 第249章 书院改革

作者:隔壁的小蜥蜴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3:16 来源:笔趣阁

泰山蒙学和师范学院开幕,当然,这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

真正引起关注的,是泰山书院正式发布公告,从明年三月起,泰山书院进行改组!

书院分成中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开始向各个年龄层招募学生。

是的,不再限制入学年龄,理论上只要你完成蒙学的学习,然后考试通过,就能进入中学就读。

原则上六岁就可以进入蒙学就读,当然二十岁以下,愿意接受教育的也可以报名。

只是超过十二岁的,就只能在晚上就读,上课时间只有白天学生一半。

值得庆幸的,是图书馆等设施,依然免费对这批学生开放。

只要你愿意努力,那么没有人能阻止你的进步。

“只是入学的人数肯定还有限制吧?”张贲听着汇报,不免好奇问了句。

书院的事情都是张钰操办,怎么改组,怎么教学,怎么招人和他无关。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培养班底的地方,就如同之前几届毕业的学生,大多都已经走上比较重要的职位一样。

任何人,可以去收集情报,但绝对不要插手,否则下场肯定不会很好。

“目前只有一家蒙学和一家书院,当然不可能允许全部适龄儿童入读。”赵氏点头,“只能按照身份和年龄,设置不同的抽奖,谁抽中谁去读。不过师范既然已经建立起来,三年后,估计泰山各县都会有蒙学,甚至有中学。到时候,泰山书院大概只剩下大学。”

“说起来,蒙学还能理解,中学和大学都是怎么样的?”张贲一直负责政务,很少关注教育这边。这不在家里和妻子闲聊,才聊到这话题。

“蒙学启蒙,这个毋庸置疑。三年下来,粗通武艺,识字数算……”赵氏想了想,“三年后,考试合格进入中学。开始分成文武班,侧重进修学问。最终通过考试进入大学,至少选择一门主修,两门辅修,三年后选择是否参加科考。”

“什么叫做‘选择是否参加科考’?”张贲对这个说法有些迷糊起来。

“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出仕和从军不是唯一的选择。由其他行业也可以入仕,只是也有对应的考核。”赵氏回道。

主要还是泰山书院就在奉高这边,随便问问都能知道不少消息。

二来就是最近太多人讨论,夫人聚会上也几乎谈这个话题。

“到头来还不是要考试……”张贲感慨,好在自己已经出仕,否则能不能考过都两说。

就张曼成那样的出身,能有多少家学。张贲从小能接触几本书,也是在张曼成加入太平教,成为张角义子之后的事情。还有一点,就是他投入张钰麾下,就没有多少时间读书。

“这样更公正,哪怕是自学成才的人,也能凭着考试获得出身。”赵氏感慨,“只要这个制度彻底落实,那么世家豪强想要垄断书籍,垄断书籍的解释权,就不可能了!”

“这意味着?”张贲不太明白。

“寒门甚至是平民,当官的几率会大大的提升。朝堂上不会只有世家豪族子弟,朝廷也不会成为他们牟利的工具。最重要的,陛下没必要再为世家豪族背黑锅。”赵氏回道。

坏处也很大,就是很有可能出现不同的派系。互相之间,可能会因为政治斗争内耗。那些夫人们,大多都有一定的见识,简单就分析出这个可能性。

不过也有人表示,既然教主制定出这样的规矩,那到时候自然也会有避免政治斗争的手段。

退一万步说,政治斗争一直都存在,大家政见不同,文人本身又自负,认为自己的手段,能让国家更进一步,谁也说服不了谁,那只能通过争斗来分出胜负。

只要不让他们的斗争,危害到朝政和国家的利益,其实有斗争还是好事。

毕竟真理这东西,本来就是在辩论和实践中得出的。

“教主的布局永远都是那么长远。”张贲砸吧砸吧嘴,大概能想到,这是张钰为以后登基称帝做准备。

也是,没有哪个皇帝,会希望为臣子背锅,更不希望臣子都来自一个阶级。

“所以他的教主……”赵氏笑道,“不过若有一天,他登基称帝,夫君大概率会封王。”

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张曼成是张角的义子,张贲就是张钰的侄儿,哪怕他年龄更大。

义理上的侄儿也是侄儿,不少夫人都在说,到时候张贲可能会封王。

“以后不要参与这个话题!”张贲却是冷下脸来,“这是要捧杀我啊!”

若自己真的开始憧憬,并且满怀期待,到时候若自己没有被封王,那么会是什么心情?

现在自己什么都不是,还能保住初心。真的到了那一天,自己是否还能坚守?

所以从长期来说,这就是埋下一颗钉子,终究在一天会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奴家的意思是,有心也罢,无意也罢,只能说现在的确有这个的舆论。夫君若是不想教主误会的话,应该有所准备和应对才是。”赵氏提醒道。

作为张贲的军师和妻子,他最信任的智囊,张贲都知道的事情,她会不知道?

相反,她比张贲淡定得多。这封王要不要,其实并不重要。

张贲只要遵循本分,那么一他的身份,张钰必然不会亏待他。

主要也打算看看,他如今当了那么久‘黄巾少帅’,到底飘了没有。

若是已经开始有了不好的想法,自己也好开导。

“的确,叔父会不会有想法我不清楚,但是我既然知道这件事情,那就要有所行动。”张贲闻言一愣,随即郑重点了点头,“下个休沐日,我去太平镇一趟。”

“我们还是继续聊聊书院的事情吧……”赵氏笑了,“教主为了帮助一些贫困家庭也能好好读书,规定蒙学开始就能勤工俭学,同时考核通过,将获得童生的身份。有了这个身份,那么中学学费和书费减免,甚至可以由官府提供无息贷款,帮助学子读完中学,甚至是大学……”

“蒙学叫童生,那中学和大学叫什么?”张贲有些好奇。

“中学毕业,考核通过叫做秀才,就是大汉朝廷那个茂才。”赵氏解释,“大学毕业考试合格叫做举人……通过科举,榜上有名者,称谓‘进士’。”

“搞得这花里胡哨的……”张贲调侃道,不太清楚这些称号有什么用。

“读书人好名,更别说每个称号都有不同的待遇……”赵氏少不得又是一番解释,“而且教主也是通过这个方法,向天下宣布,察举制度要被淘汰了。以后要出仕,只能凭真才实学。”

张贲一愣,就一个称呼,居然还有那么深的含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