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灭宋 > 第三六六章 傲娇的躺平

灭宋 第三六六章 傲娇的躺平

作者:木允锋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2:51 来源:笔趣阁

紧接着王跃到达镇江。

不过他的行辕并没有驻镇江,而是选择了江宁,之后的一个月里,他就在这座城市主持军政事务。

不过主要其实就是清丈。

他亲自在江宁坐镇,然后以军队护送那些跟随而来的清丈工作队前往各地,对地方进行可以说农业及人口普查。所有农田重新清丈,山林河湖包括矿产重新进行普查,而且绘制出地图,就像朱元璋一样,编写鱼麟册,以此作为接下来公田法实施的依据。

这里毕竟不是打土豪分田地式的,前者直接碾过去一张白纸好作画,但这种和平接收所以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就很多了。

其实主要就是鱼麟册。

这东西在宋朝后期就出现,但只是很少几个地方编写了,直到朱元璋把它发扬光大。

有了这个东西接下来就简单了,对照鱼鳞册上登记的数字,对超出标准的土地进行强制性国家赎买,然后发给卖地者土地券,土地券可以交易,但不能当做流通货币。另外可以用土地券购买边疆划定的垦荒区土地,然后自己去垦荒,对于这样的垦荒土地可以十年免税……

实际上现在就已经可以直接拿土地券购买了。

因为明国,奚国,辽国,包括新成立的汉国,全都收这种土地券,汉国的确是沙漠边缘,没多少垦荒价值,但明辽奚三国都有广袤的可开垦荒地,甚至还有同样广袤的战乱抛荒土地可以重新利用起来。尤其是辽国,辽西那些因为战争而荒废的良田有的是,奚国同样也有很多,毕竟在过去的十年里面,这片土地上的人口减少了几乎八成以上。

人没了,地可是留下了。

拿土地券向这些属国购买垦荒地,然后使用人才搞种植园,并大规模种植棉花……

棉花有点不合适。

棉花这东西只有大凌河这条线以南,包括辽西走廊和辽东半岛能种,这个东西对气候还是有要求的,但是,可以种植大豆和高粱,这是在没有玉米地瓜的情况下东北最适合的农作物。高粱可以给人才们吃,大豆可以榨油,虽然现代豆油成为主流是因为浸出工艺,古代压榨工艺导致大豆出油率低,所以远不如芝麻油和菜籽油受欢迎。

但是。

它仍然是古代主要食用油之一。

明朝就是芝麻油,萝卜籽油,豆油,菜籽油四种为主。

所以仍旧有利可图。

当然,这只是王跃一厢情愿的设计,他的确自认为没对不起那些地主,他给这些家伙安排的妥妥的,哪怕就是这些土地券真当传家宝,到期之后他也一样是会给兑换的,更别说还能换开荒地了。但地主们肯定不会领情的,在他们看来现在就是这个恶魔夺走他们的一切,然后他们也会像诅咒朱元璋一样,一边世世代代咒骂他,一边暗戳戳地设计等他死了拨乱反正。

然后给他加上一个又一个编排的恶行世世代代丑化,甚至干脆也给他画上个鞋拔子脸。

他们最善于蛰伏了。

而在这期间西线杨惟忠部沿着汉江顺流而下,原本北上鄂州准备阻击他的李纲,面对南下的大军和后面杀出的钟相,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最终也只能无可奈何地选择了一走了之……

就像权邦彦一样。

当然,他们这些人说是隐遁山林从此追寻诗和远方,但实际上就是找那些风景如画的幽静地方,寻个旧友亲朋什么的继续琴棋书画。

他们都是名人。

都是正经考出的进士。

他们有的是旧友可巡,而且还都是饱学宿儒,抗王英雄,无论到哪里都有那些遗老们追捧,哪怕遗老们仅仅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傲骨,也会把他们重新捧起来恶心王跃,实际上权邦彦的下落很快就被查出来。

他原本想去四川,但在九江被一帮儒生截住,然后请到白鹿洞书院教书去了。

当然,他改名了。

李纲估计也是一样结局,因为据王跃所知,岳麓书院早就已经把山长的位置给他留出了。虽然这座以教授儒学为核心的书院,以后肯定不会再得到官府的拨款,但就算是为了恶心王跃,那些遗老们也会支持李纲把它延续下去。这是属于他们的傲骨,或者说他们未来的心灵皈依,他们的确不得不向王跃屈服,但王跃能征服他们的身体却不能征服他们的心灵,他们会让儒学的光辉,永远在这片土地上延续下去……

当然,王跃不要他们的心,只要他们的身体屈服就行。

他们尽管傲娇吧!

再傲娇还不是得老老实实躺下任凭他摆布?

而在同时陆宰也率领两浙军在越州向方七佛部缴械,两浙也放弃了抵抗,不过陆宰倒是没有飘然离去,他家大业大,也不可能飘然离去,所以王跃也就继续以他为两浙安抚使。

方七佛肯定不能干这个职位的。

而杨再兴所部也迅速完成了对苏锡常的缴械,韩常也南下徽州,这期间各路军队都没有遭遇抵抗,实际上镇江朝廷的投降,就已经让这些地方失去了抵抗的斗志。他们在失去土地和失去一切之间,是不会做出错误选择的,毕竟王跃这时候已经没有了任何牵制,愿意的话他就是调三十万大军下江南也只是一句话而已。

打是打不过的。

既然这样就都老老实实认命吧!

好在王跃的表现也不像是真准备搞什么大狱的,甚至绝大多数地方官员都留任,而且免除了各地今年的所有夏税。

就这样吧!

他们这些年也有些心力交瘁了!

最终一个月后,王跃离开江宁前往洪州的时候,韩常率领的大军已经到达衢州,并且开始向西进军,而江南西路安抚使,常州人郭三益同样选择了到湖口迎接,紧接着王跃的船队转入鄱阳湖到达洪州。这里的官员士绅们继续傲娇地躺平了任由他摆布,至于此前起兵的义民王念经等人,也得到了中山王的表扬,不但部下都得到大笔赏赐然后改编为民兵,而且这些首领都被委以重任……

民兵将领。

民兵体系就是乡村民兵营,再加上上级现役军官。

这些起兵的义军首领正好适合这个职务。

以后年轻的定期组织到军校学习,年纪大的就让他们的子孙去,最后也就完成他们的改造了,实际上他们对王跃很有用,他们都是架在士绅脖子上的刀,王跃终究不能始终在这里看着,所以就用这些人代替他看着。

有士绅想搞事情?

这些人立刻召集民兵过去砍死。

这就是朱元璋那些遍布天下的卫所的作用,他们可以让朱元璋想对士绅下刀时候,后者只有选择什么姿势挨刀的自由。

至于民兵体系如何避免重蹈卫所体系的后辙……

这个王跃暂时还没考虑,毕竟朱元璋活着的时候卫所还是好好的,同样只要他还活着,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问题只是在他死了以后,但对于他的年龄来说考虑这个真的还太早,他不说长命百岁,再活半个世纪是没问题的。半个世纪时间足够他解决这个了,实际上民兵体系和卫所体系也不一样,后者终究只是夹在士绅体系中的钉子。

相对于庞大的士绅体系,卫所体系也像颗钉子一样小。

但王跃的民兵体系是全面的,相反士绅体系却是注定消亡的,取而代之的是新兴资本家体系,但新兴资本家体系天然具有扩张性,他们需要民兵体系下源源不断的炮灰们,所以他们可以和民兵体系并存。现在还没完成彻底转型的他们的确仇恨王跃和他带来的一切,但当他们完成转型后,他们会喜欢的,现在由士绅被迫转型的北方新兴资本家们对王跃的仇恨就已经没有那么深了。

比如朝廷的那些文官们。

在之前的股灾中,他们明显就已经开始同流合污。

说到底就是个利益,只要改变能够带来比以前更多的利益,他们最多也就是剩下傲娇了,但拒绝这场变革带来的利益是不可能的。

张叔夜那些遗老们的确傲娇地关上他们私人园林的大门,号称他们不会再出来闻王跃身上的恶臭,但张家却利用多多的特殊身份,成为依附于王家的主要新兴资本家,这场股灾他们家同样获利匪浅。

嘴上说不要,身体却都很诚实。

王跃在洪州逗留的时间略微长一些,一直到两个月后,才离开洪州启程前往福建,范汝为率领部下迎候于杉关,在视察完范汝为控制区的民兵化之后,王跃很干脆地任命这个前私盐贩子为福建路公田法推行总管。这个私盐贩子抄杭州的作业抄的很好,虽然细节上有瑕疵,但总体上达到王跃的要求,而且因为出身问题他对工商业还更加重视。

既然这样福建的公田法就交给他了。

王跃继续南下到达福州,但在福州只是略作停留,因为他到福建的真正目的根本不是公田法。

而是……

抄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